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国现代小说从诞生时已经沿着两条道路行走,即形成了所谓"雅"、"俗"两种类别的小说模式.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两条道路合流交叉的倾向日趋明显,张爱玲的小说成为雅俗合流之中一道亮丽的风景.本文通过对其小说集<传奇>里通俗性特征进行分析,为中国现代小说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小说从诞生时已经沿着两条道路行走,即形成了所谓"雅"、"俗"两种类别的小说模式。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两条道路合流交叉的倾向日趋明显,张爱玲的小说成为雅俗合流之中一道亮丽的风景。本文通过分析其小说集《传奇》对五四新小说的若干元素的吸取、融会,欲辨析其间对雅文学承继与融合的种种表征,借此总结其创作经验,为中国现代小说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小说从诞生时已经沿着两条道路行走,即形成了所谓“雅”、“俗”两种类别的小说模式。20世纪40年代,两条道路合流交叉的倾向日趋明显,张爱玲的小说成为雅俗合流之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对其小说集《传奇》里通俗性特征进行分析,能为中国现代小说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4.
论王安忆小说的通俗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代小说从诞生时已经沿着两条道路行走,即形成了所谓“雅”、“俗”两种类别的小说模式。作家普遍都会在作品中不同程度地显现出通俗性。于王安忆来说,通俗性是她的小说创作中有特色、有争议的一个方面,成为了她“平民化书写”、“全知视角叙述”的写作特色的重要内因。探讨王安一亿小说通俗性的具体表现、形成原因、实质及影响,对于深入理解她的创作无疑有着特殊意义,能为中国现代小说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典小说发展至清代,形成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的汇合的局面,并且繁荣发展。通过分析文言小说的俗化和白话小说的雅化,浅论清代小说的文白合流。  相似文献   

6.
"戏曲改良"催生了晚清戏曲的再度繁荣,戏曲与小说互相渗透、彼此合流的现象突出,仔细考察晚清四大小说杂志,发现刊载于其中的戏曲理论文章、戏曲作品类型和有关戏曲栏目等"戏曲的小说化"倾向日益明显。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现代讽刺小说由传统向现代的历史性转变过程中,张天翼以其讽刺小说"文体"所特有的第三人称内视角、儿童视角、非情节化、戏剧化和口语化叙事等现代特征,不仅丰富了中国现代讽刺小说的"文体"内涵,也为中国讽刺小说文体的现代性进程作出了不容忽视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小说创作中的"文体互渗"批评话语有三种类型:即现代日记体小说、现代童话体小说和现代诗化小说的批评话语。此类"批评话语"皆指涉中国现代作家与对象世界之间确立共存关系而呈现出的一种独特状态,即诗性的彰显与消隐。现代小说创作中"文体互渗"批评话语的诗性放逐是与现代创作主体的个性人格、社会时代意识以及文化精神密切关联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散文化、诗化小说正是在"像"与"不像"之间,以一种相当独特的文体形式,试图突破中国传统小说创作体式中所存在的"套"或"型",加以尝试和创新.这一相当独特的小说谱系在一定程度上承继了中国古典小说与生俱来的开放性与杂糅性,较为自觉地承传了中国传统美学之精华:意境的感受、营造和表现.在对人生的审美追求上,中国现代散文化、诗化小说的构成及内蕴与中国哲学和民间文化密不可分.最大限度的个性化小说建构、在视野选取方面将传统中西方小说中重要的因素:"时间"与"空间"凝固化、静观化是中国现代散文化、诗化小说较为突出的文体创新之处.  相似文献   

10.
鲁迅对中国现代小说理论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鲁迅是中国现代小说及现代小说理论的开创者,他的小说理论开创性特色主要表现在:小说观念的创新———"为人生"的启蒙主义小说观;小说本体艺术的典型化理论;多样开放的小说创作方法;小说体式的独创性。  相似文献   

11.
小说的散文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一场革命。从鲁迅、郁达夫、庐隐到沈从文、废名、萧红,他们对中国小说发展的一个重要贡献在于,他们通过自己的创作,丰富了小说的样式。在他们的小说中,小说的本质已不仅仅是讲故事,它还可以抒发一种情怀和感受,与中国传统小说相比,故事情节明显弱化。本文试通过鲁迅等有代表性的作家来分析现代小说的散文化倾向以及这种小说散文化倾向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审美主义与中国现代文学传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哲学和美学领域,审美主义是基于人的审美感性对艺术问题所进行的理论性思考;在文学史上,审美主义所代表的是以艺术实践主体性与艺术自由化原则相标榜的文学认识和实践行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审美理想主义作为的启蒙浪漫主义的逻辑延续,包含了消极价值倾向和积极价值倾向两种不同生存形态,在审美主义意义上通过确立审美结构与知识学结构互补的思想结构态势,并在对于传统性与现代性的“辩证”理解中形成了具有独立品格的中国审美主义文学传统。  相似文献   

