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背景链接 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末期韩国(都城在今河南新郑)的贵族,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虽然他有点口吃,但是文章却写得气势磅礴。秦始皇欣赏他的才能,召见了韩非。权臣李斯妒忌韩非的才能,诬陷韩非是韩国的间谍,他被迫服毒自杀。韩非有《韩非子》流传于世,重点宣扬了他的法治理论。这些理论达到了先秦法家理论的最高峰。  相似文献   

2.
背景链接 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末期韩国(都城在今河南新郑)的贵族,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虽然他有点口吃,但是文章却写得气势磅礴。秦始皇欣赏他的才能,召见了韩非。权臣李斯妒忌韩非的才能,诬陷韩非是韩国的间谍,他被迫服毒自杀。韩非有《韩非子》流传于世,重点宣扬了他的法治理论。这些理论达到了先秦法家理论的最高...  相似文献   

3.
韩非生于周赧于35年,卒于秦王政14年(约前281年-前233年),韩非为韩国公子(即国君之子),汉族,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省新郑)。他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中国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相似文献   

4.
韩非生于周赧王35年,卒于秦王政14年(约前281年-前233年)。韩非为韩国公子(即国君之子),汉族,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省新郑),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中国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韩非口吃(结巴),不善言谈,而善于著述。韩非与李斯同是荀卿的学生,他博学多能,才学超人,思维敏捷,李斯自以为不如。他写起文章来气势逼人,堪称当时的大手笔。凡是读过他文章的人,几乎没有不佩服他的才学的。  相似文献   

5.
韩非(约公元前二八○年——前二三三年)是两千多年前战国末期人,与李斯同是法家杰出代表荀况的学生。他的一生,是战斗的反潮流的一生。他总结和发展了前期法家的思想,系统地建立了法家的思想体系,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韩非所在的韩国,是个小国、弱国,当时正处在亡国与更新两条路线斗争的关键时刻。韩非看见韩国外受强国威胁,内有儒家学派的严重危害,国乱民贫,亡在旦夕,屡次上书韩  相似文献   

6.
韩非(公元前二八○——前二三三年),战国末期韩国人,是先秦法家的杰出代表荀况的学生。他总结和发展了前期法家的思想,提出了一整套“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系统地建立了法家的思想体系,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学说为新兴地主阶级创立统一的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国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根据。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认真研究韩非的法治理论并给予正确的历史评价,对于深入批林批孔,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具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韩非是继吴起、商鞅、申不害等战国后期法家最重要的思想家,他对以往的法家思想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总结和扬弃,从而将法家思想的理论水平推进到了新的高度,被后世学者看作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的思想内容丰富,文章主要讨论其君臣观,并从中探讨《韩非子》中所反映出的韩非的治吏思想。  相似文献   

8.
韩非     
韩非(前280——前233年),战国末年韩国的贵族,著名的法家,他曾与李斯同受业于荀子.在韩国的时候,屡谏韩王富国强兵之术,韩王不能用,便退而发愤著书,他的书传到秦国,秦始皇说:"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无恨矣."前233年,韩非使秦,李斯自知不如韩非,怕自己失宠.便向秦王进谗言把韩非杀死.韩国是战国七雄中最弱的一个,韩非愤于自己的国家衰弱,不足以对抗强秦的兼并,他研究春秋、  相似文献   

9.
《韩非子》是战国末期韩国法家集大成者韩非的著作。《韩非子》一书,重点宣扬了韩非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它达到了先秦法家理论的最高峰.为秦统一六国提供了理论武器。同时,也为以后的封建专制制度提供了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10.
张在军 《成才之路》2013,(8):I0002-I0002
8.韩非一、生平介绍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末期韩国人,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也是先秦法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战国末期的韩国贵族。早年与李斯同师事荀子,"喜刑名法术之学"(《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他看到韩国政治腐败力量贫弱,一方面,多次劝谏韩王变法图强革新,但始终未被采纳;一方面,写成《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和《说难》  相似文献   

11.
韩非(约公元前280年—前233年)是战国末期的思想家,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喜爱形名法术之学。其人口吃,不善言谈,而善于著书。他是先秦法家杰出的代表荀况的学生。作为韩国没落贵族后裔的韩非看到当时的韩国日渐衰弱,曾屡次向韩桓惠王和韩王安上书陈谏,主张修明法度,富国强兵,任用贤能,但未被采纳。于是,他便“观往者得失之变”,发愤著书立说,总结历史上的经验教训,阐明法制思想。秦王政看到他写的《孤愤》、《五蠹》等书,赞叹不已,说:“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后来秦国攻打韩国以求韩非。公元前233年,韩国派遣韩非使秦。韩非入秦后,未及得到重用,便遭到李斯、姚贾的陷害,于公元前233年,在囚禁中被迫服毒,死于秦国。  相似文献   

