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廖永祥先生编纂的《蜀诗总集》近期由天地出版社出版。是书共分十二卷 ,辑录自先秦至清末蜀中诗人二千三百余家、诗作近万首。乃先生穷十年之力 ,参阅史料文献四百三十余种 ,精心结撰而成。近年来巴蜀乡邦文献之整理 ,是书堪称巨著。笔者有幸先读 ,以为是书虽未能尽善 ,然发凡起例 ,甚有功于学术。一、发幽阐微巴蜀素称文献之邦 ,名公巨子辈出。正如先生所云 ,“巴、蜀素好文雅 ,其来久远” ,“自昔江汉炳灵 ,岷峨毓秀 ,以山水、文学著称 ,诚文雅之渊薮”。前人所辑 ,如《成都文类》、《全蜀艺文志》、《蜀藻幽胜录》、《锦里新编》、《蜀文…  相似文献   

2.
关于《蜀碧》邓云乡《蜀碧》是一本十分著名的书,自然这著名在今天也要画问号。但在三十年代中后期,上海滩上,不少摇摇笔杆的朋友是知道的,因为鲁迅先生在文章中重点提到过。也像当时的文人一样,被鲁迅一夸,或者一骂,马上就出名了,起码在文艺界,了一大元千字的稿...  相似文献   

3.
古代的禁书现象徐华献禁书,就是禁止刊刻、抄写、传播、阅览的图书。历史上禁书的数量之大,种类之多,难计其数,现择古代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禁书,对其内容加以分析、归纳:一、政治原因:禁书是一种人为的现象,它的出现既是一个国家,一个特定时代文化政策的反映,又...  相似文献   

4.
程颐蜀中行迹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宋理学家伊川先生程颐在蜀中的行迹,有关史传及年谱所载均简略而有阙疑。此据历史献及地方献证实程颐侍父宦游汉州,却并未与兄程颢偕同;其成都之行在熙宁三年(1070);其晚年编管涪州时在绍圣四年(1097)至元符三年(1100),此间完成《易》学述。中还对有关传闻之误作了辨正。  相似文献   

5.
蜀巫与滇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蜀与滇是我国西南的两个古国,关于它们的历史,古代献都只有一些简略的记载。因此,对蜀与滇这两个古国进行研究,很大程度上依赖其出土物。蜀与滇的青铜化都十分发达,出土的青铜器造型别致,制作精美,数量甚夥,种类繁多。虽然二的青铜器风格迥异,器物的用途也不尽相同,但同样都携带了大量远古的信息则是不争的事实。本从蜀滇青铜器上铸造和镂刻的人物、动物、植物形象及青铜器上装饰的图案入手,对古蜀国与古滇国的巫师及其宗教作一比较研究,并论及蜀滇巫师在各自社会中的地位、功能和由此窥视到的巫师与蜀滇社会结构的关系。虽然古蜀国与古滇国在历史时代上存在较大的时间差距,但蜀与滇在宗教上却有一定的相似性与可比性,这种相似性与可比性正是本立论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学习笔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古籍出版社拟重版陈寅恪先生《唐代政治史述论稿》,经由寅恪先生长女公子流求来信,命为一文,以作是书导读。闻悉之下,既感且愧。老师之书,何敢为导。老师之学,何能为导。迟疑而不敢应命者多日,终于执笔写下这篇粗疏的文字,盖深感先生辞世二十七年,先生博大精深之学弥久而愈彰,先生独立苍茫之人格精神更见其辉煌,足证人间终有正道,学术尊严不泯。弟子不敏,虽不得略窥先生之学于万一,如能稍作疏解,藉供初学者知先生是书之精要,而能发愤于学,立志以继先生之事业,则亦或可稍解五十二年前受  相似文献   

7.
枣庄先生是我订交二十多年的畏友,也是学苏、治苏的学术同道。他嘱我为其新《苏轼研究史》作序,我实愧不敢当;但就这部新的书内之丰富学术含蕴和书外的令人扼腕惊服的特殊意义而言,我又不能也不敢拒命。  相似文献   

8.
李怡 《东方文化》2001,(1):81-86
陈寅恪先生是我国名的历史学家,古典学家和宗教学家,是本世纪的学术大师,其中《柳如是别传》是先生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部长篇巨,他凭借惊人的毅力和多年来知识的积累,在其晚年目盲体衰的恶劣条件下完成这部作品。“全书八十余万言,以柳氏本末为主,而附之以钱氏有关事迹,并详述柳氏与陈子龙、程孟燧、谢三宾、宋徵舆、李待问等人的交往关系,多发前人未发之覆。”  相似文献   

9.
李正宇 《寻根》2000,(1):106-107
敦煌遗书P3351号,正面抄《妙法莲华经·观世音普门品第二十五》及《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背面有题记,题记之后,抄有十字形排列之文字一通,照录如下: 笔者初睹此件因不明其读法,莫知其义,亦不解为何物。查王重民先生《伯希和劫经录》及黄永武先生《敦煌遗书最新目录》,并未著录此件,盖皆视为学童沙弥涂鸦乱画之属,无文献价值,不值得予以著录之故。前几年编撰《敦煌学词典》,此件被列为词条,分配我来撰写释文,因对此文反复推敲揣摩,始知为古代失传的“十字图五言诗”一首。读为: “天阴逢白雨,寒路(露)结为霜,日照仁…  相似文献   

