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后课改时代",教师的课程理解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视点。文章认为,当下教师的课程理解大抵由积极健全的课程主体自觉、日常课程教学批判创造和"实践理论"构建构成。而培育教师的问题自觉及对教学的自我反思习惯,加强对教师培训者和教师自身转化意识的培养,借助"他者"的声音完善自己的课程教学是教师的课程理解向教学行为转化的可能路向。  相似文献   

2.
教师课程意识是教师特定的一种心理活动。其内涵或活动取向具有教育目的、课程取向和课程整体三个维度。由于其在教师心理结构中大体处于潜意识或靠潜意识的层面,因而对教学行为有着强劲的支配和制约作用。其强弱度制约着教师教学活动的自觉程度,其明晰度制约着教师教学活动的自主程度。其开放度制约着教师教学行为的创新程度。加强教师的责任感,加强教师对教育理论、课改目标的学习,引导教师积极从事课改实践,成为课改实践的体验主体,是优化教师课程意识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张聪  于伟 《中国教师》2011,(3):26-28,31
<正>随着近十年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逐渐深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教学设计、课程开设等方面逐步探索出一条本土化、校本化的新路,在改变"繁、难、偏、旧"的教学内容、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富有特色、卓有成效的教学模式。在新课程改革已经进入到接续课改成效、关注个性问题的"后课改时代"宏观视域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焦虑①样态愈发凸显。关注后课改时代的高中政治课程与教学发展,不能不关注这一特殊群体的焦虑问题。  相似文献   

4.
试论新课程视野下教师文化的反思与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菲菲 《教育探索》2012,(4):113-115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推进的过程中,传统文化与新课程理念中的教师文化产生了冲突,包括角色认同和价值取向两个方面.教师文化具有情境性、智慧性和反思性的特性.教师文化重建的路径应从启发内部文化自觉和创设外部文化环境着手进行研究.内部文化自觉包括教师要确立课程意识、更新教学观念和转变教学方式;外部文化环境的创设主要是通过学校支持和社会保障两方面来完成.  相似文献   

5.
"课程创生"源于教师自觉开发课程的意识觉醒,也是教师教学智慧的结晶。"课程创生"可以理解为教师对课程的再创造,这种创造不单是教师依据个体知识背景、专业素养的课程理解,也不仅指教师基于课程实施情境、教学经验等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观改造,更是教师作为教学实践者对课程进行批判性思考后的成果。  相似文献   

6.
新一轮课程改革实施以来,给基础教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校长应如何应对这次改革呢?我认为,校长应从3个方面采取措施,引导和做好新课程改革工作,即“用新的观念引导课改,营建氛围参与课改,用宽容的态度对待课改中出现的问题”。一、用新的观念引导课改学校要想把教育办好,校长就要有思想;有了思想,校长还要将它转化为全体教师自觉的教育教学行为。校长应当领导全体教师参与课程改革,但校长不可能代替每个教师去教授课程。因此,校长要重视教师观念的更新,努力帮助教师“确立新型的课程观,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确立新型的教…  相似文献   

7.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从教育思想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变革。课程改革的关键实施者是教师,实施的前提是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和形成与其自身的职业道德意识具有密切关系。教师克服应试教育思想自觉实施素质教育需要职业道德意识的保障。  相似文献   

8.
慕课平台的建立开启了高等教育的新模式,也推动了汹涌的教学改革浪潮.基础教育中教师文化缺失是制约课改深入发展的瓶颈,而语文教师的文化自觉意识,有助于教师其实现教书育人和专业发展,有助于营造良好的文发展氛国,需要语文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和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自觉促进语文学科的文化认知、自觉研究语文课堂教学的文化行动、自觉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文化方向,从而立足中国基础教育的基本国情,创造性地发挥慕课的正能量.  相似文献   

9.
胡双成 《湖南教育》2003,(21):32-32
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是课程功能的转变,即由过去单纯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变为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课改对英语教师,特别是广大农村的中小学英语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他们原有的教学理念、知识储备、能力结构已经远远不能适应课改的要求,自我充电成了当务之急。充电之一:认真学习和研究英语课程标准,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新课程改革要面临许许多多的困难,但最大的困难首先是来自旧观念的束缚。教育观念不转变,课改就无从谈起,观念改变了,教师们才会自觉地投身到课改的洪流中来,课改才会有动力。充电之二:补充一点“文化”,努力提高自己的…  相似文献   

