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朱敏  许家云 《科学学研究》2013,31(11):1663-1670
 海外回流人才在推动一国或地区经济发展、FDI技术溢出等方面承担着重要角色。本文将海外回流人才引入FDI技术溢出的计量模型,利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模型分析海外回流人才对不同地区FDI技术溢出的影响。检验结果表明海外回流人才引致的FDI技术溢出效应显著,但在我国不同地区间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运用Hansen(1999)提出的门限检验方法对影响此效应的若干因素及其门限特征进行检验,并从经济发展水平、金融市场效率及科研投入水平等方面测算了引发海归积极FDI技术外溢效应的门限水平。  相似文献   

2.
吸引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对策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FDI)对于促进东道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升级、管理水平提高以及弥补资金缺口等都具有积极作用。在新的形势下,中国如何更多地吸引FDI,并使跨国公司的利润目标与中国的发展目标相协调,成为当前外资研究的重要课题。通过对我国吸引跨国公司FDI的效果和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利用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促进经济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外商直接投资(FDI)被公认为发展中国家知识和技术增长的主要源泉,传统的观点忽视了FDI外部效应对东道国的技术进步产生的不同影响。由于外部效应FDI有可能会使东道国的技术被锁定在低水平的陷阱中,实证分析结果显示FDI与我国的技术进步率之间存在弱的负相关关系。表明FDI在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基础上并未对技术进步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要想获得持续经济增长所必需的更多的知识、技术和人力资本,必须通过自我有意识投资的提高来实现。  相似文献   

4.
PFDI技术外溢、吸收能力和人力资本关系的文献综述/P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钰芬  陈劲 《科研管理》2008,29(1):122-129
外商直接投资(FDI)通常被认为是先进技术转移和扩散的重要渠道,而近年来对于FDI是否能促进国内企业的技术进步,正日益成为学者们和产业界争论的焦点。本文在回顾近年来FDI对东道国技术外溢效应研究的基础上,主要介绍吸收能力和人力资本对技术外溢效应的影响,力图对为什么FDI技术外溢效应在发展中国家是不确定的提供一个基础性的理解,并结合我国目前的研究现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指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软科学》2014,(7):53-58
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利用DEA-Malmquist方法分解出房地产业的技术进步指数,并建立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实证FDI对房地产业技术进步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FDI对中国房地产业技术进步的影响效应显著为负,随着FDI实践不断发展,其不稳定性也不断增加,制约了中国房地产业技术进步。此外,贸易开放、政府支撑力度、人力资本积累对房地产业技术进步具有制约作用,但现行制度、区位条件以及对外商行为的政府规制会对房地产业技术进步产生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赵德昭  许和连 《科学学研究》2012,30(9):1342-1353
用FDI产业梯度转移和农业技术进步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已是当前加快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系统构建了包含FDI、农业技术进步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在内的"合力模型"的理论分析框架,采用1996-2009年中国28个省级单位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全国层面的研究表明,FDI形成的"拉力"和农业技术进步形成的"推力"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分地区层面的研究表明,东部地区FDI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拉力"要远远高于中西部地区,但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推力"要明显低于中西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对中西部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对东部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7.
赖格  孟渤 《中国科学院院刊》2023,38(11):1593-1606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制造业实力的提升有目共睹,但仍然没有摆脱“大而不强、全而不优”的局面,该现象的讨论引起学术界和政策界的广泛关注。文章认为技术进步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并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后发国家在经济发展初期,通过技术模仿实现经济增长从而促进收入提升相对容易,但在技术模仿之后要想实现技术赶超和原创性技术进步并非易事。基于这一事实,文章认为中国现阶段正处于“前有埋伏”(来自先发国家的技术封锁)、“后有追兵”(来自其他后发国家的低价竞争压力)的中等技术水平;只有大力推进原创性技术进步,才能避免掉入“中等技术陷阱”。  相似文献   

