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民日报》报道:评论家李建军近日写了一篇《一定要读契诃夫》的文章,文章说:契诃夫把文学与伦理完美地结合了起来。他的小说为人类文学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伟大的典范。契诃夫小说的经验,表现在情节叙述的戏剧冲突效果以及引人入胜的可读效果,表现在描写的朴素和精确,更表现在诚恳而亲切的态度、略带忧郁的诗性情调、优雅的气质与高贵的教养——正是这些因素构成了契诃夫小说的巨大魅力。  相似文献   

2.
契诃夫的《变色龙》写于1884年,原有付标题:“小场景”。这篇著名小说选自一九七八年重版的《契诃夫小说选》。安东·巴夫洛维奇·契诃夫(1860-1904年)是十九世纪末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也是一位短篇小说创作的大师。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短篇、中篇和戏剧,艺术成就很高,在世界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八十年代初,契诃夫开始文学创作。当时他给一些幽默杂志写了很多滑稽小品,总  相似文献   

3.
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是19世纪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之一,是世界闻名的短篇小说艺术大师和戏剧家。他的小说反映了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俄国社会现实,即暗淡无日的社会现实;表现了“小人物”的苦难和悲哀。本文以契诃夫的短篇小说《苦恼》、《变色龙》、《一个文官的死》、《套中人》、《万卡》、《渴睡》、《醋栗》为例,就小说中所表现的社会悲剧和精神悲剧,以及作者把悲剧内容用喜剧手法来表现的艺术技巧,结合理论依据和文本分析,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4.
"底层文学"是表现底层经验的文学表述。"底层文学"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和社会价值,但因传媒媒介的不同,"底层文学"作品的传播效果也大相径庭。本文以文学的传播为着眼点,探讨刘庆邦小说《神木》的书写价值,分析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盲井》的传播效果,论述不同媒介形式下作品对"底层"境遇的呈现与遮蔽。  相似文献   

5.
契诃夫的早期小说特别注重文体 ,对话体和戏剧体成为契诃夫独特的叙事方式。契诃夫小说与戏剧的联系 ,还表现在情节和叙事结构上的戏剧化 ,尽力追求文本的戏剧效果。契诃夫的中后期小说更重视叙述视角的转换 ,常常呈现出第三人称全知叙述和第一人称限知叙述相互交叉的复杂的叙事格局。在时空观上 ,契诃夫时而淡化时空 ,时而又严守时序 ,显示了叙事风格的多样性和独创性  相似文献   

6.
骆宾基在《六十自述》中说他1935年在北京图书馆接触了列夫·托尔斯泰、狄更斯、普希金、莫泊桑、契诃夫、高尔基等十九世纪文学大师们的著作,产生了“以文学艺术为武器,从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宣传的意愿”。这时,他所阅读的主要作品有列夫·托尔斯泰的短篇小说《雪花围》、《父子骠骑兵》和中篇自传体小说《现身说法》,狄更斯的《块肉余生述》,莫泊桑的《项链》、《两渔夫》、《羊脂球》,契诃夫的《坏孩子及其他故事》、  相似文献   

7.
吴晓雷 《文教资料》2011,(16):20-23
契诃夫在小说中对人物对白的描写为其揭示小人物悲惨的命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其早期作品《窝囊》中,这一叙事手法已经臻于娴熟。论文运用会话分析与功能语言学的理论方法,对小说中的人物对白进行了由表及里、自外而内的深入分析,从而展示了契诃夫如何利用对白表现主题的精湛技艺,也为理解《窝囊》这一经典文本的深刻寓意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正>标签:坚定的追梦者作品:《套中人》《小公务员之死》《樱桃园》成就:现实主义作家,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之一·契诃夫常常把身边的人写进小说,曾经因为一篇《跳来跳去的女人》同时得罪了三个人——画家朋友列维坦、女画家库弗申里科娃和初恋情人丽卡·米奇诺娃。·契诃夫是医生,最后却因为肺结核去世,他去世的时候青霉素还没发明出来。契诃夫闻不得烟味,  相似文献   

9.
《祝福》和《装在套子里的人》分别出自东西方两大文学家鲁迅和契诃夫的笔下,文章的作者同样都具有冷静的医生的眼光,文章的背景同样是需要精神启蒙的社会现实,小说中的人  相似文献   

10.
无论小说还是戏剧,作为文学体裁都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它们在反映社会人生,表达思想感情时均有各自的特性和优势;同时,它们又是相互渗透与变异的,其表现形式与表现手法可以彼此互用,形成奇妙的“边缘效应”。契诃夫和沙汀在他们的小说创作中,正是创造性地引入了适当的戏剧因素,从而更好地完成了主题思想表达与人物形象的塑造。对于契诃夫小说中的这种戏剧因素,早已有人注意到了。苏联评论家叶尔米洛夫在解释契诃夫何以会在小型短篇这种“极度压缩的形式里传达生活的深度与广度、表现人物的性格”时即已指出,“毫无疑问,在小说家的契诃夫的艺术里浸透着剧作家的契诃夫的创作风  相似文献   

