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报纸的走向     
牧惠 《传媒》2001,(9):22-22
前不久,美国一位精通汉语、对中国的新闻事业很有研究且有专著的人类学家来访。我们漫无边际地聊天。其中谈到中国特色的杂文,谈到杂文的园地副刊。我告诉她,我刚刚在《传媒》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我看副刊》,对一些报纸削弱或取消副刊的做法表示遗憾。她马上表示完全同意我的意见,并索取了文章的剪报。她认为,报纸有副刊,副刊有杂文,是中国报纸的特色。她在南方某城市访问  相似文献   

2.
副刊的魅力     
黄啸 《新闻知识》2000,(10):18-20
十几年前,我是中学生,是副刊的读者。我把北京晚报“五色土”副刊、北京日报“广场”副刊上的锦绣文章剪下来,剪成了厚厚的一大本。大学毕业后,我自己做了副刊编辑,一做就是10年,我的读者把我编的版面上的好文章剪下来,跟我说他们的感动和收获,我觉得自己和副刊更加有了一种亲合的关系,再看报纸的副刊,就有了职业的探寻和比较的眼光了。辉煌与没落《光明日报》今年4月17日有一篇题为《文学副刊缘何日渐“消瘦”》的文章指出;全国各地不少报纸(包括一些大报和文学专业类报纸)原有的纯文学副刊,今年都做了大幅度调整,有的…  相似文献   

3.
余小沅同志花了三年多时间,写就《副刊学概论》,请我作序,我乐意为之。这有两个原因:一是报纸的副刊学研究比较少,而客观的发展又比较快,很需要多从理论上探讨,加以正确引导;二是我与小沅一样,也从事过副刊的编辑工作,同行相亲,又有感言。 报纸的副刊,是中国报业的一大特色,有久远的历史,在推动社会进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五四”时期的“四大副刊”——北京《晨报》副刊、上海《民国日报》副刊“觉悟”、上海《时事新报》副刊“学灯”和北京《京报》副刊,它们程度不同地为推动新文化运动和新思潮的传播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4.
看过2月4日《新闻出版报》刊出的“副刊走俏现象扫描”,新闻界同仁们不由得又议论起经济类报纸副刊的走向.对此,我也想谈些体验和认识. 八十年代开始,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全国各地都先后办起了经济类报纸,而这些报纸都辟有副刊版,可见人们对副刊的热爱了。现在的问题是:经济类报纸的副刊,如何办得与党报、晚报等综合性报纸的副刊不同,具有自己的特色? 这里,着重谈一下浙江日报创办的《经济生活报》.这张报纸是1980年创刊的.它辟有《花市》副刊专版,每周两期,已引起人们的注视.读者说它的风格特点,“是个拼盘,要什么有什么,可以满足各方面人的胃口”.“拼盘”就是杂,那么它是怎么个杂法竟有如此魅力?  相似文献   

5.
田建平先生主编并撰写的《当代报纸副刊研究》一书近日由河北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这部著作无论是对于我国新闻学的研究(特别是对于报纸副刊的研究),还是对于我国新闻学科的建设,均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目前,在我国“繁荣”的新闻学研究领域中,关于报纸副刊的研究比较薄弱,真正有学术价值的论著难得一见。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视副刊为“报屁股”、“点缀”、“附属品”,这一偏见至今仍根深蒂固,严重阻碍了对副刊的学术关怀与学术研究,致使报纸副刊存在严重的“学术失语”症状。《当代报纸副刊研究》从“大文化”的视野对当代我国报纸副刊作了一次…  相似文献   

6.
袁敏杰 《新闻知识》2003,(11):54-54
身为宝鸡人,我尤其喜欢《宝鸡日报》副刊,每周三的副刊版,我都是篇篇文章字字句句认真阅读,仔细品味。日久天长,我品出了其大气清风文香,并深深感动。 这些年,不少报纸的文艺副刊纷纷“瘦身”(其实本来并不“肥”),宝鸡日报却对其文艺副刊进行了“增肥”,版面扩充了一倍;不少报纸的文艺副刊纷纷改头换面,扮酷卖俏;一些报纸副刊甚至“变性”,非驴非马,似乎有点像“文妖”。宝鸡日报副刊却坚守阵地,不  相似文献   

