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汉代乐府民歌《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回旋反复的音调,优美隽永的意境,成为古代学的奇葩,也是语教学的名篇。然而就其主题思想的研究而言,最有代表性的应是朱东润先生在其主编的《中国历代学作品选》中对《江南》的解题:“这是一首采莲歌,反映了采莲时的光景和采莲人欢乐的心情。”现在许多人还承袭着这种观点,事实上这里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从化学的角度来考察,我们会发现这是一首情歌,它通过对“莲”和“鱼”的描写,隐含着青年男女相互嬉戏,追逐爱情的意思。  相似文献   

2.
《江南》古辞是一首乐府相和曲,其辞云: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历来对于此诗有各种不同看法。有的人认为这是一首通过写景状物歌泳嬉游乐趣的诗。如:郭茂信《乐府诗集》引《乐府解题》说:“《江南》古辞,盖美芳晨丽景,嬉游得时。  相似文献   

3.
有些诗是不可说的,如佛家所言,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就是错。如这一首《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好不好?自然是好的。先不要说内容和风致,就是音节,也如风动琴弦,自然成韵。这首诗是两汉乐府古辞,属相和歌辞。  相似文献   

4.
莲塘情歌     
汉乐府诗里的《江南》,是一首咏江南水乡人民采莲时欢愉情景的民歌。“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这首诗的特色是:见物不见人。一荷叶秀挺,露出水面,生机蓬勃。后来宋词人周邦彦用三句来写荷叶,形象飞动  相似文献   

5.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这是汉乐府中的民歌《江南》。这首诗不仅有画面有意境,而且有形有声,画面鲜活。这就得力于联想、想象的恰当运用,没有联想和想象是很难写出如此形象生动、神采飞扬的诗歌的。  相似文献   

6.
古乐府《江南曲》“莲叶何田田”中的“田田”一词,解释各异,众说纷纭。余冠英先生释为“莲叶盛密的样子”。(见《乐府诗选》)许逸民等先生解为“叶浮出水面,挺秀鲜碧的样子”。(见《乐府名篇赏析》)高峰、孙桂清先生注为“指莲叶茂美、饱满劲秀、挺立于水面”。(见《中国古代诗歌精品》)《辞海·语词分册》及《辞海》(89年版缩印本)皆训为“荷叶相  相似文献   

7.
戴峰 《湖北教育》2003,(12):50-50
2001年11月,武汉市武昌区专家组来我校考察新课程改革实验,校领导让我为专家们上一节汇报课。经过选择,我决定执教《江南》一课。 《江南》取自《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  相似文献   

8.
语言最忌讳的是累赘啰唆,然而有时啰唆却别有趣味,甚至还能传达简略语言所不能传达的信息和感情岬絾艟筒荒懿惶岷豪指督稀肥?“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最后四句重复运用,表现出鱼到处嬉戏的活泼生动情景。正如朱光潜《谈美》中所说:“单看起来,每句都无特色,合看起来,全篇却是一幅幽美的意境。”如果为了图省事,把它改成“鱼戏东西南北”一句话,固然简练,但律动、错落、回环等音乐的意味都消失了,同时也消失了朴素,还有什么意思?再如,有人觉得杜牧的七言绝句《清明》…  相似文献   

9.
圣洁之莲     
喜爱莲花,是从读咏莲花的诗开始的。最喜爱的莫过于那首《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每次读这首诗,就像欣赏一幅画,江南水乡烟雨蒙蒙的韵味,江南女娃红唇皓齿的妩媚,都在采莲人的笑声和莲花迎风托举的仙姿中相映成趣。蓝天白云下绿叶红蕊的莲花是多么圣洁。  相似文献   

10.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相似文献   

11.
残荷     
秋天高远的脚步跨越了暑热盛夏 ,不露声色地来到我们身边 ,荷花败了 ,翠叶残了 ,无情的秋风将满塘莲荷吹得茎残叶枯 ,萧索落寞。刚刚过去的江南夏季曾是美好的季节 ,汉代古乐府就有令人陶醉的描绘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莲叶接天 ,碧绿无穷 ,凭借水的滋润 ,它开得如痴如醉 ,莲叶在微风中摆动 ,衬出高挑的荷花的明媚妖娆。这夏日的美景 ,让多少文人墨客留连忘返、吟诵不已。周敦颐满怀深情地称颂莲是花中君子 ,于是“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 ,不蔓不…  相似文献   

