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明代神魔小说与明代之前的神怪题材的小说相比,是一种新的小说类型,其类型特征是神魔二元对立。精怪形象在神怪小说中的发展演变,对神魔小说“神魔二元对立”类型特征的形成至为关键,以致对神魔小说类型确立具有决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2.
鲁迅开拓了明代神魔小说的现代研究路径。他不仅提出“神魔小说”的概念,而且针对其产生的社会背景、文本特征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梳理,特别是对《西游记》的评述考证,奠定了《西游记》的现代研究范式。同时,鲁迅将神魔小说内蕴着的独特美学价值加以评价、总结,并在自己的创作中承继了神魔小说的某些审美特质。  相似文献   

3.
神魔幻象小说是从题材和造象两方面界定的,题材多为神魔鬼怪方外之物,而幻象乃是指其构象的非现实的奇幻性。以《西游记》为代表的明清神魔幻象小说是我国小说之林中的一朵奇葩,以其奇幻、荒诞、诡谲,为我们创造了一个神秘莫测、色彩迷离的奇幻世界,产生了异乎寻常的审美效果,它与中华民族深层的审美心理结构遇合,且培育和丰富了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神魔幻象批评揭示了神魔幻象小说的审美核心,极大的丰富了我国古代小说理论。  相似文献   

4.
"神魔小说"之名,因以《西游记》《封神演义》等为代表的神魔小说作品而为人所熟知。《平妖传》开启了其先河,此后神魔小说作品不断涌出。清代是神魔小说创作的繁荣期,出现了大量的神魔小说作品。在针对神魔小说研究的90多年里,关于清代神魔小说研究的状况是怎样的局面、具体篇目大致的数量,是文章所要研究探讨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根据神魔小说不同阶段所呈现出的不同创作特点,即体规范的确立与衍变,将其划分为初兴期、发展期、因革期、衰蜕期四个阶段,初兴期的神魔小说为为世代累型作品,对传统多所承袭,但又摆脱了平话雅掘芜陋的通病、体制结构渐趋完善,语言渐超精工雅致,借神魔显世态,创作主体意识鲜明,表现出试图冲破旧有题材束缚的自觉追求。  相似文献   

6.
变文是唐代说唱伎艺转变的底本,它已经具备了成熟小说的特征,是唐代与文言小说并行的通俗小说。佛教变文来源于佛经故事,题材与内容都是讲神魔之争,它的基本特征是神变、斗法。佛教变文创造了一个人神混合的世界。形式上,佛教变文散韵结合,善于铺陈,这些写作手法被明代神魔小说所直接继承。所以,佛教变文就是唐代的神魔小说。  相似文献   

7.
明清神魔小说研究八十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观80年的神魔小说研究历程,从著述到文章,占据核心地位的还是对名著的探讨,所关注的依然是版本、作者、题材等传统问题,而众多的神魔小说非名著群体则一直没有摆脱被冷落的命运,时代呼唤新的研究思维。  相似文献   

8.
神魔小说在涉及历史问题时存在正统与反正统的矛盾.历史的严肃真实与神魔的诙谐虚幻所形成的事实分离,却又在作家的匠心独运之下,在体现立意这一点上得到辩证统一,寻求到一种现实与虚幻的平衡。  相似文献   

9.
产生于明代后期的神魔小说,无疑是接受了古代神话、六朝志怪、唐代传奇等的影响,还吸取了道家仙话、佛教故事和民间传说等的营养。本文就神魔小说对《山海经》神话构象意识的继承和发展进行了粗浅探讨,认为《山海经》创造神话的构象意识成为了明清神魔小说塑造艺术形象的范式,同时,明清神魔小说对其又有所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赵公明的财神形象,经历了冥神—瘟神—财神的发展演变过程,这一形成过程与封建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道教的民间化和世俗化、明末思想解放思潮、"三教合一"和神魔小说的影响等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中国小说之义界与西方有别。“小说”的范畴,就名源言,其名确立于向、歆父子,汉人之论并为后人所宗;就史家之观点言,自汉晋迄清,皆以班《志》为依归;就小说本身发展言,可分为四个阶段,代有演变。而今日“小说”范畴则有语言、形式、内容、功用诸要素之限定。  相似文献   

