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果你有兴趣看小说,请问,你是否见过把看小说布置为作业的老师?如果你喜欢看电影,请问,你是否见过把看某一部电影当作业布置的老师?如果你乐意听音乐看电视,经常“卡拉”,请问,你是否见过,投你所好,课文不讲,要你按课文写拍摄手记,让你也过一把导演瘾,兴奋得几夜也睡不好觉的老师?我见过,那就是我们的语文老师——樊老师。这样的老师太少了。正因为这样,有人就说他是一位不务正业  相似文献   

2.
平时一遇到写作文,学生常常是抓耳挠腮,到处找作文选来看,抱怨不知道怎样写。语文老师也常常是感到作文不好讲,抱怨学生写作水平低,难提高。高中现阶段没有专门的适合学生用、老师讲的写作教材,但如果善于挖掘的话,语文课本其实是一本很实用的写作教材。老师在讲授课文的过程中,常常将注意力放在思想内容、情感、基础知识的积累等一些方面,如果我们能在讲授课文的同时,将每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深感语文课堂教学现状不容乐观:许多时候教师讲得唇干舌燥,学生却听得有气无力甚至呼噜声起……原本最具灵性美感、充满生活甘甜芳芬气息的语文课堂怎会变得如此枯燥无味呢?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缺乏朗读训练显然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一些教师不重视朗读,甚至认为在课堂上教师的范读,学生的朗读,会耽误自己授课的时间,于是把课中“读”改成了课外“读”(课前读或课后读)这样教师一进课堂便抓紧一切时间“讲”,殊不知学生课前读落实了没有?一旦未落实,在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毫不知晓的情况下,即使老师讲得再精彩,学生也不见…  相似文献   

4.
在语文教学中,一些老师忽视了朗读,一讲代读,一篇文质兼美、情真意浓的课文在学生口中读的平淡如水,索然无味。老师讲得头头是道,津津有味而学生兴趣不浓,昏昏欲睡,效果不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未充分发挥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几十年来,我国的语文教学已经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教学模式。分析课文当视为这种模式的核心。每篇课文无不要深入挖掘其深刻的思想性和伟大意义。因而,对课文挖掘的深入与否成为衡量一个语文教师水平高低的标志。而事实上,学生对语文课最反感的恰恰是老师滔滔不绝的课文分析。语文课能不能不分析课文?有的老师说,如果不分析课文那我就不知道语文课怎么上了。那么,课文到底是干什么用的?  相似文献   

6.
几十年来,我国的语文教学已经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教学模式。分析课文当视为这种模式的核心。每篇课文无不要深入挖掘其深刻的思想性和伟大意义。因而,对课文挖掘的深入与否成为衡量一个语文教师水平高低的标志。而事实上,学生对语文课最反感的恰恰是老师滔滔不绝的课文分析。语文课能不能不分析课文?有的老师说,如果不分析课文那我就不知道语文课怎么上了。那么,课文到底是干什么用的?  相似文献   

7.
几十年来,我国的语文教学已经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教学模式。分析课文当视为这种模式的核心。每篇课文无不要深入挖掘其深刻的思想性和伟大意义。因而,对课文挖掘的深入与否成为衡量一个语文教师水平高低的标志。而事实上,学生对语文课最反感的恰恰是老师滔滔不绝的课文分析。语文课能不能不分析课文?有的老师说,如果不分析课文那我就不知道语文课怎么上了。那么,课文到底是干什么用的?  相似文献   

8.
从语文教材编排体例的变革看选文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几十年来,我国的语文教学已经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教学模式。分析课文当视为这种模式的核心。每篇课文无不要深入挖掘其深刻的思想性和伟大意义。因而,对课文挖掘的深入与否成为衡量一个语文教师水平高低的标志。而事实上,学生对语文课最反感的恰恰是老师滔滔不绝的课文分析。语文课能不能不分析课文?有的老师说,如果不分析课文那我就不知道语文课怎么上了。那么,课文到底是干什么用的?  相似文献   

9.
李安 《快乐阅读》2012,(25):122
美感是人在对外界事物的美进行评价时产生的一种肯定、满意、愉悦、爱慕的情感。语文课是一门审美内容丰富多彩的课,学生面对语文课文,不仅仅是一大堆语言文字,而且是面对美、面对美的生活、面对美的精神。因此,认识语文教育必须超越实用主义的局限,从精神的开拓,从人的发展的高度去把握,才能领会语文所包蕴的丰富内涵。从这个意义上讲,加强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美感的培养与引导势在必行。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美感?我认为应从本文中的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0.
王勇 《现代语文》2011,(8):71-72
在探讨问题之前,请先看几段对话。(一)师:发现你上语文课时经常睡觉。生:是的!老师,很多时候,你讲的课文我在开学初就看过了。开学初我就把语文课本看完了,其实语文课本上好看的文章也就那么几篇,我觉得很多时候你上课提的问题,我自己当时读课文的时候根本就没有产生这些问题,所以听起来就没什么感觉,听着听着就想睡觉了。  相似文献   

