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清末民初的翻译被赋予厚重的历史使命,它着眼于目的语的文化构建,这为近代中国特殊的历史环境和文化环境所决定.这一时期的翻译理论更加突出译者的主体地位,形成以译者为中心主体,以作者和译入语读者为两个边缘主体的翻译主体体系.译者这一中心主体就客体的两世界(源语与目的语世界)、三方面(共谋的主客体和目的)、六因素(源文本、源语、源语文化与目的文本、目的语、目的语文化)实施翻译.译者面对民族存亡,求救国、图自强、谋复兴,依靠翻译大力传播西方文化,积极构建中国近代文化.  相似文献   

2.
《论语》是反映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经典之作,对《论语》的翻译是向世界传播中国传统思想和文化的重要途径。从目的论的角度研究《论语》选段的不同译本,不仅为翻译批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也证明了翻译批评在促进译者提高翻译质量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译者只有在正确理解源语意义及其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充分把握翻译的目的,遵循目的论中的忠实性法则和连贯性法则,才能有效地产出高质量的译作,从而达到传播源语文化、丰富目的语文化和繁荣世界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翻译模因论从文化传播角度将翻译活动视为语言模因的跨文化传播,规范模因则从"期待"和"专业"两方面向译文和译者提出具体要求,对公示语汉英翻译实践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在翻译实践中可以通过复制目的语模因,凸显核心目的语模因,重塑源语模因以及增强译者职业道德素养等策略来提升汉语公示语英译质量。  相似文献   

4.
翻译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实现文化交流,这就要求译者选择能够最大限度地承载源语文化信息的翻译方法和策略;陶瓷文化用语的翻译也要坚持文化传播之目的,译者应通过翻译把中国灿烂的陶瓷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而要实现这一目的,就要采用韦努蒂提出的异化翻译策略.译者在翻译陶瓷文化用语,特别是中国特有的文化词汇时,要坚持异化翻译中的音译方法.  相似文献   

5.
电影是最具影响力的跨文化传播途径,是沟通语言和文化的桥梁,电影文本的翻译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同国度、民族之间独特文化因素的译介和传播。与其他文本的翻译不同,电影字幕翻译对语言的逻辑性、感染力和艺术性等有更高要求,异化策略和归化策略便是跨文化因素电影字幕翻译中常用的策略,应根据具体情况,恰当运用这两种翻译策略,力求使源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实现成功对接,使观众顺畅观看和正确理解影片的源文化内涵,实现成功的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17,(57):39-40
模因是文化的基本单位,通过复制、模仿、继承等方式加以传播,也是文化得以延续的基本载体。将模因与翻译结合不仅能够从新的视角探究翻译模因的演变和更迭,而且为翻译实践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从语篇模因与文化模因两个角度,剖析《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的汉译本中模因的传播特点以及对源语文本、目的语文本和文化的影响,对翻译实践研究具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7.
匡洁 《文教资料》2009,(16):34-36
翻译不仅涉及语言问题,而且涉及文化问题,要真正把源语翻译为目的语,译者除了要掌握源语和目的语两种语言外,还要很好地了解源语和目的语的文化,在比较两种语言和文化的基础上,研究目的语中的表达方式,以及这种表达方式在目的语读者中的理解和反映.本文以汉语和德语互译为例,论述了翻译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以及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重点论述了如何应对文化差异给翻译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英语翻译过程中,归化和异化这两种翻译策略的选择主要受源语文本的类型、源语文化和译语文化的相对地位、翻译主体对源语文本的态度、翻译主体自身的文化态度、翻译主体的翻译目的以及译语读者的要求和层次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建筑艺术文化的翻译是中国文化向西方文化的传播输出。它的翻译既包括一种语言内不同变体间的转换,语言与艺术形式的符号解读、转换,还包括不同语言之间的"语际转换"和重建。"语内解码"的过程是分析艺术作品"形"与"质"的关系,解读古建筑艺术的文化内涵和特质;"语际转换"则是译者对于译品(古建筑艺术)从源语到目的语的"深度翻译"。  相似文献   

