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0 毫秒
1.
刘勇  周正宏 《体育科学》2006,26(7):40-46
以参加十运会摔跤预赛的北京市古典式摔跤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在采用慢速减重结合快速减重的方式下,对运动员赛前减体重训练期间的身体机能指标进行跟踪监测,探求这种减体重方式下运动员身体机能的变化特点。结果显示:采用慢速减重结合快速减重的方式,可以有效地帮助运动员增加脂肪的消耗,减少去脂体重的丢失;不会明显削弱运动员心血管功能;对运动员磷酸原供能能力无明显影响,但无氧代谢供能能力有一定的下降;对运动员免疫机能无明显不良影响;运动员血清睾酮的下降主要发生在快速减重期;能够有效地降低运动员赛前减体重训练期间蛋白质的消耗;不会对运动员心理产生明显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
文章主要以参加第十一运会比赛的举重、柔道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在采用慢速减重的方式下,对运动员赛前减体重训练期间的身体机能指标进行跟踪监测,并探求这种减体重方式下运动员身体机能的变化特点。结果显示:采用慢速减重的方式,可以有效地帮助运动员增加脂肪的消耗,减少去脂体重的丢失;不会明显削弱运动员的有氧与无氧能力。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分别采用慢速结合快速减重和匀速减重两种不同减重方式的摔跤运动员赛前减体重期间的体成分、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氧运转系统、物质能量代谢及力量素质的有关指标进行跟踪监测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对运动员体成分的改善,慢速结合快速减重优于匀速减重方式;对运动员免疫能力、内分泌系统、能量物质消耗、力量素质的影响,慢速结合快速减重小于匀速减重方式;对运动员氧运转系统能力影响,匀速小于慢速结合快速减重方式。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研究运动员训练中慢速减体重、赛前快速降体重和赛前体能恢复的营养学干预方法与手段对血液指标的影响,促进减体重后体能的快速恢复。研究方法:女子举重队的12名运动员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人。实验组和对照组运动员进行统一的运动训练并采用等同能量的饮食方案,所不同是实验组运动员在减重期间服用减重棒、维生素和电解质的运动营养食品,在减重后的恢复期服用快速的能量补充制剂和维生素电解质强化运动营养食品,而对照组运动员服用相应的安慰剂。实验组和对照组运动员分别在减重前后进行血液指标的测试。研究结果:在快减后恢复阶段实验组的肌酸激酶和血尿素显著低于对照组,血红蛋白则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血清睾酮水平无显著性差异。在快减和恢复阶段,实验组的血清钾、钠、钙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在减控体重期间,实验组运动员的饥饿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科学的营养干预措施可保证按既定的目标减轻体重,并维持良好的血红蛋白水平,降低血清肌酸激醇和血尿素的水平;合理的补充营养强化剂可维持血清无机离子的水平,保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减重训练期膳食能量对运动员血液生化、体成份及肌肉力量等指标的影响,从而更好地监控运动训练。方法:以8名摔跤运动员为研究对象,测试分3个阶段,即正常训练期、慢减体重期和快降体重期,主要测试膳食热能摄取、血液生化和最大握力等指标。结果:运动员在快降期热能摄取显著低于慢减体重期,且体脂百分比也有显著下降(P〈0.05);与慢减期相比,运动员在快降期皮质醇和血尿素均有显著升高(P〈0.05),而血红蛋白、血清睾酮以及最大握力无明显差异;每千克体重能量摄取与血尿素有显著负相关性(r=-0.77),而与清CK和最大握力无显著相关性。结论:限制能量摄取仍是减重的主要手段之一,减少能量的摄取易导致机体分解代谢增强,且对该类项目的训练监控需考虑热能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运动员体重控制常采用长期体重控制与赛前快速减体重2种方法.科学控制饮食与增加运动负荷相结合的长期体重控制方法对运动员的身体机能、运动能力影响相对较小.赛前通过脱水快速减体重对运动员身体机能和运动能力的负面影响较大,应慎重实施.  相似文献   

