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自从开设了“美丽的春天”主题活动后,为了使孩子们能近距离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了解植物生长需要的条件,我们在班级创设了植物角,并有意提供机会指导孩子们轮流照顾植物。  相似文献   

2.
一、设计意图春天来了,万物都呈现一种生机勃勃的景象。孩子们对植物角绿意盎然的各种小盆栽、对植物的生长变化、对大自然中的万物生长都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在一次散步的时候,孩子们发现了在小水沟旁有一群小蚂  相似文献   

3.
小球球里会长出什么幼儿园的院子里有两棵粗壮的梧桐树,我班所在的三楼是一个绝佳的观察地点。初春,孩子们趴在窗台上看着窗外的梧桐树,问:"老师,这是什么树啊?"看到孩子们对梧桐树产生了兴趣,我觉得正好可以组织孩子们持续观察,感受生命周期的反复,探索植物生长的奥秘。梧桐树上长满了小球球,我问孩子们:"这些小球球是什么?"孩子们摇头。"那这棵树会开花吗?"孩子们有的说会,有的说不会。于是,我继续引导孩子们进行猜测:"从小球球里会长出叶子还是开出花呢?"孩子们大部分表示  相似文献   

4.
正活动背景绵绵细雨带来秋天的味道,田野里越来越多的植物悄悄变了颜色,饱满的果实也偷偷探露脑袋,好像静待人们的光临,共同分享收获的喜悦。"藏匿"于城市的孩子们对于一些常见的果实(如:红薯、土豆、花生……)如数家珍,对于它们的生长环境及生长状况却一无所知。如果我们能陪伴孩子们一同走进田园,让孩子们亲自看一看、摸一摸、嗅一嗅、摘一摘、挖一挖、拣一拣、尝一尝,相信孩子会对秋天这个收获的季节有着不一样的  相似文献   

5.
我班阳台地方小,但是光照非常充足,比较适合设置自然角。于是我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们在室内外分别做了一个种子发芽的实验。几天后,孩子们发现,室内花盆里埋下的种子,有的烂掉了,发了芽的也长得又黄又瘦。而阳台花盆里埋下的种子,都长出了嫩绿的苗。“为什么呢?”孩子们纷纷议论着。在我的启发下,孩子们明白了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的科学道理。于是,他们纷纷将自己种植的小白菜、芹菜、萝卜、土豆、大蒜、蝴蝶花、金橘、海棠花搬到了阳台上。家长还给阳台增添了花架,这样一个错落有致的自然角形成了。自从阳台上有了自然角,孩子们观察植物生长的  相似文献   

6.
<正>幼儿园的种植园地,是一道亮丽的风景,更是一本孩子亲近自然、融入自然的"活教材",孩子们在这样一个持续的过程中获得了快乐、体验了成功。这才是真正属于孩子们的学习与成长。通过种植活动,不仅让幼儿学会了简单劳作,更让孩子们看到了植物的生长过程,体验了与人合作种植的快乐,发现在种植中我们需要互帮互助,团结互助,老师和孩子们一起播种、浇水、施肥,忙得不亦说乎,给幼儿园增添了新绿,更带来一片生机,让人如同回归田园般的感觉。  相似文献   

7.
我利用我班室内外的空间环境设计了各种活动角,使幼儿在自由活动时随时可观察,随处可操作。 1.自然角自然角设在室外窗台上,这样可使盆栽的植物得到阳光和雨露。我和孩子们一起种植小麦、大蒜、水仙、萝卜、白菜、蚕豆及各种草花。孩子们观察植物的成长并学习用图画记录下它们的生长过程。我们还收集了各种植物的种子,放在透明的玻璃瓶子里,供幼儿观察。秋天还收集各种落叶,制作成植物标本等。自然角里还喂养了金鱼、小甲鱼、螃蟹、蟛蜞、蚕、螺蛳等多种小动物。孩子们还捕捉昆虫,制作昆虫标本。自然角成了孩子们认识自然、探索自然的场所。  相似文献   

8.
亲近自然是孩子们最向往和渴望的事情,人与自然本身应该是融为一体的。可如今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社会现代化的进程,幼儿渐渐远离自然。当我们问身边的孩子"我们的食物是从哪里来"时,绝大多数孩子都说是从商店里买来的。因为他们很少体验甚至很少看见植物的种植和生长过程。春暖花开的季节可以开展一些有趣的亲子户外活动,不仅能促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更主要的是让孩子们真正亲近自然,感受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的奇妙感觉。  相似文献   

9.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经常带幼儿接触大自然,激发其好奇心与探究欲望"。现如今的孩子见惯了城市里的高楼大厦,却很少有机会与大自然亲近,他们有许多名贵的玩具、精致的图书,却很少有机会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他们不认识稻谷,分不清麦苗和小草,对于各种植物的生长环境和生长过程更是知之甚少。如何把孩子从水泥地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投身到泥土的芳香,种植园地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基地。在种植园地中,有孩子们的发现、体验,也有孩子们的秘密、快乐,更多的则是孩子的收获与进步!如何高效地发挥种植园地的教育价值呢?  相似文献   

10.
设计意图 大自然中的动、植物是孩子们乐于观察和探索的对象.在开展主题活动"我爱大自然"时,幼儿对仿生现象产生了强烈的兴趣.  相似文献   

11.
<正>自然界,一株植物单独生长时,可能会显得单调乏味,而众多植物一起生长时,它们根深叶茂,生机盎然。在我们的课堂,孩子们"独学无友",必然"孤陋寡闻",而合作交流,一定会实现更有效的学习,他们也将更茁壮地成长。《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语文学习应当积极倡导并认真探索自主、合作、探究的  相似文献   

