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土地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土地改革以前,封建土地所有制在农村居于主导地位的。不公平的土地占有关系和使用关系使得农民深受剥削,也阻碍了生产力的提高和工商业的发展。为此,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农民开展了一场长期的、曲折的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斗争。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实际情况,中国共产党制定了不同的土地政策,进行土地改革。从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土地私有,到提高农业产量、维护农民切身利益出发实行土地公有化。各项土地政策不断完善和优化。  相似文献   

2.
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初,广西农村经济的衰落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土地问题严重、农村金融枯竭、农民生活绝对贫困化、农业生产落后。广西农村经济衰落原因主要有:帝国主义的侵略、乡绅阶级的没落和乡村权力的痞化、封建土地所有制造成土地向地富阶层集中、天灾人祸破坏了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3.
民主革命时期的土地革命,中心任务是没收地主的土地与富农的多余土地,打倒地主阶级,限制富农阶级,把土地平均分配给农民,变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毛泽东在领导创建中央苏区的革命实践中,逐步地探索和解决了中国土地革命的对象、任务等基本问题,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土地革命思想。  相似文献   

4.
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爭也称土地革命战争,这就是說这一时期以土地革命为主要內容。进行土地革命,彻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把土地从封建剝削者手里轉移給农民,把封建地主的所有制变为农民的所有制,使农民得到解放,从而引导农民走向集体化,大力提高生产力,这是我們党在已經完成了的民主革命时期两大任务之一。它和反帝国主义是相关联的。党从成立的那一天起,就把反帝反封建作为自己在革命第一阶段的任务。毛主席在“中国  相似文献   

5.
英国在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革命转变过程中,围绕着土地问题出现了两条绝然不同的道路:一条是农民要求彻底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另一条是以牺牲农民为特色的将封建土地所有制直接转化为资产阶级的土地所有制。两条道路一直进行着尖锐的斗争。研究这一问题对于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在文化大革命前,我国史学界在党的双百方针指引下,曾就中国封建社会土地所有制形式问题,开展了研究和讨论。1951年1月余逊同志在《大公报》上发表了《由占田、课田制看西晋的土地与农民》一文,这是一篇涉及土地所有制问题的文章。1954年侯外庐同志在《历史研究》创刊号上发表了《中国封建社会土地所有制形式的问题》,提出了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以封建国有制为主,即皇族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此后直到1965年,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国报刊上发表了约一百五十篇论文。这些文章对不同的时代、朝代的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概念、内容和性质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见解。综合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三大类,即:(一)封建土地国有制,包括皇族土地所有制,大土地占有制等;(二)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包括贵族官僚豪富等大土地所有制等;(三)自耕小农土地所有制。第一类是国有制,后二类同属私有制。现在分别简介于下:  相似文献   

7.
旧中国的封建土地制度是封建势力、官僚资本、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经济基础与社会基础,是近代中华民族被侵略、被压迫、穷困及落后的根源,是我们国家民主化、工业化、独立、统一和富强的基本障碍。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才能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工业化开辟道路,才能巩固工农联盟和无产阶级专政。建国前,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们已经在有1.45亿农业人口的老解放区(总人口约1.6亿)实行了土地改革.农民从地主阶级和旧式富农手中获  相似文献   

8.
中国封建土地制度的形成是新兴地主阶级的自觉行为,它一开始就是一种较完善的两极制的地主土地私有制形式;西欧封建土地制度则一种自发形成的比较原始的等级土地所有制。两者间的特征差异决定了16世纪前后它们能否随社会转型而顺利完成自身的转型。占有权看似不稳定的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在社会转型时期没有完成自身的转变,倒是占有权长期处于凝固状态的西欧封建庄园土地制度顺应了社会的转型,完成了封建农业向近代资本主义农业的过渡。  相似文献   

9.
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运动,而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土地改革,在长达十年之久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革命的中心内容就是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但是,由于当时中共还处于幼年时期,并且作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而直接受它的领导,因而中国土地革命政策的制订和执行,无不同共产国际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土地问题是十八世纪末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基本问题。革命前的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已有所发展,但封建剥削制度仍占统治地位,法国还是一个封建的君主专制国家。而封建制度是建筑在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基础之上的。十八世纪的法国是一个拥有二千五百余万人口的农业国家,但占全人口约百分之一的贵族统治集团(王室、教会高级僧侣及贵族领主)却占有全国土地的十分之九(包括世袭租地农所占用的土地)。  相似文献   

11.
地主阶级对广大农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是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停滞的基本原因。推翻封建制度,改变封建土地所有制,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内容。农民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毛泽东曾做了正确的论断。早在北伐战争时期,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世界中世纪史1982年学术年会于10月13日至21日在昆明举行.全国六十所高等院校和十三个有关的科研单位,出版社共一百一十四人出席.这次学术年会的中心议题是东西方封建制度的比较研究.与会者着重在中国和西欧封建制度解体缓速悬殊的问题上进行了探讨,主要有如下几种意见:(1)封建化的形式不同.中国封建土地私有制程度与西欧不同;中国官府手工业占支配地位,而西欧则是城市手工业占主导地位;中国封建制可通过调整土地关系加强地主土地所有制,抵制商品经济的破坏,而西欧的等级土地所有制则无自然调节能力,商品经济有独立性,对封建经济破坏力强.同时,中国的破产农民总是重新回到土地上,形成恶性循环,而西欧的农民失去土地后,便不断  相似文献   

