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本来在家务农的农村青壮年离开家乡,外出工作,把老人和小孩留在家中,造成近年来社会留守儿童数量激增,同时因为家庭和学校教育监管不力、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在社会转型过程中政策未能照顾农村儿童,使之持续拉大了城乡之间的差距,让外来务工者长期处于弱势群体的位置。本文围绕留守儿童的现状和形成原因及对留守儿童犯罪的预防对策等方面分析,指出如何更好地寻找到有效的方法预防和减少留守儿童犯罪。  相似文献   

2.
留守儿童的身心正处于迅速成长发育的阶段,这一阶段是他们行为养成、树立价值观和进行道德培养的关键时期.如果缺乏及时的家庭教育和有效的学校监管,在不良社会环境的影响下,缺乏自控力和正确认知的他们容易走向犯罪的道路.留守儿童犯罪问题的频发关乎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未来发展,亟待社会的共同关注与解决.通过对留守儿童犯罪原因的深入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供预防和解决留守儿童犯罪的对策,从落实家庭监护、保障教育资源、加强学校监管和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等方面入手,从根源上预防和解决留守儿童犯罪问题.  相似文献   

3.
据统计,当前青少年刑事案件中,农村"留守儿童"犯罪案件占有较大比例。如何做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使其健康成长,需要社会、教育部门等认真思考、科学谋划。文章以两个典型犯罪案例引入,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三方面深入剖析了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的成因,并提出了完善家庭的教育功能、加强和改进学校的教育职能、充分发挥社区教育的作用、政府要营造良好关爱环境等策略。  相似文献   

4.
如何预防留守儿童犯罪问题已引发全社会的普遍关注,除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外,社区教育逐渐成为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的新重点。通过对郴州地区社区教育和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的调查和分析,我们发现可以从完善社区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机制、科学规划留守儿童社区教育活动和建设儿童环境友好型城乡社区等方面着手,构建社区教育体系下的留守儿童犯罪预防机制。以社区教育搭建活动平台、培养学习共同体、构建有向心力的社区文化,加强留守儿童的社会联结,从而达到预防留守儿童犯罪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问题日益严峻,呈现出高犯罪率、犯罪主体低龄化以及暴力性等特点。留守儿童在初级社会化阶段受到犯罪亚文化的影响,获取犯罪信息并形成犯罪亚群体,最终成为犯罪人。预防留守儿童犯罪刻不容缓,应当从改革教育制度、传播主流文化、增强司法预防等方面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因长期缺乏有力的监护和教育,犯罪现象日趋严重,犯罪件数和人数不断攀升,形势不容乐观,成为了农村留守人口中的突出问题。农村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不仅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而且直接关乎国家的前途命运。因此,这就需要针对这一特殊群体的犯罪特征,深入分析犯罪原因,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有效预防和减少犯罪发生,以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流向大城市、沿海发达地区,据统计,2016年外出务工农民数量达到了28171万,其中相当大的比例已经为人父母,这也造成很大一部分农民迫于现实问题而与子女分离,这些子女交由农民工的父母、亲戚看管,这部分孩子就是人们常说的"留守儿童"。同时,因留守儿童导致的犯罪问题屡见不鲜,留守儿童犯罪问题的研究也收到了社会广泛的关注。本文从留守儿童的问题现状出发,分析留守儿童犯罪现象的原因,找出留守儿童犯罪现象的特点,并针对性的提出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8.
随着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涌入城市,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随之在农村中大规模出现。家庭监管缺失、学校教育不足以及社会关注不够等原因导致一些未成年犯罪问题在这一群体中发生。本文通过探究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犯罪特点,并分析成因和防治措施,旨在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来控制这一现象的加速发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农民工已达几千万人,约有70%以上的家庭存在留守儿童问题。这么众多的留守儿童的存在,不仅是教育的严重问题,而且也是社会的严重问题。教育要“普九”,往往留守儿童成为障碍或死角;教育要提高全民文化素质,往往留守儿童仍处于与生俱来失缺文化的自然状态。这就成了教育发展的拖累,影响了社会主义事业的进程。留守儿童还往往缺少父母关爱,失去受教育的权利,变得性格扭曲。心理脆弱,有的还走上消沉、堕落乃至犯罪的道路,这就成为相当严重的社会问题,不能不令人忧虑。对留守儿童奉献爱心,也许这是使严重问题得到逐渐缓…  相似文献   

10.
"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正逐渐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家庭教育亲情缺失、学校教育安全缺失和社会教育空白是产生"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政府、学校、家庭与社区联手形成合力是解决"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留守儿童"问题越来越引起政府的重视和媒体及全社会的关注.影响农村"留守儿童"成长的主要障碍主要来自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社会文化建设滞后、素质教育异化、隔代教育的误区、青少年心灵需求的缺乏等.本文试从学校、社会及家庭等方面探讨如何引导"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2.
杨军田 《甘肃教育》2011,(22):29-29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年龄在16岁以下,其父母一方或双方在外打工而被留在家乡,并需要其他亲人、朋友等照顾的儿童,又称为"留守子女"、"留守孩"等。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需考虑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因素。一、家庭方面1.对留守儿童监护人的教育要普及和深化。当前大多数委托监护人的文化水平低,缺乏教育理念,重养轻教。  相似文献   

13.
翟仁云 《考试周刊》2012,(58):94-95
当前留守儿童的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各校各党委,各关工委,各办学机构都把留守儿童工作视为工作的重心,留守儿童不仅是家庭问题、学校问题,更是社会问题,留守儿童的教育直接关系到家庭,关系到学校,更关系到整个社会。对于农村中学来说,留守儿童大量涌现在课堂,农村中学的教师要采取有效对策展开英语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4.
由于长期在爷爷奶奶、亲朋好友等代理监护人的照顾下生活,在这种缺少父母亲情的家庭生活环境下,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逐渐凸显。要想解决这部分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学校、家庭、社会必须齐抓共管,从多方面入手共同引导和教育留守儿童,以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5.
关爱农村"留守儿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父母外出经商、打工,把他们留在原住地交给其祖辈或其他直系亲属照料,这部分儿童由于长期得不到父母面对面的教育、关爱,存在严重的监护权缺失、教育滞后、心理病态发展等问题。笔者认为应以学校寄宿制为主导,家庭和社会等多方面力量协调作用,营造一个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氛围,构建起面向留守儿童的一套完备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6.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探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生活、教育、安全和心理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其原因主要在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当前,应加大户籍制度的改革力度,健全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切实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17.
本文试就福建省诏安县法院近五年来的有关"留守儿童"犯罪案件的审理情况进行分析,对"留守儿童"犯罪的特点、原因及犯罪控制与权益保护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对"留守儿童"犯罪控制及权益保护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8.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转型期的一个特殊群体,这一特殊群体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我国一段时期内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造成农村留守儿童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家庭贫困,二是城乡二元制结构。学校实行寄宿制、建立留守儿童跟踪档案、提升教师和家长教育管理技能,以及开展学习"一帮一"活动等,可以明确社会、学校、家庭在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中的责任,为共同关注留守儿童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9.
家庭、学校、社会是影响农村留守儿童思想品德形成的三个重要因素,其中班主任的工作是留守儿童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途径。对留守儿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在很多情况下是通过班主任的工作而实现的,因此要抓好留守儿童的思想品德教育就必须搞好班主任工作。  相似文献   

20.
蔡荣 《华章》2009,(22)
"留守儿童"现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群体,"留守儿童"问题,是儿童个人问题还是家庭问题,是教育问题还是社会问题,是建设和谐社会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