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毛泽东赶超思想的基本内涵是:赶超对象锁定英美;赶超时间从“五六十年”、“十几年”、“两三年”、再到“一百多年”;赶超步骤从“两步走”到“两个阶段”;赶超指标锁定钢铁产量,赶超手段采用群众运动;赶超要求是“多快好省”;赶超道路是“以苏为鉴”,走自己的路。毛泽东“赶超”思想的特点主要表现为高速性、粗放性、非均衡性、群众性、政治性。毛泽东“赶超”思想反映了中华民族求富求强的百年宏愿,激发了中国人民奋发图强的拼搏精神;符合后发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努力方向;有效地捍卫了国家的独立和利益。但也毋庸回避毛泽东的"赶超"思想脱离了国情,确立了不恰当的指标,采用了不正确的方法,忽视了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赶超思想的基本内涵是:赶超对象锁定英美;赶超时间从"五六十年"、"十几年"、"两三年"、再到"一百多年";赶超步骤从"两步走"到"两个阶段";赶超指标锁定钢铁产量,赶超手段采用群众运动;赶超要求是"多快好省";赶超道路是"以苏为鉴",走自己的路。毛泽东"赶超"思想的特点主要表现为高速性、粗放性、非均衡性、群众性、政治性。毛泽东"赶超"思想反映了中华民族求富求强的百年宏愿,激发了中国人民奋发图强的拼搏精神;符合后发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努力方向;有效地捍卫了国家的独立和利益。但也毋庸回避毛泽东的"赶超"思想脱离了国情,确立了不恰当的指标,采用了不正确的方法,忽视了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所带领实施的赶超战略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得到了顺利推进,其主要原因就在于:以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为荣,邓小平对实施赶超战略具有强烈的紧迫感和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倡导以实事求是为荣,邓小平正确分析国情认定赶超起点,科学规划了赶超步骤;以"三个有利于"为荣,始终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搞市场经济,使实现赶超战略有了新的举措;崇尚教育和科学,尊重知识和人才,高度重视科技和教育工作,邓小平寻找到了赶超战略的新重点。  相似文献   

4.
《广西教育》2012,(12):69
本刊讯2月20日上午,自治区高校工委、教育厅召开党组会,认真学习贯彻《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关在全区开展"解放思想,赶超跨越"大讨论活动的实施意见》,研究部署全区教育系统"解放思想,赶超跨越"大讨论活动。自治区高校工委书记、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高枫在会上传达了全区"解放思想,赶超跨越"大讨论活动动员会精神。会议市议并原则通过了全区教育系统"解放思想、赶超跨越"大  相似文献   

5.
论赶超战略的本质与中国实施赶超战略的经验教训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赶超战略是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和地区在政府主导下的有意识的、以赶超先进国家为目标的一种宏观规划。它的本质在于强调战略的目的性和赶超意识,而不在于实现赶超战略的手段,无论是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还是比较优势战略,抑或是进口替代战略,都不过是策略和手段而已。战后,发展中国家尽力追赶发达国家,但残酷的事实却是:它们与追赶对象之间的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在拉大,但是,如果放弃追赶的努力,那只有自甘落后。后起国家选择社会发展战略的原则是目标优先,而不是模式的完美。中国在实施超越战略过程中曾经出现的指标单一、短时间的赶超,说明我们还没有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规律,急于求成的行为又破坏了人们对赶超战略的信心,扭曲了人们对赶超战略的认识,实际上也降低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现代化的标准。  相似文献   

6.
发展经济学的繁荣及后发国家技术赶超的成功实践,使后发技术赶超成为研究的热点和焦点。笔者梳理了国外关于后发技术赶超的研究,并简要对其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7.
职业技术教育 ,是人类历史发展到近代时出现的一个新的教育部门 ,是资本主义国家近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治初年 ,日本根据本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只用半个世纪的时间便走完了欧美国家在约二百年左右的时间才走完的路程 ,实现了近代化 ,成为世界近代史上后进国家赶超先进国家的典型。日本依靠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迅速走上富强之路的做法 ,也为落后国家发展经济、正确处理教育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8.
发展经济学的繁荣及后发国家技术赶超的成功实践,使后发技术赶超成为研究的热点和焦点.笔者梳理了国外关于后发技术赶超的研究,并简要对其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9.
一、现代教育的功能中国要赶超世界先进国家,加速现代化的进程,就必须重视教育在现代化中的作用。经济的发展依靠科技的进步,科技的进步依靠人才,人才的培养依靠教育。在人类将要迈进二十一世纪之际,教育是一切竞争的最终归属。谁主宰了二十一世纪的教育,谁就主宰了...  相似文献   

