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切莫重“管”轻“理”学校管理中的重“管”轻“理”现象,不仅制约学校管理向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迈进,而且严重伤害教工的思想感情,造成教工的逆反心理,致使教工的主动性、积极性下降,严重影响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因此,在内部管理中,既要重管,更要重“理...  相似文献   

2.
汪明玉 《江苏教育》2008,(17):47-47
管理的精髓是“理”不是“管”。“管”不是目的,“理”才是追求。管只能管事,理要理人。“管”与“理”是辩证的统一,“管”不仅要服务于“理”,还要“服从”于理。法理、事理、情理是“管”的基础和依据,整理、治理、调理是“管”的方法,合理、有理是“管”的结果。只有人文激励与制度约束并举,寓约束于激励中,教师受到尊重、信任和理解时,才会自觉遵守规章制度。人文激励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3.
目前,中小学存在着重“管”轻“理”、以“管”代“理”的现象。有的校长认为制定的条条框框越多,执行得越严格,就是管得好,把师生管得规规矩矩、唯唯诺诺,就是管理成功。这实际上是过分重“管”,而忽视至关重要的“理”,误以为校长治校就是校长管校,习惯于用权力意志取代民主意识,结果劳心良苦,而治绩甚微。实践证明,只有把“管”与“理”两方面的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做到“管”要依理而管,“理”要为管而理,才能产生标本兼治的管理效应,才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办学水平,提高育人质量。   一、“管”与“理”的关系 …  相似文献   

4.
谈以人为本与依法治教的辩证统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中小学的学校管理无论是在认识上,还是在实践中都还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人为割裂“管”与“理”的关系,或重“管”轻“理”,甚至以“管”代“理”,或重“理”轻“管”,只“理”不“管”。例如:有的校长习惯用个人意志取代集体智慧;也有的校长认为学校只要死板地执行条条框框的规定。师生们循规蹈矩就是成功;也有的校长认为学校只要一团和气,各不相争就是成功。这些认识和做法都是片面的,不科学的。其后果要么就是“一言堂”严重,官僚作风盛行,广大师生不能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和聪明才智;要么就是纪律…  相似文献   

5.
切莫重“管”轻“理”江苏沈从峰,吕从坤目前,学校管理越来越被摆上突出的位置。然而,据笔者调查,不少学校在内部管理中.往往重视对物、钱的管理,轻视对人的管理;在对人的管理中,又往往重‘”管”轻“理”,不仅没有发挥管理的积极作用,反而带来一系列的消极因素...  相似文献   

6.
学校管理的“管”以育人为目标,“理”以制度为手段,对学生实施爱心化管理、育人化管理、包容式管理.管理者要以“理”服人,讲道理、讲情理、讲条理,以身作则.  相似文献   

7.
一所学校,只有和谐才能发展,也只有和谐才能不断创新,才能培养出符合未来社会需求的新型人才。构建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用人文精神管理学校,做到以情感人,以情育人。作为学校管理者,要善于把建章立制的“硬”管理同人文精神的“软”管理相结合,既“管”且“理”,重“管”更重“理”,科学管理与人本管理相结合,这样才能使收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从事校长工作有六年多了,几年的工作实践使我认识到管理学校单靠制度管理是远远不够的,还要以人为本,用人文精神管理学校.学校管理者要善于把建章立制的“硬“管理同人文精神的“软“管理结合起来,既“管“且“理“,重“管“更重“理“,实现由制度管理向人本管理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向管理要质量”这是每一位校长都知晓并都在努力实践的一种办学思路。“管理”,我的理解就是“管一管”和“理一理”。那么,校长作为一校之魂,在“教学”这一学校中心工作中“管”什么?如何“管”?“理”什么?如何“理”?恐怕都有自己的思考与体会,也都有自己的策略与实践。我是刚刚走上校长岗位的  相似文献   