13.
中国封建社会土地所有制形式问题的讨论,在今日史学界中已经越来越深入和越来越热烈了,大致可归为下列几种看法:(一)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占主导形式的所有制是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国家土地所有制是作为地主所有制的一种补充形式,或者说它是地主土地所有制的一种隐蔽方式。(二)主张均田制破环以前占主导形式的土地所有制是国家土地所有制,均田制破坏以后占主导形式的则是地主土地所有制。(三)认为中国封建社会中主导形式的所有制是国家土地所有制,这一论点,在讨论中有  相似文献   

14.
在殖民地半殖民地落后国家中,封建关系占优势,农民是主要群众。在这些国家里,正确解决农民土地问题对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旧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封建主义是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同盟者及其统治基础。封建的土地制度对广大农民长期的残酷剥削和压迫,正是中国被侵略、被压迫、贫困落后的根源,也是中国国家民主化、工业化、独立、统一和富强的基本障碍。因此,土地制度的改革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质就是农民革命。领导渴望土地的中国农民,从地主那里夺回自己的土…  相似文献   

15.
试评土地革命的成与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封建土地关系极不合理,严重影响农民生存。20世纪30年代前后,中国共产党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内广泛开展土地革命,彻底变革土地所有制关系。经过革命,广大农民获得了土地,经济上翻了身,政治上有了地位,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这场革命是在战争环境下进行的,偏重于为战争服务,加之三次“左”倾错误的影响,致使革命成果未能巩固,随着工农红军的撤离转移,而相继丢失。  相似文献   

16.
近代法国农业发展的成就与不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状况,对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的发展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这在世界各国历史上均不乏其例。本文试就近代法国农业发展情况进行粗略的论述和分析,其中某些方面或许会有点启示和借鉴的作用。一18世纪末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农奴制虽然已经瓦解,但封建土地所有制仍然居于统治地位。封建主(国王、贵族、僧侣)和资产阶级占有全国绝大部分土地。他们通过地租、赋税、“什一税”和高利贷等形式,残酷地剥削广大农民。农民生活贫困,处境艰难,缺少耕畜和农具,“没有钱也没有知识来改良他的农作”①。农业生产技术十分落后。耕作…  相似文献   

17.
在清代前期,也就是《红楼梦》的成书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已进入末期,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日益激化。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奴役和剥削农民的基础。广大农民深受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处于极端贫困和痛苦的境地,除了反抗斗争,别无出路。广大农村是当时阶级斗争的重要战场。当时,明末农民大起义已被镇压下去,而新的农民大起义尚未到来,农村的阶级斗争形式首先表现在,广大农民为反对封建的土地租佃关系而进行的抗租、反夺佃的斗争;同时还表现在以贫雇农民为主体的为反对沉重的赋税徭役负担而举行的抗粮、抗差、反苛捐杂税等斗争。这些斗争形式,过去的封建王朝虽然也发生过,但是在清初,  相似文献   

18.
“封建制度的基础并不是非经济的强制,而是封建士地所有制”。“封建时代的所有制的主要形式,一方面是地产和束缚于地产上的农奴劳动,另一方面是拥有少量资本并支配着帮工劳动的自身劳动”。封建社会的主要生产部门是农业,土地又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故生产资料的封建主义所有制主要表现为封建的土地所有制。西欧大部分地区封建土地所有制的主要特点,是世袭领地式的大地产占统治地位,有条件的土地私有制以及层层封受的等级结构。拜占庭社会发展的特点,是几种土地所有制长期并存,即从晚期罗马帝国土  相似文献   

19.
这篇文章初步讨论唐朝法律里的几个问题,即:唐律是保护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的法律,唐律是等级制社会的法是特权法,唐律反映了父权家族制,唐律反映了东方专制主义的特点,以及唐朝刑法里反映的阶级斗争。一唐律是保护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的法律唐朝初期,生产资料所有制的主要形式是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均田制是国家土地所有制的具体內容。均田制的主要精神是:(甲)一般农民和工商业者的土地是由国家授给的。  相似文献   

20.
革命前的英国社会经济十七世纪英国革命如同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一样,是资本主义结构在封建社会内发展成熟时开始的。革命前英国是一个封建农业国家。全国居民有四百五十万人,其中有百分之七十五住在农村。农村的土地多半属于国王、教士与贵族。英国农民在法律上虽然有了人身自由,并能独立经营农业,但他们没有土地。为了生存,农民必须租种地主的土地,为地主交纳封建地租和负担各种各样的封建义务。英国国王实行封建专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