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太极拳是性命双修的最好动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太极拳是在《周易》哲理指导下,集中医、道家养生和武术健身于一体的“智者之拳”,是练养兼修、性命双修(静心养神锻炼体魄贯通内气)的内家功夫拳,是特殊的最好的动功。  相似文献   

2.
王久增 《武当》2016,(4):68-71
现在已有充足的史料证明元明时代的武当道士张三丰是太极拳的始祖。张三丰不但是太极拳的创立者,还是善于养生的长寿者。目前论述张三丰生平事迹的文章和书籍已有不少,从其中可以看出张三丰养生长寿之谜。按照《明史》记载,张三丰原名张通,生活于元明之际。据清代李西月编的《三丰全集·芦汀夜  相似文献   

3.
在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重养生、求长寿是一大特色,不少思想家、医家和养生家认识到“养生”重在“养心”(心理养生),并在长期的探索和实践中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心理养生思想。通过运用文献资料、逻辑演绎阐述了形神兼养,以神为先;养心贵在养气;安德养神,情欲适度;调畅情志,避免刺激等古代心理养生思想,这些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4.
"一德" 明代养生家吕坤说:"仁可长寿,德可延年,养德尤养生之第一要也." "二字" 宋代文学家苏东坡认为,养生在于"安"、"和"二字."安"即静心,"和"即顺心,"安则物之感我者轻,和则我之应物者顺."  相似文献   

5.
书画养生法     
《武当》2001,(9):59-59
历代道德家都强调养生,养生莫过于养心,而养心最注重的是一个“静”字。其实,写字也是一种养生之道,就是静心怡情,修身养性。  相似文献   

6.
养生之道 贵在平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养生,顾名思义就是养护生命,是为了健康长寿,但是注重养生的人,并不一定都能长寿,历代皇帝都注重养生,但是长寿的并不多。为什么呢?除了某些遗传病因素和某些不可抗力的外部因素之外,主要是没有掌握好“两个平衡”,即人体自身的生理平衡和心理平衡。这两个平衡是人体生命之“车”的操纵系统。“上帝”赐给每个人的生命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中国古代的长寿思想、养生思想及养生术的产生、发展进行了一番史学论述,认为:1.长寿思想的产生是养生思想形成的先导,长寿思想是在奴隶社会中后期产生、发展起来的。2.养生思想产生于奴隶社会后期,成熟于封建社会初期以后,是养生术产生的先决条件,养生术是它的实践产物。3.中国古代长寿思想、养生思想、养生术三者因果相关,但又有所区别;某些著作文章中把三者混为一谈,视为同步事物,是违背史实的。  相似文献   

8.
“动形养生”是我国古代人们从长期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朴素的体育健身观念。“动形养生”的基本内涵为外强形体、内静养神、形神共养,以适“中”为其锻炼原则,“血脉流通”为其锻炼宗旨和内在健身机理。  相似文献   

9.
名人养生录     
阿珍 《健身科学》2008,(5):48-48
"第一要"明代养生家吕坤说:"仁可长寿,德可延年,养德尤养生之第一要也。""二字"宋代文学家苏东坡认为,生在于"安"、"和"二字。"安"即静心,"和"即顺心,"安则物之感我者轻,和则我之应物者顺。"  相似文献   

10.
曾永忠 《湖北体育科技》2004,23(1):39-40,42
先秦时期是我国传统养生理论萌芽时期,《吕氏春秋》继承和发展了先秦诸子的养生思想,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古代体育在科学的道路上向前发展。《吕氏春秋》提出了动以养形、益气保精以养神以及养生与卫生保健预防相结合的养生方法,这与现代体育卫生观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11.
略论我国古代养生中的心理卫生和生活卫生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养生是我国古代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保健卫生之学。古代养生包括:养神(或养性)、导引、服食三个方面。涉及到心理卫生,饮食起居,呼吸运动,身体运动,服食补药等内容。如何看待与心理卫生和饮食起居有关的“处世”要求,对研究古代养生和正确评价古代养生成就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内丹术延寿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采用文献法,探讨了内丹术延寿的原理和方法,分析了元神、元气耗散原因和积蓄元神元气的重要性,并提示部分内丹家的养生长寿术及其自身的实践,证明内丹术是养生长寿术。  相似文献   