7.
在林贤治的《人间鲁迅》一书中,读到这么一段:“孙伏园主编的《晨报》第七版.由鲁迅命名为《晨报附刊》,带有一定的独立性,开创了中国报纸文艺副刊的先例。”使我长了见识:一是今之报纸副刊,原来写作“附刊”’,二是副刊“带有一定的独立性”,三是当年”开创了中国报纸文艺副刊的先例”的是鲁迅。 后读《鲁迅年谱》,在1921年10月部分,又见这么一段:“北京晨报自12日起.将登载学术文艺之第七版独立,另出四开小张,取名《晨报副镌》,亦称《晨报附刊》,随报附送。”据编者孙伏园说:“原来‘附刊”这名字是鲁迅先生取…  相似文献   

8.
林仙久 《新闻记者》2005,(10):56-57
福建《湄洲日报》有一个专栏叫《纪实快餐》,自1994年创办以来,已经走过了11个年头。在全国报纸副刊每年一次的好专栏评选活动中,与全国各大报“同台竞艺”,连续九次(届)获得全国报纸副刊年度好专栏奖。曾有评论者说:好专栏自己会说话。一个地市日报的副刊专栏,能坚守十多年不衰,印证了这个简洁的判断,也说明了她具备好专栏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一、旧时报纸的副刊人们通常把报纸叫做新闻纸,凡读 “ ”报,也总是先浏览要闻。可也有这样的人,拿到报纸, 只是瞟两眼新闻就直接往后翻,一直翻到他平时感兴趣的副刊才停下来,开始津津有味地阅读。报纸的副刊是否和“正刊”同时诞生,未加考证,不敢妄言。但报纸的副刊和“正刊”同样声名远播、影响久远的则不乏其例。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报界以四大副刊最为著名。它们是:北京晨报副刊、京 《 》《报副刊》,天津的民国日报·觉悟,上海 《 》的《时事新报·学灯。仅以晨报副刊为 》 《 》例,即可看出当时副刊…  相似文献   

10.
一、什么是综合性副刊?在讨论综合性副刊之前,我们先弄清楚什么是副刊这一概念。我国报纸上的副刊大致经历了三大发展阶段才达到现在这种样式。最初的副刊是在报纸的最后部分刊登一些诗词、小品之类的文字,它没有名称。第二个阶段以1897年上海《字林沪报》创办随报附送的《消闲报》为开端,人称“附刊”。其后,有的报纸便在正张上划出一个版面来刊登些副刊文字,并沿用“附刊”这一名称,副刊  相似文献   

11.
“副刊式微”的观点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始很有市场,但与此同时,许许多多的报纸办起了周末版,月末版、特刊等。《攀钢日报》也有了自己的《时事生活周刊》。此间,甚至有一些新闻类报纸也已经副刊化了,像《南方周末》和《21世纪经济导报》用艺的形式、故事的形式、散随笔化的笔调来表述新闻、阐述观点……纵目报海,我们不难发现,“副刊式微”之说,只就“纯学副刊”而言尚可,一般报纸副刊面临的实际境遇是在新闻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12.
自1897年11月中国第一份报纸副刊上海《字林沪报》的《消闲报》创刊,我国的报纸副刊已走过了百余年的漫漫长路。这期间副刊经历了多次内容、形式和功能的转变,研究报纸副刊的专家学者也把这一百多年的副刊发展史分成了四个阶段:《消闲报》创于U至“五四”时期;“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90年代;:20世纪90年代至今[1]。  相似文献   

13.
副刊的名字     
副刊原是新闻版面的一种“补白”,是边角料,可是后来发展成为一个专门的版面,并且有许多报纸因副刊的名气而得到更多人的青睐。像《人民日报》的“大地”副刊、《文汇报》的“笔会”副刊、《新民晚报》的“夜光杯”副刊等,这些副刊的名气与它们的报名的辉煌相得益彰,从而与报纸  相似文献   

14.
肖玉清 《新闻窗》2009,(4):108-109
一份报纸从内容构成上,大致可以分为新闻版面和副刊版面。对于信息时代快节奏生活的人们而言,新闻版首先是他们关注的部分。但是能够带给读者文化享受的却是副刊这部分。所以报界才有“新闻招客,副刊留客”的名言。凡是严肃的有影响和品位的报纸都很重视副刊的建设,并不惜篇幅,呕心经营而使其成为名版名栏,使得报纸各具特色。远的如《申报》的“自由谈”,《新闻报》的“快活林”,鲁迅的许多杂文就发表在“自由谈”副刊上。近的有《人民日报》的“大地”,《光明日报》的“东风”、“文化周刊”,《解放日报》的“朝花”,《新民晚报》的“夜光杯”,《羊城晚报》的“花地”,  相似文献   

