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开展科技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科技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创新精神和动手操作能力。1995年,我们在全市率先成立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由主管科技教育的副局长任组长。领导小组抓协调,抓指导,抓制度,组织全系统科技教育工作者辅导学生开展科技活动。学校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由学校主管科技教育的领导任组长,区教育局把科技教育作为素质教育内容之一纳入学校督导评估项目,要求学校科技教育活动做到时间、地点、人员、内容四落实。局的业务科室经常到校检查、指导科技教育工作。每年局都召开科技教育工作总结表彰会,对辅导学生获省市科技竞赛奖的教师给予表彰奖励,并以此作为教师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同志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抓科技的同时必须抓教育,重视智力投资和人才培养,劳动者素质的高低,有赖于教育带来的发展。科技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教育是科技对社会经济推动力的源泉。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等一系列关于科技、教育方面的论断,构成了邓小平同志的科技教育观。它指明了我国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方向,为我国科技、教育事业迅猛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正>江西省南昌市洪都小学自2006年划归青云谱区政府管理特别是近五年来,新一届领导班子励精图治,一手抓科学谋划,一手抓创新实践。学校突出一个主题特色即航空科技教育特色,推进科技和艺术教育两个支点并重交融,倡导小航模、小种养、小发明三项科技生活,开拓学校"科技文化空间"、班级"航空学习空间"、校外"航空体验  相似文献   

5.
改革中等教育结构,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培养人才,适应四化建设的需要。过去,由于“左”倾思想影响,我们计划部门只是抓国民经济计划,而我们城市计委,抓计划又偏重抓工业生产计划,对教育科技的发展一直没有摆上位置,对教育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认识不足,对人才的培养重视不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科技。党的十二大又把教育和科学列为战略重点之一。我们在工作实践  相似文献   

6.
韩国 韩国政府十分重视对中小学生的科技教育。他们认为提高科技素质是韩国实行“科技立国”战略的基本保证。韩国从60年代开始抓科技教育了,因此经济发展加快,一跃成了  相似文献   

7.
作为我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清醒地认识到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技要上去,抓科技必须抓教育,因此他结合国情及经济建设的要求、干部队伍的现状客观地分析了成人教育的重要性,把工农教育、干部教育、青年教育作为成人教育的主体,并在此基础上又明确地答复了成人教育的内容及教育方式。这些底蕴深厚、内涵丰富的教育思想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反思。  相似文献   

8.
作为我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清醒地认识到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技要上去,抓科技必须抓教育,因此他结合国情及经济建设的要求、干部队伍的现状客观地分析了成人教育的重要性,把工农教育、干部教育、青年教育作为成人教育的主体,并在此基础上又明确地答复了成人教育的内容及教育方式。这些底蕴深厚、内涵丰富的教育思想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反思。  相似文献   

9.
蓬勃发展的平遥农民教育本刊记者杨永建本刊通讯员袁保朝围绕经济抓培训科技兴乡显成效改革开放以来,南政乡党委、政府一直把农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当作科技兴乡的大事来抓,通过创办乡村两级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围绕经济抓培训,有力地推动了全乡经济的发展。一、政府重视,...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教育思想是指导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思想宝库。重视企业办教育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他强调指出:“科技和教育,各行各业都要抓。大的企业都要有科学技术研究机构,有科学技术研究人员。”“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我们遵循邓小平同志这一重要思想,一手抓经济,一手抓教育,努力探索企业教育的体制、结构、形式和途径,加速人才培养,推进了企业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人文教育·科学教育·完人教育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的“完人” ,而不是造就只有科学技能而缺乏人文素质或只有人文知识而不懂科学技术的“半人”。当代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 ,导致科学教育的强盛和人文教育的衰微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又强化了这种重科技轻人文的价值取向 ,因而高等教育在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上出现了失衡 ,成为一种培养“半人”的教育。要改变这种现状 ,实施完人教育 ,就必须在重视人文教育的同时 ,加强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之间的渗透与融合。  相似文献   

