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师琐记     
李剑方 《武当》2009,(4):37-40
我自幼喜爱武术,对太极拳更是情有独钟。曾先后拜刘仁海、姚继祖、傅钟文、王荣堂等先辈大师,习练各家太极拳和八卦掌等内家功夫。我虽资质驽钝,但诚心敬意,尊师重道,历经数十年的刻苦习练,也略有所得。回忆当年与各位老师朝夕相处、修德学艺的一些往事,桩桩件件恍如昨日,历历在目。今琐记一二,聊遣心头思念之绪。  相似文献   

2.
陆智东 《武当》2010,(11):18-18
恢复高考后第三年,我考上了广西中医学院。当时学院里锻炼之风很盛,有打球的,有做操的,还有象征性长跑的,操场上还有很多打太极拳的老师和学兄。大二的时候,老师开始给我们教太极拳,从此我就和太极拳结下了不解之缘。简化太极拳满足不了我对太极拳的浓厚兴趣,就和几个同学到人民公园寻师学艺,并有缘得拜当时的广西自治区武协秘书长谭卫广老师为师,学习杨式太极拳。  相似文献   

3.
林墨根生于1920年,年已八旬。他说,学习太极拳如果得到正宗的传授,又刻苦练习,有悟性.就是80岁也还能长功夫。  相似文献   

4.
我的太极拳老师石明因病于2000年4月18日与世长辞,终年61岁。  相似文献   

5.
卢光耀 《武当》2006,(6):33-34
1998年春节刚过,西安市武术协会委员、西安永年杨氏太极拳学会会长、著名杨氏太极拳传人赵幼斌老师,应泰国太极拳总会会长的邀请,就奔赴了泰国。从此,赵老师便与泰国结下了不解的太极缘。八年来,他年年都赴泰国,一去就是四五个月,为弘扬太极国粹,造福泰国人民,付出了辛勤的汗水;为造就人才,联结中泰友谊,谱写了辉煌的篇章。本人是幼斌老师的至交,较多了解些情况,特撰写他这段历程二三事, 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高东祥 《中华武术》2007,(10):55-55
太极拳很简单,也很难练。要想练好太极拳就必须有一个好的老师,还要有一定的天赋,再有自己的勤奋苦练,一定能达到登堂入室之境界。在练习太极拳中要做到"三个明白"。第一谓之"心明";何谓"心明"?就是心里要"明白"。不管初学者还是练习数年、数十年的太极拳练习者,都要做到"心明",要明白太极拳的理论和她的运动规律,明白自身练习中已经解决了  相似文献   

7.
廖跃三  董建全 《精武》2009,(9):61-61
2008年11月,我们曾得到太极拳老师李品银先生的身演、心授与口传,使习练太极拳已有二十多年的我们更加开阔了眼界,更加深刻地认知太极拳理论,也了解和掌握了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8.
名家信箱     
《中华武术》2003,(4):55-56
本期出场名家:武式太极拳名家乔松茂、意拳名家姚承荣 河北张家口市读者张红军问: 我是个太极拳爱好者,特别喜欢武式太极拳,跟当地的老师学了两年。现在我想向乔松茂老师请教以下几个问题。 1.太极拳论中强调含胸拔背、立身中正、不偏不倚,可是我看到乔松茂老师的许多拳照却不是这样。而是身子微微向后靠,像是靠在什么东西上;胸不是含着,而是舒胸,有昂首挺胸、气宇轩昂的气派。这是否符合太极拳拳理?为什么要这样做?  相似文献   

9.
谭大江 《武当》2005,(9):5-6
2005年5月21日至23日, “05华亚杯杨式太极拳西安国际邀请赛”暨“杨式太极拳名家座谈会”在西安隆重举行,笔者荣幸被邀参加盛会。会中,路迪民先生带天津喻承镛先生来访,不经意间,喻先生向我们披露出了赵堡太极拳古传一支新信息。喻老师的赵堡太极拳是他于上世纪60年代调新疆工作后,在同  相似文献   

