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黄猛 《兰台世界》2011,(2):26-27
计算机对等网络(Peer to Peer)是目前在国际网络技术研究中于活跃的领域。本文将P2P技术引入到数字档案馆领域,尝试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建设、个性化服务、档案利用以及深化档案信息资源网络服务等方面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 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ACRL)2015年通过了《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如何依据文件因地制宜地展开实践是高等学校图书馆和信息素养教育馆员关注的焦点。[方法/过程] 采用案例研究方法,研究南开大学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团队根据ACRL《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开展的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活动,展示包括对文件内容的解读、可行性分析、与合作者开展实践教学和分享成果等从宏观到微观的一系列实践路径。[结果/结论] 提出实践《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必须要结合高校实际情况,确定适宜的教学内容和实践方式,注重与院系合作者的深入协作,现场教学中应通过分析学术情境引入“阈概念”等实施要点。  相似文献   

3.
如何利用具有本体标注的结构化文档中的语义信息组织P2P网络,提供对基于语义的信息共享与查询的P2P网络支持,是当前P2P网络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提出采用Peer所存储文档中的加权本体概念向量作为Peer的特征向量,通过相似度计算将Peer聚成Peer组,从而构造基于语义的半结构化P2P网络.用户的查询请求由各Peer组内的组服务器负责路由转发,组服务器计算查询请求与各路由表项之间的相似度,将查询向最有可能包含查询目标的Peer组转发.文中较全面地阐述了本体概念局部和全局权重的计算方法.由于P2P网络拓扑的建立过程和查询路由过程均基于语义信息,使得网络的各项性能与基于关键字处理的P2P网络相比,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PHEIC)激发了个体信息分享的意愿,由于事件的不确定性,个体的恐慌情绪上升,易引发非理性个体信息分享行为,阻碍了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防控与治理。[方法/过程]通过对个体内部关注、外部关注构建社会隐私计算视角下的个体信息分享行为理论模型,探究该情境下个体信息分享行为的形成机制及影响模式。通过问卷调查法,运用基于结构方程模型(SEM)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的混合方法对342个有效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单一影响因素净效应研究方面,自我展现、隐私顾虑、情感支持、社会责任,群际情绪对用户的信息分享行为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影响。在组态视角影响因素研究方面,内外部关注维度存在交互作用,并且感知成本与感知收益具有非对称因果关系。最后,针对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下个体信息分享行为从内外部视角出发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引导公众理性地参与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保护个人隐私的同时,提升信息传播效果,进一步促进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有序防控。  相似文献   

5.
狙击P2P     
好莱坞和香港的娱乐制作商们都已明确地把以BT为代表的P2P下载软件视作自己的头号公敌。[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计算机对等网络(Peer to Peer)是目前在国际网络技术研究中于活跃的领域。本文将P2P技术引入到数字档案馆领域,尝试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建设、个性化服务、档案利用以及深化档案信息资源网络服务等方面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社交媒体已经成为失真健康信息滋生和分享传播的温床,探索失真健康信息特征对用户分享意愿的交互影响机制,能够为失真健康信息治理提供助力。[方法/过程]聚焦于失真健康信息特征中的情感诉求、信息来源和内容变造三个方面,结合感知信息质量和感知信息可信度两种中介机制,提出9个研究假设、1个研究问题。通过设计2×2×2的参与者内部实验情境,收集223名参与者的1 784条实验数据,并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路径分析对假设和研究问题展开验证探索。[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情感诉求、信息来源和内容变造三种启发式线索对用户分享意愿存在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并且彼此间存在交互叠加效应。同时,被扭曲的感知信息质量和感知信息可信度在这种促进关联中扮演关键中介作用,是用户分享失真健康信息的重要前置因素。影响机制研究加深了对互联网失真健康信息传播行为的理解,并为各方开展失真健康信息治理提供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 基于已有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图书馆成效(绩效)评估的投影寻踪分类(PPC)模型,厘清各个评价指标与图书馆成效(绩效)之间的影响关系及其重要性,对图书馆成效(绩效)高低进行排序,提出提升图书馆成效(绩效)的措施和建议。[方法/过程] 根据抽样得到的图书馆实际调查评价指标数据,编制基于群智能乌鸦搜索算法的PPC模型程序,选取合理的窗宽半径值,建立求得真正全局最优解的图书馆成效(绩效)评价PPC模型、投影向量及其系数和样本投影值。[结果/结论] PPC模型能够同时完成确定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和构建图书馆成效(绩效)评价函数,具有客观性好、结构简单、数学意义清晰和后续应用便捷等特点,评价结果与专家评价法结果基本一致,说明PPC模型能很好地应用于图书馆成效(绩效)评估研究,为图书馆成效(绩效)评估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英文Peer的含义是(地位、能力等)同等者,同事和伙伴的意义P2P是Peer—to—Peer的缩写.通常译为对等互联或对等连接。P2P可以使网上用户直接连接到其他用户的计算机,进行文件共享与交换.而无须连接到服务器去浏览或下载。  相似文献   

