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7 毫秒
1.
适应地理新课程的变革,教师备课、上课的着力点就不应再是考虑如何把教材内容“讲”清楚,“讲”生动,“讲”透彻,而是应当研究如何使学生“学”懂、“学”会、会“学”。学生具备会学的能力,才有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2.
把自然科学的“场”理论引入社会科学领域 ,用以研究思想政治工作 ,提示思想政治工作发生、发展、变化的动因、规律 ,这对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功能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建设 ,建立一个良性循环的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一、思想政治工作场的内涵所谓“场” ,就是“被看成相互依存事实的整体” ,以及由此引申的研究问题的方法。“场”论最初是爱因斯坦核物理学的重要发现之一 ,之后这一理论在数学等自然科学和格式塔心理学、政治决策学等学科中得到广泛运用。所谓“思想政治工作场” ,是这样一种特定构形关系 ,其中包括…  相似文献   

3.
我们开门办学的目的,就是要把学校办成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培养又红又专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上学期,我们俄语专业和英语专业二年级九十三名师生到大兴县红星公社——无产阶级优秀战士王国福的家乡开门办学。三个月开门办学的实践使我们体会到,只要按照毛主席的教导,结合外语教学的特点,运用对立统一的规律,正确处理好“政治与业务”,“红与专”,“小课堂与大课堂”的关系,外语系在农村开门办学是能够做到“既开了门,又办了学”的。我们的体会是:  相似文献   

4.
研究我国民族教育的传统与改革,是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教育体系中带有历史性、全局性、特殊性、长远性的教育规律的探索。研究教育不应把教育作为孤立存在的事业来看待。它应同国家的社会制度,同民族的社会、经济、政治和宗教、伦理观念、风俗习惯等联系起来综合研究。只局限于“以学校为中心”的研究显然是不完全的,也是不科学的。本文拟就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民族学、社会学、  相似文献   

5.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是当前教学工作中急待解决的问题。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我的初步体会是:“二要”“一活”“三统一”。“二要”是要变老师讲学生听为学生学老师导,要变教师讲规律学生验证为学生发现规律、验证规律、运用规律。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在于努力诱导学生的学习兴  相似文献   

6.
黄学琼 《时代教育》2007,(10Z):101-101
要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就得正确处理以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的关系,把握住“教”的规律和“学”的规律。也就是说,我们不仅仅考虑自己如何“教好”,而且还要重视如何去帮助学生“学好”,即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优化课堂教学环节。  相似文献   

7.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加强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教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加强党执政规律教育,要重视研究和科学把握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涵义与内容,找准切入点,把党执政规律教育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增强其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学校是培养人材的摇篮,德育是学校工作的重点。我们长岭二中多年来坚持“思想政治工作是治校之本”的思想路线,重视教职工及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把德育放在学校工作的突出位置,并在工作实践中逐步探索学校德育工作规律,改革学校德育工作机制,强化学校德育工作措施,...  相似文献   

9.
“十七年文学”是在特定的政治和文化语境中产生的,从文学与政治的关系来讨论它自然有其合理性。但多数研究者要么把“十七年文学”与政治的关系视为一种理所当然的预设事实,要么就只考虑国内政治因素;即便论及中外文学关系,强调的也是苏联文学同期对应的单方面影响,很少将国际场景和国内语境结合起来,从文学的交流互动层面来思考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术”“道”“学”是认识和理解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与发展形态的重要维度。“术”体现着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应用与方法论之维,它经历了从“感性之术”到“理性之术”再到“作为方法论之术”的演进与发展过程。“道”体现着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依循与方向性之维,它具有“道理”“道路”“道德”三个方面的内涵。“学”体现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知识与科学化之维,它具有“学术”“学科”“科学”三重含义。从“术”经由“道”再到“学”,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方式从经验形态到理论形态再到学科形态发展的历史进程,反映了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方式从工具思维到理性思维再到科学思维的发展过程。与此同时,三者之间又存在着交叉融合、相互作用的关系,构成一个内在统一的整体。  相似文献   

11.
在文艺的根本方向上,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关于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思想,提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在对文艺功能的认识上,邓小平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将文艺纳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范畴和中国现代化建设系统工程的总体构想中加以分析和把握。在文艺与政治的关系上,邓小平改变了毛泽东关于文艺从属于政治的提法,提出文艺不从属于政治又不脱离政治的新论断。在文艺应坚持的方针上,邓小平拓展了毛泽东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内涵。在文艺创作的源泉问题上,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关于人民生活是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的思想,指出了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兴旺发达的根本道路。  相似文献   

