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邓金锋  查涛 《新闻窗》2012,(5):93-93
目前,新闻节目的“现场性”概念已经悄然兴起,电视新闻已经由预制式向直播式迈进,电视新闻编辑也已经由简单的组合型进入复杂的“创作”型时代。地方台的人力、物力、技术是无法和中央、省级等大台抗衡的。如何让地方台在纷繁的媒体大战中也有一席之地,提高地方台的收视率,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难题。笔者认为,在新形势下的地方台新闻,更要注重画面的前期拍摄与后期制作,从而达到地方台新闻以“画”动人。  相似文献   

2.
“说新闻”以其亲民优势从诞生之初就迅速走红,发展到今天,“说新闻”栏目已覆盖全国各级电台、电视台,大有后来居上的势头。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说新闻”也遭遇了瓶颈,庸俗、琐屑之风劲吹,突出表现在各地方台。本文就这一情况进行分析,探讨“说新闻”在地方台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3.
作为近年来在各地方台兴起的一种新闻形式——方言新闻.以其内容的贴近性、形式的民主性吸引了一定的收视群体.在各地方台新闻栏目中独辟蹊径,并因其独有的地域特色在新闻领域形成一股“方言新闻”潮。  相似文献   

4.
<正>地方台民生新闻一般都是以"说"的形式来表现当地贴近民生的新闻,并提供短信平台来满足民众对新闻求知及评论的需要。然而,一直以来,尽管地方台民生新闻的存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讨论的素材,但是在其新闻采编中还存在一些问题。1地方台民生新闻相关的概念分析1.1什么是地方台民生新闻及其发展既然是民生新闻,那么其新闻的主体素材一定是社会大众的日常生活以及人们生计中比较值得关注的事。民生  相似文献   

5.
施骏 《新闻世界》2012,(10):24-25
央视开始新一轮新闻改革,提出要“建立正面报道机制”,在报道水准、样态创新等方面寻求突破。央视的"新视野"、“新方法”、“新联播”、“新空间”为地方台新闻改革提供了学习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吕杏生 《视听界》2006,(6):101-102
一、突破“三个误区”在电视传媒产业功能日渐强化的大背景下,外语新闻囿于受众窄、困难多、收益小等因素,常常不为地方台所看好。多数人认为,办好国际频道和外语新闻,是央视和卫视的责任,地方台无需“大投入”来做“小制作”。因此,在地方台开办外语新闻这个问题上,目前普遍存在着认识上的“三个误区”:误区之一:受众面窄,开办意义不大。相对大都市而言,地方外籍人士较少,看电视的外籍人士更少,本地观众即使有这兴趣也不会收看外语节目,因此根本无须为这有限的观众劳师动众,开办专门的外语新闻。误区之二:经济效益不高,无存在价值。市场经…  相似文献   

7.
论电视新闻本地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忠辉 《视听界》2006,(3):8-11
今天,如果有谁说地方台电视新闻不应该本地化,恐怕难免要招来一片责骂。责骂者可以列举诸如民生新闻之类的实践成果来应对。尽管这种实践乃是出于弥补地方台新闻资源的限制性匮乏、软硬件的相对弱势等诸多“先天不足”而进行的探索,但不可否认,在摈弃了做区域性乃至全国性、国际性新闻发布平台的梦想之后,由地方台掀起的新闻本地化变革浪潮,让电视新闻呈现出视角低、姿态平、关注民众等不同于以往的主流新闻的特点。但如果追问下去,地方台电视新闻为什么要本地化,如何实现本地化,什么样的程度算是本地化?恐怕大家都需要冷静思考一下。  相似文献   

8.
广播节目安排和广播用语,存在着不必要的“划一”现象。中央台有“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各省台也就设“新闻和省报摘要”节目;中央台把“主要内容有”改为“下面请听内容提要”,各地方台也就都仿而行之。更奇怪的是,中央台报播音员姓名时一般用两个字,如:“这次节目是由红云、铁城播送的”,各地方台也就把播音员的名字一律改为两个字。这种形式上的“划一”有什么必要呢!依我看,各地广播电台,完全可以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大前提之下,创造和发展自己的地方特色,各自办成有独特风格的电台。  相似文献   

9.
张琴 《视听纵横》2005,(6):64-66
在日渐走红的省级民生电视新闻栏目中.地方台新闻如同一簇鲜活娇艳、多姿多彩的“山花”.尽管她大多扮演的是“替补”角色——在自采新闻量少时挺身而出.量多时隐身而退,却始终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不但能避免自采新闻在报道远距离突发新闻上时效滞后的弱点.还可弥补自采新闻报道区域相对集中的缺憾,更重要的是在民生新闻日益杂志化的今天.地方台新闻在数量上为节目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像ZTV-6的民生新闻栏目《1818黄金眼》每天时长达60分钟.如果单靠自采新闻而没有地方台新闻,节目在数量上必将陷入捉襟见肘的困境。  相似文献   

