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保险告知义务制度是保险中一项重要法律制度。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以及保险法理论的发展,保险告知义务制度确立的理论依据、告知范围、告知义务的履行方式、保险告知义务违反之构成要件、保险告知义务违反时的法律后果以及保险告知义务制度的立法取向等方面均发生了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保险业的蓬勃发展,对保险法律規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保险法》中对保险人的订约说明义务规定过于模糊,实践操作中出现很多问题,同时也引发了很多的纠纷。本文试从说明义务的內涵、依据、范围、方式、标准和后果六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澄清概念,理清思路,以解决保险法规与实践操作脱节的问题,规范保险人的订约说明义务。  相似文献   

3.
保险人说明义务制度的价值取向在于消减保险信息不对称,维护投保人的利益,确保保险交易的正义、自由、公平和高效。对保险人说明义务制度法律价值取向的确定,有利于不断完善相关的制度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保险业的蓬勃发展,对保险法律规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保险法>中对保险人的订约说明义务规定过于模糊,实践操作中出现很多问题,同时也引发了很多的纠纷.本文试从说明义务的内涵、依据、范围、方式、标准和后果六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澄清概念,理清思路,以解决保险法规与实践操作脱节的问题,规范保险人的订约说明义务.  相似文献   

5.
论保险法中的弃权与禁止反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丽 《天中学刊》2008,23(3):32-36
基于保险法所调整的保险合同自身的性质以及当事人所处地位的特殊性,各国立法特别要求保险合同当事人之间的诚信达到较高程度,当事人应当严格遵循最大诚信原则。保险法中的弃权与禁止反言是最大诚信原则的具体表现,主要是为了救济难以完全知悉保险合同而处于不利地位的投保人,限制保险人利用投保人违反保险合同而拒绝承担保险责任所设立的制度。我国的保险立法对此并未加以规定,实践中保险人出尔反尔从而损害投保人利益的情形时常见诸于报端,显然这种状况远远不能满足调整保险法律关系的需要。因此,我国的保险立法亟待在参考和借鉴有关外国成熟的保险立法及司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具体保险实践,加以充实和完善。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机动车消费量的不断攀升,在财产保险中车险的保费收入将近占据60%以上。由于我国保险立法不够完善和先进,机动车车辆转让时被保人的通知义务规定不明确,给保险实务带来了诸多困扰。本文试图从标的转让的立法疏漏及机动车本身的特性入手,探讨机动车辆转让时被保人通知义务的法定性。  相似文献   

7.
巨灾保险制度的建立必须以巨灾保险法律制度为基础,探讨适合我国的巨灾保险立法模式是巨灾保险法律制度建设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通过考察世界各国巨灾保险立法模式的类型,借鉴巨灾保险先行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依据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和法治状况,总结出我国巨灾保险立法模式比较可行的选择是采用专项型立法模式,首先针对地震风险制定《地震保险法》,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针对其他灾种的巨灾保险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8.
巨灾保险立法既有专项立法、综合立法之分,又有单独立法、修订立法、补充立法之别。专项立法是我国巨灾保险法律制度的当下选择,综合性单独立法模式则是我国巨灾保险法律制度的最终选择。应对我国巨灾保险立法的短期、中期、长期目标予以初步规划。  相似文献   

9.
我国《保险法》关于明确说明义务的规定,体现了对投保人合法权益的保护,符合我国保险业的发展现状。然而在审判实践过程中仍对该条的适用性有较大争议。一方面因为《保险法》第18条对明确说明义务规定得不完善,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它是保险法中根本性的问题,直接涉及最大诚信、对价横平这两个保险合同法的基本原则。本文从保险审判实践出发,分析法律适用过程中面临的困惑,并以审判思维的调整为视角,探讨保险人的明确说明义务,希望通过完善规定、制度保障,实现双方当事人的信息对称,发挥保险的最大效能。  相似文献   

