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康年 《收藏》2014,(8):88-88
古代的厌胜钱又名花钱,其形状甚多,有方孔圆形、圆孔圆形、八角形、菱形、葵花形、葫芦形等,其纹饰图案也是异彩纷呈,不胜枚举。笔者介绍的这枚孝子图挂花钱,属于民俗文化中的异形花钱之一种(见图)。该钱呈葫芦形,上端云头有一小穿孔,便于系绳佩挂,亦称"挂花"钱。  相似文献   

2.
星官钱,是宋元时期流行的一种生肖吉祥钱。这种钱币铸有“本命元神”星官图像,钱背铸有十二生肖属相,民间按其各人生辰所属,取而带之,以求平安吉祥。去年,笔者获得1枚九叠篆星官吉祥钱,其图文却是另一番情况。钱面铸九叠  相似文献   

3.
海泉 《收藏界》2011,(9):72-73
在《收藏界》2010年第10期,曾刊文介绍一枚铜质"[ ]寗通宝"钱,文章作者认为属稀世珍品,或可能还是一枚母钱。该钱直径36.8毫米,厚3.3毫米,重19.5克,此钱奇就奇在"寗"字上。编辑部和董大勇先生对这枚钱币加了一段导言,认为刊出后可能存在两种不同意见,  相似文献   

4.
叶柏光 《收藏界》2011,(1):80-80
2009年3月的第一个星期六,笔者在沈阳鲁园古玩市场购得一枚"圣宋通宝"篆书背横写"当五"钱。当时只是感觉此钱很少见,而且这枚钱币的篆书字体十分美观大方,看着令人视觉很舒适。  相似文献   

5.
成日至 《收藏界》2010,(2):79-79
在笔者所收藏的吉祥钱中,有一枚年代久远的五代时期的“永安五男”吉祥钱(见较图)。 “永安五男”吉祥钱,为五代初幽州节度使刘仁恭据燕地时所铸,时约公元907-910年间。作为流通货币的“永安”系列铜、铁钱,面文有“永安一十”、“永安一百”、“永安五百”、“永安一千”四种,  相似文献   

6.
寇英武 《收藏》2011,(2):88-89
笔者藏有两枚洪武通宝钱,虽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年号,但却不是明朝的铸币,而是舶来品,一枚为日本铸,一枚为安南(今越南)所铸。据日本《东亚钱志》载:日本自室町中叶开始仿铸中国洪武通宝钱,钱背皆铸有记地文字,日本大隅藩主岛津氏在其领地内铸造"加""治""木"三种制钱,专门用于采购中国商品使用,俗称"加治木钱"。此后又陆续仿制20多种中国年号钱,正式开始了日本第二次自铸铜钱阶段。  相似文献   

7.
陈瑞海 《收藏界》2010,(11):84-85
浩如烟海的中国古钱币,绝不仅限于少数钱家们著录的图谱所载之物,还有相当部分被遗漏,或可能永远不被人们所知晓。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不少新发现的币种会引起人们的兴趣和关注,这枚"金国通宝"钱就是其中一例。以前曾见到有"好事者"在网上把"金国通宝"列于"六辅元宝"和"天辅重宝"之前,与"收国通宝"、"收国重宝"并列,虽没有给出该钱图拓和实物图录,但实际情况表明,他是有道理的。笔者所持的这枚"金国通宝"银质大钱及其他相关钱币,皆证实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8.
杨学礼 《收藏界》2011,(1):79-79
本人早先收藏一枚"第一重四两"古钱,钱径41.4毫米,穿径8.6毫米,厚2.4毫米,重20克。此"第一重四两"钱面有外廓,背平素,与大"半两"相同,品相佳美,通体硬绿锈包浆,轻掷于地,则哑然,而无转音亦无破音。钱面文是非常精美的小篆,笔划均匀,结构完美,是一枚珍稀的砝码钱。  相似文献   

9.
本期看点     
董大勇 《收藏界》2011,(6):74-74
本期所刊之金代"泰和通宝"楷书折十银质钱、五代"开元通宝"背"闽"巨月银质钱,均为旧钱谱未见之物,也是藏家有心,对这两枚钱材质做了专门检测,否则,视之为白铜钱,则价值相差甚远矣。  相似文献   

10.
林道 《收藏界》2010,(4):93-93
笔者从古钱币市场上淘到一枚“五福捧寿”镂空吉祥钱(见图,正背面相同),其设计巧妙、制作精湛、寓意深刻,是吉祥钱中非常少见的。  相似文献   

11.
林道 《收藏界》2010,(3):80-80
笔者从民间收集到一枚可供悬挂的武财神吉祥钱(见图)。其尺寸之大、制作之精、包含内容之多,是笔者所见到的大花钱中非常少见的。  相似文献   

