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在一次听课活动中,其中的一个教学环节让我感动不已。上课内容是《锄禾》,老师利用多媒体营造了非常好的学习气氛。孩子们边看图边欣赏老师优美的朗读,学得轻轻松松,兴趣盎然。在教学生字“知(zhī)”时,老师先让自己认为有把握读准字音的学生来读。全班36位学生,有30位能借助拼音正确地读出知(zhī)音来,然后老师组织同桌相互读。在经历了自读、互读之后,老师又随机点了一组同学来读。第一位、第二位……一直到第四位,每个同学都读得非常准,第五个同学站起来了,她轻轻地念到:“chī。”老师一听,问道:“她读得对吗?”学生马上异口同声地回…  相似文献   

2.
下面是小学语文一年级的一节公开课(《“红领巾”真好》)里的两个教学片段 :片段一 :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课文(配上音乐)。师 :老师读得好不好?一学生 :(质疑)老师 ,你为什么把课文的最后一句读得那么大声呢?(课文的最后一句是 :小鸟在枝头高唱 :“‘红领巾’真好!”)师 :(笑眯眯)你真用心听 ,连老师哪里重读都听出来了。你对课文可能有自己的看法 ,等一下你可以按你的理解来读。片断二 :教师请一位学生朗读课文第二小节。这位学生一朗读完 ,就有一男生举手表示有意见 ,老师请他发言。生 :我觉得××同学读得太快了 ,我认为应该读慢一些。师 …  相似文献   

3.
教学地点:浙江省慈溪育才学校(课前学生熟悉文本,自由朗读课文)一、猜读,检测自读情况——你猜老师会问什么问题?师:读完一遍的同学请举手,没读完的同学不着急,慢慢读。(学生差不多都举起来手)既然大家都读完了,老师就要问问题了。老师的问题是什么呢?老师的问题是:这篇自读课文,你读了以后,猜猜看肖老师会问你什么问题。生1:老师可能让我们回答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相似文献   

4.
王宏玉 《教育文汇》2014,(24):22-23
前段时间,两次执教一节二年级的同题识字研讨课,我对低段学生识字写字教学有了新的感悟。 这一课的内容是要求认识“亭、停、耳、闻、鸣”五个生字。第一次研讨课上,我分别就五个字的音、形、义进行讲解,并安排几位同学当小老师,但课堂气氛依然沉闷。学生只是机械地跟着我读,或听我和小老师讲。  相似文献   

5.
《胖乎乎的小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的课文。课文以小见大,通过一张画巧妙地夸奖了兰兰从小爱劳动、关心长辈的好品德。赵志祥老师教学本课时,始终以“读”为本,一直为学生营造一种“我快乐、我喜欢、我学习”的学习氛围。一、激趣自读,初读感知教学伊始,齐读课题“胖乎乎的小手”以后,赵老师非常亲切地说:“小朋友,请你伸出自己胖乎乎的小手,举起来让老师和同学看看。”此时,学生的情绪马上被调动起来了,纷纷举起了自己胖乎乎的小手,向同学和老师显示。赵老师又适时地提出初读要求:“谁能读课文?认为自己读的好的可以…  相似文献   

6.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方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案例:教学北师大版语文第二册《老树的故事》一课,因为不少字都是以前生活中常见的,学生听读、自读之后,我就说:有的同学已经认识了本课的生字,能不能当小老师教教大家?大部分学生跃跃欲试。有位同学在教大家"礼服"两个字时,边比划边说:"大家看嘛,'礼'这半边把'电视'的'视'那一半换成这样,好像一个人在行礼呢。'服'是'月字旁'跟人的身体有关系,这半边(指着右边)就像衣服挂在挂钩上。"真是匪夷所思!我马上表扬他:"你的想象力真丰富!这样的好方法,老师还没想到呢!"其他孩子听了也都笑了,接下来跟小老师起劲地读着。远比教师领读时认真多了!在小老师的启发下,各种各样的识字方法也随  相似文献   

