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试周刊》2020,(94):11-12
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一种思想与另一种思想的对话,一种精神与另一种精神的融合,一种素养对另一种素养的提升。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与作者进行心灵沟通及思想碰撞的互动过程。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学生与文本对话时,要指导学生尊重文本,慢慢读,慢慢欣赏,慢慢浸润心田,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走进文本的最深处,了解作者写作意图和传达的思想,真正尊重文本和理解文本,挖掘出文本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两次提到“对话”:“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何为“对话”?笔者认为,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是指教师、学生、文本在平等地位上产生的一种以学习语言为本体,以文本言语为中介而展开的在认知、情感、精神领域的多向交流,包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互动,最终促使学生产生个性化的感悟,积淀语感,促进言语和精神的同构共生,提高全面语文素养的动态过程。然而现实教学中,老师们对“对话”的理解不够透彻,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不能不…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种对话是人格平等基础上的心灵相约,是互相信赖氛围中的精神交融,也是教学相长情境下的切磋探讨。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中,教师要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慢慢走进文本;教师和学生对话时,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让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学生与学生对话时,教师要鼓励其合作,让学生的思维互相启发。  相似文献   

4.
阅读本质上就是一种对话和体验的过程。阅读教学就是一场多向度的对话过程。这一过程包括了学生与文本作者、教科书编者、教师的对话,学生相互间的对话,教师与教科书的对话。对话实际上就是文本内容与精神内涵在多主体间的交流与碰撞。对话的平等、民主本质有利于以学生的心灵激活文本言语,点燃学生的心灵,增强学习效果,笔者愿将自己的体会与同仁共享。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带来的教学变革之一就是变讲课为对话 ,《语文课程标》指出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表明 ,对话将成为阅读教学的一种新形态 ,教学中的“对话”就是教师与学生以教材内容为“话题”或“谈资”共同去生成和创造“文本”,去构造“意义”的过程。这种对话分为两种 :学生与文本教材的对话 ,包括对文本的理解、欣赏与批判 ;教师与学生的对话 ,是师生双方敞开心灵、人格对等地进行精神交流 ,实现这种对话 ,它要求教师的 ,不仅要有个性的自我完善——需要民主的精神、平等的作风、悦纳学生的情怀 ,更要有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6.
古人云:"文以载道。"在教师、文本、学生三个阅读过程的主体经历体验、碰撞、对话后,让学生接受人类传统文化和高尚精神的熏陶,引导他们求真、求善、求美,培养他们的人文关怀精神和健康的人格品质。教学应该是一种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文本(作者)与教师、学生自我心灵的沟通对话。如何更好地综合"人本"与"文本",我觉得事关"一种意识、两个前提、七点做法"。  相似文献   

7.
张晓波 《小学生》2013,(2):65-65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教师对师生观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反映在课堂上师生关系日趋和谐。实践告诉我们: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欣赏和批判;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是师生双方敞开心灵、人格对等的精神交流;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自我的对话,是学生之间的相  相似文献   

8.
阅读文本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前提,而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和情操的熏陶都是源于对文本的解读。对话作为一种教学精神,它是教师、文本、学生三者之间关系的主旋律.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人在知识中的“适意安居”。  相似文献   

9.
《考试》2008,(7)
对话阅读是语文阅读的重要手段,是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共同学习的交流过程,也是师生以对话为媒介进行精神交流、心灵交融的过程。对话阅读大致分为以下三种情况:一、师生对话教师和学生在一种平等的位置上进行精神对话,教师和学生成为平等的主体,双方相互倾听,彼此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在  相似文献   

10.
如何将对话教学的精神落在实处?本文以英语阅读课为例,通过分析传统教育中学生与文本的关系,围绕学生和文本对话的实质和层次展开,初步探讨了在对话精神的指导下如何优化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必须走出以知识为核心对文本的肢解式剖析,走向语言和生命的对话。语文教学中的对话不仅是言语的交流,更是主体间视界的融合、精神的相遇、思维的碰撞和心灵的呼应。它包括“语文对话”和“教学对话”两个方面,前者是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后者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  相似文献   

12.
孙剑 《学语文》2008,(4):40-40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读者求得对文本与作者理解的过程,是读者与文本、与作者之间的一种沟通与交流,其实质就是读者与文本、与作者之间的对话。而此种对话应该是心灵的交流、精神的对话,是生命对生命的深层对话。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怎样才能够引领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层对话,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的本质就是对话,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对话关系,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是一种对话实践,而学生的语言能力是一种对话能力.学生只有不断地通过与文本对话,与他人对话,才能在对话实践中,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语文素质,提升自己的精神高度,并借此进入更高、更新的对话平台.  相似文献   

14.
沈春雨 《教育》2013,(6):43
当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确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强调阅读教学在本质上是一种对话。阅读教学中的对话行为过程,是教师、学生、文本在平等地位上产生的一种以学习语言为本体、以文本语言为中介而展开的在认知、情感、精神领域的多向交流。通过对话,最终能促进学生产生个性化的感情,促进言语和精神的同构共  相似文献   

15.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的第一要务便是与文本对话."与文本对话",就是让学生接触文本、体验文本,用自己的生活和经验与文本相互作用,共同建构起文本的意义,并获得精神的提升.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的第三个单元是"月是故乡明".在这个板块中,除了让学生去感受家园之思,还应让学生学会与文本对话,主动积极地去体味作者的情感思想,从而引起共鸣.所以,在指导学生进行文本研习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对话理论是指在阅读教学中,以教材文本为平台,教师组织学生,与作者、作品中人物和同学、教师以及教材编写者的对话交流。其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的精神联系,对话和交流是共同参与、共同创造的学习过程。学生与作者、文本,教师与学生,学  相似文献   

17.
阅读不但是因文会意的理解活动,而且是以文会友的对话行为,个性化阅读更应如此。《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由此,我们可以将阅读教学中的对话归为三大类,即:学生与教师的对话,这是师生双方敞开心扉、人格对等的精神交流;学生与学生的对话,这是同学双方自由合作、互相启发的思维碰撞;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包含着对教材的理解、发掘和超越。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一种全方位、超时空、跨民族的交流,这种“对话”是新课改理念下阅读教学的一种新形态,更应成为文本解读个性化…  相似文献   

18.
语文学习中的“对话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在平等地位上产生的一种以“文本语言为中介”而展开的认识、情感、精神领域的多向互动,最终促使学生产生个性化的感悟,促进言语和精神的同构共生的过程。一、尊重:对话的前提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需要营造和谐的对话氛围,在这个场景中,学生的身心完全处于一种放松的状态,没有拘束,没有顾忌。这是一种思想的开放和自由,而不是纪律的松懈。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多重对话关系,但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个体,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  相似文献   

19.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教师、文本都是对话的主体.其中学生是阅读文本的主体;教师是阅读教学的引导者,引导学生阅读文本;文本是精神客观物化的形态,也是阅读教学多元主体对话的载体.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的作为很重要.  相似文献   

20.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里,对话不仅是指外在的言语行为,更强调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对话主体(包括学生、教师、文本)理性的碰撞、精神的相遇和情感的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