10.
小学教师课程意识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中国成立后的第八轮课程改革已经在路上了。这次课程改革在消解“制度壁垒”、建构起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同时,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种挑战有源于文化意识层面的,也有体制机制方面的,还有具体的课程技术层面的。其中文化意识障碍不但阻碍着课改的深化,也使广大教师形成了课改焦虑和课改倦怠,对于教师专业发展十分不利。  相似文献   

11.
正伴随着高中课改的全面推进,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在改革的阵痛中艰难迈步,在经历了种种变革与尝试后逐渐走向课改的深处。高中语文课改实施的过程中暴露出的很多问题是很值得我们反思的,对于这些问题的思索不仅能够让我们看到课改中还需要弥补与完善的地方,也能够为今后的高中语文课程教学指出一条更为明朗宽广的道路。本文结合实例从不同层面谈谈课改中高中语文教学的问题与反思。一、教师语文课程意识缺乏课程意识即教师运用课程观指导自己教学的意识。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师在课程意识上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地被暴露出来,这些问题主要集中体现为如下几  相似文献   

12.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面对新的课程改革,传统的教学思想、方法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当前最主要的是更新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意识,以适应新的课改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改革显现出时代性、综合性、发展性和开放性等诸多特点,对教师提出了全新挑战,要求教师更新观念、转换角色、重组心智、变构策略。同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描摹出了教师教育的时代图景,对高师教育发生了全局性的影响,高师只有注重素质本位、突显质量观念、强化服务意识,才能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发挥应有的功能效应。  相似文献   

14.
教材素养是教师专业素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立德树人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领域一个不可忽视且值得探索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育教学行为.教材观念、教材理解能力、教材运用能力构成教师教材素养的核心内涵."似是而非"地认识教材,"浅尝辄止"地理解教材,"舍本逐末"地运用教材,是当前中小学教师教材素养缺失的主要表征.其原因是课程意识淡化、教育惯习固守、功利应试驱使和理论知识欠缺.可以通过自觉修炼课程意识、理论关照教材实践、丰富学校教研文化等策略逐步提升.  相似文献   

15.
教师参与课改的程度和教师对课改的态度,直接影响着课程改革和课程实施。从教师的观念、角色、教学方式、建构多元化的评价模式四个方面来重新审视教师的课程观、学生观和教学观。  相似文献   

16.
一、要把改革课程实施方式的突破口定位在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上 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既需要现代教育理论作指导,又必须结合教学实际,把观念的更新具体化,把转变观念融注在教师教学行为的渐变之中,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在教师教学行为渐变中,课堂教学改革要坚持不懈地强化四种意识:一是目标意识。教师要在  相似文献   

17.
随着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新的课程理念不断深入人心,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课程改革逐步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方式和方法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新一轮的课改便成为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所以面临课改的浪潮,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大胆创新,勇于实践。走出一条真正适应我们甘肃省民勤县小学语文现行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的崭新道路。  相似文献   

18.
在课改过程中,追求课堂教学的完美成为英语教师的自觉意识,包括教学设计的完美、课堂教学的紧凑、教学任务的完成等。教师课堂"表演"的肤浅和学生课堂"表现"的僵化提醒我们应还原课堂教学的真实和自然,强调课堂教学评价的本真。  相似文献   

19.
当下的课程文化是一种自在自发的课程文化,具有较强的原始性、惰怠性和保守性,是一种散漫、消极、被动的课程文化,具有明显的先天不足,主要表现为文化自信的缺失、主体意识的缺场、批判精神的缺位、系统观念的缺乏以及超越品质的缺席。走向自觉是课程文化建设的应然路向,在这一转向中,教育科研肩负着时代的使命,是通向课程文化自觉的有效路径,其主要策略有:在深度阅读中增强课程文化的主体意识;在精准教研中培育课程文化的积极理性;在鲜活实践中促进课程文化的本土生成;在理性表达中形成课程文化的系统观念。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成效的调查分析,笔者发现现行的双语教师培训工作缺乏对教师的民族文化自觉和教学文化自觉的重视和关注。因此,双语培训工作应做出一些调整和改革:(1)调整培训目标与课程内容,帮助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形成对本民族文化的自觉认识,建立对双语教育政策的认同意识;(2)调整课程设置,唤醒双语教师文化自觉意识,增强对双语培训任务的认同;(3)调整培训方式,培养教师教学文化自觉意识,增强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对培训活动的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