12.
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春天是播种的季节。在这美好的日子里,我们班小朋友带来了各种各样的植物、各种种子,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了种植活动,很快我们班的种植角就建立了起来。种植角里有美丽的花儿、绿绿的绿叶植物,还有孩子们播下的绿豆、黄豆、蚕豆、魔豆、大蒜、苹果种子……孩子们播下的不仅仅是种子,也是希望。他们每天都要去看望种子,看着他们发芽了没有,他们每天会去给种子浇水。  相似文献   

13.
又一个春天来到了,引导孩子们观察春天里植物的生长变化、认识春天特征的教育又要开始了。以往我们让儿童认识春天的植物特征,往往是在百花盛开之时,教师带领幼儿进行观赏,走到哪儿就看到哪儿、说到哪儿。教师的引导往往是问“这是什么花”、“花是什么样子的”、“哪些花开了”……由于随意性较大,缺少系统的观察与了解,孩子们只知道春天许多树开花,却不知道它们是怎样生长变化的。今年在“让儿童亲历探究过程”的思想指导下,我们改变了以往的做法,从二月底树枝还光秃秃的时候就开始让幼儿观察,并且在幼儿园里选择了变化明显、特征突出的玉兰树和海棠树做重点观察对象,让他们了解植物发芽、开花、结果  相似文献   

14.
柴赛飞  秦炜 《学前教育》2023,(Z1):88-89
<正>泡蒜神器“大托盘”为了让幼儿近距离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我们在自然角投放了几颗大蒜,白白胖胖的蒜瓣儿果然引起了小班孩子们的关注。我向孩子们介绍了泡蒜瓣儿的原因,孩子们一开始都很期待,想看看大蒜是否能发出蒜苗来。第一天,几乎每个幼儿观察完蒜瓣后,都会跑过来跟我说说他们的发现。第二天,我观察到孩子们都是自己去看看蒜瓣儿,看到没有什么明显的变化时,就走开了。第三天,孩子们对大蒜的关注度降低了,几乎没有人再去观察蒜瓣儿。  相似文献   

15.
以提升学生植物多样性调查能力为目标,通过"互联网+植物分类学实验",构建了基于网络、实验室、植物生长场所"三维"空间下的"植物分类学实验"虚实结合教学体系,形成了"三位一体"实验教学平台,并以此为载体,重新编排了教学内容,调整了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基于实验室课堂的系统学习与基于网络和植物生长场所的碎片式学习"有机结合的实验教学方式,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教学效果,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杜威说:"对于儿童的生长来说,一切科目只是处于从属的地位,它们是工具,它们以服务于生长的各种需要衡量其价值……决定学习的质和量的是儿童而不是教材。"在以"剪纸工坊"为主题的大班"剪影戏馆"游戏中,按照孩子们的经验逻辑,经过预设,灵活生成了"影戏演出"需要的"工程部"(布置舞台和观众座位)、"售票部"(根据座位进行门票设计)、"演出部"(负责宣传表演)以及起统筹领导作用的"经理"这一职位。那么,孩子们的经验究竟会如何生长?教师又该如何支持?"剪影戏馆"里的故事就在这样的问题中开始了。  相似文献   

17.
正为了让孩子们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省幼教中心实验园在园里开辟了一块150多平方米的种植园地,园地按班级划分,每个班一块,园里种了多种花草树木。每到春季来临,中心的老师和孩子们总会开心地忙碌起来,种下土豆、向日葵、玉米、胡萝卜、茴子白等,然后,孩子们在这里可以看到种子是怎样出土、长大的,知道植物生长需要水分、空气和阳光。接下来,大家会帮助幼苗除草、浇水等,精心照顾到收获果实。  相似文献   

18.
春天的早晨,孩子们陆陆续续来到幼儿园。早来的孩子和值日生一起,给自然角里的蒜苗、小姜芽和花盆中的各种植物浇水。不一会儿,几个孩子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是谁把花盆打碎了?""花盆怎么坏了?"......听到孩子们的议论声,我轻轻地走过去一看,果然有一个花盆裂开一道约2公分的缝。我也觉得挺奇怪,就问:"花盆为什么裂开了?"孩子们簇拥着我,说着自己对花盆裂开了这件事的不同看法。我用心听着,觉得他们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我想了想,说:"你们看看,花盆里面有什么?"孩子们睁大好奇的眼睛看着花盆。佳佳拿来小铲子,我帮孩子们…  相似文献   

19.
种子的生长     
一、感受生命从种子开始美妙的大自然对于孩子们来说总是充满着神奇魅力,每当孩子们在课文中学习植物的花、植物的叶、植物的茎的时候,孩子们总渴望到校园和野外去观察各式各样的花草树木,渴望到大自然中感知认识生命  相似文献   

20.
声音     
<正>读完《江苏教育》(班主任)2018年1月刊发的《一粒谷子的奇幻之旅》一文,我被江苏省昆山市黄泥山小学开设的水稻课程深深震撼了,更被孩子们亲身体验一粒谷子的奇幻之旅吸引了。该校师生一起陪伴水稻走过155天的生命历程,共同见证水稻的生长,水稻课程不仅带来了植物生长与收获的喜悦,还让孩子在水稻的生长过程中敏锐地感受生命的丰富性与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