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封建社会,官吏利用手中的权力兼营他业,牟取暴利,集官僚,地主和商人于一身,是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官营二业”,不仅影响了封建官府的行政效率,而且加速了官僚队伍的腐化,加剧了土地兼并的步伐,严重影响了封建社会的长治久安,对于封建社会这一痼疾的危害,早在汉代有远见的思想家就已经有了深刻的认识,明确提出了“禁民二业”,特别是限制“官营二业”的思想和主张,他们还认识到,汉代官吏俸禄过低,是造成“禁官二业”难以实施的重要因素,提出了“寡官重禄”和“厚俸养廉”的主张,力图从制度入手,解决封建社会的官吏腐败和土地兼并问题。  相似文献   

2.
义盗梁上     
抗战时期,江南地区一个名叫梅山的小县城里,出了一个家喻户晓的抗日英雄。此人名唤梁上,他的过往经历并不甚光彩,因为他曾是为盗一方的梁上君子。此人五短身材,身手异常敏捷,上梁揭瓦,下窖偷粮,来无影去无踪,十分了得。不过,他对穷苦百姓秋毫不犯,专挑为富不仁的地主富商下手,官府几次派人缉拿,每次他都安然脱身。梁上有两个徒弟,一个名叫  相似文献   

3.
李思强是一位农民 ,是共和国的同龄人。他在为自己的诗集《彼岸挥手的孩子》(作家出版社 2 0 0 1年 7月第一版 )所写的序言中有言 :“据说我父亲很勤劳是后来学的 ,因为他的父亲是地主。”这无疑涉及到了中国的地主———不说全部 ,只说其中的一部分 ,他们的致富 ,是不是也有勤奋的因素在起作用这样一个多少有一点离经叛道的理论问题。对此 ,我不想在这篇文章里加以议论。但无法回避的事实却是 ,由于有着这么一位地主爷爷 ,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那几十年岁月里 ,李思强就只能无奈地成为社会的弃儿 ,其遭遇正如他自己所云“蹉跎岁月三十余…  相似文献   

4.
董文昌同志是蒙城望町初中的校长。在旧社会里他和所有贫苦的劳动人民一样,受着国民党反动派和地主恶霸的压迫和剥削,过着饥寒交迫的悲惨生活。他从九岁到十五岁以乞讨为生,十六岁给地主家当长工,常常挨打挨骂,受尽欺凌。有一次放鸭子,不小心跑掉了一只,被地主毒打一顿,三个月不能走路。解放后,他获得了新生,在党的教育下,提高了觉悟,认清了穷人应走的道路,积极参加了革命工作。十年来,一直勤勤恳恳为党工作,曾先后十二次获得荣誉和奖励。  相似文献   

5.
元代江南租佃经营模式下劳动力的组织管理形式主要有4种:1.以投靠或隐庇组织劳动力;2.地主以招佃的方法,组织劳动力进行农业生产;3.官府将大量的民户拨属贵族、官僚、寺院以及各官田管理机构充做佃户;4.官府和贵族、官僚、地主以强制的手段强迫农民承佃官私田土,把农民变成佃户。由于元代江南租佃关系的深入发展,使得佃农的身份地位以及生产经营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6.
一封建生产方式,是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与私手工业所有制为基础,这是我们把握封建社会性质的关键。上承前制的唐代,个体手工业工匠的组织形式与依附农民有惊人的相似之处,这不仅表现于他们以“团火”为基本单位编籍于地方州县,更为重要的是,不论官私手工业,都严格地受到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制约。换言之,其发展变化无不与封建商品经济有关。在人身依附关系强化的魏晋南北朝及唐初,工匠主要以力役的形式在官府从事生产,工匠的“独立”性不能不受到这种力役形式的限制。随着庶族地主所有制的确立,商品经济在封建经济领域内有了明显的抬头,工匠不须在官府服役,而是可以“纳资代役”了。通过  相似文献   