13.
我们祖先早有“日出而做。日入而息”的主张。把养神列为养生的重要一项。“保精、益气、养神”被公认为中医养生的指导思想.睡眠时新陈代谢降低,血压下降15-20毫米汞柱,体温下降1度左右,各器官处于休整状态,可消除疲劳。保护正常生理功能,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古代养生家十分注重睡眠养生。养生箴言曰:“不觅仙方觅睡方。  相似文献   

14.
周秦养生文化是中国传统养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通过探讨周秦时期养生思想的发展动力、产生的理论基础,寻求周秦养生思想与现代社会健身理念的契合点:遵循良好的生活规律,适可而止、适度及循序渐进的思想;养生、养心、养性、养情、养神协调平衡发展思想,注重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思想等健身的理念。  相似文献   

15.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他对于养生非常重视,提倡修身养心。我们认为,孔子关于养生学的这些论述,除去作为纯生理意义上的养生论断可以增进健康、使人长寿以外,它作为孔子学说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与其政治主张、哲学思想一脉相承、不可分割的。孔子学说的一些基本特征,如维护周礼,注重实用,追求秩序化的社会等等,在其养生论中亦有所反映。孔子从饮食起居等各个方面作出了诸多论述,可以说,孔子对在衣食住行和起居等方面的养生要求已经形成一整套与其复礼思想相适应的养生观。  相似文献   

16.
养生,在一些人的眼里,始终是个神秘的字眼,其实,养生最简单的解释就是“保养身体”。无论是中国的寿望还是外国的寿星。只要善于保养自己的身体。就能达到长寿的目的。笔者曾查阅了大量百岁寿星的养生资料,也走访了不少百岁人瑞,发现在中外百岁寿星中。除了由于不同的地理环境、生活习惯、文化修养等造成不同的养生方法外,其主要的养生观点和方法在大体上还是一致的。只要做到了这几点,长寿自然就会有缘于你。  相似文献   

17.
论传统养生体育的动静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文献研究方法 ,阐明传统养生体育的理论核心、特征方法和运动形式。认为动静结合是传统养生体育的重要特征 ,形神兼养为传统养生体育动静观的理论基础 ,静以养神、动以养形、动静合一是传统养生体育的基本运动形式。  相似文献   

18.
世人都有一个美好的愿望,那就是健康长寿。长寿是一片永恒的磁场,长寿是一曲生命的赞歌,长寿是一段智慧的诗行。长寿又是一座可望企及的山峰。只要人们采用科学的、合理的养生手段与方法来进行调理,那么生命之树就会常绿。 中国武术是养生健身、延年益寿的重要方法之一。人们习武不仅是获得一种自卫防身的方法,更重要的是为养生强体,延展生命历程。武术在其发展进程中,受到中国传统养生文化的影响,传统的导引、吐纳、行气等炼养方法与武术相互融摄,而形成了独特的武术养生学。中国古代人们认为:气是宇宙万物的本质和基础,也是生命的本质,是人寿夭折、强弱之本。阴阳二  相似文献   

19.
试析中国养生体育的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养生体育是经历数千年的实践检验所形成的,以保养生命达到更长期限为目的,具有独特理论与方法的体育体系。其主要特点是选用独特的运动方式,如形神俱养,首重养神,讲求人体机能的整体优化;动以养形,强调适量的身体外部活动;清静养神,讲求两大神经系统的并协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文化学、社会学的角度对当前我国大力构建和谐社会和传统体育养生之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与宗旨,而传统体育养生正是基于对人性的关爱、对生命的敬畏发展起来的,它追求的是人的健康与长寿。因此,和谐社会与传统体育养生在本质和内涵上有着内在统一和呼应,并且在现代社会里,人类新的健康问题和社会矛盾不断出现,而传统体育养生对于促进人类健康和缓解社会矛盾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发展传统体育养生有着非同一般的必要性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