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人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养民族精神和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高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育民族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面,肩负若特殊的使命。”  相似文献   

3.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精神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国家要发展,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新一代。为此,教师要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开展创新教育。那么,创新教育中的教师要具备哪些素质呢?  相似文献   

4.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21世纪是创新的时代,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国家大计,教育为本。为民族和国家培养出时代需要的、富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语文教学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5.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而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个具有创新能力的民族是由无数个有创新能力的个体组成的。一个人的创新能力多半是在学生时代形成的。  相似文献   

6.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于屹立于世界先进的民族之林。”培养创新人才,已是时代赋予教师的历史重任。历史教学怎样进行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在教学中作了如下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7.
曲晓东 《考试周刊》2010,(35):84-85
江泽民同志曾经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没有创新的民族是难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面对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民族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可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日益成为现代教育教学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随着教育改革与研究的不断深入,做创新型教师,塑创新型人才,是当今社会对我们教师提出的要求,是一个教师不可推卸的职责。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只有拥有创新精神的民族才是最具发展力的民族。我们的教师必须努力把“创新”两个字注入到青少年的精神内核,让他们拥有创造的欲望。作为基础教育的英语是一门工具性的学科,在教学中更不能放松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主席曾指出:“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民族衰败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育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乃成为当前教育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么他的一生永远是模仿和抄袭。”可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何等的重要。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国家兴旺的不竭动力。一味靠技术引进,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大学生是一个民族建设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总书记曾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培养创新精神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任务,也是教师的神圣职责。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要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那么,如何通过语文课课堂教学来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呢?  相似文献   

13.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教育在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就应把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作为它的至高目标。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本人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发展的决定因素,科技创新日益成为各民族提升国力、参与国际竞争的主要手段。江泽民同志曾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了推动民族的科技创新、进步,中学教学当务之急就是要推行以培养创造能力、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5.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之林”。物理学科创新能力是学生在物理课学习中必然发展的、顺利完成物理学习任务的个性心理特征,是学生接受知识,掌握知识,应用知识和创新知识的本领,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激发其创新意识,训练其创新思维,培养其创新精神。因此;对于学校教育来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无论对国家还是对个人都具有重要意义,那么,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育民族精神和培育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  相似文献   

17.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和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就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时代和社会的发展需要创新,教育改革更需要创新.笔者通过对新课程的理解和对新教材的运用,对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浅谈一些体会和看法.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同志曾说:“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高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诚然,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是很难立足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的。我国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剥夺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机会,学生难以进行独立思考。难以标新立异。学生的创新意识被抹杀殆尽。因此,已不适应时代的要求。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培养能够参与国际竞争和应对挑战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我们当前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也是中学语文教学的目标追求。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世界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以知识为驱动力,以创新为核心,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定民族和作为一定民族成员的个体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总是在本民族文化的背景和根基上,特别是在掌握运用本民族语言的过程中形成和提高的。语文教育作为中华民族共同语言的教育,与培养中华民族新一代成员的创新能力有着极其深刻、内在的联系,也必须担负着历史的责任。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新世纪语文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和重要目标。[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