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饶锷《潮州西湖山志》收录宋、明摩崖石刻八十多处,其中宋代石刻“文革”前即已佚者有十二处。一九六五年抄录西湖山碑刻时,发现未收入《潮州西湖山志·石刻》者尚多,计宋刻十五处,元刻一处,明刻十七处,年代未详十四处,共四十七处,占被收碑刻过半,因集为《潮州西湖山志·石刻》补遗。  相似文献   

2.
桂林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保留了近二千件历代石刻。其中宋代石刻约占四分之一,宋代是桂林石刻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期。宋代桂林石刻意义重大,价值非凡,历来颇受重视。宋型文化、桂林本身的特点以及中国的石刻传统使得宋代成为桂林石刻的兴盛期。  相似文献   

3.
桂林保存了国内最多的宋代石刻作品,这些石刻不少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其中宋代石刻诗歌多为仕宦桂林的官员所作,题材上多为山水诗歌,这些诗歌体现了宋代诗歌的某些特征,显现出两宋诗风之影响。同时这些诗歌有着较高的艺术成就,体现了宋代桂林石刻文学之成就。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对潮州传统文化保护的角度,通过对宋代笔架山窑的解读,力图揭示潮州传统文化在传承过程中面临的困境,以探索"动漫化"在保护与传承潮州传统文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是考证宋代潮州二位高僧(道隆、慧元)的生平、道行,为潮汕佛史提供史料。  相似文献   

6.
宋代潮州刘允、刘昉的《刘氏家传方》,世无传本,仅保存于刘昉《幼幼新书》中,是宋代潮州第一部古佚医籍。刘昉《幼幼新书》四十卷,绍兴二十年(1150)刊于潭州(今湖南长沙市)。该书撰集了宋以前儿科学术的成就,亦保存了大量的古佚医籍,是现存的宋代儿科学巨著,亦是现存的宋代潮州第一部中医古籍。《和剂局方·绍兴续添方》收入其方;《三因方》将其列为《大医习业》书目,并被载入《医说》;《小儿卫生总微论方》收入《幼幼新书》之方多达1147首;《仁斋直指小儿方论》亦收有《幼幼新书》内容。淳  相似文献   

7.
潮州市区西湖山《净慧禅寺功德田记》是能解释元代社会经济和潮州地方社会若干面貌的重要史料,现有的三份录文都有若干问题,有必要加以校订。石刻记载了元代后至元六年潮州一位城居地主向净慧禅寺捐施土地的情况,其中涉及土地方位和相关地名、土地计量的方法、所有权和差税过割、地租缴纳时运用的量制等诸多问题,对了解元代潮州的历史地理、赋役和社会经济等有很高价值。  相似文献   

8.
武夷山九曲溪沿岸现存摩崖石刻200来方,记载了宋代至民国各种身份人物的游玩、交友和政务活动,保存了不少重要的史实,这些史实具有原始性和准确性的特点。而传统史书因各种局限,对史实的记载并不详细、完整,使得"石刻补史"的作用格外重要。武夷山九曲溪摩崖石刻中的不少史料可以弥补当时一些福建官员的游览情况。  相似文献   

