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速滑运动员的恢复训练与辅助手段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速滑运动是一项培养周期非常长的运动项目,培养一个速滑世界冠军,至少需要15年左右时间。在这漫长时间里,不仅要训练好,同时也要恢复好,而且只有恢复好,才能训练好,才能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恢复是速滑运动员极其重要的任务,更是速滑教练员的工作重心之一。通过对速滑世界冠军王曼丽多年训练中在恢复上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了王曼丽的教练所采取的针对性训练措施,论述了速滑运动员的恢复训练的重要性,从训练计划、训练负荷强度、训练方法、手段和形式以及重视心理恢复等多方面,阐述了速滑运动员恢复训练原则和训练实施方案,并介绍了多种辅助手段,以供现在负责青少年速滑训练的教练员培养未来世界冠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少年速滑运动员有氧耐力训练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王杰纯  王静 《冰雪运动》2007,29(5):11-14
少年速滑运动员的训练是影响我国速滑项目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性问题。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少年速滑运动员进行有氧耐力训练的重要性,并指出进行有氧耐力训练时应注意的问题、训练方法和负荷安排,以期为基层教练员指导少年速滑运动员训练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采用Wingate无氧试验法,用894E奋力蹬车10s、30s、60s以及在839E上用递增负荷的方法对国家速滑队运动员的无氧功、无氧阈功率、运动后3min、6min、9min血乳酸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0s、30s、60s无氧功试验以及运动后血乳酸的测试能较好评价速滑运动员磷酸原供能系统和糖酵解供能系统的供能能力,同时也反映速滑运动员的无氧功和无氧能力;无氧阈功率能较好地反映速滑运动员的有氧代谢能力,可用于对训练效果的评定和对训练过程的监控;在评价速滑运动员的无氧功时,应优先考虑其无氧功的绝对值。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速滑运动员的力量素质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到运动员的发展前途,科学安排青少年速滑运动员的力量训练,对提高其力量素质水平与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分析文献资料、总结多年的训练经验,认为教练员对力量训练质量缺乏深刻的认识与理解,力量训练负荷安排不当,训练中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力量训练内容安排比例失衡,缺乏对完成训练动作质量的严格要求等是影响力量训练科学化的主要因素。应从更新教练员力量训练的理念,注重力量训练负荷的合理安排、反馈与调整,每一次力量训练都要进行强化恢复性训练,重视核心力量训练等几个方面出发,提高力量训练的质量,合理、有效和科学地安排青少年速滑运动员的力量训练。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我国短距离速滑耐力训练特征进行了研究.着重就教练员对短距离速滑耐力训练的认识情况,优秀短距离速滑运动员耐力素质训练手段选择,短距离速滑耐力训练的方法及基本要求,短距离速滑耐力训练的负荷安排和优秀短距离速滑运动员耐力训练评述等5个方面进行了阐释,以期为短距离速滑耐力训练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速滑运动是一项集速度、耐力、力量、技术为一体的竞技运动项目,训练监控是速滑运动员进行科学训练的重要手段.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结合速度滑冰的项目特征,对速滑运动员常用的生理生化训练监控指标进行分析总结,为速滑教练员全面掌握运动员的训练水平、训练强度、疲劳恢复、机能状态等提供参考,进而科学合理地安排训练计划,不断提高速滑运动员的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7.
儿少速滑运动员系统训练的方法与手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波  刘滨 《冰雪运动》2009,31(5):6-9
依据速滑运动项目特点和优秀全能速滑运动员成长规律,密切结合儿少速滑运动员身心特点,对儿少速滑运动员进行系统的全面培养,打好其身体素质、运动素质、技术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基础。提出了儿少速滑运动员有氧耐力训练、力量训练、速度训练、基本技术和心理训练等系统训练方法和手段要点,对于儿少速滑教练员树立系统训练的理念,掌握系统训练的方法和手段,具有指导意义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负氧仪模拟“高原训练”——速滑训练科研的新突破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来随着速滑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高原训练越来越被国内外所重视,特别是大赛之前教练员掌握好时机,安排运动员进行一段高原训练,其对速滑运动员运动成绩的大幅度提高,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作用。因此,高原场地被视为速滑运动员最理想的训练比赛场地,例如阿拉木图的“麦杰敖”以及我国的长白山天然冰场,都是速滑运动员训练和创纪录的佳境。高原场地除了空气污染少和运动空气  相似文献   

9.
《湖北体育科技》2018,(11):988-991
目的研究男子柔道运动员的间歇性运动无氧能力及耐乳酸能力特征,为教练员准确把握运动员的机能水平及科学制定训练计划提供依据。方法以河北省男子柔道队6名优秀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通过功率自行车间歇性运动进行无氧能力测试,测试运动前、运动后即刻以及运动后2min、3min、5min、7min、9min血乳酸水平。结果 6名运动员的相对最大功率均值为(10.25±0.84)w/kg,相对平均功率均值为(8.1±0.44) w/kg,达到功率峰值时间均小于6s,血乳酸峰值均值为(19.7±3.45) mmol/L。5号、6号运动员的无氧代谢能力最好;1号运动员应在提高肌肉无氧耐力能力基础上,重点加强短时间爆发力训练; 3号运动员应保持爆发力,重点提高糖酵解供能能力;2号、4号运动员应全面发展无氧代谢能力。结论柔道运动员的间歇性运动无氧能力及耐乳酸特征,可为教练员准确把握运动员的机能水平提供依据,帮助教练员实现科学化训练。  相似文献   

