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字不仅是中华文化传承的载体,同时也是祖先思想和智慧的结晶.本文主要从汉字的造字法角度分析汉字的产生与汉民族思维的关系.汉民族思维的主要特征是直观性、整体性和系统性,正是这样的思维特征才造就了绝无仅有的汉字文化.  相似文献   

2.
汉民族化精神以自我体验和客观务实为特征。汉字与汉民族化精神完全契合,是汉民族化精神的必然选择。作为汉字构形基础的“象形”是汉民族化精神在造字行为上最基本的实践。汉字构形运用了汉民族化精神中讲究空间对称和体式稳健的的美学原则。汉字认知,往往具有考古等方面的深层化意义。汉字形体因基于“象形”而显得个性特征强。汉字是一面具有伟大号召力的民族旗帜。汉字共汉民族化精神永存。  相似文献   

3.
浅析汉字与文化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汉字与文化关系密切 ,文化是造字的依据 ,汉字可以充当研究造字时代社会状况的材料。除了记录语言 ,汉字还有许多其他的功用  相似文献   

4.
王凤姿 《考试周刊》2011,(25):28-28
本文从汉字的角度,对汉字与汉民族文化心理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汉字的创造及其构形特点,反映出汉民族文化心理对汉字的规范和制约作用;汉民族思维方式、认知模式特点及汉字的大一统文化功能,折射出汉字对汉文化心理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5.
汉字形体构造具有特殊的文化价值,积淀着汉民族特定的厚重的民族文化内涵,对"女"为部首的汉字形体进行分析研究可以撩开汉民族文化神秘的面纱之一角,窥见其中五彩之一斑.  相似文献   

6.
汉字是世界上唯一使用至今的最古老的表意文字,虽历经数千年的演变,但仍然保留着深远的人类学信息和审美文化意蕴.造字时代先民们的社会文化生活状态、生产方式、信仰方式、思维方式和审美情感等在汉字中都有一定程度的反映.  相似文献   

7.
最初的汉字主要是用来记事和传递信息的,它是记录先民见、闻、思、感的简单形象而又图文兼备的书写符号,同时也是先民对生命实践、客观世界独特认识和探索的一种感性反映。由于古人的思维空间和认识程度有限,不可能把事物了解和认识得非常清楚,也不可能像现代人一样把思维的结果用语言准确、详细地表达出来,他们只能把较丰富的思想情感浓缩在自己当时认为已经相当完善的形象化的书写符号里。因此汉字从产生起就与汉民族的文化有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汉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载体,也是中华民族文化思想延伸、传播和交流的基本工具。汉字造字…  相似文献   

8.
汉字是汉民族文化的结晶和载体,是民族文化最典型的表现形式,它构成人生存的重要文化环境,直接塑造了文的文化心理.汉字“天”本指人的头部和天空,又引申为自然界和人类的主宰,最后虚化为人类情感的寄托方式.本文通过分析汉字“天”的词义演变过程,揭示汉字的文化意蕴,反映汉民族的文化心理趋向.  相似文献   

9.
作为世界上唯一使用至今的表意文字--汉字,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本文认为汉字不仅是汉语的书写符号,更是汉民族思想的载体,它蕴藏着汉民族的审美意识、伦理思想、哲学思想……而且还由此发展出独特的书法艺术.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坚实根基.  相似文献   

10.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识字教学的本体。汉字与文化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汉字的字义系统记载着汉民族文化系统,汉字的字形构造反映了汉民族的文化现象。因此,识字教学要让学生置身于汉字文化中,立足教材,在学习高频度的汉字的时候,进行文化渗透教学;让学生在理解汉字字形与字义之间的联系的过程中,体悟蕴涵在汉字中的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接受文化熏陶,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热爱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相似文献   

11.
论文论析了“贝”是中国远古时期最早产生、使用的货币 ,并对造字之初汉民族先民以“贝”为汉字表义偏旁的造字思维理念及文化蕴涵进行了深入独到的阐述。  相似文献   

12.
"取象"是中国文化的特征之一,存在于各种文化形式之中,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体现了汉民族的文化和思维方式,具体表现为利用"取象"造字等。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个特点,培养留学生的汉字"取象"思维,从而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3.
汉字构形体现了上古社会的文化形态,承载了汉民族传统的思维方式,蕴涵了浓郁的文化意味。  相似文献   

14.
汉字所带给人们的特色,不只是因为它形体的特征,更是因为它是汉民族思想的载体,蕴藏着汉民族的审美意识、伦理思想、哲学思想。汉字的审美特色,应该从汉民族的文化角度来对汉字进行审美,即以书法艺术为工具,以汉文化为角度来剖析汉字所表现出来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5.
联想是认识汉字的重要途径与方法之一,在汉字教学中注入文化联想更有利于汉字的辨识与解读。但联想者应努力让联想的思维趋同造字本意的规定性,尽量避免带有主观创造性。只有这样,汉字的文化联想才能在历时与共时的解读中找到接合点,增强理据性、科学性。  相似文献   

16.
“女”部字语义场文化意蕴浅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汉字形体构造具有特殊的文化价值,积淀着汉民族特定的厚重的民族文化内涵,对“女”为部首的汉字形体进行分析研究可以撩开汉民族文化神秘的面纱之一角,窥见共中五彩之一班。  相似文献   

17.
汉字的表意系统是与汉字所记录的汉语以及汉民族的精神意识密切相关的。通过从汉字与汉语的关系、汉字与汉民族的精神意识的关系、文化传承、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等角度的分析,本文认为汉字将坚持自己的表意系统,而不会走世界大多数文字共同的拼音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18.
汉字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是留学生汉语学习的瓶颈。而汉字的独特形态蕴含着丰富的汉民族的文化内涵,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适量融入汉字文化,既利于培养留学生汉字学习的兴趣,又能有效地促进对外汉字教学。本文旨在从汉字的文化意蕴视角,积极探索对外汉语汉字教学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汉字在造字之初,古人对它的字形结构做了缜密的研究,在其中暗含了大量的信息。无论汉字字形怎样发展变化,但现行汉字字形及其结构仍然值得研究。本文结合有关文献资料,论述了汉字字形三个方面的作用,即汉字字形是汉民族文化的载体、思维智慧的结晶及重要的修辞途径。  相似文献   

20.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也是民族文化的典型载体,更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之一。字形才是汉字的本体,是汉字学的基本研究对象。从字形研究入手,以《说文》为对象,从修辞学的角度分析汉字造字,力求对汉字造字有一个新的认识角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