9.
从户口、经济开发和文化教育等几个较为重要的方面来看,宋代潮州在同时期广南东路诸州郡中确实能够名列前茅,占有前沿位置。  相似文献   

10.
韩愈是中国历史上“开启新时代的伟人之一”。而潮州是研究韩愈的特殊地域。唐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韩愈因谏迎佛骨触怒唐宪宗而贬放潮州任刺史。虽然他在潮州仅停留七、八个月,几乎可以说是个匆匆过客,但韩愈从此与潮州结下不解之缘。及至宋代,“潮州山水皆姓韩”,韩愈登临的小亭改称韩亭,就连亭前据传为韩愈手植的橡树也被特别尊为“韩木”。杨万里有感于此,曾赋诗《韩木》: 笑为先生一问天,身前身后两般看。 亭前树子关何事,亦得天公赐姓韩? 当然,赐木姓韩的不是天公,而是宋代的潮人。杨万里的疑问其实也是历史学长期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宋代是桂林石刻发展的第一个繁盛期,其中南宋章宗朝桂林石刻文学最为兴盛。励精图治的宋孝宗、务实能干的广西地方官员綦同营造了桂林石刻文学发展的良好环境。张孝祥、范成大、张拭等名家在桂林创作的石刻诗文取得了非常商的艺术成就,使得当时的桂林石刻作品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2.
韩愈任潮州刺史8个月,以"居其位则思死其官"的从政态度,奉行"以德礼为先而辅以政刑"的治潮方针,为百姓办了不少好事,赢得了潮人的尊崇并成为潮州吏治的一面旗帜.从宋代以后,"以韩为师"在历代治潮官员中蔚为风气,从而推动了潮州社会之繁荣发展,特别是由于兴学育才传统的继承和弘扬,使潮州成为"文物不殊于上国"的"广左甲郡".  相似文献   

13.
宋代是桂林石刻发展的鼎盛期,这与宋代大批文人到桂林的活动是有着紧密关系的。桂林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吸引无数的文人,因此,旅游成了旅桂文人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在旅游中的题诗则成为桂林石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诗是蕴含着诗人感情的,所以透过诗歌我们可以探窥诗人的某种旅游心态。  相似文献   

14.
魏晋南北朝石刻文献是我国浩如烟海的石刻文献的一部分,自宋代以来,石刻文献的整理和研究日盛,其中以清代的研究成果最为丰厚。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汉字发展史上今文字阶段重要的过渡时期,它上承汉隶揩化,下启唐宋楷书的定形,研究价值相当重要。梳理此时期石刻文献文字方面的研究成果,是必要和有益的。  相似文献   

15.
泰语中的潮州话借词在语义上的异变是多见的,并且语义异变也存在多种情况.泰语潮州话借词语义异变的原因主要有闽南和泰国文化、民族心理、认知(借代和转喻)、音译局限和语言学意义等因素,这对泰语和潮州话的接触研究在方法上也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武夷山九曲溪沿岸现存摩崖石刻200来方,记载了宋代至民国各种身份人物的游玩、交友和政务活动,保存了不少重要的史实,这些史实具有原始性和准确性特点。而传统史书因各种局限,对史实的记载并不详细、完整,使得"石刻补史"的作用格外重要。武夷山九曲溪摩崖石刻中的不少史料可以弥补当时一些福建官员的政务活动资料。  相似文献   

17.
笔架山窑是北宋时期潮州生产瓷器的重要窑场。前人在研究笔架山窑的论著中,基本都认为该窑制胎瓷土采自笔架山本山和飞天燕山。该文综合利用文献、口述资料和通过实地调研,提出并证明了“水缸山是宋代笔架山潮州窑主要的瓷土采集地”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金石学在宋代达到一个高峰,而有关云南的却仅有《隶释》收录的一通汉碑。至清代,中国的金石学再次出现高峰,著名金石学者王昶及阮元父子相继来滇,亲自寻访石刻并著录,通过他们的著作,云南石刻才逐渐为世人所知悉。  相似文献   

19.
品读     
<正>石刻不可学,但自书使人刻之,已非己书也,故必须真迹观之,乃得趣。——摘自米芾《海岳名言》宋代书法家米芾认为石刻书法是经过他人二次加工过的,不是书法家的本来面目。因此,石刻书法不能拿来学习,必须要观察古人真迹,如此才能看到古人用笔的妙处。我们所处的  相似文献   

20.
历史上潮州人与泰国人有较为密切的交往,从开始做生意到后来移居泰国成为泰籍华人。因此,泰语借用了很多潮汕方言词语,尤其是潮州商业用语。本文拟介绍泰国潮州华裔的概况、潮语词汇借用状况及借词的变化和流向、潮州本地逐步形成泰式潮语等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