7.
徐琴 《河北教育》2002,(6):17-17
一天,上小学的女儿向我讲述了发生在她班级里的一件事:语文老师问一个同学“者”(zhě)字怎样读,这位同学错读成了“zǎi”(宰)。语文老师很生气,就狠狠地对这位学生说:“是读zǎi吗?这么简单的字都不会读,我马上宰了你。”课后,学生们经常用老师的这句话来嘲笑这位同学,从中取乐。这个学生很痛苦,以后上课时再也不敢举手发言了。听了女儿的话,我内心很沉重,立即想到了二个字:心罚。这位老师虽然没有动手打骂学生,但是他的讽刺挖苦是对她心灵的伤害,这比体罚更严重。所谓心罚,就是刺伤学生自尊心,侮辱他们的人格,损伤…  相似文献   

8.
最近,听说我组的龚亚男老师的应用题教学有了新方法,我们数学组决定把它当作一个教学案例,共同研究学习一下。课开始了。和以往不同的是,龚老师并没有使用多媒体展示,也没有把应用题抄在黑板上,而是先叫了两位同学去讲台前准备板书。然后对学生说:“我现在开始读题,你们进行记录。”此题是一道行程问题。  相似文献   

9.
前不久,听了一位老师教学古诗《夜宿山寺》,其中的一个教学环节引起了我的深思。课上,老师在指导学生朗读古诗时问:“哪位同学能根据自己的理解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一听?”这时,一个学生站起来,放声朗读。他把“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句读得非常响亮高昂。这位老师很不满意地说:“你先坐下,听听其他同学是怎么读的。”另一个学生读得低沉轻缓。  相似文献   

10.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以下一些思考和探索。一、课前充分预习课前的预习既是心理准备,也是具体内容的准备。教师要注重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培养他们良好的预习习惯。首先,我要求学生预习时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加字,不漏字,一篇课文最少读三遍。学生可以自己读,也可以和家长或同学、朋友一起读,有兴  相似文献   

11.
马新民 《师道》2014,(10):25-27
师:同学们好!许艺(一名在座的学生)老师好!(学生坐下)为什么我要说“许艺老师好”呢?因为刚刚上课之前咱们班的许艺同学教了我一个字。(展示ppt中的“逋”字)就是这个字,我问一下你们.这个字该怎么读啊?(有的读fu,有的读pu,还有的读bu)有了三个读音,好,我们让许艺同学告诉大家。  相似文献   

12.
孙钦丽 《成才之路》2014,(26):94-94
正最近读了林华民老师撰写的《做一流的教学能手》,心中感慨万千。感慨这本书里蕴藏着林华民老师多年宝贵的教学经验,感慨林老师不仅做生活的有心人,更做教育教学的有心人,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林华民老师说:"当全班同学都成为‘小先生’时,就是教师成为教学能手的标志。",这使我回想起去年给学生尝试上过的几堂课。当时我让学生分好英语学习小组,课前给学生发了一张有关知识点的学案,让学生自己查阅参考资料,下一节课让同学  相似文献   

13.
王静亚 《湖南教育》2005,(24):38-39
寓释词于生动形象的活动中教学片断一《:(小稻秧脱险记》)师:我们读了一节课的书,黑板上的词有些同学肯定都读懂了。如果还有不懂的,请听于老师读课文,听后自己再读两遍,我想大部分词语都可以读懂。(老师有感情地配音朗读课文,学生不时发出赞叹声。师读完后,同学们禁不住鼓起掌来)师:怎么样?生:好——!师:请像老师一样读书。(学生像老师一样有感情地读,老师不时地进行表扬)师:读到这里,我想“,团团围住、气势汹汹、蛮不讲理、一拥而上”这些词语的意思同学们肯定懂了。谁知道“团团围住、气势汹汹”是什么意思?(老师喊了几位举手的同学到前…  相似文献   

