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超常儿童成才因素的调查分析□李淑艳一、引言众所周知,超常儿童主要表现为智力超常,但从近年来对超常儿童的研究中发现,我国超常儿童和常态儿童相比,在非智力因素上也呈现出一些显著特点,即他们在抱负、独立性、好胜心、求知欲、坚持性和自我意识方面都优于常态...  相似文献   

2.
这里所说的超常儿童是指理科型的超常儿童。他们的智力水平一般超过常态儿童一至两个年龄段。他们的智力优势,大都是后天教育的结果。那么,超常儿童的成长发展规律,对普通教育有什么启示呢? 一、关于早期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全国各地陆续发现了一些智力超常的少年儿童。他们比一般少年儿童提早数年进入了大学、高中或初中。在祖国实现四个现代化急需大量优秀人材的今天,这无疑是一件具有重大意义的事情。它开拓了人们的眼界,极大地提高了教育战线的同志实现党中央关于“早出人材、多出人材、快出人材”指示的信心。但是,由于过去——特别是“四人帮”横行的时候,有关智力问题是一个禁区,谁要是谈到智力,特别是智力超常的问题,就会被斥为贩卖唯心论的先验论、宣扬资产阶级的天才观。所以,在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研究领域中,有关智力和智力超常的问题,至今还是一块有待开垦的“荒地”,人们的思想里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解决。例如,什么是智力和智力超常?智力超常由那些因素决定的?怎样教育智力超常的儿童等等。明确回答这些问题,对于肃清“四人帮”的流毒,拨乱反正,打破禁区,推动心理学与教育学的研究,以及帮助教师和家长正确教育孩子,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围绕这些问题,谈谈个人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4.
中外历史上都曾出现过许多年轻的杰出人物,他们大都从小就显示出超常的智力并得到良好的教育和培养。国内外的学者研究表明,由于各人禀赋和主客观条件不同,大约有千分之三左右的少年儿童智力超常(国外称他们为“英才”)。我国有一亿几千万少年儿童,中间可能蕴藏着几十万个智力超常的早慧儿童,这是一笔巨大的智力资源。对这些学生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和培养,他们的聪明才智就可能被压抑  相似文献   

5.
15年来我国超常儿童的研究和教育超常儿童主要指智力明显高于同年龄常态儿童或具有某方面特殊才能的儿童,在古代被称为神童,外国称他们为天才儿童或英才儿童。称呼虽不尽相同,概念的理解上也有些差别,但都是指智能出类拔萃的那一部分儿童。这部分儿童与弱智、残障儿...  相似文献   

6.
按照我国超常儿童研究协作组的观点,超常儿童主要是指智能发展显著高于同年龄常态儿童发展水平,或具有某方面特殊才能的儿童。国外称之为天才儿童。我国超常儿童研究协作组的工作已开展了5年,其初步研究成果通过了鉴定。中国科技大学的少年班也已取得了成功经验,培养出一批人才,得到了中央负责同志的肯定。实践证明,超常儿童教育是早出人才、快出人才的一个途径。超常儿童教育中存在着不少有待研究的问题。下面介绍一些国外有关材料。  相似文献   

7.
智力超常儿童的教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智力超常儿童,又称为天才儿童、神童、英才等等,总之是指才智出众、智慧过人的少年儿童(以下简称超常儿童)。探索他们智力超常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不仅有利于人才的早出、快出,而且能够更有效地提高普通教育的质量。因此,这是一个非常实际而又有着深远意义的课题。本文根据作者几年来参加超常儿童追踪研究全国协作组的工作,就这一课题的  相似文献   

8.
神童是中国古代对智慧出众或才赋优异的儿童的一种称呼,有时也称圣童、奇童。在当代,神童成为俗语中人们对超常儿童的爱称。尽管对俗语化的“神童”概念进行界定显得有些困难,但如果暂时撇开神童的宗教主义色彩,仅从现实的、唯物的层面上来看,我们仍然可以近似地理解为:神童就是超常儿童。这类儿童在现实生活中是客观存在的。根据他们所表现出的不同特点对他们进行不同的、个别的教育符合教育的规律,但是,如果是刻意地为了把儿童培养成神童而进行的教育,甚至宣称通过某一套方案就可以把儿童培养成为神童,也就是神童教育,则是违背…  相似文献   

9.
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给予不同类型的儿童适合他们的教育,实现影响身心、开发潜能的教育目的。“英才儿童”成长有其先天的生理智力优势。但长期研究表明,他们后天取得的成就并非全部取决于其先天的超常智力。而适合的教育环境和体制,发展其非智力综合素质及良好的个性品质,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我校在探索“五年一贯制”、“十年一贯制”教育之路的过程中,总结出一套适合“英才儿童”教育的管理、评价、教师队伍建设等比较完善的体制。在对学生学识能力培养的同时,注重行为养成及思想品质方面的教育,使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成绩。  相似文献   