12.
读者来信     
三贝 《收藏界》2011,(3):78-78
读过2010年10期老董泉苑《"崇宁通宝"的稀世珍品》一文后,使我想起泉友曾在四川钱币市场买的一枚类似钱,名曰"崇德通宝"。在征得泉友的同意下,把该钱照片一组发给"老董泉苑",并谈点对此类钱的个人看法:一、这类钱通体锈色浮浅,没有千年古泉真锈感觉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的民俗钱中,有种祝颂家庭的民俗钱。这类钱,多以"平安兴旺"、"子孙贤孝"、"合家欢喜"等吉语祝颂家庭美好吉祥。近日,笔者获得一枚异形民俗钱(如图)。钱径6厘米,双面钱文。正书"诗书教子、忠孝传家";背书"积金非宝、壹艺遗业",钱文楷体。此钱铜质精良,铸工讲  相似文献   

14.
王泰初 《收藏界》2013,(10):73-76
据《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上林负责铸造钱币的"钟官"、"技巧"、"六厩"三官,史称"上林三宫",自汉武帝元狩五年(前118年)开始铸"五铢"钱,至汉平帝元始年终,在123年里共铸造"280亿万"(数据出自《汉书》)枚"五铢"钱。根据现有在西安西汉上林铸钱遗址发现的西汉"五铢"钱范资料,  相似文献   

15.
刘存忠 《收藏界》2010,(12):78-79
古代安南即现在的越南国,由于受到中国经济文化的深刻影响,早在公元970年丁朝太平年间,即北宋开宝三年,安南已开始铸行汉字方孔圆钱,"太平兴宝"钱就是安南的首枚年号钱。但当时铸的钱都是小平钱,安南何时始铸大钱,史籍无详载。笔者集有一枚"洪德通宝"折三型钱,该钱是从越南流入的生坑品,品相开门,锈蚀入骨。  相似文献   

16.
刘万春  梁萍 《收藏界》2010,(12):86-86
笔者刚拿到一枚宋代"成平元宝"时,不禁惊异。此钱重量竟18.5克,钱面直径27毫米,背面直径27.5毫米,厚4毫米,泉面直径小于背面,类似折二型。宋代成平钱有宽缘、厚肉、锅底、四决、四出等版别,皆少见稀贵。说实话,想在现今假货横行的日子里,要轻易收藏到一枚品相好、稀少的成平古泉,机会越来越小。  相似文献   

17.
刘盛会 《收藏界》2010,(5):82-83
清光绪年间(公元1875-1908年),为了庆祝皇帝登极,宫廷喜寿,由官局铸造了一些流通年号的吉语钱,馈赠有关人士,以作纪念,其铸额极其有限。"光绪通宝"背"天下太平"吉语钱币,是新皇和臣民的共同愿望,吉语祝辞,故得以用之。以取吉祥或以示庆贺。纵观是币(如图),正面书"光绪通宝"四字,读序为上下右左,以"回"纹图饰环绕币缘一周;背  相似文献   

18.
蔡炳根 《收藏界》2010,(11):77-77
笔者藏有一枚"太平天国"大花钱(图1),黄铜质,直径109毫米,厚4毫米,重210克,钱体较为轻薄,红斑褐锈,包浆熟旧,图纹清晰。在花钱正面有"太平天国"四个宋体字,字体端庄严谨。笔划有力,边沿框内凸起"双龙戏珠"纹,龙体粗犷,顶端"宝珠",火焰四射,下端龙尾之间饰有"寿山福海"纹。花钱背面正中"圣宝"两字,庄重得体,两旁"双凤朝圣",起舞翩翩。边沿框内饰有宝盖、法轮、金鱼、宝伞、妙莲、宝瓶、盘肠、法螺八吉祥图。  相似文献   

19.
赵承 《收藏》2012,(3):116-119
笔者藏有一枚辽宁开原地区出土的铜质小平"乾元重宝·东国"钱(图1),直径24.5毫米,厚1.9毫米。此钱分为铁、铜两种材质,铁钱存世相对多一些,铜钱极少,目前存世只有10枚左右,相当珍稀。此类钱币出土地点一般在中国东北及朝鲜半岛北部。此钱昔被东亚钱币界认定为高丽王朝穆宗时代所铸,但这个认定疑点颇多。笔者认为"乾元重宝·...  相似文献   

20.
戎畋松 《收藏》2018,(1):22-23
明代金银钱甚为少见,尤其是面文与正用品年号钱一致的则更为难得。近见一枚"天启通宝·金五钱"的金钱(图1),颇为特殊。其形制与铸造风范与流通钱类似,圆形方孔,外缘整齐,内郭规矩,地章平坦,制作十分精美。只是背面穿口上方有一"金"字,穿右侧为直书"五钱"。是钱直径约为38毫米,厚约2毫米,重约18克;经检测,成分为金52%、银47%、铜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