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晚清时期是中国社会由封建走向现代的转型时期,此时的文人大致有激进的、保守的和折衷的三种文化心态;而这三种文化心态又往往以互相渗透的形式体现在晚清文人的文化心态中,决定了晚清文学的面貌。翻译文学是这个转型时期的一种特殊文学现象,而其中尤以林译小说最具代表性,林纾的翻译活动同时表现了晚清文人在变革和保守之间游弋的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2.
曲博 《华章》2011,(34)
“新词语”在词汇、词汇史研究方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如果不研究“新词语”,根本谈不上词汇史的研究,而共时范围内的词汇研究也是很困难的.“新词语”总是随着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出现.一个共时时期的词汇,总是包括原有词语即从上一个时期继承来的词语和这个时期产生的“新词语”.  相似文献   

3.
王婷 《文学教育(上)》2010,(19):104-106
维多利亚时期是英国历史上的一段光辉盛世,它是英国工业革命的顶点时期,也是大英帝国经济文化的全盛时期,而柯南道尔笔下的福尔摩斯就是生活在这个时代,柯南道尔先生用他细腻的笔触为我们再现了一个维多利亚时期的全景图。本文即通过对《福尔摩斯探案全集》的解读来全方位了解英国的这一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4.
冯骥才的小说《感谢生命》《神鞭》《三寸金莲》几乎是在同一时间段创作的作品,如果用文化人类学的方法去解读,会发现《感谢生命》中永恒的文化母题,会发现《神鞭》这一传奇故事背后的文化符号意味以及很早就开始的人类学视角,而《三寸金莲》的文化批判背后是对文化的反思和对文化处境的前瞻性的认识。对冯骥才小说的重新解读能让我们更多地理解作为作家的冯骥才在当代文化转型期投身民间文化保护的深在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5.
语文新课标倡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在探讨小说主题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出一元解读的禁区,除了从社会历史视角进行解读外,还可从文化视角、形式视角、心理学视角、人类学视角等角度多角度、多侧面地理解小说的主题.为了避免对小说主题的任意解读,教师要把握好多元解读的"度",注重整体把握,引导学生立足于文本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6.
对国民性的描述和揭示是文化寻根小说、后新潮小说和新写实小说中共同的聚焦点。文化寻根小说是着重从传统的文化心理方面挖掘国民的劣根性,后新潮小说除此而外,还从亚文化和非文化方面揭示国民的劣根性,而新写实小说所关注的则是新旧交替时期普通中人的生活状况和精神状况。  相似文献   

7.
语文新课标倡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在探讨小说主题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出一元解读的禁区,除了从社会历史视角进行解读外,还可从文化视角、形式视角、心理学视角、人类学视角等角度多角度、多侧面地理解小说的主题。为了避免对小说主题的任意解读,教师要把握好多元解读的"度",注重整体把握,引导学生立足于文本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8.
曹明琴 《亚太教育》2019,(10):175-175
《装在套子里的人》主要通过展现别里科夫这个人物身上的矛盾点,揭示了专制统治对社会的压制、对人性的异化。人物形象上的矛盾点和小说情节的矛盾冲突是解读这篇小说的一个突破口,教学由此出发,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解读这篇小说。  相似文献   

9.
任何时期文学现象的出现及其文学内涵的演义,都离不开所处时代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大环境的变化和支撑。小说作为一种叙事的艺术,是反映和阐释生活大环境的一种方式,它不能不提及人世间十分重要且人人向往的爱情主题。如果以"爱情"为主题,分析明清和李朝时期的小说中有关婚恋的态度观,进而剖析两国民众在民族感情等方面的异同所在,则有利于揭示两国其特定的文化内涵与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阿来文集》的解读,阐释了文化兼容性是作者创作的文化动因和特质。  相似文献   

11.
明代禁毁小说的文化伦理诉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明一代是中国古典小说发展的高峰,也是古典小说理论发展的一个奠基阶段,然而对于古代小说的禁毁同样开始于这个时期。明代禁毁小说的背后,不仅隐藏着直接的政治经济的原因,也有潜在的文化伦理方面的诉求和冲突。  相似文献   

