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古今中外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来看,人名在作品内涵中所起的作用已远远超过了代号所起的作用:好的人物取名,如同形象塑造,情节安排一样充满令人心醉神驰的艺术魅力。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二集》中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创作难,就是给人起一个称号或浑名也不易。”这就说明了鲁迅小说中的人物名号决不是信手拈来,随意而“安”的,而是蕴含着作者独具魅力的艺术构思。  相似文献   

2.
通过指导学生观察课本插图,阅读课文,欣赏人物,品味语言等系列活动,撰写观察鲁迅及阅读鲁迅作品的日记与心得,进而归纳整理,呈现初中生对鲁迅及作品的认知过程。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小说分析往往扣住环境、情节、人物来展开,这诚然是不错的。但是,小说这种体裁并非一个模式,如果统统按固有套路去解析,有时就会有削足适履之嫌,很难发掘作品深厚意蕴。事实上,作者在设置人物时大费匠心,在安排人物关系上也用心良苦,顾及这两点,对作者的创作意图才可能了解得更透彻更全面些。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艺术性、思想性都很高。茅盾曾这样赞叹说:“三个月来的创作,我最佩服的是鲁迅的《故乡》。”(《小说月报》“评四五六月的创作”)即使对鲁迅小说批评最激烈的成仿吾也承认说:“《故乡》实不可多得的作品。”(《〈呐喊〉的评论》)那么《故乡》究竟好在哪里?一般论者多注意到了作品中的主要人物,而忽视了次要人物宏儿和水生,忽视了作者安排这两个小人物的艺术匠心。我们认为,宏儿和水生这两个小人物,就作品思想容量和艺术结构而论,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作者创作意图的流露以及对人生的深沉思考,正是  相似文献   

4.
鲁迅常常通过对人物眼睛的描写,来刻画作品人物的心理活动、个性特征的内在关系。鲁迅高超的文学手法之一“画眼法”,深刻地惟妙惟肖地活画出人物的心理活动与性格特征。对鲁迅的“画眼法”的探究与评述,可以看到鲁迅作品人物描写的功力。  相似文献   

5.
浅析鲁迅小说中人物姓名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物姓名在鲁迅小说中有着独特的意义。从人物姓名的语言运用上看,他力求用较少的语言表达丰富的内涵。从修辞上看,他在给人物命名时采用了多种多样的修辞方法,通过姓名展示人物性格的表现作品主题。人物姓名是我们理解鲁迅小说的一个独特视角。  相似文献   

6.
鲁迅作品历来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鲁迅在作品中塑造出了许多典型人物。学习鲁迅作品中凸显人物个性的描写手法是提高中学生写作能力最有效的途径。本文立足于高中生熟悉的鲁迅作品,从肖像、语言、行动、心理几个方面引导学生分析鲁迅作品中人物描写的典型范例,培养其用生动、具体、形象的语言描绘人物鲜明特征,表现人物个性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眼睛描写作用例说朱喜春鲁迅先生曾说:“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子,眼睛最能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思想感情变化,眼睛最能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和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这对刻画好作品人物,突出作品主题起着重要的作用。作家...  相似文献   

8.
叙事时间对叙事作品有着至关的重要性。鲁迅小说《故乡》的叙事时间高屋建瓴,匠心独运。其叙事时间的处理对于小说情节结构的安排、作家审美意识的张扬、人物情绪的表达、作品整体氛围的突出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此外,小说在闪回、闪前卓有成效的运用方面对主题意蕴的生成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品读鲁迅的作品.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铭刻在我们的脑海中。尤其是人物的姓名。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人物姓名的语言运用上看,他力求用较少的语言表达丰富的内涵。从修辞上看.他在给人物命名时采用了多种多样的修辞方法。通过姓名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人物姓名是我们理解鲁迅小说的一个独特视角。鲁迅小说中人物的姓名包含着丰富的内涵.反映出鲁迅小说创作的严肃性和深刻性.是我们走近鲁迅的又一途径。  相似文献   

