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新学年,长大一岁,这在德国意味着"新一轮的谈判"——零花钱。德国青少年研究所建议,10岁以上的青少年应该每月一次性给适量零花钱,这样我们就能体会到积攒和合理支配的乐趣,从而在生活中学会更加独立自主。研究所出具了零花钱建议表:10岁,每月可给15-17.5欧元;11岁,每月17.5-20欧元;12岁,每月20-22.5欧元;13岁,每月22.5-25欧元;14岁,每月25-30欧元;15岁,每月30-37.5欧  相似文献   

2.
生活在富裕国家比利时的孩子们,从八九岁就开始懂得了如何精打细算地支配自己的零花钱。在比利时家长眼中,零花钱是供孩了们初学理财的,而不是他们单纯享受的条件。一般家庭,孩子从8岁开始,每周都能从家长那里得到几枚硬币的零花钱。孩子们想要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必须一点一滴地积攒零花钱。虽然,每个家庭给孩子零花钱的标准不一,但家长们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原则却是一致的,都不主张  相似文献   

3.
生活在富裕国家比利时的孩子们,却从八九岁起就懂得了如何“精打细算”地支配自己有限的零花钱。在比利时,记者常听到孩子们说“我还没有攒够钱,不能买自己喜欢的东西”、“我的钱要等到商品降价时才能用”之类的话,因为他们知道,父母在给零花钱方面是绝不会迁就他们的。在比利时家长[中,零花钱是孩子们初学理财的工具,而不是提供单纯的物质享受条件。零花钱要算计着用在比利时,通常从8岁开始,孩子们每周就能从家长那里得到零花钱了,但金额不多,多是几枚硬币。孩子们要想买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必须一点一滴地慢慢积攒。虽然每个家庭给孩子零花…  相似文献   

4.
在比利时,常听到孩子们说“我还没有攒够钱,不能买自己喜欢的东西”、“我的钱要等到商品降价时才能用”之类的话,因为他们知道,父母在给零花钱方面是决不会迁就他们的。在比利时,通常从8岁开始,孩子们每周就能从家长那里得到零花钱了,但金额不多,多是几枚硬币。孩子们要想买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必须一点一滴地慢慢积攒。虽然每个家庭给孩子零用钱的标准不一,但家长们培养孩子节俭意识的原则是一致的,即不会给孩子额外的“补贴”,他们必须有计划地支配自己的零花钱。当然如果孩子攒的钱还不够,而他又确实想尽快买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时,可以先向…  相似文献   

5.
湖南长沙市一位家长来信问:我儿子今年10岁,上小学三年级。他的许多同学身边都有零花钱,儿子也向我提出要零花钱。这合适吗?同时该给予什么教育呢?三年级的孩子开始有了支配能力,可以给零花钱。同时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可以帮助孩子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和独立的性格。下面介绍的五种方法或许会给你教子理财带来启示。一、计划法。要明确每周、每月给孩子多少零花钱。先考虑有哪些费用,如买书、买文具等;其次为日常花费,如午餐费、小点心、乘车费等等。数目确定后把钱给孩子,让他写个花费计划,剩下的让他存起来。二、阶段法。家长给孩子的零…  相似文献   

6.
在日常生活中,对10岁~16岁的孩子,大多数家长都会定期或不定期地给他们一定的零花钱,但孩子们往往容易视“零花”为“乱花”。为了使宝贵的金钱发挥它们最大的效用,家长应对孩子的零花钱的使用作一定的指导。在这过程中还可以提升孩子的财商。  相似文献   

7.
德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就儿童零花钱进行过一次调查,结果发现,79%的德国儿童的零花钱都有节余,平均每人的储蓄额为750欧元。能有这样的好习惯主要归功于家长对孩子进行的理财教育。 德国孩子省钱一般都有自己的储蓄计划  相似文献   

8.
海鹏 《家长》2008,(12):9-10
如今,许多家长都给孩子零花钱,而且零花钱的数额在不断攀升。零花钱多了,如果放任不管,不但造成浪费,而且可能助长孩子花钱大手大脚的不良习惯。孩子在一天天长大,家长不能什么事都替他做。家长要借助给孩子零花钱这一契机,教孩子打理好自己的零花钱,让孩子掌握基本的理财技能。  相似文献   

9.
在小学数学百分数教学中,我从生活实际出发,把教材内容与“数学现实”有机结合起来,创设了一个调查学生零花钱的情境,不仅符合了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而且可以消除学生对百分数知识的陌生感,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在课前,我调查了全班学生每月的零花钱数量与使用情况,然后编成调查报告。调查内容是:98.9%的家长表示自己的孩子每月可以得到一定数量的零花钱。学生们用这些零花钱买了些什么呢?就说我们班的卢一恒同学吧,他每月买零食花的钱数占他当月零花钱总数的60%,买玩具的钱数占了20%,买学习用具的钱数占了6.5%,买书的钱数占了10%,存起来的…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给孩子一点零花钱是很平常的事。但有的家长担心孩子手头有了零花钱,会由着性子花,容易养成出手阔绰、攀比、图虚荣的坏习惯。我认为,问题不是该不该给孩子零花钱。孩子不会合理地使用手中的零花钱,除了与孩子生活鉴别能力不高有关外,主要还是源自一些家长给孩子零花钱的方式的错误、目的的模糊,以及没有正确指导孩子该怎样合理使用零花钱。现在有的家长给孩子零花钱,是把它作为对孩子的一  相似文献   

