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应考锦囊】 提问方式: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本诗抒发了诗人何种情感?(或本诗的某句抒发了什么情感?)答题步骤:先答出羁旅愁思之情,然后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2.
施春晖 《丽水学院学报》2001,23(3):25-26,,42,
《古诗十九首》创造出一种非常规空间艺术(设置虚实空间、扩大缩小空间、变形空间和变换空间),有效地传达情感(离愁别绪)。(1)实际空间是有限的;虚设空间是无限的,传达的情感更广阔深远。(2)扩大空间能使情感得到极力抒发,缩小空间浓缩强化了情感。(3)变形空间是借助幻觉建立意象,以境界的茫然新颖地传达悲思。(4)变换空间:一指现实空间转换是内心愁思的徘徊;二指多种空间交织变换能反映人物愁怨。  相似文献   

3.
和坤在嘉庆四年被赐死后,舒位就此事作(冰山曲),郭唐作(大墙上万行)。舒位从多角度、全方位地来描写、议论“和坤跌倒”这一重大政治事件,对朝野风气的破坏,是和坤最大的罪恶。郭诗主要凭直觉来抒发诗人自己和一般平民的情感反应。舒诗精雕细刻、镂金错彩,歌行体特征明显。郭诗凭一股苍茫浑灏的气势,在形式上是以文为诗。  相似文献   

4.
九寨沟早已闻名中外。这篇课文不长,作者仅用549个字(包括标点符号)生动形象地向我们介绍了九寨沟的自然风景和珍稀动物,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文字优美,很有特色。  相似文献   

5.
(一)毛岸青、邵华同志写的《我们爱韶山的红杜鹃》,是一篇即景抒情、联想丰富、文情并茂、感人至深的抒情散文。文章以诗一样凝炼、形象的语言和壮美的意境,抒发了热爱韶山红杜鹃的革命深情,  相似文献   

6.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文坛最伟大的爱国诗人,一生创作甚丰,其中以诗的成就为最高,现存九千多首。其人被誉为“亘古男儿一放翁”(梁启超《读陆放翁集》),尝自称“老夫壮气横九州”(《冬暖》),渴望“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观大散关图有感》),是一个豪气冲天的大丈夫。其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  相似文献   

7.
初中语文第一册教材审美因素探微邓晓帆(新干县教研室)任何东西,凡是显示出生活都使我们想起生活的,即就是美的"(车尔尼雪夫斯基语)纵观新教材初中语文第一册里的选文,均是以优美动人的文字,通过各种修辞手段,抒发作者强烈的感情色彩来益示生活,令人想起生活的...  相似文献   

8.
[话题作文近年来已成为高考的“常规题型”(全国高考、上海高考及“三南高考”等均如此),引起了广泛的重视和众多的研究。]话题作文确实与命题作文、材料作文有所不同,选材、立意的范围更广、表达方式更灵活,能够更为自由、充分地表达思想、抒发情感,展示风采与水平;但话题作文也是作文,离不开写作的基本要求,在这一点上是始终如一的,也是勿庸置疑的。因为不论任何命题,对文章的要求都脱不开“真”(真情实感)、“实”(言之有理、言之有物)、“活”(生动活泼、纵横贯通)和“新”(有个性、有创意),并且富有文采。所以,如…  相似文献   

9.
贺铸词的艺术表现在三个方面:(一)善用比兴手法,借绮丽之辞抒发胸中的闲愁;(二)在字句方面精心锤炼,仔细推敲,形成了旖旎婉媚的词风;(三)虚心学习先辈,巧妙地引用前人语句。贺铸在北宋词坛上虽不及苏轼、柳永、周邦彦影响大,但他的词风自成一格,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10.
这句话是疑问句吗?山东省菏泽市21中学黄体强初中语文教学参考书第三册(以下简称《教参书》),在分析《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中讲道:“作者写这一事例(指松骨峰战斗),还采用先记叙后议论的方法,创造极其庄严肃穆的气氛,再用一个疑问句、两个反问句抒发自己的感...  相似文献   