10.
告知义务是保险合同中一项十分独特的制度,我国保险法学界对保险告知义务制度的理论基础和具体制度设计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争议。从一个新的视角,以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对该制度进行了全新剖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完善我国保险告知义务制度的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1.
保险告知义务是诚信原则的重要内容之一,它要求保险告知义务承担人在订立保险合同时,应将所了解的有关保险标的的一切重要情况如实告知保险人,不得有任何隐瞒、遗漏、错误或欺诈.对此,我国<保险法>第17条有相应的规定,但该规定仍有不足.本文从国外保险立法的相关规定入手,对保险告知义务的主体、告知义务的内容及告知义务产生的依据等方面展开论述,在此基础上对我国<保险法>第17条作了些许思考.  相似文献   

12.
由于相关标准的缺失,保险人是否履行说明义务一直是保险纠纷中的争议焦点。文章通过对保险人履行说明义务的成本效益分析,对照其行为的社会效益和社会成本,提出可以借鉴产品责任法中关于缺陷警示的相关原理构筑有效率的说明标准。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立法和司法实践并未完全理解保险代位求偿权制度。如何完善我国的保险代位求偿制度,使之既能为被保险人的利益提供双重保障,又能防止被保险人因保险赔偿过分受益导致不当得利的现象,是今后完善我国保险代位求偿权法律保护的一项重要任务。要从保险代位求偿权的基本理论以及各国立法实践入手,分析我国的保险代位求偿权在实践中的困境与问题,以期从立法、程序、实体保障多方面完善我国的保险代位求偿权。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保险业务存在的双重风险,常导致消费者的知情权、信息安全等权益受到损害,且消费者同时面临维权艰难的问题。应通过强化互联网保险经营者的明确说明义务、完善对互联网保险消费者信息安全的立法保护、构建多元化的互联网保险纠纷解决机制等径路,加强对互联网保险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15.
保险代位求偿制度是我国保险法的一项基本制度,充分发挥该制度的作用,能够为被保险人的利益提供双重保障,保证被保险人的利益损失得以充分补偿。与此同时,保险代位求偿制度也能够起到防止被保险人因保险赔偿而过分受益,导致不当得利的情况发生。但是,保险代位求偿制度也并非是至善至美的,通过对保险代位求偿制度的深入分析,发现其中存在诸多的不足,应加快立法完善,以充分发挥保险代位求偿制度的功能,促进我国保险业市场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6.
当前,判断责任保险人是否应承担抗辩义务成为保险诉讼案件中的焦点问题。本文基于立法理论和具体实践,提出了通过据诉讼内容而定、据事实情况而定与合理化推测三项原则,对责任保险人是否承担抗辩义务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17.
付志中 《红领巾》2005,(2):73-74,125
我国现行产品责任立法应该借鉴外国的缺陷产品召回制度和惩罚性赔偿制度.对我国产品责任立法的重构,可从安全注意义务、强制责任保险制度、产品召回制度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8.
对我国制定地震保险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我国迄今为止没有专门针对地震保险立法,导致地震保险制度的严重缺失。而现阶段制定我国的地震保险法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制定地震保险法应立足于我国现实国情和法治状况,借鉴地震保险先行国家的成功经验,在地震保险法中应明确地震保险法的立法目标、立法原则、地震保险的性质、地震保险的组织形式和承包范围,对地震保险基金、地震保险再保险和地震保险的监管等主要内容也应作出规定。  相似文献   

19.
通过阐述各国、各地区婚姻立法和我国内陆地区婚姻立法的相关规定,剖析夫妻扶养义务的内涵,指出正确理解我国现行婚姻法关于夫妻扶养义务的相关规定,及在适用中应注意的问题,并建议立法者尽快对夫妻扶养义务的内容做出更为明确、具体的规定,以完善我国夫妻扶养制度。  相似文献   

20.
在保险实务中,当发生保险事故时,投保人往往因违反如实告知义务而很难得到理赔。同样,保险人未尽到对保险条款明确说明义务,往往在争议案中陷入被动境地。如何判断保险人善尽了明确说明义务,是实务中的难点。说明方式上,保险人可以针对考虑保险条款的性质与投保人的实际交易能力,对不同条款与不同的投保人采取不同的说明方式。关于说明范围,对不负赔付责任条款、限制责任条款、涉及特定效力的条款,保险人必须清楚说明。保险人的说明程度也须达到具有一般知识与智力水平的普通保险人理解的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