12.
官场小说分别在晚清、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国民党统治时期、九十年代市场经济繁荣时期,掀起过三次创作高潮.前两个时期都是在政治腐朽、民不聊生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对社会黑暗的揭露、讽刺和批判.而九十年代,经济高度繁荣、思想高度解放,各种西方思潮蜂涌而至,我们传统的思维观念受到致命的冲击.这个时期的官场小说则对以前的官场文学传统有了相当程度的超越:人们不再仅仅限于对腐败、黑暗现象的愤激,而是从文化的维度,清醒而深刻地反思我们传统文化的利弊、命运以及它的统治行为,对我们的文化心理所造成的永久的、不可磨灭的印迹.《羊的门》、《沧浪之水》,虽然都是九十年代以后的作品,但它们合起来无疑是中国传统官场文化几千年来统治命运的一部发展史.  相似文献   

13.
四、五十年代的“土改小说”虽然有对“五四”时期开创的乡土文学传统的传承,但在主题方面发生新的变化。具体表现为这个时期的作家们大都在作品里对中国传统乡村礼俗社会在土地革命的冲击下遭受颠覆和重建的状态做细腻的展现,并以之为基础为读者重构了一个乡土世界。本文试图通过解读土改小说的这一主题来对作家的创作和土改本身做些许反思。  相似文献   

14.
芦毅 《文教资料》2010,(25):19-20
本文解读了英国著名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成名作《简·爱》。此小说被誉为英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女权主义小说,也是世界文学史上一部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本文从"女英雄"式人物——简·爱这个形象的成长历程和她敢于与命运抗争的个性入手展示了其反抗性格萌芽、产生、发展和高潮四个阶段,以揭示主人公独特的人格魅力及其所负载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5.
王林 《襄樊学院学报》2014,35(10):51-55
考察20世纪英美主要小说理论论著在同时期中国的译介概貌、译介背景及译作对中国小说理论与创作的影响。20世纪中国对英美小说理论的译介主要集中在20、30年代和80、90年代这两个时期,是特定历史时期和文化语境下译者个人或国家有关机构引进和学习异域小说理论的重要举措。研究认为,翻译目的和特定历史时期的意识形态会影响小说理论翻译选题,20世纪英美小说理论的译介对中国现代小说理论建设和小说创作都具有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解读"敦煌"--这个文化概念在民国不同时期的历史内涵和外延,并结合1943年关山月先生在敦煌临摹壁画的具体情况,从而探究20世纪中期敦煌石窟艺术对中国现代绘画艺术发展的影响和特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奴仆是中国古代家庭成员中的特殊阶层,地位卑微却又不可或缺,他们在明清家庭小说中有着广泛性的存在.相较于文学研究对于"主流人物"的热衷和关注,这个在历史和文学载体中数量众多、队伍庞大的群体却长久地处于研究者的视野之外.本文试从家庭小说中奴仆之分布、类型、来源、命运诸方面入手,对中国古代家庭蓄奴文化做一探讨和解读.  相似文献   

18.
顺应时代产生的媒介使中国人民反帝斗争和现代化运动的社会参与程度日益扩大,在此期间,传媒对社会性别产生着持续而深入的影响。媒介是以男性中心文化还是以两性平等的视角建构男女形象,在晚清这个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有着不同的解读。  相似文献   

19.
王静雯 《海外英语》2016,(15):130-131
该文主要是对美国著名翻译家克利福德·E·兰德斯的"文学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不只是翻译词,更多的是对文化的处理"这一论断进行阐述,同时结合例子分析。文章首先解释了文化和翻译之间紧密的联系,其次对双语能力和双文化能力进行解读,最后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文化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20.
原型是一种积淀着文化因子的文化意象,它是一种约定性、稳定性的意蕴,这种意蕴作为一种集体无意识深刻地影响着文学的发展。母亲原型就是这些原型中的一种。铁凝小说中的母亲原型有着复杂的文化象喻特征,它们是远古神话的延伸与映射。通过原型批评的方法来解读铁凝小说中的母亲原型可以获得关于女性文学及性别文化研究的多元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