10.
韩国新村运动迅速推进了国家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其中,新村教育在这个进程中起了关键的作用。借鉴韩国新村教育的有益经验有效发挥政府的组织和领导职能,建立行之有效的职业教育及其保障体系;唤起广大农民的积极性、自立精神和自主精神,增强农民的赶超意识;实现农民教育途径的多元化、教育形式的多样化,以实现我国和谐新农村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我国高校发展的同质化倾向,导致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缺乏个性,影响了大学办学质量的提高,也影响了我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和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高校发展的同质化是指“在大学发展进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相互间平均化或一致化的动态行为过程,以及在形式上表现为越来越相似的现象”,是高校在办学理念与发展定位、学科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发展路径等方面表现出的相互模仿、相互攀比行为。同质化不利于高校组织生态系统均衡发展,不利于实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与高等教育强国的战略目标,不利于培养社会经济发展急需的各层次多元化的高质量人才。因此,加快实现高校的分类发展,是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这有利于高等教育强国目标的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12.
国外综合高中特点与我国举办综合高中的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丽 《职业技术教育》2002,23(28):65-67
本文以挪威、瑞典两国为例,考察国外综合高中办学基本情况及主要特点,比照国内中等教育发展现状,着重分析我国兴办综合高中的必要性、发展前景及客观条件限制。  相似文献   

13.
浅谈我国的体育现状及实现体育强国的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的竞技体育取得了令世瞩目的成就,但金牌大国不等于体育强国。不但竞技体育中存在不少弊端,而且学校体育、群众体育也严重滞后。这些问题的解决以及体育强国之梦的实现,必须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既借鉴先进国家的经验又不盲目照搬,独创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体育事业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科教兴国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基于对世界发展的清醒认识得出的重要结论,是我党和国家制定科教事业改革发展战略、方针、政策的理论依据,是立国、兴国之本。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先从目前我国已成为一个世界"制造大国"的前提出发,论述了我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过程中,数控人才培养的重要地位与意义;从社会实际需求出发,把数控人才划分为数控设计制造人才和数控应用人才两大类,并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中,提出了两种"五位一体"数控人才能力培养的模式;从而推出两类人才的知识结构,并由此建立四个平台课程模块.但由于全国各企业所需人才的能力要求不同,各学校的定位、层次、所处地理位置不同,所设置的课程并不相同.因此,各学校可构建不同的教学计划,培养出多种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数控人才,满足我国制造强国对数控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及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目前虽已初具规模,但总体质量不高,面对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教育国际化的机遇和挑战,当务之急是研究高职教育理论、探索高职教育规律、确立新的发展理念和方略,走改革开放之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7.
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经济全球化的要求。积极参与和进一步拓展我国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对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拓展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区域经济合作,提高我国在国际经济中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关于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激烈竞争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必须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与此同时,改革开放30年来积累的强大经济实力,我国高等教育的大改革和大发展,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为我们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必须建立科学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构建合理的高等教育结构体系,改革创新科学研究管理体制和机制,加大多方面的教育投入,加强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并加强教育科学研究,创新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9.
本文指出在地理教育中科学合理地进行国情教育,不但能够完成国情教育这一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工作,而且对地理教育工作还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而我国农村劳动力中,文盲和半文肓所占的比例过大,接受过专业教育的大、中专毕业生在农村的数量不足严重制约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引进、运用、推广和开发。这种落后的文化结构,不仅无法适应市场经济行情的不断变化,也严重影响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以计算技术、网络技术、卫星通信技术为手段的现代远程教育,既是先进科学技术,也是传播信息技术的栽体,利用这一技术对农民进行培训和信息传播,对于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进而为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打好基础有着十分重要而又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