7.
小时候的经验是影响一辈子的。 我从前也教过学生,从事过家教工作, 所以谈这方面的事小有经验。二十多 年在国外做研究、教书,至今也教过二 十多个博士,我的经验告诉我,其实他 们以后的成就是和他小时候有关的, 主要是靠他对学问及做人做事的看法。 今天主要讲的是自己,现在虽然因为 社会环境、经济状况都和以前不同,对 教育的观点每个人或许不一样,但我 还是要强调求学和个人家庭教育有密 切的相关。  相似文献   

8.
明朝的地主阶级,为了维护腐朽的反动统治,把孔学当作救命草,极力鼓吹“君子应该统治人,小人应该被统治”,要人民“思无邪”,就是不许人民有造反的念头。然而,残酷的封建剥削和压迫,不断激起农民的反抗斗争,明末农民的大起义,再次戳穿了孔学的鬼话。 1628年,明朝全国遭灾,陕西北部旱灾特别重,许多农民饿死,凶恶的官府仍然向农民逼粮逼钱。愤怒的陕北农民,在农民领袖、闯王高迎祥等人率领下起义。他们把儒家宣扬的“思无邪”一类鬼话,统统踏在地下,举起革命刀枪,杀向地主、官府,指向孔孟之道。起义军从陕北打到河南、湖北一带。又从河南向东打,冲破明军包围,拿下明朝皇帝的老家——安徽凤阳。在凤阳,起义军把神圣不可侵犯的皇帝祖坟一把火烧掉,显示出革命农民蔑视“天子”、敢于造反的英雄气概,表达了推翻明朝黑暗统治的决心。高迎祥牺牲以后,李自成继任闯王。李闯王勇敢善战,生活朴素,关心人民疾苦。他大破“劳动者应该养活统治者”的孔学说教,宣布农民不再向地主、官府交纳钱粮,并且提出了“均田免粮”的革命纲领。起义军所到之处,杀贪官,除恶霸,号召农民夺回被地主霸占的土地和耕牛。他们还捣毁郡学,烧掉孔庙,镇压反动儒生。明朝贵族福王住在洛阳,霸占  相似文献   

9.
《下一代》2004,(Z1)
张德新,1932年4月16日出生在黑山县胡家镇前黑山子村的一个贫农家庭里。德新从小就和爸爸妈妈过着忍饥挨饿,吃糠咽菜的生活。11岁时,他给地主刘老歪家放羊顶债,经常遭受毒打,受尽了地主的欺侮和压榨, 使他那幼小的心灵里埋下复仇的种子。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19,(12):11-12
庄子一生孤傲,不愿与官府及跻身上流社会的人士交往,但据《庄子》所载,他却曾与相梁的名辩家惠施过从甚密。分析显示,二人的交往有着很强的虚拟特点。  相似文献   

11.
随着土地兼并的迅速发展,均田制最终瓦解。在宋代“田制不立”、“不抑兼并”,土地买卖频繁,出现“前年田,八百主”的现象。宋代客户与前代部曲相比.他们与地主之间的人身依附关系大大减弱.在政治上他们享有编户齐民的资格.有部分通过勤奋劳动从客户上升为主户.从以前地主的私属桎梏下解放出来了;在租佃契约制下的客户拥有迁徙和退佃的自由.定额租的实行.地主不再直接干预客户的经营,他们有了更多的自由时间,可以经营其他职业.使客户的劳动积极性大大提高;北宋法律明文规定:禁止地主随意不经官府同意“私设公堂”处置客户,客户的地位有了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明代出了个诗人叫郑堂,他为人耿直,爱打抱不平,村上人有事都愿请他帮忙。这年,遇上旱灾,田地荒芜,颗粒无收,但是狠心的地主仍旧照例收租。有几个佃户请郑堂代为向地主求情。那个地主为了要挟郑堂,提出免租的条件,那就是对对子,如果对得好,就免掉租子;对不上,就要交租子。  相似文献   

