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语文课程标准》还规定了朗读的总目标:“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朗读已经成为语文课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可是仔细听听,真正有效的朗读不多。有效的课堂该怎样读呢?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语文课程标准》还规定了朗读的总目标:"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朗读,顾名思义就是运用响亮的声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  相似文献   

4.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熏陶。"读"是语文学科的主要特色。特别是朗读一旦进入充满情感的表达状态,它就会不断超越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智慧水平、想象能力,形成积极的创造精神,从而促进学生语感能力的发展。因此,《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强调"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  相似文献   

7.
尹效红 《小学生》2013,(9):88-88
叶圣陶先生多次强调:"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读要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活动中,以读促听,以读促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可见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下,朗读已定位成阅读教学的“热点”.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把“朗读”这把剑舞得游刃有余,让朗读成为语文教学中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9.
<正>《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可见朗读在阅读教学中独占鳌头,不可替代。但静思细想,"读"占鳌头的朗读是否有效呢?不难发现,很多课上一遍又一遍地读,看似热热闹闹,其实并没有实质的提高,原因就在于老师的指导缺失,或指导不得要领,学生们只是有口无心地"和尚念经"。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笔者结合具体案例谈谈课堂中的有效朗读指导。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汉语语音具有音乐美的特质,汉语文字适宜朗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其中的“读”是指朗读或诵读,《语文课程标准》已经把朗读定位成阅读教学的“热点”。然而。目前盛行的“习题训练式”的中学语文教学,几乎淡忘了富有人情味的朗读,  相似文献   

11.
义务教育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朗读方面"要充分地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同时要让学生"喜欢读,感受朗读的乐趣",并且在各个学段的教学中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俗话说,读一书,增一智。要想学生有兴趣地去朗读,首先是要让学生有兴趣去  相似文献   

12.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然而在当下的课堂教学中,我发现学生朗读时表现得极其不自信,不会读,不敢读,不想读,原因是对文本的理解不够深刻。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朗读教学。  相似文献   

1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在读中要重视对学生的"悟性"能力的培养,使其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获得思想启迪,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对文本的感悟是多元的,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相似文献   

14.
朗读既是语文教学的有效方法,也是阅读教学的必要途径,更是发展语言的重要手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学习语文,朗读是出发点,亦是归宿地。无数教学实践表明,成功的语文教学应该读出"语文味",读出"生活味",读出  相似文献   

15.
<正>《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阅读教学应坚持以读为主,通过多层次、多角度、多方式的"读",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文章表达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可见朗读在阅读教学中独占鳌头,不可替代。但静思细想,“读”占鳌头的朗读是否有效呢?不难发现,很多课上一遍又一遍地读,看似热热闹闹,其实并没有实质的提高,原因就在于老师的指导缺失,或指导不得要领。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我们的语文课应给学生充分的读课文的时间。因为只有充分的朗读才能让学生从语言文字  相似文献   

18.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阅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而朗读又是最经常的、最重要的阅读训练。  相似文献   

19.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我们不难发现各个学段的朗读教学都要求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里所说的“充分地读”.并不是无目的、无要求、一遍遍、枯燥无味地傻读,而是有理解、有体验、有感受、能传情达意地朗读。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熏陶。读是语文学科的主要特色,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也向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