8.
蒋刘涛  李伟 《内江科技》2007,28(10):50-50,88
技术的国际间溢出主要包括进口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FDI)这两条渠道,在对CH模型进行扩展的基础上,本文将我国在1988年-2004年通过进口贸易和FDI从美国获得的技术溢出纳入同一分析模型中,实证研究了它们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来自美国的进口贸易和FDI,在我国的技术溢出效应都较为显著,促进了我国技术水平的提高,但FDI的溢出效应大于进口贸易.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实践表明,中国经济增长得益于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和FDI的大量流入,外资技术的溢出效应对中国行业获得技术进步具有积极作用.然而,FDI在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注入活力的同时也加剧了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从FDI溢出效应和经济增长理论出发,通过对全国和区域两个层面的研究,比较分析了各区域在利用外资溢出效应对各自经济发展贡献的异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FDI溢出效应对中国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基于DEA的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法测算了各省市区的TFP,技术进步率以及技术效率,再分别以这三个变量为被解释变量,以各省市区的FDI和时间趋势变量为解释变量,采用变系数面板数据回归模型,由回归结果可知:东部、东北地区大部份省市的FDI技术外溢效应显著为正,北京、天津和上海尤为突出;而中西部地区普遍不显著或显著为负,其中青海尤为突出。这一检验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FDI技术外溢效应能否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11.
自具有基本法性质的《科技进步法》颁布以来,我国科技立法在其形成的体系下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为科技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把推进我国科技进步的方针政策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将科技活动纳入法制的轨道,对于保障和促进科技体制改革、科技进步,促进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开发人才资源并充分发挥科研机构和科技人员的作用,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意识和科技素质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中国2003-2010年省域面板数据,以信息化发展指数(IDI)作为门槛变量,构建面板数据门槛回归模型,实证检验技术获取型FDI溢出对技术进步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人力资本、研发投入是长期推动我国技术进步的重要因素。区域信息化发展不均衡,东部地区门槛值最高,中部地区门槛值最低且呈现集中趋势,西部地区门槛值跨度最大。随着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全国与西部地区的技术获取型FDI溢出对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呈现出"两头高、中间低"且明显增强的趋势,东部地区呈现稳步增强的促进趋势且贡献率最高,中部地区的抑制作用正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13.
人力资本与贸易集聚对技术扩散模型的拓展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建军  仇怡 《中国软科学》2007,3(8):138-144,151
现实经济中,一国要通过国际贸易、FDI 等传播渠道来分享国际先进知识,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特别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真正产生技术扩散效应绝非易事。其中人力资本与集聚效应就是影响我国吸收先进技术的重要因素。本文把人力资本与贸易集聚纳入传统的技术扩散模型中,以分析这两大因素对传统模型的拓展,揭示其在国际技术扩散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问题备受关注,但现有研究忽略了投资二元边际结构特征的影响。本文借鉴并扩展了LP(2001)的研发溢出测算模型,将ODI获得的总技术溢出效应分解成往期ODI溢出效应和新增ODI溢出效应,新增ODI溢出效应又进一步分解成集约边际溢出效应和扩展边际溢出效应。同时,对不同阶段、不同方式的ODI对母国技术的影响机制进行甄别和阐述,并利用2007-2014年中国30个省域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具有积极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并且往期ODI和新增ODI获得的国外研发资本均对我国的技术创新能力有提升作用,新增ODI中仅扩展边际的投资扩张方式能推动我国技术创新,而集约边际的推动作用不显著。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集约边际;扩展边际;逆向技术溢出  相似文献   

15.
建立VAR模型,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以及方差分解,在5个变量系统内分析了1981~2006年中国经济增长、政府科研投入、外资投入、技术进步自身和产业结构对技术进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技术进步自身在短期内促进作用明显,但也存在阻碍作用;政府科研投入推动作用滞后期较大,但持续作用时间较长;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促进作用具有滞后性,持续力度作用不明显;此外,外资对我国技术进步作用不明显。实证研究还进一步发现当前推动我国技术进步的主要因素为技术进步自身和政府科研投入。  相似文献   

16.
跨国并购对东道国的技术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FDI主导模式的跨国并购给东道国带来诸多深远的影响,其中对技术的影响首当其冲,从技术转移和提升,技术扩散,技术创造三个层次论述跨国并购中对东道国的技术影响效应,进而揭示其中的运作机制,为中国在跨国并购中提升技术能力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技术贸易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技术应用水平以及研发能力的高低,而在劳动力供给趋向不足,制造业纷纷进行对外投资使资本大量外流的日本,技术贸易更是成为其潜在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由美、日的技术贸易收支情况,来分析日本相对其他发达国家的潜在经济增长能力。日本注重技术利用效率和对技术研发进行投入的经济发展战略值得我国借鉴。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科技信息资源在我国应用的现状,指出其应用的非优化状态主要原因在于缺乏一个从科技信息到技术进步、从作为私人物品的创新信息到作为公共物品的技术创造的合理过渡机制,重点从信息资源的特点入手,建立了科技信息(资源)产品生产成本的模型,推出其定价底线.由此进一步运用双向拍卖的方法,构建捆绑销售中的科技信息产品价格模型.提出了基于价格形成机制的科技信息资源效用优化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