7.
探索越野滑雪运动员高原训练期间运动负荷的安排与人体生理、生化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为建立我国越野滑雪运动员高原训练模式提供科学依据。采用生理、生化测试的方法,研究高原训练对提高越野滑雪运动员身体机能的效果和机理;认识越野滑雪运动员高原训练时血红蛋白(HB)、血清肌酸激酶(CK)和血清睾酮(T)等指标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适宜的高原训练负荷水平,能提高越野滑雪运动员的HB、T与降低CK水平,有效促进越野滑雪运动员身体机能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女子摔跤运动员减重训练期营养水平及血液生化指标变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实验法,了解女子摔跤运动员减重训练阶段膳食营养水平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在减重训练期,运动员体内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A及钙等摄取不足,且血清钙、铁水平下降,而血清尿素含量和肌酸激酶活性显著升高。提示:通过限制饮食减重期间,要注意蛋白质、钙、铁及维生素的补充,同时在此期间营养生化的监控有助于科学合理的减重。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的角度对运动员理想体重的确立、减体重的生理生化理论与方法、减体重的适宜幅度及其对运动员生理机能和运动能力的影响,运动员减体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合理减体重的原则及措施等进行综述。1减体重的生理生化理论1.1体重与身体成分从生理学角度看,体重是指身体成分的总重量。人体体重的变化必须以身体成分的概念来表达,才具有客观性和科学性。1.2身体成分与运动能力的关系李云霞等对快速减体重后参加比赛的举重运动员体成分进行调查后发现,同一级别男运动员中,比赛成绩较好者,体脂百分含量较低、去脂体重较…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重大比赛前减(控)体重过程的个案研究,探索减(控)体重的综合方法与措施,并观察具体的应用效果。结果提示:运动员减(控)体重的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到训练、机能、心理、营养等诸多因素。在制定运动员的减(控)体重计划时,应从实际出发,并根据多项指标的监测数据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具体包括训练干预、营养干预、心理干预等。合理的减(控)体重计划应是在保证运动员顺利减重的同时,又能使其保持良好的体能与竞技状态,圆满完成参赛任务。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对辽宁省女子摔跤运动员赛前分别采取快速降体重和慢速降体重前后身体机能状态进行监测,分析不同降体重方式下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的变化特点,旨在为女子摔跤运动员赛前合理降体重及实时监控运动员的机能状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采用测试法,跟踪监测古典式青年摔跤运动员大强度训练期间部分生化指标。结果显示:血红蛋白在训练初期明显降低,是反映摔跤训练强度和运动员产生适应的敏感指标;训练期间的血尿素、血清肌酸激酶的“恢复值”可作为医务监督的重要参考指标;血清睾酮、血清皮质醇及其比值用作评价运动员机能状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柔术运动员亚高原训练前后身体机能和体成分变化的特征,为柔术项目亚高原训练数据化监控和精准化实施提供科学指导。方法:以14名柔术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在亚高原训练前后对血液生化指标和体成分进行监控。结果:亚高原训练后男子运动员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显著升高,女子运动员网织红细胞数量显著升高;男子和女子运动员亚高原训练后肌酸激酶均显著下降,男子运动员血尿素显著下降,睾酮值显著升高;男子运动员亚高原训练后体重、体脂肪含量均有下降,去脂体重略有上升,女子运动员的体重、体脂肪含量、身体质量指数和体脂率显著下降,去脂体重无变化。运动员左右肢肌肉量均衡性均无显著性差异,亚高原训练后男子运动员各部位肌肉量百分比均有所增加,女子运动员节段脂肪均显著下降。结论:亚高原训练可促进柔术运动员携氧能力和骨髓造血功能的提高;柔术运动员在亚高原训练中机能状态良好,男子运动员合成代谢能力优于女子运动员;柔术运动员亚高原训练后体重均出现了下降,女子运动员下降更明显,且更多的是体脂肪的减少;柔术运动员亚高原训练监控中需注意身体机能和体成分的变化,关注营养状况及水分的及时补充。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女子举重运动员冬训期生化指标变化特点和身体机能状况,监测了湖北省女子举重运动员冬训期间的部分生化指标.结果显示:我省女举运动员的生化指标随运动训练负荷和训练强度呈现不同的变化,冬训监控机能评定的结果是女举运动员的身体机能处在较好状态,机体抗疲劳的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问卷调查法和膳食称重法,对优秀古典式摔跤运动员十运会前的体重控制过程进行了个案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体重的下降主要以减少体脂含量为主,瘦体重变化不明显;血红蛋白等几项生化指标较好地反映出训练负荷的变化和运动员赛前的身体机能状况;慢减体重可能会引起运动员心理状态的波动;赛前的膳食营养不够合理;称重后的体能恢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通过实验法,选取测定了与运动负荷和身体机能有关的血红蛋白(Hb)、血尿素(BNU)、血清肌酸激酶(CK)等生化指标,对浙江男子赛艇运动员高原训练期间运动负荷及机能状态进行监测和评定。结果:高原训练期间Hb值高于高原前,高原第3周与高原前1周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BUN高原训练期间显著高于高原前(P〈0.05)。CK高原期间显著低于高原前(P〈0.05)。结论:HB、BUN、CK是高原训练身体机能的监测指标的有效指标。高原训练期间应有效调控训练负荷,避免训练量过大。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跆拳道运动员赛前训练中身体机能的变化规律,对跆拳道运动员备战大型运动会大周期中1~2月强化训练期内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肌酸激酶、血尿素、血清睾酮和皮质醇等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测试,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赛前运动员的部分机能指标随运动强度呈现不同的阶段变化,强化期训练负荷达到“适应-强化调整-临战”的要求;表现为巩固性小周期时,运动员生理、生化机能指标与调整和强化性小周期呈现显著性增长(P〈0.05);赛前2周或1周基本调整至较好状态,运动员身体机能由于训练效果的累积,处于暂时疲劳状态,有利于机体产生更大的训练适应与恢复,为激烈的比赛奠定身体机能基础。  相似文献   

18.
根据运动员的体重,分级别进行比赛是柔道运动的项目特点。一般情况下,柔道运动员赛前都会以减体重的方式争取力量和身体能力上的优势,因此,赛前减体重是柔道运动员不可回避的问题,尤其是中小级别。由此引发的运动员身体机能的变化,对于赛前训练手段、方法及方案的制订都会产生直接影响。本文从中小级别柔道运动员赛前减体重与机能状态变化的角度出发,进行相关测试,探索赛前减体重对柔道运动员机  相似文献   

19.
训练对优秀跆拳道运动员某些血液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优秀跆拳道运动员某些血液生化指标的分析 ,说明运动训练对其身体机能的影响 ,同时强调运动员训练期间机能监控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我国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国家队男子运动员在2015年夏季训练期间的训练负荷是否合理,及对其疲劳后恢复状况进行监控与评价.文章采用实验法,对运动员的血尿素、血红蛋白、血清肌酸激酶等生理生化指标进行生物学监控.从夏训过程中运动员生理生化指标的波动来看,大部分男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状况良好,较好地适应日常训练强度以及训练量,但个别男运动员生理生化指标有大幅度波动或始终处于正常值上限以上的现象,在部分训练阶段出现不适应训练负荷的情况,经过跟踪测试并及时反馈,针对个别运动员的训练负荷进行相应地调整后,运动员的机能状况都保持良好状态,并没有过度疲劳的现象发生,逐渐地适应了训练负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