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地理研学旅行中,学生可以通过实地观察、探究和实践,培养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这与科学教育的目标高度契合。基于科学教育主题,从研学主题、研学目标、学科融合、研学路线、研学活动、研学内容与研学评价等七个方面,设计地理研学旅行活动,且以河南登封市嵩山国家地质公园为例,进行了实践案例设计。实施结果显示,基于科学教育主题的地理研学旅行活动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  相似文献   

2.
研学旅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相契合,广受全国各地中小学的关注。地理信息技术有助于研学旅行的开展,文章以长白山地区的自然地理资源为依托,融入地理信息技术,从前期准备、中期实施、成果展示与评价三个阶段开展长白山自然地理研学活动,在研学中渗透“学生主体、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理念,增进学生对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相似文献   

3.
立足学生实际,精心开展研学旅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成 《地理教育》2015,(3):48-49
研学旅行目前正在我国各地开展。作为开发与利用校外地理课程资源的有效手段之一,研学旅行能够有效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探究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开发与利用好研学旅行,可以更好地推动素质教育的开展。  相似文献   

4.
研学旅行是集旅行体验和户外研究性学习于一体,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和安排学生以集体旅行、共同研讨、集中食宿等方式开展的校外教育实践活动。研学旅行倡导学生要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活学活用。一方面,研学旅行有助于推动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形成;另一方面,地理核心素养也规范了研学旅行活动的开展。地理核心素养的研学旅行活动,是将研学旅行作为地理核心素养塑造的一块阵地,将核心素养的培育渗透在研学旅行的整个过程中。  相似文献   

5.
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培养学生必备的地理核心素养,而研学旅行是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文章在探讨开展地理研学旅行意义的基础上,选取江油市窦圌山作为研学地点,依托野外实践,从活动准备、活动实施、活动评价等三个方面,阐述如何合理有效地开展研学旅行,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6.
地理研学活动属于实践性的教学活动,直接指向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文章对一次不理想的研学活动课程进行改进,主要方法有:对照课程标准提出方案;使用项目式学习开展研学;重视动手操作,注重收集信息与运用工具;明确地理实践力达成目标,细化评价量表。改进后的研学活动以项目式学习方式展开,不仅聚焦地理实践力的培养,而且还明确了活动任务与考核方式,有助于充分发挥研学活动的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7.
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对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以陕北流水地貌研学为例,从研学活动的设计原则、背景及目标、准备工作、具体实施和总结等方面,探讨了如何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设计高中地理研学活动。  相似文献   

8.
融入思政元素开展地理研学活动,能够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促进德育和智育的协同,提升地理研学活动的育人价值,落实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工作。文章以“钢铁变形记”地理研学活动为例,探讨了将思政元素融入研学活动的价值、策略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9.
2016年12月教育部等11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后,全国各地以当地地理资源为依托开设了许多围绕立德树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研学旅游课程。研学旅行是衔接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的创新形式,是培养核心素养不可缺少的重要方式与途径。通过本次夏津九龙口湿地研学,激发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同时开拓了学生的学习视野和地理视角,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考问题时的地理思维。  相似文献   

10.
依据地理研学活动的基本要求,充分发挥西柏坡丰富的红色资源和独特的地形地貌研学优势,科学设计西柏坡地理研学活动方案,将红色教育和地理研学相结合,组织开展鲜活生动的地理研学活动,在全面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同时,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担负民族复兴重任的信心与决心。  相似文献   

11.
“地理实践力”是指人们在考察、实验和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依托地理学科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对于提升学生地理实践力,是地理课程彰显其实践属性的主要担当。本次研学旅行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于一体,融亲子旅游与和研学旅行于一体,融假期学习与娱乐于一体,让学生在“游”学,在“玩”中成长,达到了学生“人在假期里,心在知识中游”的预期。为高中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探索出了良好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12.
囿于条件限制,实践类课程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相对冷落。文章以昆山中学"海绵校园"为线索探索地理"微"研学实践活动,围绕"海绵校园"选择透水路面、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等8个典型海绵校园设施作为观察点位,以水循环知识点为中心设计研学探究问题,并制定相应的观察、实验、探究活动以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与综合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3.
"研学后教"是一种教学理念,其核心理念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正确运用"研学后教"这一教学理念,可以提升教学效果。要积极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研教"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开展课前、课堂的"研学"活动;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后教"活动。  相似文献   

14.
《地理教育》2020,(3):F0002-F0002
吴景隆中学一级教师,现任教于山东省滕州市北辛中学。先后荣获全国"地球小博士"优秀辅导奖、枣庄市地理优质课一等奖、滕州市教学能手称号等。成功执教山东省地理德育课例展评活动的公开课。"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凭着对地理教学的热情与执着,勇于探索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长期致力于课堂探究活动的实效性研究,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和能力,教学成绩优异。长期坚持做一名学习型教师,在学习中成长,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成为最好的自己。用自己的所见、所闻、所学、所感指导实际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思维习惯和学习习惯,力争每一节课都是最有效的课堂。挖掘多种地理资源,带领学生开展研学活动,培养学生地理素养,提高学习地理兴趣、激发地理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5.
地理学科的实践性特征明显。在新课程改革深化的背景下,高中阶段地理教学中引入了研学活动。通过对校外地理课程资源的合理运用,组织并开展研学活动,能够全面培养学生的人地思想,增强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使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水平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研学旅行广受关注,研学课程的开展和实施都离不开地理研学导师的引领。高校作为中小学地理教师的培养基地,可充分发挥其优势,在高校地理专业课程体系中尝试增加研学相关的内容。文章以“首届全国研学课程设计大赛现场赛暨研学培训会”为契机,基于地理研学导师培养视角进行腾冲火山国家地质公园研学课程设计,探索如何通过研学活动,培养地理专业大学生的研学素养与能力。  相似文献   

17.
梁莹莹  韩秀凤 《文教资料》2021,(2):232-234,160
本文以鄂尔多斯市研学旅行活动为例,为充分发挥研学旅行的地理实践性活动对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作用,设计基于乡土地理研学旅行的方案。本方案融入课程化思路,从研学前、研学中、研学后三个阶段进行设计,为呼包鄂地区地理教师教学设计和实施实践活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孟露 《科教导刊》2023,(4):134-136
研学旅行是一种学和游相结合的新型学习方式。自2016年《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发布后,研学旅行迅速在我国兴起。研学旅行突破了传统教学的弊端,可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在旅行中成长,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学会用地理的眼光欣赏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培养了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和人文精神,响应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时代主题。文章以大连市为例,分析了大连市研学旅行的发展现状,以及大连研学旅行的优势条件。  相似文献   

19.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高中地理课程旨在使学生具备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学会从地理角度认识地理环境,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地理研学旅行设计目的在于将教材上的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设计以遵义市红花岗区红色文化景区为研学旅行地点,在研学活动中渗透五育,对研学旅行活动进行方案设计与评价,为地理研学旅行活动的开展提供适合的策略,促进地理研学课程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研学旅行作为将研究性学习和旅行观光活动相结合的一种实践教育形式,对地理学科教学具有重要作用。研学旅行与地理学科综合性、区域性特点相契合,为地理教学提供了真实情境,深化了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立足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本文提出高中地理研学旅行应遵循的原则及设计流程,并以长白山高中地理研学旅行活动方案设计为例,为研学旅行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