11.
去年,经过一卖旧书的地摊,忽见有一本很旧的《契诃夫短篇小说选》——精装,中国青年出版社,1955年第1版。摊主言10元。我便买下了。其实,我家已有《契诃夫小说选》《契诃夫文集》。买这本竖排的旧书,并非是现在少见,而是我有一种恋旧情结:我第一次读契诃夫的作品,读的就是这种版本,从此,契诃夫便成了我的老师、我的朋友了。  相似文献   

12.
别里科夫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契诃夫的小说《套中人》中的主人公。别里科夫形象的成功塑造,深刻地表现了俄国专制制度下令人窒息的政治空气。  相似文献   

13.
在俄国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中,契诃夫因关注“小人物”的命运而著名。“小人物”的题材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两大主题之一(另一题材是“多余人”形象)。在契诃夫之前,普希金《驿站长》,果戈理《外套》都曾经塑造过“小人物”的形象,虽然写得很成功,但毕竟只是少数的篇什。契诃夫则是全身心地去关注“小人物”,并把反映“小人物”的命运作为自己的主要创作题材。表面上看,契诃夫似乎写的是生活小事,实际上却表现了“小人物”的痛苦生活,嘲讽了他们卑微的奴才心理。《万卡》、《苦恼》、《一个官员之死》等就是契诃夫“小人物”系列小说中的著名篇章。  相似文献   

14.
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军人物,他是语言革新家,也是文体革新家.他不仅对韩愈的传奇作品《毛颖传》从文学欣赏的角度加以肯定,而且借以阐述了自己的小说观.他创作了《童区寄传》等传奇作品,表现了他文学视野的开阔,文学创造力的旺盛.文章总结了柳宗元的小说理论和传奇创作经验,有益于全面认识柳宗元的文学成就.  相似文献   

15.
萧也牧在《我们夫妇之间》描写出知识分子的丈夫和工农干部出身的妻子在进城后由于对城市的不同态度而导致了矛盾,表现出新中国城市与乡村意识的冲突,被视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篇具有城市意味的小说。作品却也因此受到巨大的批判,因此小说也在某种程度上昭示了当代城市文学从市民城市文学向工业城市文学的一个转变过程。文章从城市书写的外化——夫妇对城市的不同态度及方式、城市书写的表现技巧以及小说对当代城市文学的意义三个方面来粗略地分析《我们夫妇之间》对城市的书写。  相似文献   

16.
反义词在俄语词汇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文学文本中反义词主要在修辞上构成各种辞格,如对偶、矛盾修饰法和反语。反义词也被用来对环境、人物进行对立性描写和谋篇布局上。以对立性为切入点对文学文本,特别是小说进行分析是实践上的尝试,小说中所反映的种种矛盾是文本分析的立足点。契诃夫是俄国短篇小说巨匠,他的很多名作的名称就建立在反义对立上,如《胖子与瘦子》《他和她》。本文选取他的《醋栗》用对立性概念加以解读。  相似文献   

17.
契诃夫与鲁迅都是我们所熟悉的作家,虽然他们生活的年代相近,但却是在两个完全不同的国度,两个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然而,他们的小说创作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甚至人称鲁迅为“中国的契诃夫”。 他们小说之相似,首先,在题材上都表现出对于现实主义精神的共鸣。 读契诃夫的小说你会马上发觉小说中所写的都是平平常常的日常生活,都是几乎“无事”的悲剧,他曾有篇小说的名字就叫《没意思的故事》。而且在他小说里发生的事都是那个时代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街上天天发生的,里面的人物可能就是你的亲戚、你的朋友,或者就是你自己。如《哀  相似文献   

18.
《变色龙》是契诃夫早期富有特色的讽刺小说。《套中人》则是他后期的作品,被认为是契诃夫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从这两篇作品中可以看出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在题材上具有从平凡的生活中着笔,通过很短的篇幅,很平凡的事情,反映出重大社会主题和时代的精神面貌的特色。在塑造人物形象时能抓住其突出特点,表现出阶级和时代的特征,并辅之细节,语言,对照、比拟等方法。在艺术表现上往往采用幽默讽刺的手法,常常通过“笑”的艺术形式发人深思,在滑稽的笑声里隐藏着严肃的社会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19.
有的学者认为,契诃夫塑造的别里科夫“和周围人处于尖锐对立的地位”。本文分析了《套中人》与《醋栗》中的人物关系,认为主人公与周围人物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这类小说中人与环境的冲突主要表现在叙述或评论性人物与平庸的社会环境的冲突中。  相似文献   

20.
废名是一位公认的文体大家,有着自己独特而具有强烈文体革新意识的文学观,对他后期在小说《莫须有先生传》和《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等创作具有独特的价值。文章对废名的文章观念进行梳理,指出20世纪“六朝文派”的文章观念(通过周作人)对废名产生了深刻影响,并被他转换为小说创作的文学理念和文学资源,形成了他注意表现“趣味”和“赤子之心”的“性情美学”。正是从这一美学理念出发,废名广泛吸取各家各派的文学营养,创造出谈话风、“乱写”、“写实”和用典等一系列具体操作技术,形成了一种富有弹性的小说文体,成为小说文体的一大奇观。由此生发,文章对沈从文等人对废名后期小说的批评进行辨析和批驳,重新评价了废名的后期小说创作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