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该文结合问卷和访谈两种方法考查当前影响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的因素,调查结果表明,由于教师与学生之问的沟通不畅,甚至存在误区,影响了师生的交流。在交往过程中,教师、学生、家庭是交流的三大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实施互动教学的几种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建德 《湖南教育》2002,(11):43-43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现代教学论认为,“交流”与“互动”正是教学过程表现的基本形式。在互动式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课程、学生与课程、教师与环境、学生与环境等之间都存在信息交流和相互作用,因而使整个课堂教学呈现出组织性、非确定性,成为一个复杂的、非线性的开放系统。如果教师这样来认识和实施教学,整个过…  相似文献   

3.
刘建松 《现代语文》2006,(12):29-31
一、背景 《语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本之间对话的进程”。也就是说,阅读的过程就是本与阅读主体意识之间互相交流的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所以,新课程中又提出:“语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本之间是多向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的交流,是生命主体间言语与精神的沟通,感情的融洽。对话教学改变了传统阅读过程的单向灌输与被灌输的主客关系,意味着学生心态的民主、平等关系中交流,会达到视界的融合,精神的相遇,理性的碰撞,情感的交流,主体性的凸现,  相似文献   

4.
在《金融发展史》网络课程的一体化设计中,突出了“双结合”的模式。在本课程平台,责任教师与辅导教师可以通过虚拟教研活动进行交流,教师和学生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交流,教师还可以监督和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要求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交往互动的过程。教学过程是多向交流的过程。有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学生与学生的交流等。这些交流必须在一种轻松、愉快、和谐的氛围中进行。下面就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6.
教学即交流。课堂交流是课堂情境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信息传递与反馈的过程。教师、学生和课堂教学信息是构成课堂交流的基本要素。其中,教师是教学信息的主要发送者和控制者,学生是教学信息的主要接受者;教师不断地把教学信息发送给学生,也不断地接受由学生发送的各种教学信息。因此,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内外对语言教学的深入研究,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情感交流在语言教学中的重要性。英语教学过程不仅是认知信息的交流过程,而且是情感信息的交流过程。英语课堂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活动和交流的场所.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否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是能否创设一种最佳课堂  相似文献   

8.
试谈电视教材中的教学活动重建胡若予一、远距离教学应对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人际交流予以重新组织和构建任何教育,说到底都是一个交流过程。在常规教育中,教师和学生通过面对面的人际交流相联系。在教学发生过程中,师生之间互为主体,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互相伴随着共同...  相似文献   

9.
一、处理好多媒体使用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的关系。从课堂构成的关系来看,离不开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这种交流是双向互动的,而且是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的,而“人”与“机”的交流是单向的,且缺乏能动的情感交流,这就决定了一堂课中,教师和学生的交流、学生之间的交流应该是课堂构成的主要部分。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就是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0.
杨托雅 《青海教育》2006,(11):27-27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生生合作交流是一种创新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旨在通过教师创设的语境,巧妙地激发学生对语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小组与小组的交流,促使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主动创造,以达到培养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开启其创新潜能的目的。在这种合作教学模式中,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教师为学生服务,是整个教学活动的辅助、促进和组织。  相似文献   

11.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在这样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过程中,情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说,没有情感的交流就谈不上真正的教育。情感交流的前提是人与人之间的互相信任,只有学生对教师产生了信任,才能更好地接受教师的教育,这就是“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而现实的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往往存在着交流的困惑,教师常感叹“现在的学生怎么这样啊?”学生常常抱怨“老师太不了解我们的心了!”如何走出师生交往的困境,作为师生关系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应该有所为。  相似文献   

12.
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语言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个过程包含教师走进文本、与文本、作者的交流过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对话过程,学生与学生之间围绕文本的互动对话过程,学生与文本、作者促膝谈心的对话过程。在阅读教学课堂中,关键是如何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走进文本,  相似文献   

13.
在基于网络的校际协作学习课题研究中,教师的角色是什么样的呢?1、教学过程的指导者与组织者。教师在基于网络的校际协作学习下,教师应该是材料的设计与组织者,教师和学生是互动关系,教师给学生提供知识平台,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只是指导和帮助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统治者或权威者。而是作为学生的指导者、交流者和合作者,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  相似文献   

14.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则进一步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教师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可见,新课程标准要求把阅读教学过程演绎为应用对话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课堂,是一个交流的过程。学生应当把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喜悦与苦恼,收获与困惑,通过各种形式与同伴、与教师进行交流。然而,我们可曾想过,在教学实践中,这种交流足否赋予了真情实感,是否以真实为基础,学生是否在用漂亮的语言“哄”着教师,他们头脑里是,否有几套博得老师欢心的“应急方案”?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描述了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的发展与实践,在此基础上介绍了以计算机为媒介的两种交流方式:实时交流与非实时交流。并通过与传统课堂教学中师生交流的对比,阐述了运用计算机辅助交流能够增强学生英语习作的能动性。促进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以及跨文化的交流,从而推进学生英语各项技能的发展。最后讨论了教师在通过计算机辅助交流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承担的任务和角色。  相似文献   

17.
在新课标改革的推动下,小学语文课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能力与特长为目的的一门课程。课堂教学的实质是教师与学生相互交流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传递信息,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吸收、整理、消化。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相互间展开平等而充分的多向交流。只有当师生间平等和谐交流,学生的认知性才能充分的发挥,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师生间的交流能否顺利与和谐,与交流能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进行具体的实践活动,并留有足够的探索和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合作与交流。教师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要善于选择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使学生经历知识、技能形成的过程,能自主探索,会合作交流。本文以跳短绳活动为例谈如何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相似文献   

19.
教学活动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过程,传统计算机课堂中教师只注重知识的灌输,忽略了课堂的交流互动,使学生听了就懂下课就忘。因此,构建交流互动教学模式对中职计算机教学有重要的意义。所谓的交流互动模式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交往、相互作用、教学互动。交流才能使之相适应,从而达到一定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20.
德育是塑造人的灵魂的工程,是帮助人获得新的生命的活动。德育过程绝不仅是道德知识技能的传授过程,更是人与人情感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情感交流与情感体验对学生的德性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当前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进一步引发了人们对教师期望效应在德育中的作用及其在课程中实践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