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网络媒体以其时效性强、多媒体呈现、海量信息、互动性好的优势挤压着传统媒体,尤其是纸质媒介的生存空间。有人提出在新媒体时代,报纸应该以"深"取胜,但近几年发展壮大的网络专题报道又对报纸深度报道造成了不容忽视的冲击,甚至危及其生存。不过,网络专题并没有取代报纸深度报道,其内在的缺陷给予了报纸深度报道变革自身,探索挽救报纸新出路的机遇。  相似文献   

2.
任勍 《新闻世界》2014,(7):26-27
报纸深度报道发展至今,已有着较为成熟的运作模式。中国报纸深度报道的现状如何?面临其他媒体尤其是电视媒体的挑战,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对于新锐媒体网络,又应该有怎样的态度?在信息时代大背景下,报纸深度报道又该如何把握机遇,发展自己?本文试从这一系列问题入手,对报纸深度报道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作出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在电视成为人们获取新闻的快速媒体和网络日渐普及的情况下,晚报要赢得读者,必须发挥报纸深度报道的优势,从提高报道质量入手。去年,我们《牡丹晚报》针对群众关心的问题,进行了大量的深度报道,使我们今年的报纸发行量比2004年增加了一万多份。实践证明,报纸发挥深度报道的优势,这条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现今,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四大媒体”的竞争日益激烈。传统的媒体尤其是报纸,如何保持和发挥自身的优势,在与新媒体的竞争中立于不败?我认为,深度报道和评论是报纸的灵魂,也是报纸的优势所在。这是其他媒体无法可比的。宏观经济报道属于深度报道的范畴,需要努力提高驾驭能力。  相似文献   

5.
操慧  刘茜 《新闻界》2003,(1):34-34,45
新闻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着深度报道,以发挥其特性魅力来吸引广大受众。但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曾经作为竞争利器的深度报道在传统媒体领域的发展中由于种种原因已经出现了瓶颈现象,其中最基本的一个原因就是技术的限制。比如:报纸很难实现实时互动,广播可以实时互动但覆盖面又要受接收条件的制约等。但今天,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为深度报道理念的可操作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从而为深度报道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崭新的深度报道理念与网络技术的完美结合,必将成就网络深度报道自成一家的风格。网络技术对深度…  相似文献   

6.
《21世纪经济报道》(以下简称“《21》”)现在已成为一张每周发行5期的日报,但在报纸定位上仍强调深度报道。这样做有两个原因,一是,《21》以深度报道起家,其渊源可以追朔到《南方周末》,“遗传基因”决定了这张报纸不可能主发那些消息类的新闻;二是,报社的决策层意识到,作为一张传统的报纸,在速度上无论如何没办法同网络竞争,但读者手拿一张报纸阅读深度报道的愉悦感却是纸媒体的优势之一。  相似文献   

7.
<21世纪经济报道>(以下两称"<21>")现在已成为一张每周发行5期的日报,但在报纸定位上仍强调深度报道.这样做有两个原因,一是,<21>以深度报道起家,其渊源可以追朔到<南方周末>,"遗传基因"决定了这张报纸不可能主发那些消息类的新闻;二是,报社的决策层意识到,作为一张传统的报纸,在速度上无论如何没办法同网络竞争,但读者手拿一张报纸阅读深度报道的愉悦感却是纸媒体的优势之一.  相似文献   

8.
深度报道是读者阅读的需求所在,也是报纸媒体的核心优势所在。报纸媒体要把开发和挖掘的重点集中到深度报道上来,做出具有独特性、深刻性和思考性的深度报道,提升报纸媒体的核心竞争优势。本文就如何挖掘报纸深度报道的优势提出了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9.
吴绮江 《视听界》2015,(2):105-106
媒体融合既有媒体对自身资源的整合,又有同类媒体以及跨媒体之间的合作。就目前媒体融合的状况来说,大致有如下形式:一是报纸与网络的融合。由于采访、出版的耗时,报纸在时效性上比不上互联网,而互联网在新闻的深度、真实性上又不及报纸。报纸和网络的结合,在及时性和深度上有了较好的融合。早在1997年,人民日报、新华社就推出人民网、新华网,以图文并茂的方式报道各类新闻事件。二是电视与网络的融合。电视媒体声画并茂,  相似文献   

