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教学片断】师:天塌下来之后,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人们呢?谁来读一读描写人们的句子?生:“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许多人在水里挣扎。”师:请同学们用心读一读这句话。哪个词语带给你强烈的震撼?它让你感受到了什么?生:我找到的是“许多”这个词语。师:是的,许多,许多。同学们,都有哪些人啊?  相似文献   

2.
【片段1】 师:课文中"她"和"我"之间究竟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生:课文写一个小姑娘被炮弹炸伤了,需要输血,小男孩阮恒献血给她的事。 (师板书:输血、献血,让学生齐读这两个词语。生把"血"字都念成了"xuè") 师:"输血"中的"血"读"xuè",而"献血"中应该读"xiě"。 (师请学生说还有哪些词中的"血"念"xuè"这个音)  相似文献   

3.
词语是构建语言的基础,是语言大厦的基石。离开了词语的教学,是无法实现语言教学的目的的。抓住字词教学。让学生掌握一定量的词语是语文新课标的明确要求。因此,小学语文课堂要重视词语的教学,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但是,当前的课堂实践对词语的教学还存在以词语解词语的现象。那怎样引导学生理解一个词语的意义呢?一、追本溯源—让词义理解更实在 理解词义是小学语文词语教学的重要目标。现在,很多教师在词语教学中,对词义往往是讲解给学生听,或者让学生去查词典。这样,学生无疑是在被动地接受一个词的意义。因此,教师要善于改变这种教学方式,对词语进行追本溯源,从而让词义教学更实在。例如,对《推敲》一文中的“推敲”一词教学,可以这样引导学生进行理解。师:这一篇课文的题目是“推敲”。谁来说一说“推”和“敲”各是什么意思?生:“推”和“敲”都是表示动作的词语。师:也就是说这一篇课文写的是关于“推门”或者“敲门”的事情了?生:不是的。师:那是什么意思呢?“推”和“敲”就是两个表示动作的词语呀?生:“推敲”是表示一个人对文字的再三斟酌的意思。师:是吗?那么和“推”“敲”原来的意思完全不相同了呀。生:我听爸爸讲过贾岛在作一首诗时的故事。贾岛对“僧推月下门”一句想了很久,到底应该是“僧推月下门”好还是“僧敲月下门”好,总是想不通。这就是“推敲”这一个词语的来历,表示的是人们对文字的再三斟酌的意思。师:你知道得真不少。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一篇课文讲的就是这个故事,请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课文。  相似文献   

4.
字词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课文《怀念母亲》中第2自然段为例,谈谈笔者是如何开发字词教学资源,并将之融于言语教学当中的.一、抓“奔丧”的字音师:“我”以前两次回到故乡,为了什么?生:奔丧.师:这两个字,该怎么读?读第几声?生:都读第一声.师:同学们,这两个字,有个共同点,都是什么字?  相似文献   

5.
王静亚 《湖南教育》2005,(24):38-39
寓释词于生动形象的活动中教学片断一《:(小稻秧脱险记》)师:我们读了一节课的书,黑板上的词有些同学肯定都读懂了。如果还有不懂的,请听于老师读课文,听后自己再读两遍,我想大部分词语都可以读懂。(老师有感情地配音朗读课文,学生不时发出赞叹声。师读完后,同学们禁不住鼓起掌来)师:怎么样?生:好——!师:请像老师一样读书。(学生像老师一样有感情地读,老师不时地进行表扬)师:读到这里,我想“,团团围住、气势汹汹、蛮不讲理、一拥而上”这些词语的意思同学们肯定懂了。谁知道“团团围住、气势汹汹”是什么意思?(老师喊了几位举手的同学到前…  相似文献   

6.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读!(生齐读课题)课文中有些词语,老师分了两行,你按照老师的格式写下来。写完了立即举手。直接写词语。不写拼音。  相似文献   