10.
遵循速滑专项训练的特点和少儿速滑运动的训练规律,针对少儿运动员在速滑训练中存在的带有普遍性的错误动作,采取有效的训练方法进行指导纠正,是业余体校速滑教练员的一项主要训练课题。指出少儿速滑运动员常见的错误动作,提出了采取直接错误动作纠正法、定位错误动作纠正法、录像观察错误动作纠正法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对少儿速滑运动员在训练中所出现的错误动作进行纠正,具有一定的效果,为开展好速滑运动员少儿阶段的基础训练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仅就如何抓好短道速滑运动后备力量的选材,及其对儿少运动员进行科学系统训练,打好基础进行初步探讨,供速滑教练员参考。  相似文献   

12.
李兆鹏  刘尧 《冰雪运动》2007,29(3):66-68,76
从训练角度出发,针对速滑项目特点,运用运动心理学相关知识,分析速滑运动员运动性心理疲劳产生的原因、表现和影响,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与对策,旨在帮助速滑教练员提高对运动员的心理训练的重视程度,通过有效的方法解决运动员心理疲劳问题,从而提高运动员的成绩。  相似文献   

13.
王亮 《冰雪运动》2007,29(4):34-35,43
运用运动智能训练学相关知识,采用理论分析方法,结合短道速滑实际情况,简要分析短道速滑运动员观察力训练在竞技体育领域里的重要意义。研究专项训练与运动观察能力的相互关系,同时总结归纳出视野训练、环视能力训练、视觉定位训练和视觉反应训练等方法和手段,并提出训练观察力时应加强心理学相关知识的学习、制定合理计划和加强与运动员训练后的沟通,及时总结等注意的问题,为短道速滑教练员培养运动员观察能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韩国短道速滑青少年运动员陆地技术训练方法的分析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采用文献资料和采访调查等方法对2007年全国青少年短道速滑运动员陆地技术训练进行分析,通过韩国教练员与中国教练员之间训练理念的差异和陆地技术训练方法的不同,总结我国青少年教练员在陆地技术训练中应改进的问题,并提出各种陆地技术训练都要在保证技术动作关键点的正确性前提下进行练习和我国的教练员应该在青少年运动员的训练中,认真总结并抓好训练中的细节等问题,为我国短道速滑广大运动员、教练员以及短道速滑工作者们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速度滑冰运动是周期性耐力项目,要求运动员有良好的身体机能。本文的目的是报告我国优秀速滑运动员生理机能状况,并进行初步分析,提供优秀速滑运动员某些生理机能的参数,为速滑教练员和运动员科学训练提供依据。研究对象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对业余体校速滑运动员训练工作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我国速滑运动项目青少年与成年运动员运动水平倒挂的现象,制约了速滑运动项目在我国的全面提升,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业余体校教练员应具备基本的训练工作能力,转变其训练理念,同时全面提高业余体校速滑运动员训练工作的质量。为此,提出业余体校教练员应具备掌握和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合理决策的能力,训练的创新能力;应注重少年儿童速滑运动员文化、科学知识和思想品德的教育,以及心理素质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按照少年儿童的生长发育规律、技术动作的形成规律和心理特点,制定相应的训练方法和手段,促进其技能和训练质量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我国速骨运动健将级运动员经高原训练前、后运动成绩变化情况,运动生化有关指标变化情况,在高原环境中对运动员施加运动负荷情况,以及高原训练时间和下高原后参赛时间等进行研完,分析高原训练对速滑运动员机能水平和成绩的影响,探讨高原训练效应和规律性,为我国速滑运动训练提供高原训练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探索短距离速滑教练员对速度素质的理论认识与训练特征,对解决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后程降速问题具有有益的参考和借鉴。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观察法对我国短距离速滑速度训练特征进行了研究,发现教练员对短距离速滑速度训练的理论认识没有真正转化为实践行为;优秀短距离速滑运动员速度素质训练手段选择在陆上准备期、冰上准备期和竞赛期具有不同,但只有在竞赛期速度训练才可以真正称得上是专项速度训练;短距离速滑速度训练中教练员主要采用重复训练、变换训练法和间歇训练等方法,在速度训练的基本要求上88.2%教练员所采用的速度训练与专项技术相结合,在速度训练强度的安排上38.2%教练员每次训练都要求最大强度,50%的教练员少数要求最大强度,11.8%的教练员不要求最大强度。  相似文献   

19.
少年儿童速滑运动员的平衡支撑能力训练   总被引:11,自引:11,他引:0  
速滑运动是技术性很强的体能类项目,平衡支撑能力是速滑技术的基础,尤其是少年儿童速滑运动员更应加强平衡支撑能力的训练。认为少年儿童速滑运动员应注重基本功训练,平衡支撑能力是速滑技术重要的基本功,是早蹬冰技术的基础,并分析总结了多次获得世界冠军的速滑运动员王曼利进行平衡支撑能力训练的方法,主要介绍了其应用平衡球训练平衡支撑能力的主要方法,以及冰上平衡支撑能力训练方法,旨在为少年儿童速滑运动员训练的教练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于涛  于睿 《冰雪运动》2012,(1):10-13
在总结多年从事速滑专业和青少年速滑训练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参考相关文献资料,分析了青少年生长发育特点和青少年力量素质发展特点,探讨了这些特点对力量训练的影响。速度力量素质是速滑运动员最重要的专项素质,对青少年运动员进行专项力量训练,要根据速滑运动的项目特点,适合青少年生长发育特点和力量素质发展特点,科学把握青少年速滑运动员力量训练负荷特点和训练方法,为促进青少年速滑运动员力量训练科学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