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唐明皇李隆基我国唐朝的玄宗皇帝李隆基在历史上不仅是一应开明君主,而且还是一位杰出的音乐家。据史书记载,唐明皇擅长演奏琵琶、横笛、羯鼓等多种乐器,并通晓音律,善于作曲。其作曲手法娴熟、新颖、不拘一格,并大胆创新。吸收了外来音乐文化。他一生创怍了100余首音乐作品,著名的有《霓裳羽衣曲》、《《春莺啭》、《凌波血》等。堪称著名的器乐演奏家、作曲家和音乐革新家。  相似文献   

2.
程庸 《当代学生》2013,(18):22-23
唐代花釉,或叫花瓷,是指唐代北方以河南鲁山窑为代表的挂蓝釉、月白釉等色泽的器物,因色斑画法随意,有写意倾向,其釉色、釉质如同天空中的云絮一样,自然天成,飘逸曼妙,观赏效果又眼花缭乱,在装饰效果上与唐三彩异曲同工。据专家考证,花瓷之名来源与唐玄宗李隆基有关。李隆基精通音乐,嗜击鼓,尤爱鲁山花瓷羯鼓(一种两面蒙皮、腰部细小的腰鼓,传来源于羯族)。李隆基曾与精通音乐的大臣宋璟谈论羯鼓时说:"不是青州石末,即是鲁山花瓷……"这段话记录在唐代南卓的《羯鼓录》中,鲁山花瓷从此成名,也时常被文人雅士视作文玩清供。  相似文献   

3.
唐玄宗李隆基,唐朝第七代皇帝,他不仅是一位优秀政治家,还是中国所有帝王中少有的音乐天才。他爱乐善乐,在乐器方面擅长弹琵琶、击羯鼓、吹横笛,在作曲方面编写了有名的《霓裳羽衣曲》、《凌波曲》、《紫云回》等。设立了中国最早的音乐学校"梨园",为唐代的音乐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乐记》是中国历史上一部较为完整的音乐类书籍,书中记载了乐器词共19个,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先秦时期的乐器及音乐状况。《乐记》中的乐器词,按制作材料划分,有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类。《乐记》中乐器词的相关记载,反映出先秦时期音乐在祭祀、舞蹈、宴客等场合的广泛应用,也反映出音乐的等级区分、音乐的德化功能以及儒家推崇古乐、和乐,反对新乐、侈乐的音乐观点。  相似文献   

5.
闽南民间音乐生动形象地展示了闽南地区的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对闽南地区文化、民俗、美学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闽南民间音乐具有极强的鲜明特色,是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瑰宝。闽南民间音乐不仅仅是音乐曲调,音乐的背后是对音乐创作者的记忆,是对本土传统文化的传承,民间音乐记载了闽南群众的辛勤劳动与智慧成果。闽南民间音乐传播在闽南群众的日常生活中,不断记载着人们的喜怒哀乐,成为地区历史时代发展的见证者。  相似文献   

6.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音乐以其特有的方式在社会发展、个体发展以及教育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音乐把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融进一个个音符之中,有效地记载和传承着人类的灿烂文明。音乐担负着探索人生要义的使命,也承担着指导人生道路的责任。总之,人类生活如果没有音乐是不可想象的,尤其是对于人的情感世界来说,音乐无异于空气和水一般重要。  相似文献   

7.
《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乐谱是记载音乐的符号,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工具。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有利于进行音乐表演和创造等教学活动。由此可见,识谱教  相似文献   

8.
音乐新课标指出:"乐谱是记载音乐的符号,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工具.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有利于进行音乐表演和创造等教学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  相似文献   

9.
肖邦的《前奏曲》就像一本日记,记载了他的思想,他的情感,他的所有,真实体现了他的创作风格。本文主要对肖邦《前奏曲》的音乐结构,以及所表现出来的音乐形象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唐代是中国封建时代音乐文化的最高峰,唐人小说对此有较多的记载和描绘.以唐代传奇作为主要的考察对象,从音乐风尚、梦中受曲和勤政楼意象等三个方面对唐代音乐活动进行考论探析,可以发现唐代音乐文化具有全民性、高端性和融合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杜甫、元结是盛唐与中唐之交的两位重要诗人,他们的诗序与诗歌记录了安史之乱前,后的历史真实,成为著名的史诗。杜甫诗序是沉郁顿挫的心灵浩叹,而元结的诗序则是悲怆深沉的时代哀歌。  相似文献   