13.
重视声韵与文体属性相对规范的诗歌,及以“废韵”为特征强调自由灵活的“无韵诗”,构成了中国新诗的两种基本肜态。二者的互动消长,反映出新诗形式发展的基本走向。受近30年整体环境影响,傅天琳在前、后期的创作中,对这两种形式都进行了尝试。因此,透过傅天琳的诗歌,大致可以窥见当代新诗形式的流变轨迹。考察这两种新诗形态的差异及其影响,对中国诗歌的方向选择及稳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主客体二元对立转化为主体间对话的哲学文化背景中 ,当代美学研究面临着中西方通过对话走向整合的趋势。在美学对话的重建与可能性基础上 ,通过中西美学异质性与互补性的比较 ,有助于发现中国传统美学的现代性前景并克服近代以来西方美学的独断与形而上学 ,从而在跨文化整合的基础上建构当代中国美学。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古代小说理论史上,17世纪无疑是小说观念突破的重要阶段。而谢小娥故事的"文学—历史"流转恰好可以勾勒出这一时期古代小说观念的变化。谢小娥故事在历史的流转中,改编者根据自己的需要对之进行了各取所需的改造,这种改造表现出中国古代小说观念的巨大变化。同时说明,在中国古代小说观念中,小说并不与虚构构成对应关系,倒和"史真"(历史真实)联系密切,这就为谢小娥故事从文学流转到历史提供了机会。小说的慕史倾向及其所蕴含的价值观念为那些文学向历史流转的古代作品提供了基础。谢小娥故事的"文学—历史"流转同时说明了,中国古代小说观念的现代化转型的艰难曲折性。  相似文献   

16.
现代小说中抒情性倾向,是与传统小说区别的重要特征。这一特征主要体现为小说的散文化或者诗化。通过对这一现象进行梳理,找出共同倾向的原因及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诗歌的情感特征受到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双重影响,群体关怀与个人情感的抒发在中国现代诗歌中均有所体现.由于各种内在、外在的原因,群体关怀在历时性与共时性上都有压制乃至压倒自我情感的倾向并形成了中国现代诗歌传统的内涵之一;群体关怀是晋察冀诗歌情感的突出特征,这既是对现代诗歌传统的继承,也以自己的个性参与了这一传统的建构.  相似文献   

18.
现代西方哲学的理论转向与当代中国式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之间正在出现一种引人注目的理论趋同 :现代西方哲学的经验主义转向与中国式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事求是精神都走向了科学的经验实证 ,现代西方哲学的中立主义转向与中国式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精神都体现了对取其中道原则的认同 ,现代西方哲学的主体间性转向与中国式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社会正义精神都是对哲学的社会学维度的肯定 ,现代西方哲学的语言学转向与中国式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文本批判精神都把对语言与哲学之间关系的批判提到了议事日程。这种二者之间的理论趋同不仅验证了人类哲学的普遍规定性 ,而且也使在二者之间展开积极的对话成为可能 ;而这种对话最终必将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创新和理论繁荣  相似文献   

19.
“新学”是近代中国传统化与西方化在互相冲突的过程中产生的。甲午战争之后,由乾嘉汉学发展而来的今经学结合古经学形成的趋势,经世致用之学经龚自珍学推动提挈诱掖形成的趋势,薛福成、郭嵩焘等着力倡导的“效法泰西”等三种趋势在以“学战”为先的社会潮流推助下,由康有为、梁启超等新学家们汇为一体,遂建构起近代“新学”模式,以应对社会现代化进程的现实需求。“新学”具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是传统中学在现代化进程中结构性变动的表现之一。  相似文献   

20.
“以美育代宗教”是中国近代最重要的美育命题之一,对20世纪的中国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一命题的形成源于两种资源,即中华传统的审美主义思想和西方现代审美主义,其中,后者主要源自卢梭的美育思想。救亡的时代背景使得这一命题明显带有实用审美主义的倾向,它吸收了卢梭美育把宗教、美育以及艺术的本质归结为情感,把美育的最终目的落实于社会道德的内容,但同时又带有更多的古典形态,忽视了美育对启蒙现代性的批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