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认同机制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以后,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认同机制发生了转变。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在本质上由同一性认同向统一性认同转换,在形式上由教化性认同、强制性认同向生成性认同转换。这启示当代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要强调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开放性,加强大学生信仰智慧的培植,强化文化氛围的营造。  相似文献   

2.
大学阶段是学生个体的认知、情感和信仰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学生的政治心理有着区别于其他社会群体的特殊性。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形成机制包括目标导向机制、过程形成机制和实践转化机制。高等教育应进一步强化政治认同教育的目标导向,丰富和完善教育内容体系,提升政治认同的教育实效,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三进”与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生命认同问题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生命认同研究是时代的需要,是个体生命的呼唤。厘清马克思主义信仰与理想信念和宗教信仰的区别,弄清"三进"与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生命认同之间的关系,认真分析"三进"工作,从人类认识发展规律来理解大学生的信仰问题,可以使我们更好地开展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工作,提升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认同度,从而达到从生命层面和终极层面上认同马克思主义信仰。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生命认同研究是时代的需要,是个体生命的呼唤。厘清马克思主义信仰与理想信念和宗教信仰的区别,弄清"三进"与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生命认同之间的关系,认真分析"三进"工作,从人类认识发展规律来理解大学生的信仰问题,可以使我们更好地开展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工作,提升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认同度,从而达到从生命层面和终极层面上认同马克思主义信仰。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正受到挑战,高校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关系着国家的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要增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就必须:在实践教育中培养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在意识形态理论教育中提升高校教师的文化自觉和创新能力;在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模式中构建多元表达机制;在完善意识形态教育的话语权体系中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相似文献   

6.
政治认同是人们从内心深处产生的一种对所属政治系统的情感上的归属或依附。政治认同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要求,也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精神动力。认真分析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进过程中面临的大学生政治认同问题,通过完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各项机制,重塑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仰,加强高校的政治社会化建设等途径来提高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水平,不断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7.
网络社会给大学生思想文化的创新发展带来无限空间的同时,也对他们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形成构成不可小觑的冲击。文章从理论认同向度、情感体认向度、行为诉求向度分析了网络社会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陷入困境的原因,并从网络理论认同、网络情感体认和网络行为诉求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8.
通过梳理马克思主义信仰心理认同教育与党史学习教育的内在契合点,寻求党史教育促推马克思主义信仰心理认同之“能”,探索如何产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正向心理归属、良好的情绪体验、价值认可和实践同化。  相似文献   

9.
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树立并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面对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中存在的信仰不明确、信仰不科学、信仰不坚定等现状,高校应从强化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认同、价值认同、情感认同和行为能力等方面入手,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相似文献   

10.
调查显示,高校大学生部分党员并未形成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不认同.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不支持。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国内外环境变化的消极影响,学校信仰教育严重缺失,大学生自我认识非理性化。要强化大学生党员的马克思主义信仰,高等院校必须采取多项措施,包括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完善党员管理和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灌输理论为指导,借鉴西方的社会认同理论,健全领导体制机制以提供组织保障,构建普及路径以增强系统认知,加强学校教育以增强理性认同,强化融入路径以增强情感认同,丰富实践路径以形成行为自觉。  相似文献   

12.
加强大学生党员马克思主义认同教育,是提高大学生党员培养质量的一个最为关键性的环节和途径。本文结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党校教育的实践经验,对加强大学生党员马克思主义认同教育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践探讨。  相似文献   

13.
揭晓 《教育探索》2012,(4):27-29
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是内在机制和外在机制相互作用的结果,其认同的形成是在自身需求驱动下,选择机制、调节机制以及教育机制、引导机制和规范机制的相互作用的整合过程.因此,在进行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教育上应遵循其形成规律,建立科学的教育机制.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和信仰的统一,确立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具有重大的国家战略意义,是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政治保证,有助于青年大学生形成科学系统的世界观、树立青春奋斗的人生观、塑造积极正向的价值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按照"知马""姓马""信马""行马"基本路径培育新时代青年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即加强青年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认同、促进青年对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认同、培养青年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追求、推动青年对马克思主义的自觉践行。  相似文献   

15.
论述了在网络舆情视域下,促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认同机制的构建,增强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认同的途径:筑牢网络阵地,规划和建设好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主题网站阵地;建设一批网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工作队伍并完善其工作机制;掌控网络舆情的运行机制,有效引导网络舆情;加强制度和机制建设,建立网络舆情管控机制。  相似文献   

16.
信仰对大学生的行为有定向、调节和控制的作用。随着世界经济、科技的发展,高校信仰教育也面临着挑战。从心理认同的角度加强大学生信仰教育,可以激发大学生的信仰需求、提高其信仰接受水平、促使大学生将信仰内化并指导其行为。在大学生信仰教育中,应当遵循认知规律,引导大学生正确认知,把握大学生情感特点,促进大学生情感升华,针对大学生意志特点,进行正确的信念引导,依据大学生的行为特点,实现大学生知行合一。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的思想形成过程本质上是一个价值认同的过程,认同在大学生思想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大学生思想的形成有其认同机制,也就是发生方式上的外显认同与内隐认同.无论是外显认同还是内隐认同都有自身鲜明的作用特点.系统探究大学生思想形成的认同机制,有助于深刻把握大学生思想形成的规律与特点.  相似文献   

18.
阿坝藏区青年是阿坝州初高等教育的主体,是经济社会建设的生力军,是影响政治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对这一群体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十分关键。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在实质上体现出一种认同感教育,这种认同感教育以民族认同、国家认同和文化认同教育为前提和基础,因而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信仰教育问题、加强阿坝藏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坚持加大投入与注重宣传并重的方针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当代大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仰已基本确立.但是,信仰的内涵与政治边界仍不清晰.解决的对策是: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理论研究;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培养一支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理论与教学水平高的师资队伍;把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材内容始终;在政策设计上,运用市场经济的利益机制推进马克思主义信仰认同;在大众文化建设中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  相似文献   

20.
当代部分大学生在信仰方面存在迷失问题,即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失落及对其他非科学信仰的认同和接受.分析影响大学生信仰确立的诸多因素,并着重探讨大学生信仰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