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善观雪 《知识窗》2013,(9):18-19
同事娟姐的QQ签名上写着一句话:又见腊梅花儿开。腊梅?“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就是赞誉它的吗?单听名字就生出许多欢喜,我对娟姐说:“你真幸福啊,我长这么大.都没见过腊梅花。”  相似文献   

2.
童年在楼下玩时,她每次上楼回家都捡几个小石子儿.到家以后就在小石子儿上画小人儿、小动物。一次,著名画家李琼久发现了她的这个举动,很惊喜,自谓遇上了知音。这位巴蜀名流、画坛大家对“小石子儿画”爱不释手,居然要以自己所作精品相交换。  相似文献   

3.
史峰 《知识窗》2013,(7):48-49
让人“恐惧”的收缩! 李晓栋同学在学校里.跟同学们讲了这样一件奇异的事情: 周末.李晓栋的妈妈在家里发好了面粉要给全家蒸馒头吃。馒头上了锅.用大火蒸了20分钟.妈妈吩咐李晓栋:“儿子,锅里的馒头蒸好了.妈妈有事走不开,你去关火.顺便把锅里的馒头夹出来.”  相似文献   

4.
上海东兰路某小区。开门的是潘镜芙院士的夫人。她笑着说不用换鞋.尽管进来!记者的小“尖跟儿”触扎在木地板上,丝毫未挫伤女主人的热情。她在记者不经意问,已将茶水轻轻端上桌.又在我们未留意时,悄悄抽身而退;过程很短.但利落而不失体面。  相似文献   

5.
安辉 《知识窗》2010,(6):39-39
经常听到我的学生在抱怨.“我父母怎么就是个工人呢!”“我家里怎么没有有权有势的亲戚呢!”“某某明星嫁入豪门了.我怎么就没有这样的机会呢!”……  相似文献   

6.
巴菲特是一名乒乓球爱好者.经常在家里用自动发球机训练球技.水平突飞猛进.打败过不少对手。这让他豪情万丈.有一种“一览众山小”的优越感。然而.一位年仅9岁的华裔女孩却让他遭遇了滑铁卢.  相似文献   

7.
1.脖领儿“脖(博)领儿”.微博一族中的“领袖人物”.微博关注率、点击率双高.粉丝众多。 2.微波炉“微波(博)炉”,如微波炉般把一些“半成品”放在炉里“加热”一番.便有“翻新猛料”爆出。微博标题及文字吸引眼球.颇具煽动力。言辞哗众.语不“雷”人死不休。  相似文献   

8.
校园糗事     
上小学时班上有一迟到大王,忽然一天很早就到了学校。惊奇之余,暗暗佩服他的改过之心。上完早自习.老师开始正式上课,突见那个迟到大王背着书包进了教室。老师怒问为何又迟到了,他答道:“我很早就到了.就是书包忘在家里,又回去拿了!”  相似文献   

9.
癌症,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虽然目前医疗技术不断进步,抗癌手段越来越多,但还是无法消除癌.症,很多人仍然因饱受癌症的摧残和折磨而痛苦不堪。2010年5月,“合成儿”的问世让我有了灵感。我在2010年第8期《科学与文化》的《“合成儿”可以很友好》一文中写下这么一段话:  相似文献   

10.
电在路上     
也许是那时候电力供应不足的原因吧,我在乡下读小学时家里经常会断电.尤其在“双抢”的那段季节里。天气格外得热.当我们好不容易享受一下电风扇带来的清凉时,却突然听到“啪”的一声——停电了.最烦恼的是停电的时候一般都是在吃晚饭的时间,于是在一片叹息中.饭桌被移到了禾场上,看电视自然也成了一种奢望。  相似文献   

11.
校园幽默     
《知识窗》2010,(8):33-33
汉子 大学时.一次老师让填一份很重要的表格,而且声明每人一张,没有富余的,不能涂改.一哥们儿上来就填,结果发现把民族“汉”填到了性别栏内。因为说了不让涂改,想了想.他很淡定地在“汉”后面加了个“子”字。  相似文献   