12.
技术变革教育面临着历史和现实的双重困惑。技术变革教育的效果不彰很大程度上源于教育领域技术原始创新能力不足。切实推进教育领域技术原始创新需要从历史中汲取经验与智慧。本文深度分析了教学机器和LOGO语言两个范例,揭示了教育领域技术原始创新的两重境界:从基础科学到技术创新,科学技术的耦合发展。以此为基础,作者使用“巴斯德象限”概念框架,解读了人工智能时代教育领域技术原始创新的逻辑,提出人工智能既是学习的科学也是教育的技术,人工智能与教育实践的双向深度融合将不仅把教育领域的基础科学研究与技术原始创新推进到新高度,也必将有力促进人工智能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draws together two important agendas in science education. The first is making science education more inclusive such that students from non-Western or indigenous cultures can benefit from culturally relevant curricula. The second is integrating technology into the curriculum under the umbrella of Science–Technology–Society (STS) education to embrace the social aspects of science, with technology serving as a bridge. The advancement of the first agenda is hindered by the pursuance by both Western and non-Western societies of narrow cultural and practical goals without considering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rom a cross-cultural perspective. The second agenda is limited by the misconception that technology is applied science, leading to the exclusion from STS discussions of pre-science or indigenous technologies developed by non-Western cultures. Through selected case studies of the evolu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technologies and their interaction with science, this paper offers a perspective from the Far East, and argues for situating culturally responsive science education in broader historical and cross-cultural contexts to acknowledge the multi-cultural contributions to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 form of cross-cultural STS education is advanced, encompassing the cultural basis of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technology diffusion, interactions of traditional technology with science, and the potential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or indigenous technologies. This approach provides a bridge between the existing universal science education paradigm promoted in the West and the different forms of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advocated by indigenous science educators. To translate theory into practice, a conceptual framework is proposed in which the essential transdisciplinary knowledge base, curricular goals, and pedagogical approaches are embedded.  相似文献   

14.
Recent research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ies changed the way we understand science as it is practiced—that is, how scientific knowledge emerges from social, natural, social, political, cultural, historical, and economic contingencies of scientific work. Many science educators agree that students should learn not only science but also about science. In this article, we (a) outline important findings, research methods, and ways of reporting research that emerged fro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ies; and (b) show how familiarity wi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ies research can provide science educators with valuable insights about curriculum design and research on learning. We conclude tha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ies can serve as a resource to science education and that there is a potential for conducting collaborative work between science education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ies. Such collaborations have the potential to yield better theories about how people become competent in science from childhood to adulthood. © 1998 John Wiley & Sons, Inc. J Res Sci Teach 35: 213–235, 1998.  相似文献   

15.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21世纪的今天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电脑时代、网络世界。在这样的一个科技不断发展的社会里我们的幼儿教育改革也在逐步深化、教育观念也在不断的转变,科技信息技术被更多的运用在幼儿园教育活动过程中。  相似文献   

16.
王全旺 《成人教育》2008,(10):47-48
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与科学技术变革是紧密联系和相互作用的。科学技术革命对职业技术教育的专业设置有导向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必然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培养具有信息素养的技能型人才。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会促使职业教育普通化,职业技术教育则是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力量,是促进科技创新和科技再生产不可或缺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科技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科学情感、科学方法、动手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闽院附中作为科技教育基地先进校,近几年不断加强科技教育特色,认真总结以往科技教育的成果经验,开拓思路,勇于创新,在保持传统项目的基础上,扩大科技教育的广度与深度,为全力打造学校科技教育这一特色品牌提供强大保障。  相似文献   

18.
现阶段我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存在着许多弊端,科技教育工作者要探索网络时代青少年科技素质教育的意义和实施途径,推进青少年科技教育网站的建设,真正使网络成为青少年获取知识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19.
略论加强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教育曾是早期西方大学教育的重要基石。随着近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经济增长对科学技术的依赖性的增强,科技教育逐渐成为大学教育的中心内容,人文教育的基石也随之受到动摇。本世纪中叶以后,人类在严酷的客观现实面前,发出了重振大学人文教育的呼唤,从而引起大学人文教育的再度复兴。在当今时代,高等学校实施和强化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对于培养和造就具有全面素质的新型人才、促进科技和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我国高等学校要适应现代科技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需要,必须改变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受到冷落和削弱的现状,切实加强人文社会科学教育,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20.
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有支持作用,科技为教育提供先进的现代化手段,因而对教育发展有促进作用,只有从科学技术哲学的角度明确教育与科学技术两者间的辩证关系,才能深人探讨科技革命条件下教育培育人才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