11.
辛弃疾曾历经战场,“颇谙晓兵事”,立志“他年要补天西北”、“赢得身前身后名”,但南宋当局苟且偷安,辛弃疾备受排挤,他深感“雕弓挂壁无用”(《水调歌头》),只得“笔作剑锋长”(《水调歌·席上为叶仲洽赋》),写作了大量优秀词篇,以此抒发情感。  相似文献   

12.
笔者认为,语文教学的“真”应体现在三个方面:(1)体会作者(即创作主体)写作的真实动因;(2)再现课文(即作品本体)的真实情境;(3)抒发师生(即鉴赏主体)的真实感受。咬文嚼字是语文教学中最基础、最根本的内容,也是在我们求真的过程中能让我们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效果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用《林海》做课文题目好吗?河南省夏邑县教研室杨继新《林海》(五年制·十册)这篇阅读课文,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写的。课文围绕大兴安岭这个悦耳的名字,描写了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和作者由此而产生的丰富联想,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挚爱大兴安岭森林的赞美之情...  相似文献   

14.
星辰使夜空美丽,诗句使文章精彩;文章如夜空,诗句如星辰;夜空需要星辰的点缀,文章需要诗词的滋润:——“文”有诗书气自华。《论语》云:“诗,可以兴(丰富想象),可以观(考察风俗),可以群(交流感情),可以怨(抒发义愤)。”正是有了集“兴”、“观”、“群”、“怨”于一体的“诗”,才使得人类文学从古到今源远流长,日臻完美。既然是诗创造并成就了丰富多采的文学,那么我们不妨引诗人文,以此增添文采。  相似文献   

15.
晏殊,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抚州(今江西临川)人。景德初年,他刚14岁,就以“神童”的才名应殿试考中进士。这首词中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这首词,作者借回忆旧时悠闲美好的生活,抒发了对美好景物与往事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  相似文献   

16.
中英诗歌中的复叠刘保安复叠(repotition)是指将同一个字、词、句或章重复地或交错地加以运用。复叠用得好,常能达到较强的艺术效果,有力抒发诗人的感情。因此,复叠在诗歌的创作和鉴赏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无论在中国诗歌和英美诗歌中,都是如此。复叠在...  相似文献   

17.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旬)2011年第2期登载的李旭山先生的《声讨“工具性”的矫枉过正》一文,是对当今语文教学的发展有着纠偏和指向双重意义的好文章。不过。笔者读后仍觉此文过分倚重感性经验,停留在激情抒发的层面,故试图另辟蹊径,从哲学的角度来论述一下语文学科的本质问题。  相似文献   

18.
《夹竹桃》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的一篇讲读课文。作者为当代著名语言学家、散文家季羡林先生。选作课文时文字略作改动。这篇散文以夹竹桃为线索,突出表现了夹竹桃艳而不骄、凡而不俗、韧而不折的品格,抒发了作者对夹竹桃的赞美之情。  相似文献   

19.
语言文字具有内容、形式两个方面。所谓形式,是对内容来说的。语言文字是记载事物、抒发情意的东西,它的内容是事物和情意,形式就是一个个的词句以及整篇的文字。《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一、第二、第三学段的阅读部分分别提出感受语言的优美、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的要求,就是针对文字形式来说的。  相似文献   

20.
张传刚 《文教资料》2009,(11):12-14
宋诗中的“鹧鸪”所指有两个方面:一为动物学上的鹧鸪,诗作主要是取鹧鸪的形(斑)、声(啼)、态(飞)入诗,构成了鹧鸪斑、鹧鸪啼、鹧鸪飞三个意象,有着较为丰富的文化意蕴。二是乐曲的代称,为抒发相思别恨或歌唱男女爱情的流行乐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