10.
鲁慧 《新闻世界》2013,(7):64-66
【摘要】主题性报道作为地方台引导社会舆论的重要载体,有较强的社会性和新闻性。本文以安徽广播电视台2013年全国“两会”报道为例,就地方台如何精心策划、采编制作有地方特色的全国“两会”新闻,探讨如何强化主题性报道的有效传播,如何提升电视新闻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力。  相似文献   

11.
外国媒体的受众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眼下,有两件事强烈刺激着国内的媒体市场:其一,面对WTO带来的机遇,是合作还是回避?其二,面对改扩版、新创版的运作,是按部就班还是善于创新?这里编译介绍了美、英、德、日等国家媒体树立受众意识的成功经验,希望国内媒体能有所借鉴,产生裨益。美国:新闻顾问开药方在美国,地方电视台的新闻五花八门,颇具特色,已成为最赚钱的电视节目。地方台的新闻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上看,与三大电视网的新闻都截然相反。地方台采取的一个重要策略是,聘请新闻顾问──他们称之为“医生”。每位“医生”为电视新闻“看病”、“下药”──告…  相似文献   

12.
丁新吾 《视听界》2011,(6):97-98
在众声喧哗的舆论场中,传统电视新闻节目如何牢牢把握话语权、发挥主流媒体的引导功能?本文以泰州广播电视台的大型新闻行动为例,探索如何保持并提升地方台新闻的影响力。实施大型新闻行动是地方台应对新媒体时代传播格局的需要。一方面,互联网新媒体发展如火如荼,将信息第一时间传递给受众,新闻的时效性大大增强,用户自我生成的信息充斥网络,使信息呈爆发态势。以泰州为例,在这座“长三角”的后发城市中,有“泰无聊”、望海楼论坛.  相似文献   

13.
今年7月1日,山东省电视台公用频道已经开播,各地方台在年底以前将逐步取消现用频道,其节目改在省、市公用频道播出,时间资源凸现紧张。为让有限的时间段发挥更大效能,各地方台都把重点放在了办好地方新闻上。一、新闻选材要突出接近性“关注身边的人、报道身边的事”是地方台新闻选材的出发点。采编人员要善于跳出地域小圈子,从宏观上去挖掘题材资源,在普通人、平凡事中捕捉新闻点。  相似文献   

14.
民生新闻是关注人民生计、市民生活的新闻。地方台民生新闻更加关注本地区民生百态,具有地域性。就现阶段来说,地方台民生新闻存在着同质化竞争激烈、新闻价值低、报道方式单一、过多侧重煽情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地方台民生新闻的持续、稳步发展。因此要不断发展创新民生新闻的报道内容和方式,对其进行准确定位。  相似文献   

15.
刘斌 《新闻传播》2009,(9):76-76
我国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过程中,引入了公共新闻理念.期待以人文的精神关注民生。本文探讨了“公共新闻”的内涵.和公共新闻对于地方台民生新闻栏目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新闻策划的定义和理论依据,以及创新性的含义,进一步说明了新闻策划在新闻中的重要性,指出当前地方台新闻策划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地方台新闻策划的创新发展策略展开了研究,希望能够为提升地方台新闻在传媒行业中的竞争力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地方台紧贴生活一线,对众多新闻资源享有“近水楼台先得月”之优势,但何以未将这种优势化为精品生产的胜势呢?窃以为,主要原因在于地方台精品生产还存在诸多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18.
新闻记者,顾名思义应当是新闻的纪实者。《新闻工作手册》对记者的要求:必须具有高度的新闻敏感,懂得新闻政策,并熟练地运用新闻价值观,采写各方面的新闻。可是在新闻工作的实践中,很多记者常常不是新闻的纪实者,而是各种政务和公务的“新闻秘书”、社会杂务的“宣传干事”、或是统称为公文式的记者。当今,社会上的各种活动,“约请”记者参加,成为一种时髦,什么“厂庆”、“协会庆”、  相似文献   

19.
孙莞 《记者摇篮》2008,(12):78-79
近些年,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以它良好的收视表现和丰厚的市场回报,当之无愧地成为了国内各地方台的“宠儿”。这股“电视民生新闻热”也为电视民生新闻的健康发展埋下了隐患,同质化、琐碎化、娱乐化、低俗化等问题已引起业内人士的担忧。其中,电视民生新闻同质化现象最为明显,是各民生新闻节目普遍面临的“瓶颈”。  相似文献   

20.
杨弋枢 《视听界》2002,(2):43-44
新闻一旦和“故事”《这两个敏感的字眼不加界定地并列,似乎就有了一点暧昧的意味,大抵就像“新闻策划”一样,其真实性和客观性会引起传统新闻观的质疑。因此,当各地方台悄然兴起“新闻故事”类栏目的时候,代表权威和方向性的中央电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