10.
P2P流媒体行业一直都被认作是下一个可能产生井喷效应的互联网分支,而2006年更是被业内人士称为“P2P流媒体元年”,那颇受关注的P2P流媒体行业现在到底怎样呢?本文就是希望能够对P2P流媒体这一新兴行业的介绍,让更多人关注并了解它,也为它的发展出谋划策。P2P即Peer to Peer的缩写,直译成中文就是点对点的意思,P2P的出现带来了整个网络观念的革新:它允许一个用户直接链接到另一个用户的计算机,并进行文件共享与交换,一改过往通过服务器浏览或下载的方式。信息需求者同时也是该信息的提供者,同一信息的需求者越多,速度就越快,这大大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探究信息疫情背景下健康谣言分享意愿的影响因素与形成机理,为危机情境下健康谣言治理提供参考和建议。[方法/过程]在S-O-R与ELM整合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信息疫情背景下健康谣言分享意愿影响因素理论假设模型,解释信息刺激驱动用户感知进而影响分享意愿的双重加工路径,利用调查问卷获取数据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假设检验。[结果/结论 ]结果表明,个人涉入度负向影响健康谣言感知信任,来源可信度正向影响健康信息焦虑和健康谣言感知信任,用户感知正向影响健康谣言分享意愿并在模型中起中介作用。电子健康素养在个人涉入度、健康信息焦虑与感知信任之间都起到负向调节作用。来源可信度触发的外围路径对健康谣言分享意愿的影响更大,信息疫情背景下人们更依赖于非深度思考的信息加工模式。  相似文献   