10.
旅游业的发展对中华文化的交流与传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旅游文本翻译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本文在归化和异化策略的指导下,对江西景点名称翻译方法进行分析,从源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的差异出发,通过景点汉语名称和英语名称的对比,了解译者选择相关翻译方法的原因,以期进一步促进旅游文本翻译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11.
刘书慧 《海外英语》2012,(1):245-246
作为一种非言语语言,并不是所有的身体语言在不同文化中都有着相同的含义。一方面,在不同文化中,身体语言存在共同性,这包括:1)人类共同享有的生物特性;2)不同文化中相同的社会特性;3)不同文化中,作用相同;4)文化区别缩小。另一方面,身体语言在不同文化中的不同点包括:1)不同身体语言,相同信息;2)相同身体语言,不同含义;3)一些身体语言仅存在特定国家;4)一些身体语言虽存在于特定国家,但不存在特定含义。所以我们有必要知道身体语言在不同文化中的同与异。  相似文献   

12.
翻译是外事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不同国家的语言都有其特有的文化现象,按照尤金.奈达的“对等反应”理论,解释性翻译是不可缺少的,它是外事活动中移植文化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论我国近现代外语教育中语言文化意识的民族主体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语教学中语言文化意识的民族主体性主要表现在对所学外语的文化性的体认、学习和运用某种外语的意识倾向性、学习外语所形成的新的文化理念。中国在被帝国主义列强的军舰大炮轰开国门之后 ,就迈上了艰难的向外族学习之路。一个多世纪以来 ,我国外语教育中语言文化意识的民族主体性随着综合国力的上升而逐步提高。当今全球化时代为人类共享文明提供了方便 ,但也存在着激烈的语言文化竞争 ,我们提倡一种保存自己又善待他人的平等心态 ,主张在宽容和理解的基础上维护语言文化的多样性和民族平等。  相似文献   

14.
翻译涉及两种语言,从而不可避免地会受两种文化的影响;同时,语言和翻译都是文化交往中不可分割的部分,因此,也就必然受文化的影响,被文化所改变。作者试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从物质文化、社会文化、宗教文化、语言文化等方面,就文化差异对翻译理解的影响加以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刍议文化差异对翻译理解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涉及两种语言,从而不可避免地会受两种文化的影响;同时,语言和翻译都是文化交往中不可分割的部分,因此,也就必然受文化的影响,被文化所改变.作者试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从物质文化、社会文化、宗教文化、语言文化等方面,就文化差异对翻译理解的影响加以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国际化进程中语言文化的"和而不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化进程必然带来语言文化的融合,但这种融合体现为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在持续交往中形成的相互理解能力的加强;同时,国际化和民族性相互作用的结果是新的差异的产生,正是这些差异维持了语言文化多元的前景。因此,保持语言文化的不同有其可能性。国际化进程中各语言文化正是在互识、互证、互补的过程中,通过相互依存达到独立。  相似文献   

17.
全球经济一体化已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随之而来的是不同语言文化的碰撞、交流与融合,世界语言文化多样性在全球化时代面临严峻考验,探索和寻找新的语言文化多样性保护策略已经迫在眉睫。本文尝试运用模因学和语言文化相结合的界面研究,探讨模因学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化传承和保护的启示。通过模因模仿与复制的传播规律,少数民族语言文化在传承过程中需要找到代代相传的模因宿主和受体,运用有形和无形的手段促进少数民族语言和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18.
人类语言与文化之间既有共同之处,又各有特点.文化的异同往往导致语言的异同.因此,外语教学不仅意味着语音、词汇和语法的教学,它还包括文化教学.文化教学是语言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跨文化交际中的肢体语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肢体语言与学外语一样,都是文化的一部分。除一些世界公认的肢体语言外,不同的文化还有各自的肢体语言。跨文化交际时,相同的肢体语言形式可能具有完全不同的意义。本文简单对比中关肢体语言的差别,并介绍了一些国外常用的肢体语言,以此来说明在学习外语的同时,多了解一些国外常用的肢体语言是会有帮助作用的。  相似文献   

20.
词汇借用是各种语言共有的现象,汉语的发展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他国语言和文化的影响。其中,汉语受英语的影响最大,吸收了众多的英语借词。这些英语借词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汉语词汇,使汉语的表达更加准确生动,而且推动了汉语文化的发展,增强了其生命力,使其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