10.
深度报道作为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新闻报道方式越来越多地见诸于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各大媒体中,逐渐受到人们的欢迎和青睐。所谓的深度报道就是在报道新闻事实的同时,对事实作出解释和分析,努力阐明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并力图对事件发展趋势作出准确预测的报道方式。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深度报道引起了都市类报纸的高度关注。从某种意义上说,深度报道是各类报纸争夺受众、增强报纸含金量的重要法宝之一。对于一些社会热点、难点及突发事件、新生事物的报道,一些报纸都会想到采用深度报道的形式,把这些新闻向重、深、广的方向迈进,从报纸的内涵和品位着手,提高新闻的可读性和易读性,增加报纸在读者心中的分量。那么晚报怎样才能做好深度报道,让其真正“深”到读者心里?  相似文献   

12.
深度报道作为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新闻报道方式越来越多地见诸于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各大媒体中,逐渐受到人们的欢迎和青睐.所谓的深度报道就是在报道新闻事实的同时,对事实作出解释和分析,努力阐明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并力图对事件发展趋势作出准确预测的报道方式.[1]  相似文献   

13.
报纸、电视从媒介自身特点出发,形成了各自的深度报道样式,出现了一些品牌栏目,在受众中产生广泛影响。作为新兴媒介的网络,有无必要发展深度报道?怎样发展深度报道?网络媒体也需要深度报道网络有必要发展深度报道,原因有三:首先,面对网络新闻的庞杂,网民常会感到无所适从,而深度报道可以使网民从信息海洋中解脱出来。网络媒体在版面扩张上具有先天优势,这种版面资源的丰富性,导致了网络媒体的编辑理念偏重信息的丰富、全面。在当前网络传播观念和规则尚不成熟的情况下,这种“海量”必然造成编排工作的相对粗糙。一方面,新闻罗列的做法往往…  相似文献   

14.
当前网络、手机报等新兴媒体的崛起,使得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变得十分方便和快捷。报纸,这种传统媒体在信息传递这一功能上面临着巨大挑战,人们不再依赖报纸获取信息,公众对报纸的需求日渐减少。面对这一现实,报纸只有发挥自身优势,在保持原有传播信息性的同时,加强新闻的深度报道力度,  相似文献   

15.
张辉 《视听纵横》2005,(4):95-96
深度报道一度是报纸的优势,是报纸与广播、电视新闻竞争的重要手段。然而短短几年中,电视借鉴报纸这一报道方式,结合自身特点,形成了深具电视特色的深度报道.弥补了以前只报道无深度的缺陷。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文献资料法、个案分析法和比较法,以《南方周末》肉感写作的弹性报道理念为切入点,详细论述深度报道在新闻思维、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三方面具体的操作技法。通过本论文的研究,希望对报纸深度报道的发展提供建议,为平面媒体应对电视、网络、手机等媒体竞争寻求切实可行的突围之路。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传媒业高速发展的今天,电视和网络等媒体的快速发展为时事报道开拓了巨大的市场,也带来了一定的冲击。这将迫使报纸特别是地市级报纸对时事报道进行改革和不断完善,然而,如何搞好报纸时事报道的质量呢?以《南阳日报》为例,笔者认为应着重从四个方面努力,即:具有全局的"高度"、面向普通读者的"角度"、加强热点新闻报道的"深度"和追求版面效果的"靓度"。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深度报道越来越受到报纸,特别是党报的重视,《新华日报》专门开辟了"深度报道"的专栏,华东地区九家主要报纸还曾开展过"尝试报道好新闻竞赛",其目的是要推动、促进各报提高深度报道的质量,凸显报纸的特色.  相似文献   

19.
深度报道对提升媒体的影响力极为重要。没有深度、没有思想、没有见解的报纸只能算是“传声筒”、“黑板报”。《南方周末》、《中国青年报》等国内最具影响力的报纸,均以深度报道见长。  相似文献   

20.
深度报道是对社会问题或重要事件进行广泛跟踪、深入剖析的报道。最显著的特征是题材重要和报道方法上的广度与深度相结合。如何提高对深度报道理论和实践的再认识,特别是在采写中如何科学地、艺术地处理好这一报道形式,以促使其日臻完善,这不仅是搞好深度报道本身的需要,也是新闻改革的重要课题。——从深度报道的形成看其发展趋势。我国报纸刊登深度报道较晚。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讨论以后,新闻界在思想解放的潮头上也开始了自身的反思。尤其是1985年举行的“如何办好大报”的讨论会上,一些报纸负责人指出:报纸的新闻报道“深度浅了”,“动态性经济新闻太多,真正有思想性的深度报道太少”。许多同志认为:“党报应注重有深度的、提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