12.
大学时代是格拉斯顿思想初步形成的关键阶段,也是格拉斯顿从政前的最后准备阶段。其间,围绕未来人生道路的方向选择——"职业选择问题",格拉斯顿经历了从执意充任圣职,到最终转变观念打定主意从政的曲折过程,这一过程深刻反映出当时的格拉斯顿对于宗教和政治的基本态度及其对宗教-政治之间关系的认识变化。格拉斯顿的"弃"教从政并不意味着他放弃了宗教理想,相反,出于对政治与宗教之间工具-目的关系的内在考虑,格拉斯顿把从政视为服务于宗教的有效途径。他深沉的宗教气质预示着政治生涯早期宗教将对他的政治观及政治立场起决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   

13.
元契丹人石抹宜孙镇守浙东期间,交际颇广,交游对象众多。他们因战争机缘走在一起,在浙东地区形成一个以宜孙为中心的交游圈。由此可反映出石抹宜孙在当时政治与文学方面的重大影响:激发了浙东士人的参政热情,维护了浙东的社会稳定,给浙东文坛带来了巨大的活力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学界一般笼统地对30年代文艺自由论辩中的所谓"第三种人"持否定态度,而实际上胡秋原无论是对民族文艺理论的批评还是对钱杏邨理论的指责都是为了守护文学自律,这并非意味着他否认文艺与政治、阶级的关系,但其底线是他律的力量不能破坏艺术之形式。尽管这些意见可以矫正其时左翼文学的偏颇,但由于胡文极尽嘲讽之能事、再加上苏汶高调的声援,有点儿"浪费的"论争在所不免。  相似文献   

15.
“竹内鲁迅”的核心是突出启蒙鲁迅与学鲁迅的内在紧张,他认为启蒙对鲁迅来说并非诸新价值的发源地,包括启蒙在内的诸新价值只有通过学才能涌现出来,学比启蒙更具本源性。竹内由此出发,阐明了鲁迅对学与政治乃至宗教之关系的特殊处理方式。竹内好的鲁迅论改变了人们对学的惯常理解,但如此解说的学仅仅属于鲁迅。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竹内认为鲁迅始终是现代中国坛的一个异数。  相似文献   

16.
周雅春 《宜春学院学报》2007,29(5):102-104,126
近代小说与社会政治的联系非常紧密,小说有时直接成了政治的附庸。梁启超在其中起了决定性作用,他所倡导的"小说界革命"与其说是中国小说史上的一次"新"变,不如说是对中国古代"经世重教"文学传统的一次回归。  相似文献   

17.
范仲淹在政治上、军事上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功业,在文学方面,他也是北宋一颗璀璨的明珠.诗、词、文、赋、碑、铭、书、表,范仲淹都颇为擅长.然而长期以来,除范氏后人等少数学者外,多数人侧重于其政治和军事上的研究,相对忽视了他的文学成就,没能给予他在文学史上应有的地位.本文以范仲淹的文学作品为基础,分析范仲淹文学的独特之处和对当时及后世至深至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古代文学学科建设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因其具有史学性质,要直接为当前现实服务是有违它的学术本性。但又必须紧贴现实,关注现代文学与当前精神文明的建设;虽不能直接为政治服务,但政治意识是其“最高最后之意境所在”,故不能疏离政治,“缺失”思想;学术研究需要大家的关注,必要的协作。而“私人化”则更具学术个性。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巨大,它深深地渗透于中国文人的血液中,以致无论现代作家的创作主题和心理怎样变化,其作品都会在自觉和不自觉中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通过分析文学与政治、文学与人格的关系,以及史传传统等方面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张天翼儿童文学创作的动因主要得益于他在艺术上自觉响应时代号召,主动投身于主流文学的激流中,从而使他找到了文学与政治、文学和道德的契合点。其次,张天翼选择童话形式是因为童话特有的幻想、夸张、怪诞的手法能为作家最大限度地表现自己的讽刺幽默的天赋。此外,张天翼的创作动因还来自其童年生命体验的精神还原,他外向性格与顽童般的心灵一旦倾注儿童文学创作中,必然会留下独特的审美情趣和鲜明的创作个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