13.
一、生平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山东淄川(今山东淄博市)洪山区蒲家庄人。因蒲家庄东头有柳树成荫,树下有清泉,所以又号柳泉居士。他生于明思宗崇祯十三年(1640年),出生在一个没落的地主家庭。从他祖父蒲生纳开始衰落,到了他父亲蒲槃,因为生计所迫,早年就弃学经商,但也没有挽回他家境衰落的命运。蒲松龄就是生长在这样一个没落的地主家庭里,由于生活地位逐渐下降,他在贫困的生活中渡过了早年.  相似文献   

14.
小的时候读过一个故事,故事大概是说,有一个地主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却整日愁眉苦脸,而他的长工却每天边干活边唱歌。地主很不解,地主婆解疑:因为钱的原因。后来他们在长工翻晒的谷子里藏了一个元宝,长工见了元宝,做出种种猜测,歌声也停止了。等到地主把元宝要回去,歌声又回来了。  相似文献   

15.
袁时中是明末小袁营的领袖。他和李自成的关系,由于史书记载的简略和歪曲,所以有许多地方令人模糊。在这里,拟就其关系问题提供一些材料,并试作初步分析,以就正于同志们。袁时中是河南滑县人,农民出身,自幼勤劳,体格健壮,膂力过人,并学得一手好武艺。由于官府和地主荒年逼征,没有办法,便逃荒到开州(河南濮阳),靠乞食度日。崇祯十三年(1640年),豫北的灾荒也更加严重了,就连封建统治者也不得不承认这  相似文献   

16.
地主命长工去给他买酒,长工问:“钱呢?”地主回答:“用钱买酒算什么本事,不用钱买到酒才算本事呢!”长工听了,知道地主是在故意刁难自己,于是点了点头,去了。半小时后,他把一个空酒瓶交给地主。地主看了看空酒瓶,问:“酒呢?”他回答:“有酒喝出酒算什么本事,从没有酒的地方喝出  相似文献   

17.
汉代随着豪强地主势力的扩张和社会的动荡不安,私兵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豪强地主利用宗法、人身依附关系将宾客、宗人、依附农民等组织成私兵,并利用私兵对抗官府,逃避租税,参与军阀混战。它与封建国家根本利益的一致性,决定了私兵又是封建统治秩序的重要维持者。  相似文献   

18.
有两个关于聪明人的故事。故事一:地主“命令”长工去给他买酒,长工问: “钱呢?”地主回答: “用钱买酒算什么本事,没钱买到酒才算本事呢!”长工听了,知道地主是在故意刁难自己,于是点了点头去了。半小时后,他将一个空酒瓶交给地主,地主看了看空酒瓶,问: “酒呢?”他回答: “有酒喝出酒算什么本事,从没有酒的  相似文献   

19.
忆苦思甜     
我们家有个光荣的传统,那就是忆苦思甜。(一)妈妈小时候的忆苦思甜这是妈妈上小学时,听一位老泪纵横的农民老爷爷讲的:“我年纪很小的时候,在地主家干了三年活,只吃过一块肉(眼泪涌了出来)。当时小地主掉了一块肉,我便挡住了老地主的视线,把肉拾起,没想到被老地主发现了,他叫人  相似文献   

20.
埃米利亚诺·查巴塔(或译为埃米利亚诺·萨帕塔,Emiliano Zapata,1879-1919年),是1910-1917年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中的著名农民领袖.前美国共产党主席福斯特曾称颂他"是革命培育出来的最伟大的领袖之一".(《美洲政治史纲》,中译本,第407页.)1879年8月8日,查巴塔诞生于墨西哥莫雷诺斯州阿内宁奎尔哥的一个贫农家庭.查巴塔十四岁时,地主强行侵占了他家耕种村庄的全部土地.他饱尝农民失去土地的痛苦,对地主充满强烈的仇恨.有一天,查巴塔心情沉重地问他父亲:"爸爸,不是我们有土地吗?"脸色苍白的父亲答道:"是的,是村社的,但地主已夺走了我们的土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