11.
粟金兰 《教师》2011,(15):47-48
我在和学生聊学习语文的感受时发现,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学习兴趣不浓是普遍现象。为此我曾多次反省自己的教学。与不少学生讨论这究竟是什么原因。不少学生都讲老师讲得太多,他们领会得少,读课文也读得少,所以没有进入课文中,久而久之,  相似文献   

12.
永远的语文     
语文,该关注什么? 从事语文教育多年,我一直认为在思考语文该关注什么之前,应该弄懂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我们的语文素养到底从哪里来?是从听老师讲课中来,还是更多地靠自己阅读感悟得来?第二个问题:学生一个学期或者一年不上语文课,他的语文成绩会差吗?如果一个学期、一年不上语文课,他可能会差在哪里?损失在哪里?第三个问题:真的有必要篇篇课文都那么细讲、那么分析吗?该在什么地方讲、怎么讲呢?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深感语文课堂教学现状不容乐观:许多时候教师讲得唇干舌燥,学生却听得有气无力甚至呼噜声起……原本最具灵性美感、充满生活甘甜芳芬气息的语文课堂怎会变得如此枯燥无味呢?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缺乏朗读训练显然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一些教师不重视朗读,甚至认为在课堂上教师的范读,学生的朗读,会耽误自己授课的时间,  相似文献   

14.
姐姐:你好,最近身体还好吗?我这学期期中考试的成绩不理想,虽然数学得了100分,但语文只得了90分。我的数学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语文却退步了,我感到很愧疚。你知道,我以前的数学成绩不好,是因为弄不清概念。上学期,我们班换了一位数学老师———郭老师,郭老师很关心我的学习,我在她的耐心指导下,弄清楚了过去感到模糊的一些概念。郭老师还常常鼓励我,要我学好数学,这样,我每次数学考试成绩都在98分以上。姐姐,你一定为我的进步感到高兴吧!我的语文考得不好的主要原因是在读课文,背课文的时候没有注意标点符号,而…  相似文献   

15.
王利 《现代语文》2008,(6):63-63
前不久笔者所在的学校举行了第三届中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赛后我们学校语文组又选听了一位参赛老师的课进行观摩研讨。这位老师讲的是郁达夫的《故都的秋》,听后全组老师有个一致看法,就是觉得这位老师的课堂教学过程重在对学生把握文中景与情的关系上的分析引导,而忽视了这篇写景散文本身所具有的—种美感。因而学生对课文的感知也非常抽象,当上完一堂课进行总结时,学生的回答多出现错误。这样的课堂教学不得不令人深思。联系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来看,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一些语文教师也多围绕所谓的教学目标或知识点讲深讲透,把一个个活生生的语言现象任意分割,孜孜不倦地追求着高深的理性分析,  相似文献   

16.
在语文教学中,一些老师忽视了朗读,一讲代读,一篇文质兼美、情真意浓的课文在学生口中读的平淡如水,索然无味。老师讲得头头是道,津津有味而学生兴趣不浓,昏昏欲睡,效果不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未充分发挥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学生未能体味文学魅力。因此,教给学生正确的朗读方法,提高学生文学鉴赏力,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7.
有一次,我听了一位老师的课,教的是第五册中的《罗盛教》.这位老师在主观上为了突出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初读课文之后,即大讲什么是无产阶级国际主义,什么是革命英雄主义,我们应该向罗盛教学习,作四个现代化的建设者……。辛辛苦苦地讲了两课时,结果是语文知识讲得支离破碎,英雄的形象也受到损害,教学效果很不理想。课后的交谈中,发现这位老师尽管认识到这种教法不好,但还是不得已而为之,原因是怕被说成是“不突出政治”。  相似文献   

18.
味道     
语文老师发现张三上课睡觉,比较生气,于是弄醒张三问到:“你怎么上课睡觉?”张三:“我没有睡觉。”老师:“那你干吗闭上眼睛?”张三:“老师,我在默念课文。”老师不信,说:“那你干吗直点头?”张三:“老师,你讲课讲得很好。”老师还是不信,说:“那你干吗直流口水?”张三:“老师,你的课讲味道@佚名  相似文献   

19.
妹妹在读博士,她是个聪明的孩子。妹妹曾经对我说:"姐姐,记得小时候你可用功了!你总是一遍又一遍地读课文、背课文。你读两遍我就背下来了,可是你读了许多遍还是背不下来。你这样背课文,对我很有好处,等到我学这些课文的时候,我不用听老师讲就会背了。作为你的妹妹,我真是太幸运了!"  相似文献   

20.
寻找课文的最佳突破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每讲一篇课,我总是认真准备,自以为很充分,信息量大,但往往教学效果不如愿。有时因为准备的内容大多,要讲的太满,反而显得支离破碎,但如果讲得少,又觉得单薄。真不知问题出在哪里,如何解决。黄老师,我听过你好几次公开课,每次都有新意,都很受启发。请你谈谈你是怎样上好课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