12.
按说现在的领导干部都已知识化了.对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实事求是是娴熟于心的.但实际工作中实事求是往往会被一些人变异为两个极端.常常出现一些似乎深谙实际上是已歪曲了“道不同不相为谋”古训的“两面人”。他们同时会拿出截然相背的“假账”向不同的对象展示.其钻营取巧.俯仰随人的世故灵活要胜滑溜溜的琉璃球儿多倍。这似乎已成见惯不怪的现象.甚至是“能人”自负摆谱的资本。  相似文献   

13.
如今.人们迈出国门的脚步不再被囊中羞涩的尴尬所阻碍.出国留学的愿望也不再是镜中花、水中月。人们越来越多地看到.许多条件相对富裕的家庭.教育正在走向国际化。这些家庭的小孩.学业也许并不优秀,可因为做父母的“够胆儿”。门路广、办法多.孩子既然在国内读不了好大学.父母一咬牙、一踩脚。干脆把小孩直接送到国外去读书。对这拨“嫩”小孩.人们称之为——飞天“90后”。  相似文献   

14.
数据之魅     
廖潇莎 《科学中国人》2013,(12):104-105
如果我们列出“复杂高维数据分析”、”半参数模型”、“变量选择”……这一连串儿的专业名词,大部分人一定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那么来看看这个例子:2012年年初.一名美国男子闯入了他家附近的乐购超市.“你们怎么能这样!”男人向店铺经理大吼道,  相似文献   

15.
识趣     
《知识窗》2013,(2):33-33
宿舍,伙儿特爱咬指甲,一同学问:“你天天咬指甲.从来部不用指甲刀吧?”那小伙子特自豪地答曰:“我从小到大就不知道指甲刀是啥!”我纳闷地问他:“你的脚趾甲是怎么解决的7”  相似文献   

16.
海枫 《世界发明》2011,(12):4-4
前几天在郑州坐62路公交的时候发现一件趣事儿:在驾驶座后面.设置了天气预报、车厢趣事、向左心情和向右聊聊4个板块。在向左心情板块上,写着有一则失物招领启事,在向右聊聊板块上,有乘客对车长的建议和表扬。原来,62路车长高倩倩自己玩微博不说,还受到启发,把“微博”搬进公交车厢,这个“微博”虽然不能上网,但是也可以更新。  相似文献   

17.
田野 《知识窗》2011,(12):60-60
申不害原是郑国的一个小吏。公元前375年,郑国被韩国灭亡后,申不害寄居在堂兄家里.弃“道”从“法”,开始研究新的治国策略。这一研究就是21午。申不害对堂兄说:“日后如果能够东山再起.我一定要报答你的恩情!”堂兄笑了笑,说:“报答不报答没有关系,有你这句话,我就知足了!”  相似文献   

18.
马伯庸 《知识窗》2013,(21):39-39
我喜欢坐公共汽车,尤其喜欢站在车厢里竖着耳朵听旁边的人说话。那天,我坐468路公共汽车回家,听见一北京大姑娘在手机里数落她的男朋友。姑娘一口地道的京腔儿.嗓音嘎嘣儿脆,特别好听。数落的内容无非是她男朋友不求上进什么的,说了半天,那边儿在电话里说了一句:“我以后都听你的还不行吗?”姑娘声音陡然抬高了八度:“我说给你听,你听得进去吗?你耳朵有那带宽吗?”当时,我扑哧一下就乐出声来了,姑娘瞪了我一眼,继续数落。  相似文献   

19.
双面佳人     
《科技新时代》2007,(2):17-17
用这台转台笔记本混出自己的旋律 这个奇妙的东东是富士通的未来概念笔记本。和平凡无奇的变通“板砖儿”不一样的是,它在光洁玻璃质感的上盖上做出了一个触控式DJ转台,  相似文献   

20.
《西藏科技》2005,(2):61-61
西藏拉萨警备区官兵没有想到,今年拉萨市给部队送来的春节“礼物”,竟是30名信息专家被市民政局聘为科技拥军顾问的聘书。按照聘用协议,这30名信息专家将在新的一年里义务为部队开展信息知识讲座.提供信息技术咨询,协助部队开发信息系统。官兵们高兴地说:“这礼物送到我们的心坎儿上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