12.
《小学青年教师》(语文版)2006年第10期载文《〈江南〉“田田”辨》,对“田田”一词作出三种解释:1.形容荷叶挺出水面,饱满劲秀的样子。2.形容荷叶相连的样子。3.形容莲叶的清鲜茂盛。田田,用来形容荷叶的样子。归纳为——一是色彩,二是形态,三是感受。文章将以上解释整合为:田田,形容荷叶清鲜碧绿、挺立劲秀、茂密相连的样子。对于薛玲、张韬二位的上述解释,笔者赞同,并提出如下补充意见,供同行参考:田田,象声词。清代陈皓集说:“田田,击之声也。”风吹荷叶,会发出婆娑之声。“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这里的“田田”主指莲叶的盛密貌…  相似文献   

13.
韦忠坚 《广西教育》2007,(7B):70-71
要求学生找出题目的特点,培养其观察能力。一个人如果对周围的事物不能进行系统、周密的观察,就不能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例如:要求学生快速录入古诗《江南》: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寻求快速录入的方法。学生一经提醒便很容易发现“鱼戏莲叶”四个字反复出现五次,采用“复制”和“粘贴”两个工具便能快速而准确地完成。[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汉乐府》中有一首题为《江南》的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乍看此诗,十分简单,毫无韵味;可再细细品读,顿觉意味隽永。你看;采莲时节,一叶小舟隐约在田田的荷叶之中,触动了荷梗,惊起满池的鱼儿,忽南忽北地跳跃;小舟之上,一个七八岁的孩子,伸出一双稚嫩的小手,随着鱼儿的跳跃,小手一会指东,一会儿指西,伴随着一阵阵的惊叫声和欢笑声,和年轻母亲的微嗔。  相似文献   

15.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这是一首传世最早的五言乐府诗。"江南古词,盖美芳辰丽景,嬉游得时。"它被采入《宋书.乐志》。可见到了六朝刘宋时,这首产生在东汉(甚或西汉)的朴素的民歌,仍然风靡于民间歌吟者的唇吻之间。一《乐府诗集》收入这首诗时归为"相和曲",于是有论者以为,这是一首一人独唱起头,而后多人轮唱的歌曲。我以为全诗开头三句为独唱歌词,"鱼戏莲叶间",最好重复一下,这就一下子唱出了四句。然后多人分为四组,轮唱"东西南北"四句,每组均有多人齐唱一句——当然应该都是  相似文献   

16.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这首我从小就吟诵的汉乐府诗,让我对江南产生了无尽的向往.而在这雨季,潇潇小雨中的江南更应增添几分浪漫的情味吧!  相似文献   

17.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江南》是一首歌唱劳动的地道的民歌,给人以清新愉悦的真切感受。将汉乐府诗歌选入教材,这还是第一篇。其实,河南教育出版社1984年出版的《小学生诗歌》(叶圣陶、田泽芝编)早就将《江南》选入书中,可谓不谋而合了。这首民歌明白如话,唯一需要辨识的是“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中的“田田”一词。“田田”一词,大致有以下三种解释:1.田田,形容荷叶挺出水面,饱满劲秀的样子。(《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北京大学中国文学史教研室选注,中华书局1962年8月新1版)2.田田,形容荷叶相连的样子,古乐府《江南曲》中有“莲叶何田田”的…  相似文献   

18.
在《诗经》中常见一些象征性爱的隐语、双关语,这些隐语、双关语往往与当时的劳动生活、民间风俗有密切关系。闻一多先生在《说鱼》(以下引闻先生的话,均见此文)一文中指出:“鱼是匹偶的隐语,打鱼、钓鱼等行为是求偶的隐语。”又说:“以烹鱼或吃鱼喻合欢或结配。”证之《诗  相似文献   

19.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江南是水乡泽国,莲的生长极为普遍。每到夏历7、8月份,莲子成熟了,姑娘们划着小船,穿行在碧荷万倾之间,一边唱歌,一边采莲。这首采莲歌正艺术地再现了姑娘们的劳动场面。头两句描写了姑娘们远望见水面上片片  相似文献   

20.
关于陈胜、吴广领导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的口号,史学界素有不同说法:一说是“天下苦秦久矣!”(见《历史研究》一九七九年第二期刘泽华、王连生二先生论文《论秦始皇的是非功过》);一说是“伐无道,诛暴秦.”(见朱绍侯主编的《中国古代史》讲义上册);一说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见侯外庐先生论文集《中国封建社会史论》).各说不一,都有道理.我认为怎样分析、确定一次农民起义的政治口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