14.
略读课文教学,是学生通过阅读实践有层次、有序列、有系统地形成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略读课教学可分三步走:自读阶段,了解内容,围绕教材安排的课后习题或老师设计的习题思考或与同学小议作答:交流阶段,在老师指导下的合作学习,重在交流自读收获,讨论自读当中遇到的问题;积累拓展阶段。侧重对课文语言、思想的积累,或向课外延伸。  相似文献   

15.
今天,我们将继续语文乐园(一)的学习。上课伊始,我让学生看我写一个词,并想想应该怎么读。刚写完“叶公好龙”,很多同学都举起了手。第一个发言的高昕媛站起来毫不犹豫地读道:“叶公好(第三声)龙”。“不对,不对!”教室里立刻爆发出一阵反对声。接着,我连续请了好几个同学来读,结果,他们都读得很准确。“那么,为什么应该这么读呢?”我望着他们,认真地问道。张毓豪高高地举起了小手,一双不算太大的眼睛紧盯着我,眼神里充满了自信与期待。“老师,我从成语书上读过这个故事。我知道‘叶公’是个人的名字,‘好’就是喜欢的意思,就是讲有个叫叶公…  相似文献   

16.
最近,我读了一本小学语文老师写的《新课标小学作文探究》论文集,参加了“全国青年教师作文教学观摩研讨活动”,重点听了邵坤老师的《放飞童年》和樊铭路老师的《我想变》的教学。读了论文,又听了作文课,我感觉耳目一新,非常高兴。我从中看到了小学语文老师作文教学指导思想的改变,看到了老师们在作文教学上提出的新思路及具有创造性的指导方法,看到了老师们教学研究水平的提高,也看到了小学生作文表达的童心。变化之一:变学生被动作文为学生自主作文很多教师都提到:“学生认为作文难。难在何处?难就难在学生没兴趣,没话说。”为什么呢?有的…  相似文献   

17.
邓莉 《小学语文》2007,(8):62-62
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朗读方面存在着较大的问题。据调查,学生中有20%的人不敢在同学面前朗读;有30%的人在同学面前一读就面红耳赤、心如兔跳;有30%的人在同学面前虽然敢读,但声音很小;只有一小部分同学能在众多同学前较好地朗读。还有一部分同学只是为读而读,很枯燥地读,没有语感,更没有感情。[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一位年轻的女老师精心准备了一堂语文公开课,课题是《林冲棒打洪教头》(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九册第十八课)。老师让学生通读一遍课文,找出自己不懂的字、词、句。读了之后,很多学生提出了问题,老师也一一进行了回答。老师感到这一环节进行的差不多了,刚要转到下一个环节,这时有一个同学站起来问:“老师,书上说林冲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这里的东京是日本的东京吗?”老师毫不犹豫地说:“当然不是。”并示意学生坐下,这时又一个同学站了起来:“老师,我认为东京就是北京。老师这时有点不耐烦了:“大家注意,东京就是东京,不是日本的东京也不是…  相似文献   

19.
曾扬明 《青年教师》2006,(11):29-32
苏教版全国第八次教材培训会在古城西安人民大厦的大礼堂隆重举行。我有幸聆听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的《第一次抱母亲》这一课,于老师精湛的教学艺术、高超的教学技巧、挥洒自如的教学风格,深深折服了全体老师和同学.特别是于老师给学生的读书方法——“煮书”,让我耳目一新。饭可以煮.肉可以煮,书怎么煮呢?他说,“煮书”就是把书读熟,读出味道来,把文章读懂,把文章的思想感情读出来。  相似文献   

20.
林向东 《宁夏教育》2008,(10):76-76
近日,我读了一本教育专著,名为《做最好的老师》,我不由得思考,老师和学生究竟应该保持一种怎样的关系才最有益于学生的成长?我从事教学工作已经十几年了,究竟怎样做才能做一个最好的老师。学生最欢迎的老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