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岑参先后两次出塞到陇右地区,期间在凉州停留半年多时间,创作了《登凉州尹台辛》等9首诗歌。其诗既不同于首次出塞时的困顿、乡思之作,叉不同于二次出塞时的写景作品,体现出“辞意清切”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岑参边塞诗是唐诗中的一朵奇葩,诗中“粗犷”、“刚劲”等风格所反映的“阳刚”与西方美学中的“崇高美”之间是相互补充、互为解释的同构关系。借鉴西方美学理论对岑参边塞诗进行再认识,拓宽了诗歌研究的视野和角度。岑参边塞诗中的景色描写,直观地体现了崇高美的内涵。  相似文献   

3.
现行初中语文课本对岑参为何处人,注释不一。第二册287页注释⑨是:“岑参(714——770),南阳(现在河南南阳)人。”第六册307页注释⑩是:“岑参(714——770),江陵(现在湖北省江陵县)人。”为什么会有两种注释,岑参究竟是何处人呢?《中国人名大辞典》记载:“岑文本,棘阳人……贞观中擢中书舍人。诏告皆所草定。敏速过人。迁侍郎。封江陵县子。逾年为中书令。”又“岑参,文本后……肃宗时杜甫荐为左补阙。”《中国文学家大辞典》记载:“岑参,南阳人。”以上的“棘阳”“南阳”在现在的什么地方呢?《中国  相似文献   

4.
读盛唐边塞诗人岑参的诗,无论是韵律节奏,还是意境、风格、气势,都给人一种“奇”的感觉。难怪前人评岑诗多用“奇”、“丽”来概括。“诗意奇体峻,意亦造奇”。“李白岑参二家别出机杼,语羞雷同,亦称奇特。”方东树评岑参《白雪歌》曰:“奇峭、起飒爽。‘忽如’六句,奇才,奇气,奇情逸发,令人心神一快。”当代文学史家刘大杰先生称岑参诗风格“险怪雄奇”,“气势雄奇俊伟”,“具有一种排山倒海的气势,读了之后只能  相似文献   

5.
本主要从盛唐边塞诗人岑参的边塞诗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情趣方面做了探讨。重点论述了岑参诗歌中“奇、壮”的特点及对新疆现代诗歌的启发。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风景画”、“风俗画”、“人物画”和“瑰丽情丝绣织而成的彩色画卷”四个侧面论述了王蓬散文集《乡思绵绵》在内容和艺术上的主要特色。  相似文献   

7.
试论岑参"边塞"诗人地位的确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历代文学名家的诗文和诗话中,对岑参及其诗作的评论很多,通过考察这些诗文和诗话,试图揭示岑参“边塞”诗人地位确立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谈岑参诗歌中的白草意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诗人岑参曾两度出塞 ,饱览并用诗歌记录了西北大漠奇特的山川景物。其中 ,白草 ,这一内地文人很少提及的植物 ,多次在他的诗中出现。岑参在学习和继承“春草”这一意象所代表的含义同时 ,将“白草”这一独特的意象引进诗歌 ,增加了草意象的内涵  相似文献   

9.
乡思,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基本清感,也是亘古久远的文学创作母题。屈原仆悲马怀,难舍旧乡远逝,成千古绝唱;李白对月惆怅,勾起乡愁万种;杜甫闻官军收复故园,涕泪满裳,写成生平“第一快诗”;李煌以“一江春水”喻乡愁,揉进多少家国沧桑之感……乡思,不知演绎出多少荡气回肠、催人泪下的诗章。可以说,乡思情结成了中华民族一种强固的集体无意识。乡思母题在散文创作中具有突出的活力和魁力。因为,首先,散文与小说相比,擅长于展示作者个性,抒写个人独特、精微的情怀、思乡的情感虽是人类共同的,但其体验却是因人而异的,唯其独特…  相似文献   