7.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金子》一课。课文都预习了吗?(生:预习了)课文生字新词都会写了吗?(生:会了)请同学们拿出听写本,我们来听默几个词语。注意每个词语老师只读两遍:蜂拥而至、扫兴离去、不甘落空、实现梦想。  相似文献   

8.
听了组内教研课《少年王冕》,其中的一个教学环节对我深有启发。片段回放师:读了课文《少年王冕》,文中的王冕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生1:王冕是个学习很用功的孩子。生2:王冕是个学习刻苦、认真的孩子。生3:王冕是个体谅、理解母亲的好孩子。生4:王冕是个很有孝心的孩子。师:对王冕的学习能用一个词语概括,那就是——生5:“勤奋好学”。(师板书)师:对王冕体谅、理解母亲方面,能用一个词语概括,那就是——生6:“孝顺母亲”。(师板书)  相似文献   

9.
教学片段师:学完第一单元的内容后,我们来玩“词语大闽关”游戏.好吗?第一关:用词语复述课文内容师:你们能试着用上这些词说说课文的内容吗?生1:时间悄悄地挪移,就像薄雾被初阳蒸融了。生2:《桃花心木》中,种树人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们,桃花心木之所以会枯萎,是因为它们无法在不确定中汲水生长。生3:种树人的一番话告诉我们,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能将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  相似文献   

10.
教学案例片断一原文:“我走过去想看个究竟,小伙伴只努努嘴儿,不作声,原来是一只螃蟹不甘束手就擒,正东逃西窜哩。”——《赶海》师:你们知道什么叫“束手就擒”吗?生:就是被抓住了。师:在影视作品中也常常见到这样的情景,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作出动作吗?(学生有的举手做投降状,有的把双臂反背于身后,有的还两人合作,做扭送状,真可谓各有千秋)师:对这个词语的理解是否准确呢?大家的动作说明你们已经很好地理解了“就擒”的含义,但“束手”如何理解呢,请翻开字典查一查“束”的意思,你们就会明白。  相似文献   

11.
李燕 《天津教育》2002,(2):39-40
微格情境这是教师教学《翠鸟》的微格情境。师:同学们读一读第2句到第5句,想一想这几句话说的是什么?(全体学生自读课文)生:这几句话讲翠鸟的羽毛颜色鲜艳。生:第3、4、5句话说颜色怎样鲜艳。师:说得很好。我们一起读课文。我读第2句,同学们分组读。师:“它的颜色非常鲜艳。”生组1:“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生组2:“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生组3:“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师:翠鸟的羽毛颜色确实非常鲜艳。这几句话描绘了它身上哪儿的羽毛颜色?什么颜色呢?请同学们填空。(…  相似文献   

12.
师:有人知道"天涯咫尺"的意思吗?(没有人举手)知道这个词语是从哪句话演变而来的?生:远在天涯,近在咫尺。师:知道什么意思吗?生:有的在很远的地方,有的在很近的地方。师:不准确。读读课文中的句子,体会一下。(出示文句:虽然对方远在天涯,却让人感觉近在咫尺。)生:就是两个人离得很远,却感觉就在一  相似文献   