10.
杨宪益 《寻根》2000,(6):67-69
《唐书》载:“隋炀帝常将通拂菻,竟不能致。贞观十七年,拂菻王波多力遣使献赤玻璃绿金精等物,太宗降玺书答慰,赐以绫绮焉。自大食强盛,渐陵诸田,乃遣大将军摩拽伐其都城,因约为和好,请每岁输之金帛,遂臣属大食焉。  相似文献   

11.
北京三联书店是以出版发行生活、新知图书名的,古代汉语读物的编辑出版自然非其优势强项。1995年该店刊印《槐聚诗存》,差错率居然高达万分之二十,挨了批评家一顿笑骂。(详见赵玉山《槐聚诗存勘误》,《钱钟书评论》卷一,北京社会科学献出版社1996年版)这家书店一不做,二不休,又干了桩我们现在还得惊讶为规模弘大的工作——编辑出版《钱钟书集》!  相似文献   

12.
“千年国粹,一代儒宗”。梁漱溟先生的八字挽词,盖棺论定,高度概括了马先生的学术地位和人格风范。约50年前,贺麟先生即推崇马先生“兼有中国正统儒老所应具备之诗教、礼教、理学三种学养,可谓为代表传统中国文化的仅存的硕果”。①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王通的研究一直比较薄弱,可谓是凤毛麟角,且历代皆有人怀疑其人其书的真实性。自1984年尹协理、魏明先生的专著《王通论》问世后,方扫清迷团,将王通及其思想之研究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阶段。笔者认为,关于王通在儒家思想发展史上的贡献,简言有三...  相似文献   

14.
谈女祸诗     
封建制度是最压抑人性的,尤其对于女性。封建社会的女性,是被神权、君权、族权、夫权四根绳索捆得牢牢的弱者。除了武则天、慈禧等个别人外,她们与政治也是不沾边的。但,偏偏有些封建文人硬说“神州陆沉,匹妇有责”。鲁迅先生早在20世纪初,就对这种谬论予以口诛笔伐,从中传出了民主革命的号角强音;此前的中世纪,也有一些正直清醒的文人墨客,通过诗文对女祸论提出过质疑或反驳。我们按题材的时序,引披如下:  相似文献   

15.
董玉京 《寻根》2000,(3):39-39
《甲骨文书法艺术》为董 玉京先生新作。 董玉京先生为我国已故 考古学家董作宾(彦堂)先生 之哲嗣,因其家学渊源,对甲 骨文与甲骨学亦有深厚的研 究。甲骨文书契,有肥,有瘦, 有方,有圆,或是劲峭刚健,有 顽廉儒立的精神。或是婀娜多 姿,有潇洒飘逸的感觉。《甲骨 文书法艺术》从甲骨文的特 性、甲骨文书体风格的分期、 甲骨文书法的派别、甲骨文字 的艺术、甲骨文“文字画”等方 面,对甲骨文的书法艺术进行 了全面而浅近的论述。书中选 录的名家甲骨文书法作品,既 可供研究者鉴赏品味,也是初 学者难得的范本《甲骨文书法艺术》…  相似文献   

16.
吉霞 《寻根》2006,(6):102-103
北,《说文》:“北,乖也。从二人相背。凡北之属皆从北。”唐兰在《释四方之名》里也说:“北由二人相背。引申有二义:一为人体之背,一为北方。”尹黎云先生在《汉字字源系统研究》一书中也说:“北,甲骨文写作,与小篆同,象二人相背之形。北就是背的初文。”  相似文献   

17.
丛书的起源     
丛书的起源杨世文丛书之名,起于唐宋,但丛书之实源于何时?学者一般认为宋人俞鼎孙《儒学警语》、左圭《百川学海》为近世丛书之源。这是不确切的。丛书之实,早在六朝已具。丛书成编,实乃“统群书为一书”,而冠以总名,总名下的每一部书又独立成部。根据这个原则,六...  相似文献   

18.
薛永新先生《大道·无为》一书在成都举行首发式成都恩威集团总裁、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特约研究员薛永新先生集多年心血撰写的《大道·无为》一书,最近已由四川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11月7日上午,在岷山饭店太白楼举行了该书的首发式。四川省政协副主席杨岭多吉,原省政...  相似文献   

19.
读《中华元典精神》许苏民喜获冯天瑜先生新著《中华元典精神》(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5月版),捧诵涵泳,既有“先我而得者已竭其思”的契心之感,又有获益良多的欣快之情。该书别开生面,功力深厚而立意高远,卓立不苟而成一家,精思独运,慧解迭书,实为近十年不...  相似文献   

20.
周硕沂 《寻根》2001,(6):100-102
《寻根》今年第4期,发表了谢志民、宫哲兵两位先生有关女书字的论述。谢《论女书构成与古越稻作化》认为女书的形成系来自古越稻作化。宫《江永女书是清代的字》认为这种字是在清末出现。笔却认为两种看法都需商榷,现分别评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