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功的音乐教育就是通过音乐教育教学活动,让学生在音乐实践过程中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发掘创新潜能,以此来满足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表现、自我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成功的音乐教育就是通过音乐教育教学活动,让学生在音乐实践过程中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发掘创新潜能,以此来满足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表现”、“自我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实施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音乐教育是"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感受美、表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  相似文献   

4.
素质教育是对学生实施德、智、体、美、劳的全方位教育.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是对学生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就其学科本身的特点来看,除了外部因素的影响外,仍需要广大音乐教师的自身努力.通过音乐教育,在实施目标中对学生实行分层要求,分层测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一独共唱自指挥"的自我练习,使学生抓住机遇自我提高.运用自教自唱法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运用"歌、舞、奏"法使每位学生得到锻炼.  相似文献   

5.
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改革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更好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交际能力等。小学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不可或缺的核心组成要素,也是培养学生"审美、发现美、感知美"的关键性学科。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合作、创新这两大重要的元素巧妙地融入其中,强化学生个人音乐修养的培养,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李桦 《学子》2014,(5):58-58
正音乐是美育课程,它能够引导学生沉浸在愉悦的享受之中。《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要求"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启迪智慧,丰富和发展形象思维,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因此,作为小学音乐教师,可  相似文献   

7.
"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已成为新课标对教师的要求.因而,数学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具有数学意识和观察能力,具有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具有以数学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具有欣赏数学之美、创造数学之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柏拉图曾说:"音乐教育,除注意道德和社会目的外,必须把美的东西作为自己的目的来探索,把人教育成美的和善的."在大力提倡创新教育的今天,我们教师不能忽视在音乐教育中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相似文献   

9.
<正>音乐教育的魅力并不在于知识、技能的传授,而是在于对学生心灵的启迪、激励、唤醒、感染与净化。音乐教育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唱歌,也不是跳几段优美的舞蹈那么简单,而是在音乐的感染和熏陶下让学生学会欣赏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让音乐融入学生的生活,为生活增添无限的情趣。因此,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创设情境,显示音乐的鲜明形象,愉悦学生身心,引导学生在音乐中发现"美"、感受"美"、表达"美"、创造"美",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  相似文献   

10.
素质教育是一种旨在挖掘学生自我潜能,以完善和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目地的教育.素质教育下的音乐教育呈现出文化多元化,知识综合化,活动多样化,评价多层化的特点.它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美、领悟美、创造美,达到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美化心灵、陶冶情操的目的,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教育》2008,(14)
思想力"原点"音乐教育是艺术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音乐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所以音乐审美教育首先应当从它的音乐性出发,对音乐美最直接的体验以及培养学生领悟音乐美的最好的形式莫过于音乐欣赏。  相似文献   

12.
音乐教育是一项审美教育,是学校德、智、体、美、劳教育中必不可缺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创新教育是时代的需要,它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更主要的要培养学生形成创造性的人格特征.音乐教育能提高情趣,陶冶情操;在音乐教育中,渗透德育,开发智力、促进智育,都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样,在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品质,都能起到其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的艺术教育功能有其自身的独特性,不是其他学科可以代替的.  相似文献   

13.
孙付霞 《考试周刊》2014,(55):184-184
<正>《音乐课程标准》非常注重"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启迪智慧,丰富和发展形象思维,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音乐课程应"立足于我国数千年优秀的音乐文化传统,与我国教育方针中的‘美育’相对应,彰显音乐课程在潜穆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情操、健全人格和以美育人的功能"。可见,新课标下的音乐学科教学改革,非常重视  相似文献   

14.
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音乐是情感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音乐审美观念、加强对当代学生音乐审美的熏陶。这就要求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要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要求,要以审美教育为主线指导整个音乐教学过程,让学生从中参与音乐生活、接受音乐熏陶、享受音乐的美。  相似文献   

15.
音乐教育是学校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关于音乐教育的重要作用,高中音乐鉴赏教科书中曾引用孔子《论语》中的一句话进行描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音乐教育的突出特点就是以声传情,以情育人。音乐教育不仅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意志,更能帮助学生树立正...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改革促进了初中音乐教学的创新改革,尤其是音乐教育体系的提出,主要是针对初中音乐课程的形式创新,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实践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分析了音乐教育体系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实践,以充分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17.
黎锦晖一生最重要的成就在于音乐教育事业.为推动中国音乐教育现代化进程所作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开创了"儿童歌舞表演曲"和"儿童歌舞剧"两种艺术形式;推行新的"惟美"的音乐教育理念;推行"平民"的音乐教育理念;对学校音乐教育方式的成功探索;创新音乐教材的内容和形式.  相似文献   

18.
音乐是积聚灵感、催发情感、激活想象的艺术,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它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特别是在激活学生创新潜能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音乐学习的根本机制是让学习者融入音乐、感悟音乐。只有让学生对音乐有了自己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理想境界。为此,实施情感教  相似文献   

19.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个核心问题。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而学校音乐教育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形式来实现的。如何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达到激发兴趣,自主学习、积极参与、和谐互动的目的,是值得我们所思考的问题。作为教师应当不断提高自身创新意识,充分发挥音乐教育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的独特作用,让学生在陶冶情感的同时,提高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音乐教育除了非常注重道德和社会目的以外,必须把美的东西作为自己的目的来探究,把人教育成真和善的。"通过不同的教育手段和音乐特殊的表达方式,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永远追求真善美的人。寓德育教育于音乐教育之中。一、音乐教育在中学教育中具有特殊意义1.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是通过培养对音响的审美因素的反应来进行的感觉教育。"大量、广泛的音乐作品,在中学音乐教育中,以歌唱、器乐、欣赏等方式,增进了学生对音乐美的认识、理解、鉴赏、创造能力。在审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