10.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的“轮台”,课本注为:“古西域地名。在现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轮台县。”这是把汉代的轮台当作唐代的轮台了。现在的轮台县位于天山之南,属汉代西域的轮台国辖区。如果说岑参诗中的轮台是指今天天山之南的轮台县,那么,岑参另一首诗《使交河郡》、中“平明发轮台”“暮投交河城”就不可思议了。因唐交河城在今吐鲁番县西二十里,与今天的轮台县相距为一千一百多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文学史上,高适、岑参被称为杰出的边塞诗人,并称“高岑”。他们的作品大多描写边境山川景物;风土人情,反映边塞战争,个人的从军生活和思妇不幸的境遇,表达自己立功的愿望和不满现实的思想。在艺术风格上,高适、岑参都有雄浑、豪放、慷慨悲壮、积极进取的精神,但又各具特色。高适的边塞诗现实主义多于浪漫主义,诗清新秀美,语言爽朗质朴,有雄健之气,多慷慨悲壮之音,章法多变,树立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岑参的诗,雄奇瑰丽,富有浪漫主义特色,语言朴素,用词精确、贴切。奇景、奇情、奇彩三者的结合形成了岑参边塞诗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12.
陈玥霖 《文教资料》2020,(5):21-24,36
“好奇”是岑参诗歌的一大特点。岑诗对“奇”的捕捉和构造与其对自然的描绘和引用有密切关联。在岑诗中,人与自然之间形成了一种扑朔迷离的复杂关系,这种自然观很大程度上影响岑诗好奇特质的展现。本文在对岑参诗歌进行文本细读的基础上,探究其自然观对好奇特质的影响作用,以对这一特质的形成、展现及其蕴涵的作进一步的认识与理解。  相似文献   

13.
盛唐诗人中,除李白、杜甫和王维、孟浩然之外,高适、岑参也是并称的。两人生活在同一时期,皆因边塞诗而著名。他们的诗作笔力雄浑,气势奔放。岑参的“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高适的“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是否有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14.
唐代的边塞诗,滥觞于隋朝,形成于初唐,经历了以虞世南为代表的“萌芽期”、以“四杰”为代表的“成长期”、以陈子昂为代表的“壮大期”三个阶段,到了高适、岑参时进入“成熟期”。初唐边塞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胡大浚先生《岑参“西征”诗本事质疑》一文(下简称“胡文”),论证了唐代诗人岑参的边塞名篇《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以及《献封大夫破播仙凯歌六章》的背景问题,读后所获颇多。但有些地方,意见有所不同,现写出来与胡先生商讨。  相似文献   

16.
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唐诗中的名篇,也是中学语文教材的保留篇目,人教版就编排在八年级下册第30课《涛五首》中。最近,听一位老师上课,发现老师指导学生赏析诗中的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时,提供的参考答案竟然说该诗句表现了岑参“积极向上的乐观情怀”。课后翻阅人教社配套的教师用书才发现,书中的“课文研讨”之“整体感知”部分,对该诗句有如下赏析:  相似文献   

17.
编入初中语文课本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以下简称《白雪歌》)是岑参边塞诗里的名篇,美国汉学家斯帝芬·欧文《岑参——追求奇境的诗人》一文认为《,白雪歌》是岑参边塞诗中最优秀的代表作“,其中的形象是以前的作品不曾有的。”周啸天先生认为“读此诗处处不要忽略一个‘奇  相似文献   

18.
《徐州师范学院学报》一九八二年三期刊载了孙映逵同志《岑参“西征”诗本事及有关边塞地名》一文(以下简称《孙文》),对拙作《岑参“西征”诗本事质疑》(载《甘肃师大学报》一九八一年三期,以下简称《质疑》)提出论难,帮助我重新思考了一些问题。本着切磋琢磨、疑义相与析的态度,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再提出来与孙同志商讨。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诗歌中 ,思乡怀亲占有极大的比重。“日暮途且远 ,游子悲故乡” ,“乡路渺天外 ,归期如梦中”。历代诗人用不同的诗句写了共同的乡思之情 ,留下了许多不朽的传世之作。台湾诗人舒兰的这首《乡色酒》 ,仿佛一杯香气浓郁、酒味绵长的陈酿美酒 ,品之令人心醉神摇。诗人撷取生活中的两个画面 ,使之形成对照。诗中“三十年前”与“三十年后”这种远近跨越的时间跳跃、大陆与宝岛的空间距离的以小见大以少胜多的收缩 (将大陆故乡收缩在“柳树梢头” ,将宝岛台湾收缩在“椰树林”里 ) ,集中地体现了诗人浓烈的乡思之情。第一幅画中 ,皓月升空…  相似文献   

20.
文化长廊     
文化长廊中国文学史风格流派录(三)边塞诗派“边塞诗派”是盛唐诗歌的主要流派之一。文学史家根据作品反映的题材,把盛唐诗坛上善于表现边塞生活的诗人称作“边塞诗派”。其代表人物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等,成就最大的是高适和岑参。边塞诗派的作者结合壮丽、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