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政云 《江西教育》2005,(11):26-27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原则之一。继2004年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正式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以来,国务院提出.从2004年到2006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资源节约活动.今年两会期间.33名院士又集体呼吁建设节约型社会。隔膜已久的“节约”又在我们耳边响起.各行各业开始动员行动起来.向“浪费”这种意识行为和造成“浪费”的低技术开战。那么、现今青少年学生的节约意识、节约行为、节约科技教育如何。德育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应发挥怎样的作用和如何发挥作用?这些.都构成当今德育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我校在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活动中,积极响应国家“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号召,深化大学生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增强大学生自律自理的良好素质,自2004年开始,校党委经过多次研究决定,在全校开展建设“节约型校园”的活动。使全校师生认识到,今天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全新的社会发展战略。大学生继承和发扬传统,培养厉行节约的习惯,不仅有利于节约型社会的建设,也有利于自己的全面发展。通过“建设节约校园”,既促进了中共中央、国务院[2004] 16号文件的落实,也提高了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和政治思想素质。  相似文献   

3.
为响应党中央提出的“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号召,切实落实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部署的“建设节约型学校”的决定,日前,湖南省宁乡县一中科技活动组在全校学生中开展了“节约三个一”系列实践活动。内容包括“每人做一个节约方向的发明设计或研究方案”、“每人设计一个调查问卷”、“每人做一个公民节约意识的社会调查”。此项活动开展以来,该校学生提出了许多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正式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的历史目标,并指出那将是一个“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这是一个渴望和谐的时代。以科学发展观促进教育的和谐发展,已成为教育界舆论的中心议题。  相似文献   

5.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的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任务,并列入了我国“十一五”发展规划。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民族世代相传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这个民族百折不挠、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既是对中华民族传统节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又是我们中华民族对节约认识达到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6.
对营造节约型大学校园建设的看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颖 《高校后勤研究》2007,(2):97-98,96
一、节约型社会与资源节约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十六届六中全会强调,“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在全社会形成资源节约的增长方式和健康文明的消费模式”,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节约型社会建设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7.
勤俭节约,杜绝浪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年暑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作出了重要部署,全社会积极响应,迅速行动,形成了开展资源节约活动的热潮。各级少先队组织也行动了起来,围绕建设节约型社会,广泛开展了“李四光中队”、“地球村”等形式多样的“四个一”即“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一粒米”节约资源活动。第五次全国少代会期间,少先队员代表又向全国少年儿童发出了倡议。为贯彻落实第五次全国少代会精神,按照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引导广大少年儿童积极参与建设节约型社会,暑假期间,全国少工委要求各级少先队组织进一步深入开展“四个一”节约资源活动。  相似文献   

8.
金猴送旧岁,雄鸡迎新年。2004年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绩,即将载入光辉的史册;2005年又将在我们面前掀开崭新的篇章。2004年,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十六大精神,团结奋斗,开拓进取,全面推进了社会进步和发展,经济建设以9%的速度增长,社会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也有长足发展。党的十六届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了新世纪党执政兴国的纲领,为党领导全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  相似文献   

9.
《中国高校招生》2005,(7):61-61
华南农业大学是一所多科性全国重点大学。2002年通过“九五”、“211工程”项目整体验收,2004年又开始“十五”、“211工程”项目建设。  相似文献   

10.
试论构建和谐校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4年9月19日,中国共产党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正式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的历史目标,并且指出,那将是一个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校园是一个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社会的实现,离不开和谐校园的构建。构建和谐校园必须弄清楚三个问题:什么是和谐校园,为什么要构建和谐校园,如何构建和谐校园。一、什么是和谐校园所谓和谐校园,就是一个学校内部系统中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和谐是中国社会的传统理想,儒家思想所讲求的“允执其中”、“过犹不及”、“和衷共济”等,都主张在社会的各种向量间取得均…  相似文献   

11.
《老年教育》2009,(1):56-56
“健康是什么?健康是节约,健康是和谐,健康是金子。”全国健康教育首席专家、卫生部心血管病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洪昭光说,现在提到建设节约型社会,大家都想到从一度电、一滴水做起,其实,“健康才是人类社会最大的节约”。  相似文献   

12.
《广东教育》2005,(1):18-19
梅州市169所乡镇中心小学计算机室的建设全部完成,通过了省教育厅组织的验收。这是梅州继初中计算机室建设完成后的又一力作,实现了省提出的“2004年秋季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全面开设信息技术课”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传统课堂教学需要改革已成共识。2004年,我县中小学进入新一轮课程改革试验。近年来,初中又以杜郎口课堂教学模式为抓手,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行动研究。2009年,县教育局又提出了开展“高效课堂建设年”活动。  相似文献   

14.
2005年6月3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提出要求,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迅速行动起来,在全国范围内大张旗鼓、深入持久地开展资源节约活动。对于“节约”,同学们并不陌生,在家里被长辈耳提面命,在学校听老师谆谆教诲。是对浪费现象熟视无睹,还是跟随节约习惯耳濡目染?对于这一次“全民节约·共同行动”的号召,同学们有自己的看法吗?广州市第47中学汇景实验学校和天秀中学的一些同学就这一热点话题进行了一次讨论。讨论主题:今天,我们该节约什么?地点:广州市某小区花园。时间:2005年8月28日下午2∶30…  相似文献   

15.
创建高校“节约型实验”,不仅仅是节约教育成本的需要,更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具体举措。本文介绍了建设高校节约型实验的内涵,着重从节约教育、节约制度、节约措施和节约评价等方面阐述了创建高校节约型实验的具体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节约是美德,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全人类的共同方向。节约就在你身边,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生,你在日常生活中应该遵循什么样的“节约行为准则”?你在生活中是如何节约能源的?你对别人有什么建议?欢迎和我一起讨论……  相似文献   

17.
对于企业来说,节能即意味着减少浪费,节约成本。对于国家来说有助于缓解能源供应和建设压力,同时节约社会资源,更有利于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构建和谐社会已是人类共同的追求。国家适时地把节能减排目标列入“十一五”发展规划,节能减排指的是减少能源浪费和降低废气排放。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对于调整经济结构、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杨多云 《中国教师》2005,(11):22-23
加强节约教育既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需要,也是学生自身品德和素质发展的需要。由于时代背景不同,当前学校开展的节约教育明显具有新的意韵,因此,也必须适应当前社会发展寻求切实的教育途径。节约教育到底为了什么目前,建设节约型社会已被提到了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对全社会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社会的一个子系统,学校要与全社会一样,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珍惜每一度电、每一杯水、每一粒米。当前,与社会其他部门一样,许多学校大力开展了节约运动,如针对浪费现象,有的学校规定了几个“不准”;有些学校提出厉行节约若干倡议。虽然我们承认学校开…  相似文献   

19.
“两型社会”即“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资源整合是资源节约的一种重要形式。高校青年工作可对思想政治工作、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工作、组织建设工作等方面的资源进行整合利用,力争节约资源,提高效率,构建适应“两型社会”要求的青年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20.
和谐社会呼唤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共产党继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以人为本”后,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加强党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说明我们党正在以“人本位”和“社会本位”的理念建设我们的党、建设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和谐社会的本在人,尤其在人的社会属性,而人及其社会属性的本又在教育。因此,和谐社会呼唤教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须从教育做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