12.
韩非(约公元前二八○——前二三三年),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据《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记载:韩非出身于韩国贵族,他和李斯都是荀子的学生。他屡次建议韩王实行政治改革,但没有被采纳。后来,他的著作传到秦国,秦始皇看了其中的《五蠹》、《孤愤》等篇后,赞叹说:“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  相似文献   

13.
杨康 《现代语文》2004,(6):15-15
韩非穴约前280—前233雪,中国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出身于王侯世家,是韩国的公子。和秦国的大臣李斯一起就学于儒学大师荀况。韩非具有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习期间曾经多次向韩王上书,写下《难言》、《和氏》等文章,但是韩王并没有召见他。韩非的报国之心受到冷遇,悲愤中写下《孤愤》、《五蠹》等名篇。这些文章流传到秦国,为秦王赢政发现,大为惊叹,于是发兵攻打韩国,以获求韩非。韩非来到秦国,后来因得罪秦王宠臣姚贾,后者与李斯勾结陷害韩非,把韩非逮捕入狱,并在狱中将其毒杀。韩非的思想主要包含在《韩非子》一书中。韩非简介  相似文献   

14.
韩非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在战国末期激烈的阶级斗争中,他全面地总结了前期法家及各国新兴地主阶级实行社会变革、反对奴隶主复辟的经验教训,提出了一条比较完整的法家路线。《五蠹》就是代表其法家思想和政治路线的著作之一。在这篇著作中,韩非不仅进一步发展了他的前辈法家的进步历史观和一系列法治思想,而且提出了一条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对奴隶主阶级实行专政的正确路线。当前,在批林批孔运动和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时,认真研究《五蠹》,从中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对于我们搞好上层建筑领域的革命,进一步巩固无产阶级专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是大有益处的。历史上的儒法斗争,一开始就表现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各个领域。到了韩非所生活的战国末期,新兴地主阶级借助奴隶起义的力量,经过反复较量,已经基本夺取  相似文献   

15.
韩非“法治”思想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非,战国末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全面地总结了春秋战国以来各国的变法历史经验,批判地继承和发展了商鞅、申不害、慎到的法治思想,形成了系统的“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深刻把握韩非法治思想之精神要义,能为我国法制建设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了儒家代表孔子的穗治思想与法家代表韩非法治的政治思想的演变及对当代的启示。儒家主要讲了孔子的德治政治思想及如何实现其思想;法家则主要讲了韩非的法术势结合的政治思想,秦王实践了韩非的理论并实现了一统天下的目标以及两个思想家的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智子疑邻》选自《韩非子·说难》。作者韩非是战国末期韩国的公子,约生于公元前280年,卒于233年。他和李斯都是荀卿的学生,李斯自认为学问不及韩非。韩非口吃,不善于口头谈吐,而善于书面著述。他继承了荀子讲究“刑”的思想,又杂采了老子的“术”、商鞅的“法”、申不害的“形名”,成为先秦一位集法家之大成的思想家。他的政治主张受到当时新兴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秦始皇的赞赏,入秦后,由于李斯、姚贾的嫉妒下狱身亡。  相似文献   

18.
初识经典韩非为韩国公子,生于战国末年,是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师从荀子,博学多才、思维敏捷,然而却有口吃的毛病,这在那个百家争鸣的时代似乎是一个致命的弱点。但他却靠着精妙的文字来弥补了自己的不足。他开始著书立说,把自己独到的主张、深刻的思想、精辟的见解、犀利的语言轻轻地写在竹简木牍之上。凭借这片片竹木,韩非终于名动帝王,并在争鸣诸子之中博得一席之地。他的这些著作被后人编辑整理  相似文献   

19.
韩非,生于约公元前二百八十年,死于公元前二百三十三年。他是战国时代韩国贵族的后裔,荀子的学生。韩非集先秦法家思想的大成,并有选择地吸取了儒家、道家、墨家等学说,成为先秦诸子中最后一位思想家。韩非是一位有高度文化修养的思想家。他常在立论或驳论时,用一些短小精悍、含蓄的寓言故事来增加文章的说服力,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韩非的著作《韩非子》一书记载的寓言故事有几百则,有的是纯属虚构的,有的则是有一定寓意的历史传说,例如大家都熟知的《守株待兔》、《郑人买履》、《自相矛盾》、《和氏之璧》、《辅车相依》、《赵襄主学御》等。因此,有人说韩非  相似文献   

20.
先秦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是一个博学的思想家,他的学说融汇了先秦多家思想,其中就包括墨子的思想。文章从墨子"尚同"和"非乐"思想对韩非的影响探讨了二者之间通常被研究者忽略的承启关系,从中可以看出韩非对墨子的接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