12.
作为新时期交坛权力话语之一,新写实小说无疑已经成为参照型历史本。究其发生与演进,自然有着深刻而复杂的社会与化渊源,并相当程度上影响了世纪末中国小说的化品位及基本路向。值此世界之交,透过峥崂表象以检视其生成背景,进而省察其无倾向、无英雄、无技巧、无深度等“四无”式本品格,对于当下的小说新创而言,显然不失为一种启示性回眸。  相似文献   

13.
白先勇的短篇小说集《纽约客》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华文文学的力作。细读《纽约客》可以发现,白先勇在《纽约客》中为我们书写了人和文化的命运选择的三种模式:抗争、妥协、遗忘与麻木。从这三种模式中,不仅可以看出白先勇对人的命运与文化的命运的双重焦虑与思考,同时也体现了白先勇小说独特的哲学价值与美学意蕴。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奇·碾玉观音》是林语堂根据《京本通俗小说》中同名话本小说改编而成。原作主要叙写封建社会中处于社会底层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重编之后,林语堂改变了原作的主题,故事的戏剧性转移到新的矛盾上,即艺术与爱情、人生之关系。《碾玉观音》的改编在《中国传奇》中较有代表性,探讨此篇的改编艺术有助于对《中国传奇》整部作品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讨论产生于印度佛经寓言里的"吐壶故事"中的空间及其欲望的结构。在这样的故事里,巫术想象的神秘空间来源于《华严经》,"吐壶故事"流传的过程显示了繁复、混杂的欲望。它预示了人的身体的孕育性和隐匿性,还遥遥印证了精神分析和巴塔耶"普遍的经济"的思想。  相似文献   

16.
幼儿故事教学有效的前提是教师有效解读故事的文本、内涵以及其教育价值。当前幼儿故事教学中,存在教师对现成教学资料的过分依赖、对故事中心思想把握不准和对幼儿理解故事能力认识的偏差等问题。有效解读故事教材应处理好多元解读与价值判断的关系,教材价值追求与幼儿发展的关系,解读教材能力与文学素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才子救佳人:中国的考试英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文化中的侠义精神往往带有浪漫爱情色彩。经典及传统故事中的西方英雄们经常为了自己的心上人甘愿赴汤蹈火,九死一生。在西方文化中,英雄救美,侠骨柔情更显英雄本色。中国的传统故事中虽然也充满了动作英雄,可是他们对美人的观感与西方动作英雄的观感恰恰相反。中国的动作英雄不但不拯救美人于水火中,反而认为红颜祸水;他们不但对美人没有展现浪漫情怀,相反是避而远之。那么谁来拯救中国的美人?在中国传统故事中,这个英雄救美的责任就落在寒窗苦读、金榜题名的才子们身上。他们虽然手无缚鸡之力,却能凭借在考试中拔得头筹而拯救佳人,我们因此称其为"考试英雄"。本文首先分别阐述东西方经典及传统故事中的动作英雄,然后回顾中国特有的考试英雄形象,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新写实小说"创作在大众文化潮起中的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世纪90年代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共存的语境中,原以精英姿态出现的新写实小说作家们的写作处于在两者之间摇摆的状态。这造成了新写实小说身份的变异,并使其陷入无奈存在与期待突破的双重境域之中。透视新写实小说代表性作家作品,特别是池莉近年创作的转向,可勾画出新写实小说在90年代的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19.
Janet Evans 《Education 3-13》2013,41(3):315-331
Children from literate home backgrounds, who have exposure to supportive, positive reading role models using good quality texts, are the ones who are best able to cope with the demands of learning about literacy and the transition from home to school. This study of 3-year-old children will focus on their interactions with picturebook read aloud, their repeated requests to have favourite books read over and over again, their developing sense of identity and their growing ability to respond to the books through play, oral retellings, drawings, emergent writing and ‘readings' of the stories in their own words. Over a period of time, as the children had a series of picturebooks read to and shared with them, they were able to identify a sense of self mirrored in the content of some of the books and to make informed choices about their favourites. The children identified themselves in the storybook narratives and went on to record their responses in a variety of differing modes some of which led to them becoming real authors as they constructed their own books to be read, re-read and enjoyed.  相似文献   

20.
老子的思想对中国文学及哲学有着深刻的影响,全文结合作品,具体分析中国当代著名童话作家郑渊洁的童话作品是怎样受《道德经》的影响、怎样形象化地言说着《道德经》的部分思想观点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