10.
八十年代初,我国各地相继办起了超常儿童教育实验班。在我们实验研究的过程中,首先遇到的问题是实施群体教育的教学原则是什么。对此,我们谈几点看法。一确定超常儿童教学原则的依据1.超常儿童智力超常,但不是“神童”。实践使我们认识到,由于遗传、环境和教育的作用,超常儿童的观察、感知、记忆、逻辑推理能力、思维品质和求知欲等,确比常态儿童处于明显的优势,但他们不是“神童”,是学而知之,不是生而知之。2.超常儿童智商高,但非智力因素不一定都好。超常儿童智商都比较高,但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相关系数从实验统计看仅是0…  相似文献   

11.
据国内外学者研究,大约有千分之三左右的少年儿童智力超常。少年儿童中间可能蕴藏著几十万个智力超常儿童,这是一笔巨大的智力资源。对他们如能及时发现,正确培  相似文献   

12.
据埃菲社近日报道:在法国,5%的儿童表现出智力超常。然而,他们在学校的成绩并不很好。智力超常无疑是件可喜可贺的事,但是这种大自然的奥秘却给某些儿童带来了悲剧般的后果。  相似文献   

13.
特殊儿童虽是少数,但对他们的人力开发,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超常儿童和低常儿童各有其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对他们的人力开发,我们更应该注重其智力,心力等方面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幼教三则     
<正> 一、注意发现和培养特殊才能儿童由于遗传素质、生活环境和教育情况的不同,在同一年龄阶段的儿童,各人都有自己的特点,他们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儿童的差异表现在各个方面,如语言能力、感知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人们把智力发展水平明显超过一般儿童的儿童,称为“超常儿童”。而今的理论认为一个人在某一方面有明显特长,超过一般儿童的发展水平,也称为“超常儿童”或特殊才能儿童;把智力发展水平明显低于一般儿童的儿童,称为“低常儿童”,也叫弱智  相似文献   

15.
教育文摘     
“超常”儿童还需要帮助一般认为,只有弱者和学习不利的儿童,才需要我们给予帮助。事实并非如此。“超常”儿童也是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应根据他们的特殊需要、潜力、水平和特点实施真正的因材施教。然而,由于分层教育的缺乏,大多数“超常”儿童在幼儿园和中小学阶段并没有得到什么特别的帮助,因而他们没有比众多智力中等的儿童发展得更好。这些“超常”儿童被平庸的教育消耗和埋没,他们的成就动机变得日益低下。由于在认知上这些孩子处于“吃不饱”的状态,加之其独特的个性特点,他们时不时地成为班里的小丑,表现出各种各样的“怪异”行为。低…  相似文献   

16.
超常儿童的心理特点与学校教育的若干对策姚本先,杨强一、超常儿童及其心理特点超常儿童是指智能显著高于同龄儿童常态发展水平且具有某方面特殊才能的儿童,这些儿童一般在学龄前就表现出较高的天赋与特长,智力发展速度和水平超过一般儿童。如在天津地区进行的超常儿童...  相似文献   

17.
“神童”指那些智力发展相对较快的儿童,也就是超常儿童。用统计学的标准指那些比总体平均水平高出两个标准差的儿童。一般来说,比总体平均成绩高出两个标准差的儿童占总数的3%左右。根据3%的比例,我国现有14岁以下超常儿童约800多万。  相似文献   

18.
从1979年起,我国心理学工作者在全国范围内,对超常儿童进行了系统的调查与追踪研究,探讨超常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研究超常儿童的心理特点及其形成,可为儿童教育工作者实行"因材施教"提供心理学依据,有利于我国少年儿童聪明才智的充分发挥,能加速现代化所需人才的培养。我们在这里就要向大家介绍这方面的一些研究成果。对超常儿童的研究所谓超常儿童,是指那些能力发展超过同龄水平的儿童。超常儿童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智力超常;一种是专门能力超常。前者在智力方面异乎寻常;后者在绘画、音乐、体育和数学等方面显露才华。在西方,把…  相似文献   

19.
教育文摘     
中国大陆超常儿童教育研究工作,起步于1978年春召开的全国心理学会议。这次会议决定成立中国超常儿童追踪研究协作组,在全国开展对超常儿童、少年的调查研究和追踪。此后的5年,该协作组追踪调查了10咯超常儿童,以及对5000名3~15岁常态儿童和少年进行了类比推理、创造性思维、观察及记忆等方面的对比研究,编制出适合中国国情的鉴别超常儿童认知能力的参照指标和方法。1984~1988年,他们又集中主要精力,对超常与常态儿童的非智力个性因素进行比较研究,编制了非智力个性因素的测验问卷,为诊断超常儿童  相似文献   

20.
为了对超常儿童和少年进行适合其特点和水平的教育,首先就要能准确地把他们鉴别出来。要能准确地鉴别他们,就要对超常概念有正确的理解,对超常儿童和少年有正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