10.
鲁迅小说的人物刻画艺术方法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行为刻画、心理刻画、语言刻画、神态刻画和环境刻画等五个方面。但他的每篇作品又是综合运用这些方法以塑造人物的。分析鲁迅小说人物的刻画艺术,既要综合全面,又要有重点的具体分析,才能准确、完整地揭示人物的个性特征和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鲁迅先生乃文坛巨擘,其文尤其是杂文常常被谓之匕首投枪,是可以用来解剖中国人的人性的。在鲁迅先生诸多的作品中,人物称谓常常有所不同,而其所代表的含义便有所不同。考虑到先生的文本常常给其中的人物提供一种存在的背景,因此基于文本的解读来了解人物称谓,不仅可以对文本加深理解,也可以对人性进行进一步的解读。《记念刘和珍君》是鲁迅先生的经典作品之一,被安排在教材的"直面人生"的"真的猛士"栏目中,仔细揣摩文中的人物称谓可以发现,余味无穷。一、中国人:先生怒其不争《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提到"中国人"的只有  相似文献   

12.
大凡名家对自己作品中的人物进行命名,往往是匠心独运而非随心所欲。鲁迅先生尤其如此,如孔乙己、夏瑜、驼背五少爷、红眼睛阿义、九斤老太太、豆腐西施杨二嫂等莫不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名字有的是起到刻画人物形象、揭示人物性格的作用,有的是体现作者爱憎或透露人物命运,有的是传达特定的时代信息和揭示社会背景。所以解读作品中人物尤其是主人公的名字,有时也成为我们解读文本的一个有效的手段。以下是我们试着对鲁迅作品中“阿Q”的名字作一番解读。  相似文献   

13.
王莉 《天中学刊》2012,27(5):63-66
鲁迅建立在"立人"基础之上的博大思想,时时充满着二元对立的复杂矛盾。在"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背后,隐藏着他爱憎交织、希望加绝望的内心痛苦。这尤其体现在1924―1926年的小说集《彷徨》及散文诗集《野草》等作品中。《彷徨》多数作品在人物和情节安排上的二元对立与鲁迅此时的"彷徨"思想互为表里,形成了某种契合与统一。  相似文献   

14.
用传记学批评方法可以看出,鲁迅的《呐喊》中的14篇作品可以分为“对社会”与“对个人”的两种声音。同时,对农民、旧读书人、先驱者及“我”等4种人物的描写也可以从鲁迅的生平经历中找到原因。  相似文献   

15.
鲁迅小说的对比艺术孕育于时代的矛盾、个人的经历,是他独特思维方式的外化。它突出表现在主题的提炼、人物的塑造、作品的结构等方面。对比形成鲁迅小说凝炼含蓄、悲喜交融的风格及其作品的系统性与互补性。  相似文献   

16.
从五个方面探析鲁迅小说中人物称谓的象征意义、与作品主题的关系、寓含的时代特征、地域色彩和讽刺意义,并涉及鲁迅小说人物称谓的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17.
古典小说往往比较重视故事情节,在塑造人物形象时.比较注重对人物的语言和行动的刻画,而较少去关注人物的内心世界。而鲁迅先生在进行小说创作时.除了继续使用传统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外.也更多地去关注作品中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剖析人物的内心世界,来揭示人物当前的一种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18.
在文学作品中,善于捕捉典型的“手”的细节,可以准确地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显露人物的内心世界,深化作品的主题思想,加强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鲁迅小说对“手”的细节描写新颖深刻,古今中外的文学家,对“手”的细节描写亦不乏真实性与独创性。  相似文献   

19.
重温鲁迅     
鲁迅,这个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名字,这个被称为“20世纪中国文化之‘结”的重要人物,今年是他逝世后的第70个年头,到现在他究竟能不能被我们“绕开”?鲁迅精神和他的作品是不是如某些人所断言的“过时”了?鲁迅与他的作品于我们今天的青年到底有着怎样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药》写于 1919年 4月,是鲁迅早期有重要影响的作品。小说通过革命者夏瑜被杀,鲜血被贫民华老栓买去给儿子吃掉治病的故事,来“描写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 (孙伏园《鲁迅先生二三事·药》 )。小说表现了鲁迅对辛亥革命的认识、思考,对中国革命、中国社会的深深的绝望。   这种绝望意识首先表现在作者对小说人物命运的安排上。   《药》叙写了华、夏两家的故事,塑造了革命者、看客、刽子手三类人物。夏四奶奶的儿子夏瑜为推翻清政府,建立“我们大家的”“天下”而进行革命斗争,被自己的家人夏三爷出卖,遭反动政府杀害,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