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传统文化中,"仁"即爱人,要求人们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现代社会中,"仁"表现为不同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之间的相互尊重、包容与理解,是个体与社会联结的中介和它的最理想形式在道德领域中的体现."仁"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人际关系具有明显的积极作用,它有助于个人修身和群体和谐.我们需创造良好的制度和文化环境,以充分发挥"仁"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社会发展与需求会催生新的新闻报道形式,"心理新闻"就是一例.而为论述"心理新闻"存在的合理性,可以正式提出"心理事实"这一概念.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但在实际生活中,所谓"事实"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物理事实,二是社会事实,三是心理事实.传统新闻理论和实践过多强调了对前两类"事实"的报道,而对第三种"事实"有所忽略.所谓"心理新闻",就是时近期发生的、积累了一定阶段的"心理事实"的报道.目前,在新闻实践中,这种新闻产品已经出现,但尚处于感性认识阶段,急需理论上的探讨与完善,以期对新闻实践有所指导.  相似文献   

3.
"边缘群体"的社会心理与社会歧视探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所谓的"边缘群体"是指生活于城市社会底层各角落的农民工群体.他们为城市的繁荣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但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相反,在二元结构体制的特殊社会背景下,农民工在城市中受到了诸多的不公正的待遇,无法真正融入城市,并遭遇着市民的偏见与歧视.他们已成为一种独特的"弱势群体".要正确解决"边缘群体"的弱势地位问题,就必须对其现状和和社会心理有深刻的了解.本文拟就对"边缘群体"的现状及其社会心理问题与社会歧视现象做一番探析.  相似文献   

4.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看,"粉丝"现象已经不再是单纯追星的产物,而逐渐成为一种具有文化特色和影响力的社会交往现象."粉丝"与普通受众的区别在于"粉丝"是具有相同或相近心理基础的群体,而从这层意义上看,普通受众是非群体.在"活生生"的舞台表演中,"粉丝"与"粉丝"之间的关系主要是竞争与合作的关系;"粉丝"与偶像的关系则是暗示与模仿的关系,并且从暗示到模仿是一个渐进的心理行为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5.
班主任往往会忽略"非正式群体",即忽略除了班委和学习小组等正式群体外一些自发形成的、无固定形式、无固定成员的学生群体.其实,"非正式群体"很多是存在着负面影响的.班主任识别并引导他们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6.
高职枝友利他模型揭示了商业群体的心理和教育社会机制的复杂相关性,校友利他行为研究的重视,说明高职开始关注与校友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Barrett & Radke-Yarrow,1977;Greener &Crick,1999).对高职教育而言,关系纳入的行为比传统的亲社会行为更重要.因此,从自然主体到社会主体以及行为模型三个层面调研,就可以说明淅商与教育的历史传承以及文明形态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7.
目前的困难群体、特殊群体、优抚群体(以下简称"三个群体"),竞争力缺乏、经济收入低、社会心理复杂而矛盾.切实解决好"三个群体"的这些问题,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8.
从"新新人类"的流行语看其群体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新人类"是当代青年群体中的一个新起群体,有着该群体自身独有的文化、价值观、生活方式.从青少年亚文化对主流文化的渗透与价值扩张的角度来看,无论从服饰装扮到流行歌曲、从对明星的追逐到体闲生活、从职业岗位到社会地位的影响力,青少年文化反过来影响整个社会文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于是有人认为,"市场经济是青少年经济","一个青少年本位文化的时代已经到来".因此对"新新人类"这一群体的关注就具有了时代性和现代性.本文从"新新人类"的流行语这一切入点着手,试图对"新新人类"这一特殊群体进行初步的分析,以期从中找出该群体某些异于传统青年群体的特征,从而对这一群体有一宏观上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在传统上,一直认为是末喜、妲己和褒姒导致了夏商周三代的灭亡,"女祸论"或"女祸史观"即由此产生,然而她们的历史形象以及她们被当成三代灭亡的原因,是先秦秦汉时期社会不断进行历史建构的结果。对末喜、妲己和褒姒祸国的史事建构,实质是政治和历史观上的"厌女症",通过这种社会性别的理论建构,而欲建立起父权制的社会性别制度。由于先秦秦汉在中国文化中的源头地位,"女祸论"成为中国传统性别制度和文化中的重要表征。  相似文献   

10.
采用《感戴问卷》和《心理幸福感问卷》对274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研究大学生感戴状况及感戴与心理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学生感戴水平在年级、专业、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家庭结构等人口学变量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大学生感戴与心理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系,并存在线性关系.因此,感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心理幸福感做出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