12.
文章对王勃的文学史意义进行了客观、公正的评述.结合相关史料,以王勃为切入点,观照“初唐四杰”其他诗人,条分缕析,去伪存真,对王勃及其他诗人的文学创作展开全面的比较评价,以突出初唐文学前承齐、梁,后启盛唐,处于中国文学转折之关捩的重要性.王勃诗文,兼融前代缘情绮丽与唐代新风慷慨雄壮于一体,既对前代文风删汰与选择,又对盛唐文风开启与呼唤.特别在五律、五绝、七言歌行等诗歌形式定型中,王勃是重要的奠基者、有力的实践者和大刀阔斧的开创者.此外,其文情感饱满、气势磅礴,非常人能及.唐代杜甫誉之为“王杨卢骆当时体”,明人胡应麟奉之为“唐人开山祖”,清代纪昀尊之为“四杰之冠”,充分显示了王勃在文学史上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舞赋》并非宋玉所作:一、除唐人无名氏所编类书《古文苑》之外,自战国晚期至清朝的文献典籍中,未见宋玉曾撰写《舞赋》的记载。且《古文苑》将《舞赋》作者题为宋玉,并未被后世学者所接受。二、《舞赋》记载的《激楚》、《结风》是汉代初年方才在楚地流行的舞曲,宋玉不可能是其创作者。三、《舞赋》所记载的"材人",亦称"才人",即宫中女官名,多为妃嫔的称号,最早设置于西汉汉文帝时期。因此,所谓宋玉《舞赋》,实为后汉傅毅《舞赋》的摘录。唐代类书欧阳询《艺文类聚》、徐坚《初学记》二书均将所收《舞赋》的作者题为傅毅,当确凿可信。而唐代总集《古文苑》成书时间较晚,其编者将所收《舞赋》作者题为宋玉,实为在传抄时失察而造成的讹误。  相似文献   

14.
根据<京兆翁氏族谱>及敦煌文献的记载,晚唐昭宗朝,翁郜曾先后以河西都防御使和河西节度使的身份兼领静难军节度使.虽然宁节度曾被唐僖宗赐号静难军,但此军号很快即被取消.所以,翁郜所兼领的静难军并非宁节度,而应是唐政府以旧有之军额所新设置的藩镇,其辖区当为陇右地区的河、兰等州.  相似文献   

15.
对岑参在北庭期间创作的"西征诗"所涉及史实,诸家论述多有分歧。根据现有史料,西征的对象应是葛逻禄东支。西征顺利解决了由漠北进入北庭的葛逻禄东支的问题,使葛逻禄汗国、回鹘汗国及唐朝在西域的利益得到协调,对盛唐以后北庭地区的安定,回鹘与唐关系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在古代女性社会空间和性别分工确立的过程中,家训是一类重要的文本.《戒子通录》所称扬的前代女性之“嘉言”与“懿行”,显示了封建礼教在规范女性时的主导方向.不过,书中女性的举动亦不无对立处,体现了其时女性文化的张力与多样性,反映当时对女性的社会规范尚未全部完成.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中国文化的精髓,唐诗以其数量和质量被视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巅峰之作,李白被认为唐代杰出诗人的代表之一,成为众多学者和翻译家关注的焦点,在英译其诗时,如何让读者体会到像读原诗一样美的感受,也是有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选用辜正坤提出的五象美论之一的视象美为研究视角,对《望庐山瀑布》两种英译做一尝试分析。  相似文献   

18.
陆贾的思想是中正平和的,以仁义教化为根本,主张由黄老刑名之政归向仁政,马上马下异术。陆贾在《新语》中引用《春秋毅梁传》之语“仁者以治亲,义者以利尊,万世不乱,仁义之所治也”,作为《新语》第一篇《道基》的结论,而《道基》又是《新语》全书的理论基石,可以说陆贾的思想就是源于《春秋毂梁传》。因此,研究陆贾的思想就可以窥见《春秋毂梁传》的思想的特色。虽然陆贾《新语》第一篇《道基》的结论所引用的《春秋毂梁传》之语“仁者以治亲,义者以利尊,万世不乱,仁义之所治也”不见于今本《春秋毂梁传》,但见于陆贾所用之古文文本之《春秋毂梁传》,故“仁者以治亲,义者以利尊,万世不乱,仁义之所治也”仍可看作是《春秋毂梁传》的中心思想。  相似文献   

19.
我们称秦代开凿灵渠的工程总指挥为史禄,其实在汉代,史书只称其为监禄而不称史禄的。监是官职监御史的简称,禄是其名,而其姓失传。直到晚唐才有人称呼其为史禄,这使后人误以为其姓史。不过唐以后许多人仍然称其为监禄或者监御史禄。  相似文献   

20.
《因话录》是晚唐笔记小说中的优秀作品,作者赵约生于德宗贞元十八年至贞元十九年(802-803年)间,卒年大致在僖宗乾符中和之际。赵出身儒学世家,其家族以“文学进身、科举入仕”的方式进入到统治阶层,并与当时一些名门望族联姻,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良好的家庭环境和社会关系是赵成功完成《因话录》创作的重要因素。《因话录》成书于僖宗乾符中和之际,为我们提供了不少唐代社会的原始材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史籍的不足,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故成书之后便被后人广为征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