10.
正在无锡惠山区人武部有一个年轻人他叫秦现民,他平时工作认真踏实,待人和气,平易近人,人们看他就是一个文质彬彬的好小伙。可他确是一个武术太极拳爱好者和工作者。秦现民,1964年出生在武术风行之地河北邯郸,自幼爱好武术练习梅花拳、通背拳。1996年从部队转业落户江苏无锡到人武部工作,平时锻炼强身健体,2002年有幸接触到了太极拳,由于太极拳刚柔相济,快慢相间很快就喜欢上了它。在练习过程中他坚持刻苦认真的练习,  相似文献   

11.
《中华武术》2004,(11):58-59
本期出场名家:陈式太极拳名家陈正雷、杨式太极拳名家崔仲三、八卦掌名家张全亮、国家武术教练秦庆丰 我学太极拳一年了。想请教陈正雷老师两个问题。 1.练陈式太极拳是口呼鼻吸还是全部用鼻子呼吸?  相似文献   

12.
王庆升 《武当》2000,(10):13-14
我是一位土生土长的河南温县赵堡镇的民间拳师。我从16岁开始拜本镇的陈应铭(外号老白胡)老师学习赵堡太极拳,今年已70岁了。几十年过去了,今天看到太极拳在国内外是如此的普及,心里自然是非常的高兴。但看到现在大家练的太极拳与  相似文献   

13.
《武当》2011,(4):2
钟德祥,男,1946年生,浙江省浦江县古城乡人。自幼习武,1972年正式拜杨式太极拳第三代传人钟士焕为师,开始系统习练杨式太极拳剑刀。此后,经过30多年的不断刻苦磨砺  相似文献   

14.
我是江西中医学院太极拳协会的会员,正在练习24式太极拳和陈式老架一路太极拳。我们没有高水平的老师,是自学自练,我每天坚持站桩和练习套路。现有如下问题望能得到老师的解答。  相似文献   

15.
我参加了《中华武术》首期太极拳名家讲堂的学习。崔仲三老师言传身教三十个小时,专家答疑晚会六个小时,短短的三十六个小时,我学会了传统杨式太极拳56式。我现在花了180天学习了《中华武术》杂志社编辑的《胜战天机》《登堂入室》和冯志强老师著《陈式太极拳入门》、祝大彤老师著《太极解密十三篇》和《太极内功解秘》等七部著作,真叫我大开眼界。太极拳是国宝,是高级的艺术,是独一无二的健身运动,在技术上、生理上、力学上有相当丰富的哲理。我退休前的一身  相似文献   

16.
祝大彤  刘训鳌 《精武》2003,(4):40-41
太极拳门派林立,而且一个老师一个教法,不能随意说人家对还是不对。虽然习太极拳者都尊崇王宗岳的《太极拳论》,但理解不同,练法就会有异,结果当然不一样。  相似文献   

17.
魏坤梁 《精武》2010,(4):59-65
一、古代和近代的太极拳家都认为太极拳必须不用力 对于太极拳,最难的理解和锻炼的莫过于"不用力"了。我从1965年开始先后正式跟几位武术老师学练武术和太极拳,开始阶段我既弄不清楚太极拳与非太极拳武术究竟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又不理解太极拳的所谓"不用力"是什么意思,觉得凡是动作都是力作用的结果,既然是动作怎么可以不用力呢?  相似文献   

18.
胡新朝 《精武》2007,(7):59-59
很长时间以来,经常听到说练传统太极拳是练功夫,练太极拳竞赛套路只是练花架子,中看不中用。经过长达八年的学拳感受,我认为并非如此。我开始是向杨氏太极拳传人陈龙骧大师的弟子吕志文老师学习传统杨氏115式。不到三年,和二三十岁的壮小伙子们推手,不论是沾连引  相似文献   

19.
若愚 《武当》2008,(2):I0001-I0001
金松杨氏太极拳培训研究中心(简称金松中心)建于1988年。创建人松绪金先生,1933年生于北京,满族,幼年好武。师从杨健侯之弟子金锡武(满族,1881-1963年)老师习老架杨氏太极拳、械、散手;从杨澄甫之弟子崔毅士(1892—1970年)老师习杨澄甫式大架太极拳、械、推手;从杨少侯之弟子吴图南(蒙族,乌拉布,1884-1989年)老师习杨氏太极拳小架。  相似文献   

20.
白1996年起,就有关太极拳学问,我去信请教当代太极拳名家吴文翰老师。吴老有信必复,十余年来共给我复信51封,计104页,令我十分感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