12.
阳长征 《图书情报工作》2019,63(21):105-116
[目的/意义]为了探索危机事件中网络信息表征对用户持续分享意愿的影响机制,通过对网络中不同表征的信息进行分类和定级,对危机信息进行差异化监控与治理,并从信息表征的视角强化正面信息的用户持续分享意愿。[方法/过程]以信息表征为自变量、持续分享意愿为因变量及体验保留度与感知渗透性为中介变量构建研究理论模型。通过问卷调查法对相关数据进行采集,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并借助AMOS2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结论]其研究结论为:①危机事件中网络信息的动作性表征、映像性表征及符号性表征分别通过体验保留度及感知渗透性的中介作用,对用户的信息持续分享意愿产生显著正向影响;②动作性表征信息对用户持续分享意愿的影响效应最大,其次为映像性表征信息,最小为符号性表征信息;③信息表征对用户持续分享意愿的影响效应,在人口统计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在网络空间协同治理的背景下,社交媒体用户参与虚假信息治理的实践方式日趋多元,然而其效果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揭示作为命令性社会规范的用户评论如何影响虚假信息纠正效果,为社交媒体虚假信息协同治理及用户评论管理提供借鉴。[方法/过程]以HPV疫苗相关的虚假信息及其辟谣信息为例,采用网络情境实验法开展2*2*2三因素组间控制实验(N=307),揭示用户评论特征(立场、信息增量及不文明性)对辟谣效果(感知辟谣信息可信度及虚假信息信念)的影响。[结果/结论]支持辟谣的评论显著增强辟谣信息可信度并使参与者对疫苗的态度更积极,表明支持性评论具有协同纠正效应,且这一协同纠正效应不受评论信息增量与不文明性的调节;评论信息增量与不文明性共同对辟谣效果产生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4.
张蒂 《图书情报工作》2015,59(14):90-97
[目的/意义] 了解学科馆员的工作现状,对于揭示学科服务的变革过程和提高工作水平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 采用纪实方法,跟踪 2009-2013年南开大学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具体内容,通过逐年展示学科馆员的重点实践案例, 解读学科馆员服务从"联络"到"嵌入"的转变过程中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结果/结论] 根据学科馆员的学科服务纪实,总结南开大学图书馆学科服务模式变革过程中的学科服务三原则、嵌入式学科服务的方式、学科馆员的角色转换等,勾勒出包括联络院系、日常咨询、学科资源建设、学科信息推送、嵌入式服务和专项高端服务等六大板块在内的行动路线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相对于传统的信息行为分析,数据驱动的信息行为研究更注重数据的外在性与客观性,所得的结果能够更为全面地认识用户信息行为本质特征。[方法/过程]通过自行构建的APP实现对微信用户分享和阅读行为记录的采集,并对微信用户信息行为的时间特性进行系统的分析。[结果/结论]结果表明:微信用户日常信息行为存在显著的假日效应,但是在信息行为时间间隔分布上存在明显厚尾现象和很强的阵发性,预示着微信用户信息行为具有较高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无法对其产生过程实现有效的预测;此外,微信用户所分享的内容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多数内容在微信中能够得到及时的传播,但传播链长度显著受分享内容主题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为弥补线上或线下单程授课模式的不足,引入Blackboard平台进行混合教学探索,以期为图书馆界信息素养教学模式提供更好的选择,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方法/过程]在信息素养授课中引入Blackboard课程管理平台,结合线下小规模授课模式(SPOC)进行教学;课程效果评价方法采用量化对比评价和课后质性访谈评价。[结果/结论]通过对比研究发现基于Blackboard平台采用混合学习模式对学生开展信息素养教育效果显著好于传统授课模式(P=0.000*,<0.05),质性评价中学生在课程参与度、师生互动等方面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 传统版权保护(ARR)模式在数字文化产品传播过程中越来越受到挑战,本文旨在分析和检验开放内容许可(OCL)对数字文化产品共享效果的影响,探索有利于文化产品创新和数字资源共享的新途径。[方法/过程] 分析开放内容许可及其在合法分享中的应用问题,以开放音乐为例,提出影响数字音乐传播与共享的研究模型。利用SoundCloud开放音乐分享平台数据,采用对比分析法将样本按照共享模式分为ARR组和OCL组,提取下载频次和播放频次两个测量共享效果的变量,并对样本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结论] 统计结果显示:无论是下载频次,还是播放频次,OCL作品都显著超过ARR作品。相比仅采用版权保护,开放内容许可更有利于数字文化产品的传播与共享。OCL是目前解决非法分享、激励文化创新和促进数字资源共享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当代图书馆》2008,(2):79-80
参考文献(加粗,和正文之间空一行,单独起行) 1.专著 主要责任者,题名:其他题名信息[文献类型标志](电子文献必备,其他文献任选),其他责任者(任选).版本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页码[引用日期](联机文献必备,其他电子文献任选),获取和访问路径(联机文献必备)。  相似文献   

19.
基于P2P的分布式检索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董华山  孙济庆 《情报学报》2004,23(6):683-688
在开发数据检索系统中,检索的模式是系统的关键 .本文运用P2P(Peer to Peer)技术设计了一种分布式检索模式NSDSM(NetShot Data sea rches mode),并详细设计了模式的体系结构和模式参考实现.最后,给出了模式的应用和进一步工作的展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 在线信息搜寻行为一直以来都是用户信息行为研究领域备受关注的焦点问题,既有文献对在线信息搜寻意愿的影响因素认定存在差异,进一步明确各影响因素的整体效应值,可为深入理解用户在线信息搜寻意愿提供系统性参考。[方法/过程] 选择影响用户在线信息搜寻意愿的8个前因变量、5个调节变量,纳入104篇研究文献的178个独立效应值进行元分析。[结果/结论] 感知风险(r=0.166)、自我效能(r=0.309)、感知有用性(r=0.509)、感知易用性(r=0.384)、信源可信度(r=0.441)、信息质量(r=0.466)、信息素养(r=0.389)以及焦虑情绪(r=0.244)对用户在线信息搜寻意愿产生显著正向作用。搜寻渠道、搜寻场景、受教育程度、身份类别和社会文化会对上述8个变量与在线信息搜寻意愿之间的关系产生调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