11.
文旭 《家长》2010,(10):6-9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或长辈)给孩子零花钱是再正常不过的了,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家长给零花钱、孩子花零花钱的方式、方法也应该与时俱进,家长给出新意,孩子花出水平,这样才能让零花钱发挥出有用的功效,实现其价值。  相似文献   

12.
据资料介绍 ,前不久 ,国家统计局下属的美兰德公司对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西安五大城市做了一项调查 ,这五个城市0—12岁孩子每月的消费总额要超过35亿元 ,平均每个孩子每月要花费672元。调查显示 :北京一个孩子一月要花764元 ,上海次之 ,为736元。而这些钱 ,60 %以上用在服装和食品上了。调查还显示 :家长花在孩子身上的这些钱 ,其中近40 %是孩子自己以零花钱的形式花出去的。笔者看了这份调查资料 ,颇有感触。随即对一处农村中学初中一年级两个班的71名住校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家长每月给一个孩子3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13.
《青年教师》2007,(8):39-39
一、从零花钱的使用开始教孩子使用零花钱是让孩子学会如何预算、节约和自己作出消费决定的重要教育手段。家长尽可能将孩子的零花钱数量控制在与他的同伴大致相当的水平上。至于零花钱的使用,则由孩子全权负责,家长不直接干  相似文献   

14.
1.从零花钱的使用开始教孩子使用零花钱是让孩子学会如何预算、节约和自己做出消费决定的重要教育手段。家长尽可能将孩子的零花钱数量控制在与他的同伴大致相当的水平上。至于零花钱的使用,则由孩子全权负责,家长不直接干预。但一旦孩子因使用不当而犯错时,家长不轻易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因为只有如此,孩子才能懂得过度消费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从而学会对自己的消费行为负责。  相似文献   

15.
王志璐  冶岚 《宁夏教育》2007,(7):148-148
对于零用钱,目前,家长有以下多种认识:有人认为现在经济发展了,他们整天忙于工作,忙于事业,为生活奔波,给孩子一些零花钱,是为了方便孩子,也不用大题小做,尽管“孩子有吃有穿、学习用品家长全权包揽,零花钱就是随便零花”,但孩子要零花钱时,他们更会说上一句话“不要乱花钱。”;也有人认为零花钱是家长给的,家长应承担责任,  相似文献   

16.
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家长都会给一些零花钱让孩子自己支配.什么时候给孩子零花钱,给孩子多少零花钱,这些问题对于家庭条件比较宽裕的家庭来说,好像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是,也有一部分家长对孩子管理比较严格,觉得孩子年龄还小,或者想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习惯,极少或几乎不给孩子零花钱,将孩子所有的日常花销都掌控在自己手里,这也是不可...  相似文献   

17.
从零花钱的使用开始 教孩子使用零花钱是让孩子学会如何预算、节约和自己作出消费决定的重要教育手段。家长尽可能将孩子的零花钱数量控制在与他的同伴大致相当的水平上。至于零花钱的使用.则南孩子全权负责,家长不直接干预。但一旦孩子因使用不当而犯错时,家长不轻易帮助他们度过难关。因为只有如此.孩子才能懂得过度消费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从而学会对自己的消费行为负费。  相似文献   

18.
家庭教育应该着重道德灌输还是制度约束,一向有不同的看法。我个人觉得:对孩子进行基本的道德教育是必要的,但同时,我们也要把孩子想得“坏”一点,用必要的制度约束他们。事实上已有许多家长在这方面作了非常成功的探索。同事L为了让孩子学会理财,开设了一家家庭银行。女儿每月存入10元零花钱,每个月给予5%的  相似文献   

19.
德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最近就儿童零花钱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发现,79%的德国儿童零花钱有节余,平均每人的储蓄额为750欧元,这主要归功于家长对孩子进行的理财指导.  相似文献   

20.
法国“全国统计及经济研究所”作了一次题为“孩子的钱袋”的调查,首次对家长给孩子零花钱这一问题作了一次全国性调查。调查在6 ̄25岁、尚未获得经济独立的青少年中间进行。调查结果显示,青少年中,有3/4从家长那里得到零花钱。另外,孩子11岁,即升小学六年级时,家长一般会给孩子开一个邮政储蓄账户,通过转账方式,往孩子的账户划一小笔钱,让孩子逐渐学会理财。近日,法国心理学家阿内·巴舒对这项调查作了分析,并就家长最关心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巴舒的意见是:家长不应该让孩子避开“钱财的世界”。当孩子开始学会数数时,就应该让他们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