15.
从报纸的副刊研究到“副刊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伦敦报界有句名言:“新闻招客,副刊留客”。香港也有类似的说法:“新闻为攻,副刊为守”。大陆知名报人、《新民晚报》的创办者赵超构(笔名林放)曾具体阐释说:“新闻是报纸的灵魂,副刊是报纸的面孔,报纸耐不耐看主要看副刊。”副刊作为报纸的四大基本组成部分(新闻、评论、广告、副刊),作用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成立前的报纸副刊自从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中文报纸《申报》于1872年开创第一年,即“以词章补白”,引发了以后的报纸副刊。1897年,上海《字林沪报》设副刊《消闲报》;1900《中国日报》辟副刊《鼓吹录》,此后,一般的报纸都腾出固定版面设置文艺副刊,文艺副刊成为报纸不可或缺的一翼。以“五四”时期的四大副刊为例,稍作展开。1916年《晨钟报》创刊于北京.1918年底改组为《晨报》。创刊伊始,既固定在第七版刊载文艺作品,但无副刊称号,1919年2月,宣布改革第七版,倾向于新文化运动,李大钊曾参与工作…  相似文献   

17.
周英杰 《传媒》2015,(9):29-30
以刊登文艺作品为主的副刊是中国报业的特色之一.中国报纸的副刊起源于清末,最初称“副张”或“附张”,被中国新闻界公认的最早的副刊是由英商字林洋行创办的《字林沪报》于1897年11月24日编辑出版的《消闲报》. 随后,这一独具中国报业特色的传播形式,不但在广大读者群中生根开花,而且结出了丰硕的果实,成为宣传新思想、向民众进行启蒙教育的重要阵地.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一批有深远影响的报纸副刊,如《申报》的副刊《自由谈》、《晨报》的副刊《晨报副镌》、《时事新报》的副刊《学灯》、《京报》的副刊《京报副刊》等.  相似文献   

18.
副刊初探     
大凡报纸、杂志大都办有副刊,如《人民日报》的。大地”副刊,每周一个版面,《求是》杂志的“绿野”副刊,每期12个版面。副刊文艺属性强,文字活泼,有“文”、“杂”、“短”、“活”的特色。由此,有人把副刊称之为“文艺副刊”,把主持副刊工作的部门,称之曰“文艺部”,或曰“副刊部”。虽称谓殊然,但副刊的概念应当是:报纸杂志上登载除新闻体裁外的其他体裁短小精悍的作品和艺术作品的固定版面。但是,辞书上对副刊的概念解释有失偏颇,例如,《辞海》:“报纸上刊登文艺作品或理论文章的固定版面,每天或定期出版,多数有专名。报纸的副刊一般要求与新闻、评论起配合作用。”  相似文献   

19.
徐芳 《新闻大学》2002,(1):47-50
一、中国报纸副刊的逻辑始点 逻辑始点,它不是一个纯粹时间向度上的概念,而是着眼于一种意义的被完整地表述,尽管在其中包含着时间的因子,这就正如冯友兰先生在剔扒梳理中国哲学的逻辑始点时,首先进入他视野之中的是“四书”,即《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而在时间的线性排列上,“四书”并不是最为前溯的。①我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使用“逻辑始点”这一概念。中国报纸副刊的逻辑始点可能有着边际模糊的时间轮廓线,我们可从几份颇具代表性的报纸副刊及它所处的特定时间予以解析。  相似文献   

20.
报纸副刊是报纸的组成部分。报纸副刊的新闻性,如何体现于副刊文章的艺术性之中,从前年7月份开始,兵团《新生报》进行了一年多的尝试与探索。副刊不“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新生报》有专门的读者群,我们报社上下都明确认识到,副刊不是报纸的“附庸兵”,而是“方面军”,它同要闻版、教育版一样,是向服刑人员宣传党的劳改工作方针、政策,配合中心工作,为服刑人员转变思想、净化罪犯灵魂服务的。我们报纸副刊登载的小说、散文、诗歌、文学评论、杂文、美术、篆刻、书法等,尽量不游离于劳改题材之外,如报告文学《犯人与孤女》,《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