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庞燕宁 《华章》2008,(17):132-133
对<嘉莉妹妹>中男主人公赫斯特伍德的悲剧性人生的研究很少,且主要运用丛林法则和城市理论等西方理论,把其失败的主要原因归咎于城市化发展和职业特性的外因.本文用以中格西的方法,运用孔子和庄子的思想来分析他的失败原因,发现赫斯特伍德心中的内因是最重要的,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
《嘉莉妹妹》(1900)是二十世纪美国杰出作家德莱赛的一部优秀自然主义风格的小说。德莱赛用生动的文字描述、鲜明的对比、真实的色彩和平民化的语言塑造了嘉丽、赫斯特伍德等人物形象。本文从分析人物命运和环境之间关系的角度,阐述了德莱赛的自然主义观点,即人类的悲剧在于自身的生物需求和被无情的社会操纵。本文首先介绍美国自然主义的兴起及特点,其次分析了嘉丽对金钱的欲望以及赫斯特伍德对性的欲望,最后本文总结了小说的主题。嘉莉的悲剧在于,她在冷酷的世界里,只好受外界力量的摆布,随波逐流。人类在生物需求和社会环境的控制下缺乏理想和思想,像“风中的羽毛”一样,不能操纵自己的命运。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嘉莉妹妹》中汉森夫妇、杜洛埃、赫斯特伍德、海尔太太、万斯太太、罗拉等次要人物的性格和处境,看他们是如何表现小说的主题--自然主义的。  相似文献   

4.
德莱塞笔下的嘉莉和珍妮是背离了传统社会道德规范的典型人物。在烘托两位主要人物的同时,德莱塞有意识地安排了一些次要女性人物来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两部小说的女主人公命运的关键转折点都有次要女性人物的影子。通过对引导嘉莉走向虚荣的邻居万斯夫人和影响珍妮价值观的女主人布里斯布里奇夫人以及两位女主人公所谓的情敌赫斯特伍德夫人和莱蒂的比较,揭示小说的艺术性和技巧性,并引发读者对资本主义体制下女性众生相的深思和批判。  相似文献   

5.
于洋 《海外英语》2013,(6X):208-209
该论文将重点探析战争对海明威本人,对小说《永别了,武器》中的人物以及那个时代的社会的影响。战争给人们带来的不仅是身体上创伤,人们精神和意识状态也发生了改变,心理上也受到折磨,战争最终导致了人性的扭曲。  相似文献   

6.
英国小说家威廉·戈尔丁的小说《蝇王》1954年出版以来,其深刻的主题思想及独特的艺术手法一直受到广大读者和评论界的推崇,小说成功的人物塑造为突出主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主要从人物语言设计、心理以及行为描写等几个方面探讨了该小说在人物塑造上的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7.
<绣像小说>在晚清小说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由于相关资料的匮缺,这份小说期刊还有不少问题悬而待决.其实,当时的报纸刊登了不少<绣像小说>出版发行的广告,根据这些广告透露的信息,本文集中对该刊物的刊行、停刊时间与编者问题作了辨析.实际上,该杂志第一年二十四期存在严重延期情况并造成第二、三年杂志出版的顺延,其停刊时间下限为光绪三十二年十二月十七日(1907年1月30日);该杂志的编者为李伯元.  相似文献   

8.
《简·爱》是英国著名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1847年发表的一部弓l起深刻影响的长篇小说,也是使她由一名穷牧师的女儿一举成为世界著名作家的代表作品。这一年,她和她的两个妹妹艾米莉、安妮几乎同时出版了三部著名的小说,这在世界文坛上也是少有的事。《简·爱)故事发生在十九世纪中叶英国一个乡村小镇上。贫苦少女简·爱,从小失去父母,被有钱的舅舅收养。舅舅死后,遭到舅母一家大小百般虐待,并让她到罗伍德慈善学校接受所谓“惩罚肉体以救灵魂”的残酷教育,使幼小的简·爱继续遭受虐待和凌辱。熬过10年含辛茹苦的岁月,怀着在社会…  相似文献   

9.
李今 《海外英语》2014,(14):196-198
克里斯托弗·衣修伍德在小说《再见,柏林》中,以镜头叙事的方式描述了一段纳粹政党上台前柏林社会动荡岁月。小说不仅大胆尝试将相机视角同叙事技巧结合起来,还凸显出作者对于历史的冷静反思和宏观历史中个体命运的关怀。在展开对镜头叙事及衣修伍德历史思考的同时,对其相关原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鲁滨逊漂流记》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探险小说之一。大家对这部小说评价很高,因为它不仅内容生动有趣而且主题意义深刻。此外,由于书中的语言通俗易懂,因此自1719年出版以来,这本小说就广为流传。人们有时候把《鲁滨逊漂流记》当做是英国的第一本小说。目前,它已经被翻译成多种语言。  相似文献   