13.
[片段一] 师:下面我们来读几组词语。(出示第一组:花港、泉白如玉、玉泉。指名读,提醒“港”字的笔画)谁能用上这三个词语说一句话?  相似文献   

14.
案例: 师:你们在预习时做了哪些事? 生:读了课文的生字词,看看课文写了什么,查了词语的意思,还查了课外资料。  相似文献   

15.
词语是构成语言的基石。因此,我们应该重视词语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然而,在当前的语文课堂上,还有存在“对词讲词”的教学情况,抽象地讲解,让学生听得迷糊,学得辛苦,教学效率低下。词语是有生命力的。只有在丰富的语境中,才能了解其意义,并获得深刻的记忆。因此,在词语教学中,要为孩子们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通过学生的对话来丰富对词语的感晤,实现词语的“增值”。一、在对话中增加词语的意蕴 新课标要求根据语文教学的特点,让学生有更多的运用语文的资源,进行语文实践的机会,开展自主、合作等学习活动。在词语教学中,我们完全可以让学生在自主探究语文材料的过程中,通过对话来理解词语的内涵,提高学习的效率。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进行适当的对话引导,激活学生的思维。例如,在学习《祁黄羊》这一篇文章时,我带领孩子们对文中“兴亡”一词进行了对话。师: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发现文中“兴亡”这个词啊?哪位小朋友来说说自己对它的理解?生:“兴”是指兴旺,“亡”是指灭亡。“兴亡”是指国家、民族的兴盛和灭亡。师:你说得很好!那在读到这个词时,你们心中想起了什么?生:我想起了历史上王朝的兴起和灭亡。比如,唐朝灭了隋朝,发展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国家。师:真好!一个国家的兴亡靠谁呢?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国家的兴盛和强大靠每一个人的努力。  相似文献   

16.
<正>一、阅读、梳理、对比——中心句里有秘密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生:花钟。(师出示图片)师:这个图上,花在哪里?一起指给我。(生指图下面的“花”)师:钟在哪里?(生指图上面的“钟”)师:上面表示时间的大的,我们叫钟。小的叫——(指手腕表)生:表。师:花和钟有什么联系呢?把课文打开,请同学们读课文,边读边想:什么是花钟?这篇课文围绕花钟写了什么内容?  相似文献   

17.
师:上节课大家预习了课文,自学了生字新词,在预习中你遇到了什么问题,请提出来。 生:飞机遇到了什么危险? 生:飞机遇险时,飞机上的人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 师:提得好!(在题目后面画两个问号)这两个问题正是本文作者要告诉我们的。这两个问题你是想让老师讲解呢,还是通过自己读书去理解? 生:(齐声)自己读书理解。 师:有志气,是学习的主人。只要好好读书,你就能读懂这些问题。请打开书,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预习时没读懂的词语。 (生读文画词,老师安排部分学生把不懂的词语写在各自预先准备的小黑板上;学生写完后…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师在词语教学中,如果要求学生的答案统一化、标准化,那么学生的思维就会严重地被束缚,这样,创新教育从何谈起呢?我认为创新的关键应看老师怎样启发、引导学生。下面我就从多年来的词语教学中撷取两例,以飨读者。案例A师:谁能给“学”组三个词?生:学生、学校、学习。师:给学生打个小“√”。师:谁能给“学”组三个分量重的词?生:学者、学问、学业。师:给学生打个大“√”。师:谁能再给“学”组三个分量更重的词?生:学而不厌、博学众采、品学兼优。师:给学生打个最大的“√”。案例B师:谁能用“桌”组几个词?组得越多越好。生:讲桌、课…  相似文献   

19.
师:昨天,老师要求大家预习课文,大家预习得怎样 ?老师要检查一下。谁来读读课后的词语 ?  (生读词语,教师相机订正 )  师:很好 !在自读课文时,你们有没有读不懂的地方 ?  生:“鱼游到了纸上”是什么意思 ?鱼怎么会游到纸上来呢 ?  生:课文说的是一个聋哑青年画鱼的事,为什么用“鱼游到了纸上”作标题呢 ?  生:我认为鱼是不能游到纸上来的,课文说的“鱼游到了纸上”的含义是什么呢 ?  生:鱼“游到了纸上”和“游到了心里”有什么关系呢 ?  生:“工笔细描”和“挥笔速写”有什么不同 ?  生:什么是“忘我的境界…  相似文献   

20.
【教学实录】(苏教版第八册《祁黄羊》)一、字音教学突出一个“实”(出示生字新词,“开火车”读生字新词各两遍。)师:你们谁听出了哪个词语的读音有问题呢?生:“兴亡”的“兴”应该念第一声“XīNG”,陈海鑫读成了第四声“XìNG”。生:“兴亡”两个字都是后鼻音,陈海鑫的后鼻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