10.
学校作为教育人、培养人的特殊地方.其管理对象的主体是“人”。随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课程改革理念的贯彻落实,原有管理中单靠制度管理的做法已经是远远不够了,还要树立人本观念,用人文精神管理学校,关心学校师生,构建和谐校园。学校管理者要善于把建章立制的“硬”管理同人文精神的“软”管理结合起来,既“管”且“理”,重“管”更重“理”,实现由制度管理向人本管理的转变。应按照教育发展规律.从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高度,推动学校的制度建设向人本管理转化.使学校制度遵循和体现以人为本、以师生发展为中心,推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邹春  徐文苗 《中国教师》2006,(12):42-43
提及学校管理,作为学校管理者以往更多注重的是如何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去约束教职工。这是有必要的,但随着传统教育机制向素质教育机制转变,规章制度的约束已经不能成为学校管理的重心。人在整个学校管理系统中应处于中心地位,学校管理需要以人为本,用人文精神管理学校,做到以情感人,以情育人。学校管理者要善于把建章立制的“硬”管理同人文精神的“软”管理相结合,既“管”且“理”,重“管”更重“理”,实现科学管理与人本管理的结合,这样才能使一定的管理行为收到预期的效果。学校管理是学校领导在正确认识管理对象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2.
陆洲 《语文知识》2016,(6):15-16
小学阶段议论文的教学存在着两种倾向,要么重“文”轻“理”,要么重“理”轻“文”。重“文”轻“理”式的教学,忽视议论说理的文体特点,把议论文当作记叙文来教,只关注课文内容的理解、思想情感的体悟、语言文字的品析;重“理”轻“文”式的教学,一味地进行如何议论的理性剖析,忽略了语言文字的品味,血肉丰满的文章只剩下了空洞的骨架,  相似文献   

13.
要办一所现代化高质量的学校,必须具备学校管理的现代化意识。下面从三个方面来谈。一、现代学校管理中的“管”与“理”的意识管理中的“管”和“理”内容是十分丰富的,“管”是一种约束,“理”是疏导、导向;“管”是指禁止什么,提倡什么,用制度、条例、规定、规范把管理的对象、行为、定向管起来,使每一个管理者行为为实现学校目标而发挥作用。“理”是为什么要禁止这,为什么要提倡那,用晓之以理的方法,让管理的对象知其所以然。  相似文献   

14.
笔者近来读了《从“管”到“理”急躁不得》一文,很有感触。作者对“无缝隙管理”“统得过死,管得过严”的挤压式管理提出了批评,指出在管理中要留出一些自主发展的空间,让师生在繁忙工作学习之余休息、释放、学习、思考。读后让人不由为作者的人文管理理念叫好。  相似文献   

15.
管理一词,究其渊源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据查,我国古代“管”字原意为锁钥,后引申为控制和执掌;“理”字较早见于《说文》:“贻玉治民为理”,后引申为治理和协调。“管”与“理”合为一词,意即“管”的强制与“理”的疏导必须辩证  相似文献   

16.
对校长而言“,管”与“理”如同左膀右臂,缺一不可。在一般情况下,校长要坚持一手抓“管”,一手抓“理”,双管齐下。但在有些情况下,又要因势利导,有所侧重。如,面对成熟度不高的管理对象“,管”的成分应多于“理”;而对于一个比较成熟的管理对象,“理”的成分应多于“管”。管理有法,但无定法,作为一名校长,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在实践中勇于探索,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更新观念,破除陈规,才能将“管”与“理”运用自如,艺术地处理实际问题,达到管理的最高境界。“管”与“理”的关系“管理”一词,寻根究源,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后延伸其…  相似文献   

17.
艺术专业学生的人性化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艺术专业学生的人性化管理注重“理”,在理的宗旨下进行“管”,先“理”后“管”,管理者先要“理”的透彻,对管理对象进行深刻了解后方能在知彼的基础上管彼,取得长足的进步。  相似文献   

18.
现代的学生,重“情”又重“理”。但在他们心目中,“情”大于“理”。因此,在教学要赤诚相见,以情感人;精益求精,以诚待从;启发思维,以理服人;言语生动,以情育人。寓教于情,理解、关心 尊重学生,教书又教人,才能达到教学的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9.
学校管理实际上是由两个方面组成的:一个是“管”,一个是“理”。“管”有可能是一种人治的力量,也有可能是一种制度的约束;而“理”则是一种教育的氛围,说到底是一种文化的力量。校长在学校管理中要追求少“管”多“理”的境界。  相似文献   

20.
日前,笔者在某县调查时了解到,有两所办学条件大致相同的中心小学,一所在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严格管理的同时,十分关心教师的生活,积极解决教师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努力为教师办实事,极大地调动起教师的积极性,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上升,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由全县中游水平跃居全县榜首.另一所小学则采取死管、硬卡、滥罚的措施,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45%的教师纷纷打报告要求调动工作,使一个本来处于全县中游水平的学校成为全县倒数第一.这种既重“管”又重“理”和重“管”轻“理”的现象很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