11.
《红字》是美国19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小说家霍桑的经典作品,其中的女主角海丝特·白兰被认为与受人尊敬的牧师丁梅斯代尔通奸并生下女儿珠儿,因此佩戴上红字“A”(“Adultery”的象征)作为清教法规严苛无情的惩罚。霍桑通过塑造海丝特这个形象向读者展示了清教观,以及清教观对人们生活和思想所造成的影响。海丝特最初是勇敢坚强的,最终却在清教社会的压迫下,承认了自己的罪过,并通过艰苦工作,自我提升得到救赎,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作家霍桑,擅长用特殊命名法刻画人物以突出作品的主题。其代表作《红字》便集中体现了这一特点。在这部作品中霍桑对特殊人名和字母A的象征意义的运用,使作品蕴含多重寓意和多元主题。女主人公的名字白兰蕴含着美丽、激情、轻率、欲望灵魂净化以及对人性的研究等意义。丁梅斯代尔的名字含有"一个犯了通奸罪的人因性格怯懦把罪恶隐藏在阴暗的心中"之意。齐灵沃斯的基本寓意是"恶棍、复仇和冷酷"。白兰与丁梅斯代尔的女儿的名字珠儿有"珍贵、美好与纯洁"等人性善的内涵。字母A的含义随着主题的发展而发生变化,作品以字母A开始又以A结尾,字母A的不同暗含意义是为《红字》的主题模糊性服务的。  相似文献   

13.
对于美国浪漫主义作家纳撒尼尔.霍桑的作品《红字》中的女主人公海斯特.白兰,很多学者都把她解读为是经过苦难的磨炼后获得了新生的女权主义战士,但细读小说可发现,文字表层虽然支持上述见解,表象下却另有隐藏:海斯特在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中煎熬着,生活在边缘地带,经过命运残酷的打击后最终屈服了,接受了清教社会对她的审判。由此看出,霍桑并不是个彻底的女权主义者。  相似文献   

14.
美国浪漫主义作家霍桑的代表作《红字》讲叙了女主人公海斯特因所谓的"通奸"罪而遭受屈辱和惩罚的的故事。作者成功塑造了一个敢爱敢当、勇于反抗社会习俗的反叛女性新形象—海斯特。海斯特坚定的反抗意识和叛逆行为贯穿文章的始终,体现了霍桑的女性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15.
纳撒尼尔,霍桑是美国19世纪影响最大的浪漫主义小说家和心理小说家,被尊称为“美国的莎士比亚”.《红字》是霍桑的代表作品.小说中的孤独主题主要体现着四位主人公身上:海斯特在生活中没有同伴,无人帮忙解决问题的孤独;受人敬仰的牧师丁梅斯代尔不敢承认犯错而独自忍受心理惩罚;复仇者齐灵沃斯的孤独以及珍珠在成长中没有伙伴、没有父爱的孤独.这些孤独因素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当时特定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人性扭曲.此外,霍桑本人的经历也是小说充满孤独主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刘敏 《鸡西大学学报》2013,(9):109-110,113
霍桑通过揭示主人公海丝特所处的清教男权社会“边缘”地位,深刻地批判了男权社会中极为普遍的厌女意识,并且通过把海丝特的人生逆境坚强抗争与男主人公对命运无奈进行对比,颠覆了传统的男权社会总是以女性作“客体”的观念,在自己想象中建构的“红字”世界里替海丝特赢取了一个“主体”地位,正是通过海丝特这样一位女性人物的塑造,让人们认识了解到了作者内心的女性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17.
董岱  吕永红 《海外英语》2012,(11):219-221
霍桑的小说《红字》被认为是一部心理小说,历来是学者们研究的对象。文章将侧重人物不同的异化类型,包括小说中被迫异化的孤独而坚韧的女主人公赫丝黛·普丽恩、发生社会异化和宗教异化的懦弱又矛盾的牧师亚瑟·丁梅斯德以及那些不觉异化的愚昧跟众的波士顿居民。接着将从殖民地时期和资本主义工业时期的相似点以及作者特殊的生平两方面来探讨作者如何穿越时空,通过以十七世纪故事来揭露十九世纪文明现象掩盖下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化,以丰富对小说的解读。  相似文献   

18.
在人的一生中难免会犯下这样那样的错误,产生错误并不可怕,关键是对待错误的态度。赫斯特和丁梅斯代尔私通,后来事情败露,赫斯特被判处示众三小时并终生佩戴象征耻辱的红字。面对奇耻大辱,赫斯特勇敢面对,并且不顾众人的冷嘲热讽,不断帮助别人,实现了生命的超越,而丁梅斯代尔则竭力掩饰,最终付出生命的代价。  相似文献   

19.
20.
诸多名家更多关注英雄人物的命运,然尤多拉·韦尔蒂以独特的视角将小人物的喜怒哀乐展现在读者面前,引发了读者对人生的深沉思考。运用功能文体学的三大功能相对应的及物性系统、语气系统与主位结构分析其短篇小说中的小人物,可以深刻地感受小人物们的生活和命运以及造成她们贫穷生活和悲惨命运的更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